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909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应试策略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5.书写规范,既对又全

试卷不是给自己批的,要给批卷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须书写规范,层次分明;

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否则评卷人可能看不清,甚至找不到你的得分点,导致很多同学自我感觉良好却得了低分。

因此做解答题时切忌只求结论,不顾过程,要力争既对且全,把该得的分都得到手。

6.如试卷结构有变,要有思想准备

三.思维技巧

1.先常规,再技巧 

大多试题都需要考你的常规思维,考你的双基,考你的运算能力,并不都要求你使用简便方法或根本就没有简便方法,所以解题时应先使用最常规,最熟悉的思路去思考,在我们常规思维受阻时,再去考虑有没有特殊技巧。

2.先特殊,再发散

有些题目,上手较难,可以以退为进,从特殊情况着手,将普遍问题特殊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参数问题常规化,先解决特殊情况,再利用思维的发散性,将特殊情况整体化、抽象化、一般化,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可能会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使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得到简化。

3.先结果,再探索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出现了思维障碍,我们应想到“正难则反”的原则,先假设已有相应结果然后逆向思维探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新思路,常用的反证法、分析法都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方法。

4.先联想,再转化

也有一些题目,往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最终解决还是离不开已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先联想到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再将它抽象化,模型化,完成从未知到已知,从实际问题到理论知识之间的转化,也有很多题目看似陌生,但若对其特征、特点、形式进行联想转化就不难发现,它们不过是我们熟悉问题的变形,于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复查技巧

做完试题,如果还有时间,应认真复查,复查时:

一查姓名考号答题卡;

二查有无未做或遗漏的题目;

三查有无誊写抄录错误;

四查异法验算结果是否相同。

心理减压:

高考复习被困“高原”怎么办?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

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被称为“高原现象”。

原因:

你是如何走上“高原”的

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考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

1、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2、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

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3、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

有的学生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没底,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应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对策:

“高原现象”不是学习极限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

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

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

1、给自己加加油

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学习生活规划好

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

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

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

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3、有谋有略来复习

在基本已达到复习目的的基础上,适当重复、强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为佳。

无节制的重复、强化也会造成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

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

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

同时,进行“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遗忘消极情绪。

尽快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

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

复习时要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套路,同时,把经验总结下来,以便掌握和把知识归纳。

4、考生也休闲

适当地放松自己。

如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影、上网等,但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

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考前警示录

“面壁十年图破壁”,中学生涯就只有几十天了,命运把莘莘学子送到了高考的前沿阵地,只等6月7日号角的吹响。

在这最后仅余的几百个小时的有效备考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做才更科学实效呢?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八个不够”:

一是心态不够“平常”,二是审题不够仔细,三是思维不够灵活,四是双基不够扎实,五是能力不够“综合”,六是“实验”不够重视,七是书写不够规范,八是表达不够清楚。

如此多“不够”,怎能会不失误?

备考到了四、五月份,若想再从头做起,以求系统知识、升华能力似乎是不可能的,正确有效的做法之一是“查错改错”——即翻阅剖析平日练习中所积累的典型错误题,以及近三年高考题中自己易失误的题目和错误角度(原因),以求“析一堑,长一智”,从而巩固战果,防止滑坡。

在查错中,要针对错误,限期整改,强化过关,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也绝不能姑息迁就,自我原谅,更不可自认为“这个知识点不重要,那个知识点可能不考”就放松警惕,“纠错”应全面到位,一切为了“考试后不后悔”而努力。

高考前一个月效率最高的安排方法

高考前的一个月在身体、心理上应该做何种准备才能确保为高考“加分”?

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徐苹所长提出,考生应做“加、减、乘、除”法。

  加:

增加营养和锻炼

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要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常吃奶类、豆类或豆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吃清淡的饮食,不宜饮酒,要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应当做到“六要”,即要吃饱,要吃好,要清淡,要少吃脂肪和糖,要适当吃些杂粮,要及时补充水分。

同时还有“六不宜”,即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不宜贪凉;

不宜午睡时间过久;

不宜节食;

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不宜在风口上猛吹。

考生在复习的间隙要经常放松自己的身体,做做保健操,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家务劳动,进行积极性休息。

  减:

减少得病的可能性

预防疾病应当做到“六要”,即要注意保暖;

要勤开窗,多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湿润;

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少摸脸;

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少扎堆;

要在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

  乘:

