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195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docx

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分析报告

 

2018年10月

目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4

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4

2、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背景6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6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地区差异较为明显7

2、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绝对水平仍有上升空间10

3、交通运输全方位发展11

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14

5、港澳与内地税收制度有较大差异16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展望17

1、粤港澳交通建设进一步升级17

2、把握金融优势建设金融中心19

3、依托湾区城市群发展高新技术业21

4、人口增长可期,有序发展房地产业22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背景。

2009年-2016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萌芽阶段,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携手开创新局面。

2017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入正式发展阶段,三地乃至中央均把湾区建设提升至战略发展高度,相关政策纷纷落地,为湾区建设开辟道路。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湾区城市群协调统一,分工明确,产业集聚,经济效益外溢,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面积远超其他三大湾区,发展潜力极大,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文化娱乐,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和世界级三大湾区有距离。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业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旅客和货物年吞吐量名列前茅。

水陆空全方位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大湾区产业结构尚需调整,第三产业占GDP总量比重与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距。

湾区产业种类众多,制造业和服务业耦合性大,但区内产业划分不合理,缺乏统一协调性,存在产业重合等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功能重叠,相互之间缺乏配合,未来需要优化各大港口分工。

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规划,推进连接三地的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粤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布局实现。

粤港澳大湾区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应合理布局,特别是发展科技金融业。

未来高新技术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科学划分,优化产业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不大,随着湾区建设,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大湾区,配合三地政府推出的各项居住福利政策,湾区房地产业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一、粤港澳大湾区综合背景

湾区是重要的滨海城市形态,是新世纪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九座城市组成。

我国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港澳特区政府为发展湾区颁布了多项政策,助力湾区建设。

1、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2009年完成的《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把“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并提出四项跟进工作,即跨界交通合作、跨界地区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和协调机制建设。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2015年3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

广东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开展珠三角城市升级行动,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等内容。

从2009年开始,粤港澳三地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协调发展,携手开创新局面。

2009年到2016年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萌芽探索阶段。

最近两年,粤港澳大湾区步入正式发展建设阶段,三地乃至中央均把湾区建设提升战略发展高度。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至国家级战略。

2018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这是首次有港澳特首被纳入中央决策组织。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对等的国家级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最大的不同是处于“一国两制”状态下,两种制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更能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生命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2、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背景

世界上GDP排名前列的地区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群,沿海城市创造了世界约60%的经济总量,世界上经济发达程度排名前列的城市大多位于湾区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条件好,年GDP达1.5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人口6957万人和土地5.6万平方公里远超其他湾区。

粤港澳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机场旅客吞吐量均为四大湾区之首。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越全国平均水平,多年来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但地区差异明显,港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内地9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均经济总量和其他世界级湾区有较大差异。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发达,金融业科技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优化,但和高水平湾区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仍有一定距离。

1、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用仅占全国0.6%的土地,创造出占全国12.4%的经济总量,2014到2017年,实现GDP的4连增,GDP总量超过10亿人民币,超过了俄罗斯一年的经济总量。

其中广东9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万亿人民币,经济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全国GDP增速逐年走低的情况下,从2015年开始,广东9市的GDP增速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但广东9市58%的生产总值都由深圳和广州创造,珠海肇庆和中山的GDP总量仅占9市总量的8%。

广东9市积极发展制造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业,多产业协调配合,在经济下行中结合自身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稳重有进,但经济总量分布不均,地区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广州深圳两市创造了绝大多数经济增量,其他市区依托于两市发展,缺乏自身发展亮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且脆弱。

澳门经济增速在2014年-2016年期间曾出现过负增长,增长速度最高为25.26%,最低为-21.59%。

澳门经济总量最高值在2013年,为467591百万澳门元,最低值为316371百万澳门元。

澳门地域狭小,四大产业外部依赖性强,经济发展不稳定波动过大,作为成熟经济体经济增速不及内地,但总体经济总量相对其狭小地域来说已十分突出。

2010年到2017年间,香港生产总值最低值出现在2010年,为2,108,382百万港元,在2017年达到峰值,为2,585,210百万港元,超过2万亿人民币。

