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478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二章重点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文档格式.docx

12.1.3.发展建议

  加快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工作进程。

  设立一简洁而有效的管理系统负责景区内自然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和这些资源的未来使用和开发。

  划定漓江水道至桂阳公路为保护规划区,准确评估保护规划区的开发活动,控制一切有碍景观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

划定漓江水道两岸200M、桂阳公路两旁200M的范围为严格控制区(红线控制区),制订详细的控制规划,严格管理,杜绝一切在类型、形式、规模、体量、色彩等方面与区域主体风格不相符合的项目或建筑;

严格禁止漓江挖沙。

对控制区域内现有的有碍景观的建筑进行整治改造或拆除,如漓江岸边的国旅小学和阳朔码头的巨型广告、兴坪宾馆、草坪酒楼、友好亭以及桂阳公路沿线的蛇大王、鳄鱼世界等等。

漓江风景区

  进一步优化“漓江游”产品,资源管理应与旅游经营分离。

在“四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经营模式多元化、游览方式多样化。

改变目前仅乘船游览的单一游览方式,丰富漓江旅游产品,并满足日益增加的徒步旅游需求。

开发杨堤—九马画山—兴坪步行加自行车游览道,规划将杨堤—兴坪分作两段考虑:

杨堤—九马画山段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步行约3小时,规划为1米左右宽的步行道。

严禁机动车通行,自行车也最好禁行,在沿路村庄结合旅游扶贫开设小卖部。

规划建设重点是道路和标示牌的建设。

九马画山—兴坪段规划为5米宽的机动车、自行车和人行混合道(目前已有路基),游客从上岸后,可选择乘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到兴坪(如附图所示)。

开发导游引导的基于自然和文化价值的徒步旅游。

  改变目前单循环方向、只有一种时间选择的漓江游模式,使游客可以选择在多时段、多地点、多种方式地游江。

其中,分段游的模式可以向游客提供多种游览方式,便于游客自由选择,调节游览的时间和路线,改变目前散客被迫成团、游览线路过于一致、游览时段过于集中的现象。

从现实条件分析,桂林——兴坪、兴坪——福利的分段游路线较为可行。

  景区内以保护为主,不宜再修建任何人造景观。

以漓江流域绿化工程为杠杆,全面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切实保护好自然山水资源,提高漓江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尤其是水体质量是“漓江游”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桂林通过两岸生态村工程建设以及严格的环境管理防治措施较为有效地保护了漓江的整体水质,但环保隐患依然存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

重点加强对漓江游船垃圾的定点收集、机动设备的漏油防治、个体游船的随意污染的管理。

加快实施漓江补水工程,完善漓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

漓江水量一直是“漓江游”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尤其是冬季枯水期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漓江补水工程的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补水工程对于漓江水量的调节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冬季受总体水量的限制作用不明显。

进一步完善配套漓江补水工程,实行全流域水量的合理分配,对于漓江风景区甚至整个桂林旅游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完善漓江游览安全设施、紧急救援体系,游客上船的辅助设施。

其中,阳朔游船码头的扩建等工作尤为重要。

增设至竹江码头、磨盘山码头以及阳朔与市区间的旅游公共交通专线,车辆可以利用现有的私人中巴车,但按公共汽车管理方式管理,提供方便、可靠方便的旅游公共交通,便于广大游客合理安排游览时间,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

  利用漓江游船更新的这一良机,考虑漓江环境容量与游客量,合理地搭配和建设漓江游船队伍,达到大、中、小型兼有,高、中、低档齐全,以适应不同游客的多种需求;

通过不同价位的差距、不同时段的游览有效地分流游客。

  完善景区入口,在景区入口处修建一个旅游中心,将环境教育中心融入旅游中心,提高漓江风景区的科学性和知识性。

  制订景区的管理规划和每一个主要旅游设施点的开发控制规划,严格控制草坪镇建筑高度和密度。

尽快编制兴坪古镇保护性旅游规划,完善旅游接待功能。

加强对雁山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完成大圩古镇和渔村的保护性修建,使其成为展示桂林传统民居的风景点。

  桂阳公路

  桂阳公路两旁新区(村落)的布局应采用“顺藤结瓜”的方式,不应该“沿线开花”;

民居风格应注重体现桂林地方特色和农家文化,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建立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和程序,所有开发建设项目按程序严格管理。

对于区域内的村庄发展和工厂建设应采取“控制旧区,迁移新区”的方式,尽量不影响沿线景观。

[NextPage]

12.3.阳朔田园风光旅游区的旅游发展思路

12.3.1.阳朔田园风光旅游区概况

  阳朔县城距桂林市64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443公里,西南至柳州市181公里,南至荔浦40公里,东南至梧州市268公里,至广州市490公里。

