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80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中化学届高考化学重难点总结复习36 精品文档格式.docx

同时要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和避免实验步骤间的干扰。

(3)实验现象要直观。

如“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可配制一定浓度的CH3COONa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通过测定的结果pH>7从而得出结论,既操作简便又现象明显。

(4)实验结论要可靠。

要反复推敲实验步骤和多方论证实验结果,做到实验结论准确可靠。

【典例1】【2018四川理综化学】

(13分)(NH4)2SO4是常见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受热易分解。

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其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NH4)2SO4在260℃和400℃时分解产物不同。

[实验探究]该小组拟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实验1:

连接装置A-B-C-D,检查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B盛0.5000mol/L盐酸70.00mL)。

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260℃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

品红溶液不褪色,取下装置B,加入指示剂,用0.2000mol/L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

经检验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42-。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滴定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盛装0.2000mol/LNaOH溶液b.用0.2000mol/LNaOH溶液润洗

c.读数、记录d.查漏、清洗e.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

(3)装置B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实验2:

连接装置A-D-B,检查气密性,按图示重新加入试剂。

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400℃加热装置A至(NH4)2SO4完全分解无残留物,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

观察到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

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

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

(4)检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32-,无SO4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

(5)装置B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6)(NH4)2SO4在40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圆底烧瓶

(2)dbaec

(3)0.18mol

(4)取少量装置D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放出无色刺激性气体

(5)NH3

(6)3(NH4)2SO4

4NH3↑+N2↑+3SO2↑+6H2O↑

【考点定位】实验设计与评价

【名师点睛】考纲明确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

(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取材于教材、高于教材,注重创新是近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特点。

近年高考综合实验试题往往是在教材实验、演示实验或考生已有实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题干给予的新信息,预测实验现象等。

(2)药品使用创新、仪器功能拓展、实验操作改进创新和实验操作新途径开辟等。

(3)面对新情境,能够正确提取并处理信息(准确提炼规律、严密推理分析、做出合理解释等)。

(4)面对新问题,能够全面深入思考,合理优化结构,准确深刻评价等。

【典例2】【2018福建理综化学】

(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探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2或KIO3。

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系列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

设计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若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

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使用右图装置,加热15.0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

(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

作过程的细节):

______

资料:

.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

.次氯酸或氯水可被SO2、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

(15分)

(1)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2)能;

(3)

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硫酸浓度为0的对照实验;

ClO3-+6I-+6H+=Cl-+3I2+3H2O

(4)因存在Cl2的重新溶解、HClO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5)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仪器的的使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物质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含量的测定及实验时仪器的选择使用,实验方法的设计与评价的问题,都是化学实验必不可少的。

因此掌握一些基本化学基础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蒸馏、分液、蒸发、萃取、结晶等。

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以根据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的不同进行。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即结晶的方法分离;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

然后使用过滤器,利用漏斗、玻璃棒、烧杯进行分离。

对于实验装置的评价,可以根据对反应的影响分析,如果对调,可以除去杂质,使更多的反应物变为生成物,就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因此了解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成分是评价的依据。

要根据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进行有电子转移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和区别,从而得到设计各个实验及比较的目的。

在进行物质含有元素的含量测定时,从物质含有的成分、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对元素含量测定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判断分析,这样才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和评价。

本题较为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和实验知识的掌握。

探究型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探究型实验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对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收集数据、解释与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试题可以涉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进行设问。

要顺利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问题

要提出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

通过思考、对比、质疑,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物质的本质。

此外,在平时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

(2)提出猜想

在学习、思考和实验中,对发现的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所谓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

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况进行探究。

实验设计的关键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对实验条件的调控,最好是简单、易行且现象明显。

(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认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得出结论,如不能得出结论则要加做实验,或进行对比实验,或改进实验直至得出结论。

1.【2018安徽理综化学】

(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

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

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

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涉及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一成立

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

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通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映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

(1)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

3SO2+2NO3-+2H2O=3SO42-+4H++2NO;

作为参考实验

假设二成立

实验3:

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未经脱O2处理的25mL0.1mol/L的BaCl2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生成

(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

【解析】

(1)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制备盐酸,故实验1无现象,SO2溶于水后生成

H2SO3,亚硫酸显酸性,电离出H+,和NO3-结合生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SO32-氧化成SO42-,故生

成白色的BaSO4沉淀;

(2)SO2溶于水后生成H2SO3,亚硫酸显酸性,故pH值减小;

无现象

在盛有富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4)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的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余后者(其它合理答案也正确)

10.【四川省攀枝花市2018届高三(上)第二次统考】

(14分)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右图装置来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请指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中两个明显的不足:

①;

②。

(2)按照修改后的装置,实验中控制SO2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

这说明品红褪色的原因不是SO2直接导致。

为此,SO2通过品红水溶液后,引起品红褪色的微粒可能是。

(3)甲同学实验如下:

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对此,他得出结论: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HSO3-、SO32-,不是H2SO3。

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溶液各20mL加入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0.1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和20mL0.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明显较快。

小组同学分别比较了两种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理由是。

(1)Na2SO3+H2SO4=Na2SO3+SO2+H2O;

(2分)

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或二氧化硫没有干燥)(2分)没有尾气吸收装置(2分)

(2)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产物,如:

H2SO3、HSO3-、SO32-(2分)

(3)SO32-和HSO3-离子都会水解生成H2SO3。

(2分)

(4)结论: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SO32-(2分)理由:

同浓度的Na2SO3溶液与NaHSO3溶液相比较,Na2SO3溶液中的c(SO32-)大,而c(HSO3-)、c(H2SO3)均小,但褪色快。

论不正确,其理由是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都是强碱弱酸盐,SO32-和HSO3-离子都会水解生成H2SO3。

也可能是H2SO3哪个使品红溶液褪色;

(4)为了进一步探究,乙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分别取相同浓度的品红溶液各20mL加入两只小烧杯中,两只烧杯中同时一次性各加入20mL0.1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和20mL0.1mol/L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现加入亚硫酸钠溶液的品红褪色明显较快。

小组同学分别比较了两种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与褪色快慢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结论:

使品红褪色的微粒是SO32-,原因是同浓度的Na2SO3溶液与NaHSO3溶液相比较,Na2SO3溶液中的c(SO32-)大,而c(HSO3-)、c(H2SO3)均小,但褪色却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