香港经济增速在2010年接近7%,2012年增长率则降到了2%以下,此后其经济增速徘徊在2%-3%的水平。

香港经济增速不及内地平均速度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香港为粤港澳大作湾区的龙头,生产总值尚能保持连年增长,经济体系成熟,市场稳定。

香港为外向型经济,增速波动较为明显,但相比澳门经济波动稍小,总体来说比较平稳。

2、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绝对水平仍有上升空间

广东9市人均GDP远超国内平均水平,几乎是国内平均水平的一倍之多,2017年广东9市人均GDP达114,611.43元。

9市人均GDP6年连续增长,增速高达7%以上,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2011年到2013年左右广东9市人均GDP波动剧烈,导致其人均GDP增速从13%跌至7%左右。

然而广东9市的GDP和人均GDP水平差异较大。

深圳和广州人均GDP在2016年分别为167,411元和141,933元,而最低的肇庆市只有51,178元只是深圳和广州的三分之一。

澳门人均GDP峰值为2014的94004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但波动性非常大,2015和2016年呈负增长。

香港人均GDP虽然不及澳门,只有澳门的一半,但变化较小,缓步逐年增长,2016年升至43737美元,远高于国内平均和广东9市水平。

由于发展历史和区位因素的不同,粤港澳大湾区区内总体人均GDP差异明显,发展水平非常不均衡,总体分为三个梯队,收入水平地区差异过大不利于湾区协同发展,会阻碍区内消费增长和社会稳定。

第三梯队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3、交通运输全方位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空港群和海港群,机场客运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球四大湾区之首,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亿人次。

大湾区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大机场,其中香港国际机场货运量世界第一,客运量世界第八,仅次于洛杉矶国际机场和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广州白云机场2017年客运量也超过6000万人次。

2016年粤港澳共运送旅客1.85亿人次,货邮737万吨,机场群的运输规模已经超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机场群,位于全球湾区机场群之首。

粤港澳大湾区面积广阔,地理状况错综复杂,澳门和香港两地多岛屿,和广东9市河海相隔。

只有不断完善湾区海陆空交通物流网络,才能充分利用湾区地理优势,让粤港澳三地人才,物力,财力,技术,信息得以充分及时流动。

机场群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基础,湾区对外交流沟通的桥梁。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绵长,多深港良港。

粤港澳一共有9大港口,其中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三香港第五、广州港第七,综合排名深圳港世界第三,香港港第五,广州港第八。

粤港澳大湾区海港无论是集装箱年吞吐量还是货物吞吐量均远高于其他三大湾区。

广州港2016年货物吞吐量达52181万吨,深圳港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香港机场,达2411万标准箱。

发达的港口有利于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制造加工业。

2018年港珠澳大桥历经多年建设即将通车。

2018年1月19日广东省发改委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环线+放射线”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的建设,完善环大湾区的城际轨道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

2017年初,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了7600公里,稳居全国第一。

现在广东省密集的铁路和公路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以沿海为扇面、以沿海港口(城市)为龙头向山区和内陆省区辐射的快速路网。

此外广州、深圳和香港分别有10、11、9条地铁线。

粤港澳大湾区区内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助于湾区内部经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使湾区突破地理限制,成为真正的一个整体。

4、产业结构仍需优化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62%,远超过中国总体水平51.6%,但和三大湾区平均占比82%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结构水平参差不齐,作为领头羊的澳港,服务业占比达90%,而广东9市当中,最高为广州70.9%,最低为肇庆38.31%。

广东9市中,肇庆和江门发展农业,第一产业分别占GDP的14.77%和7.21%。

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产业种类众多,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配合性较强,但产业划分缺乏协调性,分工不明确,城市之间产业重复,存在恶性竞争,资源争夺的问题。

无法实现9+2>11经济发展目标,无法发挥湾区的向内集聚,向外扩散的经济作用。

5、港澳与内地税收制度有较大差异

港澳与内地的税制存在很大的不同,其中香港与内地区别最大。

香港地区税率低,税制简单,大多为直接税,来源征税。

内地居民或企业在香港只需对其在香港获得的收入纳税,但如果年内在大陆停留时间超过180天则需要对其在大陆所获得收入按照大陆税制缴税。

内地税制相对香港税制较为复杂,税率较高,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

香港人在内地工作,如果在内地停留时间超过183天,则应该对其在境内外获得的收入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