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潍坊届高三份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历史潍坊届高三份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潍坊届高三份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4.图1为唐代长安西市的市场结构与店铺分布示意图。
据图可知唐朝
图1
(注:
“市署”为管理市场的官衙,“常平仓”“平准署”是中央派驻的平抑物价的机构,“邸”是专供商人存货、交易和居住的地方。
)
A.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商业分类细管理严格
C.城市经济功能加强D.实行官商分利的政策
5.清初随着军机处的成立,一种新的沟通管道,即奏折制度应运而生。
奏折直接送往内廷由皇帝御览,皇帝军机处磋商,之后才往下层的内阁与相关部门进行附议或执行。
奏折制度的产生
A.使军机处具有了决策权B.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C.说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6.郭嵩焘谓:
“西人富强之业,诚不越矿务及汽轮舟车数者。
一然其致富强,固自有在。
窃论富强者,秦、汉以来治平之盛轨,其源由政教修明,风俗纯厚,百姓家给人足,以成国家磐石之基,而后富强可言也。
”郭嵩焘意在
A.批评洋务运动B.发展民族工业C.提倡政治变革D.缓和阶级矛盾
7.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事宜,提到“立国之道,大要有三:
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
国既治,则贫弱者可以力求富强。
整顿中法者,所以为治之具也;
采用西法者,所以为富强之谋也。
A.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B.维新思潮推动了戊戌变法开展
C.变法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D.新政从根本上维护传统统治
8.图2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图2
A.恢复了关税自主权B.扭转了贸易逆差
C.遏制了列强的侵略D.掌握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9.宣言是时代的象征。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
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一宣言有利于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扩大北伐战争的群众基础D.推动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10.“一五”计划时期,在苏联援建的150个实际施工项目工程中,国防工业企业44个。
从“三五”计划开始,我国用了近3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实施了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并投入了国家大量经济资源。
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国防建设B.借鉴苏联建设经验
C.维护国家安全D.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11.公元前367年和公元前242年,罗马相继确立了内务大法官和外务大法官;
处理罗马市民相互间、外国人相互间的民事纠纷。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安托尼亚那敕令》,废除市民与臣民的区别,准予居住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居民或臣民一般都可取得市民权。
这些变化反映出
A.公民法已不复存在B.罗马法与时俱进
C.罗马法律体系形成D.共和国得以巩固
12.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
这一现象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13.1918—1920年苏俄为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国家经济政策又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斯大林模式
A.是苏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
B.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国家宏观调控
C.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
D.日后阻碍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
14.1942年初,美国便考虑开辟第二战场,但直到1944年苏联在东线连连大捷,已经逼近中欧,这时美国才说服英国一起开辟第二战场,这说明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是
A.担心德国单独和苏联讲和B.东西夹击加快德国投降
C.加快与苏联争夺欧洲的步伐D.执行德黑兰会议的决定
15.表1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额及其比重变化
年份
1990
1995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货物贸易出口额(亿美元)
7986
14205
15093
18405
17271
18480
21440
34000
占世界出口额的比重(%)
23.32
18.12
27.88
30.46
29.70
30.40
30.58
34
表1
据此可知
A.贸易全球化范围扩大B.世界格局趋向多极化、
C.发达国家放弃贸易保护D.生产全球化正在形成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
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国人痛感国力不强,备受外族欺凌,类比历史,才使关于宋朝“积贫积弱”的看法逐渐定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断强化,促使学界更改,了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
域外也一样。
二战以后,西方学术界反思传统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看法,开始调整以往关于中国文明长期停滞不变之说,渐次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中国文明“传统内变迁”说,进而到70年代的中古“经济革命”说。
——李华瑞《宋代经济:
历史观察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我国封建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曲折的过程。
早在公元前5世纪初,我国即完成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过渡,在世界上最先建立了封建国家。
在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特别是在两宋统治的300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漆侠《宋代经济史》
(1)长期以来,人们关于宋代历史的看法,一直存在不同观点。
分析其原因。
(6分)
(2)指出你赞成上述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
(9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表2为鸦片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表2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近代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方向主要为欧美、日本、苏俄(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C代表的留学方向并说明理由。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第三条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