保证睡眠事半功倍

考生睡眠不足将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弱,复习效率降低,往往是“事倍功半”。

要实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就要防止失眠,建议做到“七要”,即要做到睡前全身放松,包括精神、心理和身体的放松;

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要做到晚餐不吃得太饱;

在晚饭后不喝咖啡和浓茶,以免使自己过于兴奋不得入睡;

要在睡前泡泡脚,或用温水淋浴、盆浴;

要保持寝室的环境舒适,避免强光、噪音或过闷过热;

要在身体有严重不适的时候及时就诊。

  除:

消除不必要的烦恼焦虑

要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考生的烦恼是难免的,适度的焦虑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社会的舆论压力,有家长的深切期盼,有同学的相互影响,有个人的实力大小,有试题的难易不同,还有考生的心态及自我调适能力的差异。

如何消除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呢?

考生应当增强积极情绪的积累。

建议考生要学会“关门”。

学会关紧“昨天”和“明天”这两扇门,过好每一个“今天”,既不对昨天耿耿于怀,也不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忧心忡忡。

要学会“计算”。

算自己的幸福,越算越幸福;

算自己做对的事,越算越有信心。

既不对模拟考试中自己的失误而过度懊恼,也不对家庭的条件和环境过多抱怨。

在复习迎考的阶段及早发现问题反而是件好事,这样可以查遗补漏。

要学会“舍得”。

越到临考前,考生越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复习无从下手,这时要学会抓西瓜,丢芝麻,就是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抓在点子上。

考生应当学会自我暗示:

“我能行!

模拟考试说明我有一定的实力!

”“我相信自己!

那些考题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能挺过去!

”“不管考得怎样,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了!

”“虽然我有些紧张,别人也同样紧张,没什么的!

”“我不可能都会做,但一定要把会做的做对!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考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虚荣心理,盲从心理,侥幸心理,徘徊心理,恐惧心理,偏激心理,攀比心理,好奇心理,自卑心理,松劲心理等,这些不仅需要考生自己调节,家人和老师也应当给予考生良好、宽松的环境。

考最后十天全方位冲刺复习技巧----化学告别题海回归课本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龙老师说试题万变不离其宗,熟练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

  考前十天要告别题海战术,应对照考试大纲将课本重新温习一遍,对所学的化学方程式、演示试验、学生试验等都要仔细梳理。

像去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一道“铝热反应”实验题,就是直接将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装而来。

  这段时间,考生可以做一些中等难度的试题来热身,但最好是按照高考的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做题时间,将每天的兴奋时间调得跟高考一致。

其余的时间可以多听听音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最好的状态进入高考。

  在考场上,考生一定要做到不漏题、不看错题,特别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切忌因为看似做过而马虎大意,犯下错误。

对于选择题也要特别小心,因为选择题相对简单且分值很高,一道题就是6分,一旦失分很不划算。

  在答题的时候,最好按着试卷的顺序回答,因为试卷一般来说都是由易到难排列的,碰到难题就跳过,回头再来解决,切勿因为个别难题而“卡壳”,反而耽误了后面的答题。

  在做主观题时,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要将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等工整地书写清楚

1、燃烧规律:

凡是除了F,Cl,Br,I,O,N这六种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负价元素的化合物(NH3除外)不能燃烧外,其他非惰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都能燃烧,且燃烧的火焰颜色与对应单质燃烧的火焰颜色相同或者相似。

2、气味规律:

a、凡是可溶于水或者可跟水反应的气体都具有刺激性难闻气味;

如卤化氢

b、凡是有很强的还原性而又溶于水或者能跟水起反应的气体都具有特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如H2S

3、等效平衡的两个推论:

a、定温和定容时,在容积不同的容器进行的同一个可逆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之比等于容器的体积比,则建立的平衡等效。

b、在定温、定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容器内进行的同一个可逆的反应,若满足初始时两容器加入的物质的数量成一定的倍数,则数量多的容器内的平衡状态相当于对数量少的容器加压!

4、离子化合物在常态下都呈固态。

5。

一般正5价以上的共价化合物(非水化物)在常态下是固态!

面补充两个例子:

P2O5,SO3^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1=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

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

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

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

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

溶与不溶。

4.升华法:

SiO2(I2)。

5.萃取法: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

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

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

CO2(CO):

通过热的CuO;

CO2(SO2):

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

Al(OH)3,Fe(OH)3:

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

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

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

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

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

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

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

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

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

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

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

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

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