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古文赏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愚溪诗序》古文赏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溪诗序》古文赏析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7],智而为愚者也;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8]”,睿而为愚者也[9]。
皆不得为真愚。
今余遭有道[10],而违于理,悖于事[11],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12],清莹秀澈,锵鸣金石[13],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14],牢笼百态[15],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16],混希夷[17],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
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注释】
[1]灌水:
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
阳:
水的北面。
[2]潇水:
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
[3]愚公谷: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
刘向《说苑;
政理》曾记载此谷名称的由来:
“齐桓公出猎,入山谷中,见一老翁,问曰:
&
lsquo;
是为何谷?
rsquo;
对曰:
愚公之谷。
桓公问其故,曰:
以臣名之。
”[4]龂(y&
iacute;
n银)龂然:
争辩的样子。
[5]乐(y&
agrave;
o要):
喜爱,爱好。
此句语出《论语;
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6]坻(ch&
池):
水中的高地或小洲。
[7]宁武子:
春秋时卫国大夫宁俞,“武”是谥号。
公冶长》:
“子曰: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谓宁武子乃佯愚,并非真愚。
[8]颜子:
颜回,字子洲,孔子学生。
为政》: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2以发,回也不愚。
”意谓颜回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看法,好象很愚笨。
但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不但懂得孔子的话,而且还有所发挥,可见他不愚。
[9]睿(ru&
igrave;
瑞):
通达,明智。
[10]有道:
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11]悖(b&
egrave;
i贝):
违背,逆而不顺。
[12]鉴:
照。
[13]锵(qiāng枪)鸣金石:
水声象金石一样铿锵作响。
锵,金石撞击声。
金石,用金属、石头制成的钟、磬一类乐器。
[14]漱涤:
洗涤。
[15]牢笼:
包罗,概括。
[16]鸿蒙:
指宇宙未形成之前的一种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之气。
[17]希夷:
指虚寂飘渺、无法感知的一?
志界。
《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
【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溪水,向东流入潇水。
有人说:
“过去有个姓冉的人在这里住过,所以这条溪水被称为冉溪。
”也有人说:
“这溪里的水可以用来染色,根据这种性能,所以称它为染溪。
”我因为愚昧而犯了罪,被贬谪到潇水边。
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溪边往里走了二三里路,发现了一个景色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了家。
古代有个愚公谷,现在我住在这条溪水旁,而溪水的名字没有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不能不换个名称,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我在愚溪上游,买了个小丘,称为愚丘。
从愚丘往东北方向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把它买了下来,称为愚泉。
这愚泉有六个泉眼,都出自山下平地,泉水是往上涌出来的。
六股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我称它为愚沟。
于是堆土彻石,堵住愚沟的狭窄部位,形成了一个愚池。
愚池的东面是愚堂。
它的南面是愚亭。
愚池的中央是愚岛,岛上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石头参差错落。
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喜欢的。
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
又险峻湍急,有许多小洲和石头,大船无法驶入。
它幽深浅狭,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在浅水中兴云化雨,所以它对世人没有带来好处。
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混乱时就装愚”,那是聪明人故意装作愚昧;
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的见解,象个愚蠢的人”,那是智力很高而在表面上显得愚昧。
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
现在我身逢政治清明的时世,却违反常理,做了蠢事,所以凡是愚蠢的人,也没有一个象我这样愚蠢的了。
这样,那天下就没有谁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就可以单独占有并给它取这个名字了。
这条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带来什么利益,它能映照万物;
它又清秀明澈,水声铿锵,象金石作响,能使愚笨的人喜逐颜开,眷恋爱慕,高兴得不愿离去。
我虽然不合于世俗,也颇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
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形状都逃不过我的笔端。
我用愚昧的诗歌唱愚溪,便觉得茫茫然与愚溪不相背离,昏昏然与愚溪找到了同样的归宿,超越天地人间,进入了虚寂静谧的境界,在寂静无声之中,忘却了自己。
于是写了《八愚诗》,刻在溪旁的石头上。
(胡士明)
【解析】
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
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
他在一首诗中说: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本文就是一篇深得骚人之旨的好文章。
第一段
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灌水之阳”,“东流入于潇水”,介绍两种不同的命名──有的给这条溪冠以姓氏称为“冉溪”,有的根据溪水可以染色称为“染溪”,叙出改名的原因有三:
一是作者“以愚触罪”,贬谪到此;
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说;
三是当地居民为溪水的命名争辩不休,“故更之为愚溪”。
而这条溪水,又是那么幽深浅狭,对人并没有什么益处,所以称它为“愚溪”。
第二段
由“愚溪”带出“愚丘”“愚泉”,从“愚泉”生出“愚沟”“愚池”,而“东为愚堂”“南为愚亭”“中为愚岛”,又就“愚池”着眼写出。
叙出“八愚”,紧扣诗题。
第三段
先借孔子《论语》中“智者乐水”正说,接着笔锋一转,极状溪之不适于用,依次说出“独见辱于愚”的原因:
“不可以灌溉”,“大舟不可入”,“不能兴云雨”。
愤慨于自己才能的被压抑,如同愚溪的虽有“山水之奇”而“无以利世”。
第四段
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自己的“愚”,最后又归结到溪水的命名上。
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
前四段,可以说,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第五段
用“溪虽莫利于世&
hellip;
”几句,与第三段“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解嘲;
以“予虽不合于俗&
”诸语,与第四段“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我解嘲。
名为“愚”,实则不愚。
遂将溪之愚、己之愚写作一团,达到了“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形神俱忘的化境。
末尾一句点题作结,归到序诗。
他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把对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心情和对自己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情绪融合在一起。
他深深感到,能够赏识这地处荒山野地的寂寞美丽溪水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这怀才不遇、被贬谪到这荒远地区的柳宗元的,也正是这溪水。
看来愚溪碰到了最合适的主人,而柳宗元在这里也找到了最合适的住所了。
然而,这些话的字里行间,蕴蓄着多少愤懑不平的声音!