第一条缔约双方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八条缔约双方不参加任何损害缔约另一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联盟或集团,不采取任何此类行动,包括不同第三国缔结此类条约。
缔约任何一方不得允许第三国利用其领土损害缔约另一方的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摘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16日)
根据材料概括两者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5分)
(1)(6分)
原因:
宋代历史发展体现多元特征(多样性、复杂性亦可);
(2分)
研究者的时代不同(2分);
阶级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国家利益、占有的史料丰富程度以及运用的史学方法等不同,导致对宋代历史出现不同的看法。
(任意一点得2分)
(2)(9分)
示例1:
赞成宋代“积贫积弱”观点。
理由:
积贫:
建立在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基础上,国力基础弱;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大量增设机构,分化事权,造成“冗官、冗兵、冗费”;
大量岁币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任意两点4分)积弱:
内不能控制农民暴动,阶级矛盾尖锐;
外无力抵挡辽夏的进攻。
(一点2分,两点3分)
示例2:
赞成中国文明“传统内变迁”说。
政治:
宋代完善科举制;
加强中央集权;
文官政治等。
(一点2分)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交子;
以棉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对外贸易繁荣等。
思想科技:
儒学吸收佛道完成复兴,形成理学;
文化艺术全面繁荣;
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先世界。
(两点3分)
示例3:
赞成70年代的中古“经济革命”说。
农业:
土地大量开垦;
土地利用率提高;
人口大量增加。
手工业:
以棉纺织业和制瓷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发展迅速。
商业:
城市突破坊市限制;
交子出现;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示例4:
赞成两宋在当时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先世界等。
欧洲:
同一时期的欧洲处于基督教统治黑暗愚昧时代。
(1分)此分值不能加到其它要点,若没有此理由不能得满分。
备注:
如果考生赞成“我国最先建立封建国家”这一观点,第2问得零分。
17.(12分)
A.苏俄(联)(1分)。
民国初年——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时期A才出现,数量不多。
(1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民革命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促使中国留学生到苏俄(联)留学与A相符。
(任意两点2分)
B.欧美(1分)。
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B方向的留学生一直都有,并且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1分)近代中国随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洋务运动公派留学生;
庚子退款赴美留学;
赴法勤工俭学等与B相符。
C.日本(1分)甲午战争后,C方向的留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末数量稍微下降。
(1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
向日本学习借鉴明治维新成功经验;
(任意一点1分)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与C相符。
(1分)
如果考生方向判断错误,该方向判断及理由阐述均不得分。
18.(14分)
不同之处:
材料一表明,中苏两国属于军事同盟关系(1分),其特点是建立在结盟、对抗和针对第三国的基础之上;
防止日本及与日本结盟之国家的侵袭。
(任意一点2分)
材料二强调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分),突出了和平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两国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基础上的新型国家关系。
国际: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冷战全面展开、美苏对抗、两极格局开始形威(任意一点2分)。
国内:
政治外交: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巩固新生政权。
恢复国民经济,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任意一个角度2分)
国际: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中国调整外交战略,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奉行不结盟政策。
经济:
改革开放时期,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19.(14分)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
18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蒸汽机、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资本主义进入到蒸汽时代,机器大工厂制随之建立;
(2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
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扩张,冲击了这些地区传统的经济结构,主权逐步沦丧,被迫沦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
客观上,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推动亚非拉地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向近代化迈进。
西方文明以当时的先进性将世界各国纳入资本主义全球体系。
综上,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我们也要看到这一过程伴随着罪恶与侵略,伴随着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巨大牺牲。
注:
表述成文。
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及工厂制度的确立,生产力极大提高。
(2分)资产阶级亟需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加紧对外扩张。
亚非拉地区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巨大冲击,被迫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
(2分)资产阶级的侵略扩张破坏了亚非拉地区的领土和主权,世界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客观上促使亚非拉地区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向近代化转变。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文明的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