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894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版高中地理 第3章 地球上的水 阶段综合测评2 地球上的水 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第3题,人们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等环节影响不大,但对地表径流,可以通过兴修水利工程施加影响。

故选B。

下图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性质的城市地对面水量入渗随时间变化。

据此,读下图回答4~5题。

4.不同性质的地表,对水循环影响差异较大的环节是(  )

A.降水B.蒸发

C.下渗D.水汽输送

5.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  )

A.绿地B.草皮空心砖

C.普通混凝土砖D.透水混凝土砖

4.C 5.A [第4题,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下渗等环节,不同性质的地表,对下渗的影响是最大的,故C项正确;

地表性质对降水、水汽输送基本无影响,故排除A、D项;

地表性质对蒸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大,排除B项。

第5题,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绿地的累积入渗量高于其他地表性质的地面,故为了美化环境并减轻城市内涝的发生,城市下垫面最适宜增加绿地,故A项正确;

草皮空心砖、普通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砖等地表的入渗率都小于绿地,故排除B、C、D项。

下图为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各题。

6.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7.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生长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C.地壳物质循环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6.A 7.D [第6题,根据圈层间的主要水分循环示意图中各个圈层之间关系可知,乙、丙、丁三个圈层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即甲为大气圈,下渗进入丙岩石圈,乙生物圈通过植物蒸腾进入大气圈,所以可知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圈层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第7题,生物生长不会参与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水循环不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

地壳物质循环不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地表受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季风环流的夏季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进入陆地,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8~9题。

8.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

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

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

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

环节⑥的水量7月份较小

9.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

D.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8.C 9.C [第8题,东亚位于北半球,7月为夏季,气温高,环节①水汽蒸发量较大;

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1月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环节②降水的量较小;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环节③地表径流的水量较小;

开普敦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7月是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环节⑥水汽输送的水量较大。

第9题,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③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

修建水库,使水库面积扩大,增加了下渗量,使环节⑤地下径流的水量增加;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下渗的水量增加,C正确;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地表径流水量的空间变化。

10.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周期最短的是(  )

A.河流水B.湖泊水

C.冰川水D.地下水

A [根据更新周期把水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

其中河流水的更新周期最短,为动态水。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

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11~12题。

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B.②减少

C.③减少D.④增加

1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11.D 12.C [第11题,“海绵城市”是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可减少城市地表径流①,能增加雨水的下渗②,增加了地下径流③,同时也增加了城市的蒸发量④。

选D正确。

第12题,“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以及蓄水池等,可以充分截留雨水,增强地下径流,减弱地表径流,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故③④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年的水平衡收支概算(单位:

亿m3)。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和乙分别代表(  )

A.地表径流量和入海水量

B.入海水量和农业用水量

C.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

D.工业用水量和径流量

14.如果该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将直接导致区域内(  )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量增加

C.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D.蒸发量增加

13.A 14.C [第13题,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地面径流,一部分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因此甲为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一部分流向大海,一部分被水库、湖泊所存储,一部分被引用,因此乙为入海水量。

第14题,植被覆盖率增加,将会增加下渗环节,因此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B.A→C→D→E

C.F→D→GD.I→D→G

16.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B.夏

C.秋D.冬

15.B 16.B [第15题,图中A为蒸发、C为水汽输送、D为降水、E为地表径流、H为下渗、G为地下径流,ACDEHG实现了海陆间水循环。

第16题,我国夏季东南风将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8.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B.跨流域调水

C.水库D.地下水补给湖水

19.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 17.C 18.A 19.D

下面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甲图中①地貌为(  )

A.海蚀柱B.海蚀平台

C.海蚀崖D.沙堤

21.甲、乙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答案】 20.C 21.A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22~23题。

22.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B.乙和丙

C.丙和丁D.甲和丙

23.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

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22.D 23.C [甲图表示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乙图表示由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

丙图表示内力作用使岩层弯曲形成褶皱;

丁图表示流水侵蚀中下切作用形成的峡谷。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正确的是(  )

A.①处是断层成谷B.②处是背斜成山

C.①处是向斜成谷D.②处是向斜成山

25.图中①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固结成岩作用D.搬运作用

24.D 25.A [第24题,图中①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②处为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地。

第25题,①处为背斜,其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为谷地,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作用。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1分)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是: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4分)

(2)图中A→B→C→D所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该循环发生的领域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它可以促进________(陆地、海洋)水不断地补充和更新。

(3)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能够施加影响最多的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人们可以通过修建________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布不均,从而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

(3分)

【解析】 第

(1)题,根据水循环和图示箭头可以看出,A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

B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

C表示陆地上的降水;

D表示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

(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在海洋受到蒸发形成的海洋水汽最后通过D环节地表径流回到的海洋,因此它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海陆间大循环,它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地更新和补充。

第(3)题,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

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修建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我国的夏季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的东南季风,会带来丰沛的降水,就是海洋水汽通过B环节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而形成的。

【答案】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 海洋 陆地 陆地

(3)D 水库 B

27.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写出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6分)

(2)图中由A、B、C、D环节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循环。

(2分)

(3)如果某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  )(4分)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

【解析】 第

(1)题,图示水循环主要表示海陆间循环,根据其主要环节和图示知A表示海洋水汽蒸发;

B为水汽输送环节,C表示降水。

(2)题,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图中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径流,由ABCD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与海洋之间,为海陆间循环。

第(3)题,植被破坏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

【答案】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2)海陆间

(3)B

28.读北半球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甲河流AB段为地上河;

乙河流8月份流量最大,读图回答问题。

(15分)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填数字),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填数字),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湖泊是________(填数字)。

(2)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

丰水期:

________;

枯水期:

请描述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3)图乙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4)图甲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图乙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考查河流补给形式的变化及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图中的三个湖泊中,①补给河流,②对河流的径流具有调节作用,③主要靠河流补给。

丰水期时湖泊对河流具有延缓、削弱洪峰的作用,枯水期时湖泊对河流具有补充稳定径流的作用。

图甲中的河流下游位于外流区域,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海陆间循环,图乙位于内流区域,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陆地内循环。

【答案】 

(1)① ② ③

(2)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河水 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3)冰雪融水 西北

(4)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29.下面是我国黄委会水文局所做的一项关于“变化环境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循环实验研究”的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下垫面和降水强度下降水与径流的关系

图1 裸地与草地在不同雨强下的径流系数对比图

材料二 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转化率

图2 相同降雨历时不同雨强条件下的土壤水转化率

材料三 土壤水转化量的影响

图3 裸地不同处理情况下土壤水转化过程

(1)根据材料1分析径流量的形成与降雨强度有什么关系?

(2)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条件是如何影响下渗环节的?

地表径流、下渗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该研究课题的结论,由此你认为人类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干预水循环?

【答案】 

(1)正比关系。

(2)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时间越长,下渗越强;

下渗越多,地下水转化率越高,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少。

(3)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循环过程。

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如土壤的耕作方式、植被的覆盖情况以及地形状况等影响地表径流的形成、下渗的速度及强度,进而干预水循环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