写作特色
1、托物兴辞,寓意深远
作者不是客观地描摹自然风景,而是托物兴辞,夹叙夹议,蕴藏着深厚的寓意和强烈的个人倾向。
正如《古文观止》评此文:
“通篇就一&
愚&
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
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
”仅就第二段来看,仅百余字,就一连用了十二个“愚”字。
其他各段,也都以“愚”字统贯。
这样,文章就具有朝着中心凝聚的向心力,结构也显得集中紧凑。
作者在对于幽奇秀美的山光水色的描绘中,或隐或现地折射出自己的影子。
愚溪具有“清莹秀澈”的美景,却被弃于凄清冷寂的荒野,无人游赏,无人涉足,甚至也无人过问,这不正是同作者一样的遭遇吗?
欣赏愚溪美景的只有痛苦的柳宗元,同情柳宗元的也只有这落寞的愚溪,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此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
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遭遇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这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社会的批判。
2、写景善于布局
本文在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读者仿佛跟着作者自潇水入溪,溯流二三里,上岸,登小丘,又东北行六十步,见六孔泉,随泉沿沟向南,见一大池,到池东入一堂,出堂又到堂南亭子上,回头西望池中秀丽的小岛。
除写景外,还叙述了作者如何被贬潇水上,又如何迁家于此,如何在愚溪安家栖息,也议论了愚溪的定名问题。
在这样短的篇幅中,把议论、叙事、写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议论清晰,叙事井然。
【讲解】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序。
《八愚诗》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以后,为了排遣他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而写的一组寄情于山水的诗。
《八愚诗》已经亡佚。
一般说来,序有两种,一种是书序,一种是别序。
书序一般用来陈述著作者的旨趣,多放在篇首。
别序一般用来为朋友赠别。
《愚溪诗序》是书序,是柳宗元陈述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的。
愚溪本来叫冉溪。
为什么叫冉溪呢?
有人说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以姓得名,所以叫冉溪;
又有人说溪水能染色,所以叫染溪。
总之,不论叫它冉溪还是叫它染溪,都是有缘由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给溪水改名呢?
据说“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
意思是说,当地人对于究竟是冉溪,还是染溪,争论不休,所以不能不改。
但是,为什么要改叫愚溪呢?
因为“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故更之为愚溪”。
“予以愚触罪”,意思是我因糊涂触犯了刑律得了罪。
“谪潇水上”,意思是被贬在潇水这个地方。
“得其尤绝者家焉”,意思是寻得一处风景极佳的地方安了家。
这里的“家”字是动词,安家、住下的意思。
“愚公谷”,在现在山东临淄西。
“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为愚溪”,意思是说,现在我住在这溪边,不知道起一个什么名字好,鉴于古代有愚公谷,所以便改溪名为愚溪。
其实,愚公并不愚,他所以自称为愚公,不过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
同样,改溪名为愚溪,也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
不仅于此,“予以愚触罪”,就更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了。
“以愚触罪”,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言外之意就是说,聪明人是不会去干那种所谓的犯罪的傻事的。
触罪之后,不仅要连累到妻子儿女,而且连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连累,这是一种多大的不公平!
这还不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吗?
更有甚者,连“愚溪之上”的小丘,丘东北六十步的泉,泉合流屈曲而南的沟,负土累石塞其隘的池,池东的堂,堂南的亭,池中的岛&
虽然“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也一概以愚字命名,称之为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岛。
这是为什么?
都是“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这更是一种不公平,自然也是对黑暗政治的抗议!
“合流屈曲而南”,意思是泉水汇合到一起曲曲折折向南流。
“嘉木异石错置”,意思是好的林木、奇异的石头交错陈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和愚本来是联系不到一起的,“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这难道是可以允许的吗?
