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610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docx

江苏省如皋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选修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

(一)

历史试题(选修)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l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

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汉时期董仲舒吸纳道家、法家等思想建立了新的儒学体系,新儒学倡导“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成为统治思想。

“不敢废汉而自立……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名义”应主要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思想。

故本题答案选A项。

B项和C项在当时不是统治思想,D项在汉代不是统治思想,已经被儒家思想吸收利用了。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三纲五常

2.《论语》中,“仁”字出现六十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孔子赋予“仁”以不同的概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我克制,可算作仁或者接近于仁;出于环境的需要,一个人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叫做‘杀身以成仁’。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仁的学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

C.体现了儒家思想广泛的群众基础D.孔子主张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身以成仁”等都被看做“仁”,这说明仁的学说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内涵,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仁的学说还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优先解决人生实际问题”,故D项错误。

3.萧公权说:

“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

4.朱之瑜(1600~1682)称:

“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1704)认为:

“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两人的本质意图是倡导自己的观点,并非抨击程朱理学,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程朱理学不务实,主张经世致用,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B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

6.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

这体现了李贽

A.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李贽反对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科场当以选士”,李贽并不反对科举考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表明李贽在批判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的同时,又希望自己的学说成为科举的内容,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李贽并不仅仅希望得到后人的认可,故D项错误。

【点睛】李贽的思想主张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有反封建专制、反正统的色彩,但只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而非完全否定,其思想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

7.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中,万民和臣子要绝对服从君主统治,万民和臣子是君主的奴仆;在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中,君臣关系应是平等,设立学校作为监察和咨询机构,有权对君主、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且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故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项正确。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排除A。

黄宗羲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否定陈腐的伦理纲常,与“和谐”不符,排除B。

材料强调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不是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排除D。

8.苏格拉底通过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

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

A.善恶之间可以相互的转化

B.社会环境影响人们认知

C.教育能助推人们明白道理

D.社会进步推动人们向善

【答案】C

【解析】

“与学生循循善诱的对话”是一种教育手段,“使学生明白了在特定情况下,盗窃和欺骗手段也可能是善行”是使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故选C;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善恶之间的转化,故排除A;题干提到的是教育的作用而不是社会环境或者社会进步的作用,故排除BD。

9.“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

与此主旨相似的是

A.“主啊,我的肉体靠灵魂活着,而灵魂依靠你生活”

B.“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

C.“有信仰的人可得到赐福.没信仰的人会受到诅咒”

D.“知识分子是敢于在一切公共场合运用理性的人”

【答案】B

【解析】

“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体现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是上帝创造的许许多多的奇妙东西中最最奇妙的”体现出重视人、赞美人的人文主义思想,故B正确;A体现人要服从上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排除C;D强调理性,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首先,由“人从此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主性,他们认为自己是在地球上推进和谐生活的主人翁”判断出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然后从选项中选出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选项即可。

10.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

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A.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

C.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答案】A

【解析】

根据“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故A正确;B不是文艺复兴的实质,排除;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排除C;D是文艺复兴的影响,不是文艺复兴的目的,不符合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垒”排除。

11.有学者称:

“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宗教改革:

A.将人文精神发展到了理性阶段B.适应了资产阶级追求享乐的需要

C.彻底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D.是一场群众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了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更广泛,故D项正确;A项是指启蒙运动,排除;B项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排除;C项错误,错在“彻底粉碎”。

12.近代西方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

“在人所独具的特性中有一种要求社交的强烈愿望,亦即要求过社会生活愿望——这并不是指任何一种生活,而是指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

”由此可见,格劳秀斯主张

A.分权制衡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答案】B

【解析】

人的本性既然如此,那么,倘若要坚持一种秩序井然的社会,就得有必须加以实现的某些最低限度的条件或价值。

“按照他的才智标准跟那些与他自己同一类的人过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和平”而“有组织”的生活,只能在国家形成之后才有可能,于是人们按照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分权制衡、天赋人权无关,排除AC;人民主权指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13.“他们”不仅不害怕鬼怪,也不再害怕上帝。

与其说他们把上帝想象为圣父,不如说他们把其想象为物质世界的第一推动力。

上帝是慈爱上帝的形象,不如以往那样明晰,而是成了不可思议的智人,创造了现在为人的理智所发现的惊人世界。

材料中“他们”

A.掀起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B.发动了宣扬“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

C.成为近代唯物主义学说的先驱

D.发动否定上帝的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他们”眼里上帝是由他们的内心向往的形象,是一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所以这体现出启蒙运动的观点,故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思想在此处没有体现;C选项错误,本题与唯物主义无关;D选项错误,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上帝。

14.“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是(  )

A.屈原B.李白C.杜甫D.柳永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