道理据说是有的,“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其流甚下”,指溪的水位太低。
峻急,指水势湍急;
坻石,指滩石。
幽邃浅狭,指溪谷幽深,溪流浅窄;
蛟龙不屑,就是蛟龙不屑于居住。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民间相传它能兴风作雨发洪水。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溪没有可利于人世的地方,只是和我相类似,因而虽然用愚的称号来屈辱它,那也是可以的。
然而把愚和我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愤激不平之情,从而说溪“适类于予”,使用愚的称号来屈辱溪,自然也是一种愤激不平之情了。
溪水无辜,而所以要用愚的称号来屈辱它,完全是因为“予家是溪”。
而“我”又“以愚触罪”。
那么,“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愚人呢?
由此便转入写愚的种类和性质。
有三种愚人,一种像宁武子那样,“邦无道则愚”;
一种像颜回那样,“终日不违如愚”。
宁武子是“智而为愚者也”,颜回是“睿而为愚者也”。
所以他们“皆不得为真愚”──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
宁武子,春秋时卫国人,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论语;
公冶长》说:
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清明时,他就显得很聪明;
当国家昏暗时,他就装傻。
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到,他的那种傻劲,别人就做不到了。
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忠实门徒。
《论语;
为政》记载孔子说:
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出不同的意见,好像很愚笨。
可是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对我传授的东西能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笨。
像宁武子和颜回,当然都不愚笨。
其实何只是不愚笨,应该说他们都是聪明人。
“智”,智慧;
“睿”,通达。
“智”和“睿”,都有聪明的意思。
“智而为愚者也”,意思是聪明而装糊涂;
“睿而为愚者也”,意思是明白而装傻。
因此,宁武子和颜回,都不是真的愚笨。
而“我”的愚就完全不同了: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这才是真正的愚人呢!
“有道”,指天子圣明;
“遭有道”,就是遇到了圣明的天子;
“违于理”,就是违犯了道理;
“悖于事”,就是行事谬误。
这都是就永贞革新这件事说的。
公元805年,就是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把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
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
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了王,柳宗元就是因此被贬到永州做司马的。
所谓“遭有道”,就是指遇到了宪宗这样的天子。
像宪宗这样的天子难道是圣明的吗?
很显然,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
因而,所谓的“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这样,世上就没有能和我争这条溪水,只有我才占有它,并给它命名为愚溪。
这就更是愤激不平之词了!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移。
这就是说,柳宗元只能老死在贬所。
这对柳宗元来说,自然是最沉重的一种打击。
在这沉重的打击面前,柳宗元淤积在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情,无法发泄,便只有寄情于山水,以超脱于尘世来自我麻醉,这就是所以要写第五段文章的原因。
“善鉴万类”,就是能够鉴照万物;
“清莹秀澈”,就是清洁光亮,秀丽澄澈;
“锵鸣金石”,是水声铿锵鸣响,有金石般的声音;
“漱涤万物”,就是洗涤世间万物;
“牢笼百态”,就是包罗各种形态;
“鸿蒙”,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超鸿蒙”,等于说出世;
“希夷”,指空虚寂静,不能感知的状态;
“混希夷”,就是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
“寂寥”,就是寂寞;
“莫我知”,就是没有谁了解我。
这段话所抒发的仍然是一种愤激不平之情。
这段开头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
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
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般的声音。
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
把这么一个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政治对比一下,哪一个龌龊,哪一个光明,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这样一个世界难道只能使愚昧的人心喜目笑、眷恋向往,高兴得不愿离去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那些聪明的人所留恋的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世界呢?
真是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的古文观止栏目。
()
接下来笔锋又一转,便直抒起胸臆来了。
“予虽不合于俗”,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从人世中被排挤出来的。
被排挤出来以后,虽然冷寞、孤单,却有一支能洗涤世间万物、包罗各种形态的笔伴随着自己,安慰着自己。
在这无违无碍的茫茫然的大自然之中,返璞归真,自得其乐,不胜似生活在那昏暗龌龊的人世吗?
清净寂寞,是没有谁能够了解我的,这并不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也进行了有力的控诉。
《愚溪诗序》侧重于抒情,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
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由于我住在这溪水边,便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溪的头上。
明明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因为我的缘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
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愚融为一体。
从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受愚的称号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
溪、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
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
语言简洁生动,结构严谨妥贴,不愧是传世的名篇。
【关于“序”】
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
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
后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
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永州的地理环境】
湖南永州在当时虽然是一个荒僻的地区,但著名的九嶷山耸峙在它的南面,盘绕在它北面的是衡山余脉,绵亘在西南的有五岭山脉中的越城岭和都庞岭,奔腾的湘江和潇水都横越州境并在境内汇合,因此全州山陵起伏,丘壑幽深,河流纵横,衬托着一块块田野,风景非常雄奇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