区位条件较佳。

  阳朔田园旅游区以阳朔镇为核心,包括高田月亮山景区、遇龙河风景区和世外桃园景区以及葡萄峰林平原,是很有潜力的风景度假旅游资源区。

阳朔山水秀甲天下,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是阳朔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长久以来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和睦相处形成的良好社区氛围则是阳朔旅游发展的精神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阳朔已经成为桂北旅游区的一个次中心。

12.3.2.阳朔旅游发展现状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阳朔旅游业从80年代开始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速度。

从1988年—1998年十一年阳朔接待游客统计来看,到阳朔的游客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国内旅游的升温,国内游客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表12-1)。

1997年,阳朔旅游总收入1.07亿元,其中县内旅游总收入为0.97亿元,桂林市从游漓江游客收入中返回给县财政约一千万元;

1997年全县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县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1.96亿元的8.95%。

1998年,阳朔接待国内外游客140多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6.6万人,旅游总收入1.2亿元,旅游财政收入774万元,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为13.85%。

1999年1—7月,到阳朔的游客逾78万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35.5%,其中境外散客过夜人数达2.7万多人,比1998年同期增长52%;

旅游财政收入385万元,比1998年同期增长41.5%;

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上升到20.6%

表12-1 

1988年—1998年阳朔接待游客统计表

 

接待总人数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人数

(万人)

百分比(%)

过夜人数

1988

154

107

69.5

-

47

30.5

18,245

1989

108

78

72.2

30

27.8

10,853

1990

135

89

65.9

46

34.1

9,437

1991

153

112

73.2

41

26.8

12,859

1992

168

118

70.2

50

29.8

14,955

1993

122

81

66.4

33.6

17,001

1994

96

67

69.1

10,000

29

30.9

13,373

1995

100

77

77.0

11,611

23

23.0

18,079

1996

130

76.9

28,357

23.1

25,203

1997

145

115

79.3

30,862

20.7

30,977

1998

133

116

87.2

29,330

17

12.8

37,003

             资料来源:

桂林旅游局

  目前酒店主要布局在城区内。

阳朔现有酒店29家,客房878间,床位1746张,全年可接待游客41万人,旺季每天最大可接待游客1746人。

  长期以来,阳朔的居民在山水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与劳作,形成了自然、淳朴、友善的民风,居民与游客相处友好,而西街中西文化合璧气氛得益于外国游客所带来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阳朔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形成了特有的修学旅游方式,外国人学中国文化,中国人学外国语言,此形式以巴克兰国际商务外语学校为代表。

目前阳朔最具特色的旅游是建立在山水文化观光基础上的自行车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建立在大量外国游客所营造出来的中西文化结合的氛围之上的修学旅游。

  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开通后(2010~2015年),使桂林可以直达梧州,与桂东地区产生密切联系,并通过西江航运和梧州-清远的公路与广东发生关系,进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重要的国内客源地和海外游客的重要中转地和集散地联系起来,阳朔的游客会有急剧上升。

12.3.3.潜在的制约因素

  阳朔旅游发展已进入了快车道,但发展旅游的机制尚未完全确立,会给不良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乘之机,将可能对原有的良好形象造成破坏。

试以西街为例进行分析。

西街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阳朔旅游的发展历程,西街现在形成的文明经商、童叟不欺的社区氛围,是由一群理性的外国消费者和本地纯朴的民风熏陶下的经商者互动作用的结果。

目前正是阳朔旅游大发展的时期,一些大项目也正在酝酿之中,但是旅游的迅猛发展将可能使游客从一群理性的消费者变为愿意挨宰的消费者,经营者若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个别的不法商人会影响西街原有的良好形象。

因此,维护良好的社区氛围任务艰巨。

  阳朔环境承载量有限,若缺乏有效的人流控制措施,将可能使一些独特的环境氛围受到影响,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下降。

同样以西街为例,西街的安宁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是它对游客的最大吸引,而西街上旅游设施的急剧增加以及人流的大量聚集将破坏这一吸引,游客可能因此体会不到西街宁静的氛围。

如何对西街的人流进行疏导和控制,同时控制西街的旅游设施的建设速度,是发展西街的另一要务。

  旅游的大发展对阳朔的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也会带来影响,自然山水风光是阳朔最吸引游客的因素,而旅游大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游客,可能影响此处的自然环境。

以遇龙河为例,遇龙河是漓江的一条支流,两岸田园风光十分优美,如果在大发展中无规划地在两岸大量兴建度假旅馆,将可能影响遇龙河畔的风光。

因此,应注意规划的先行性。

  旅游住宿接待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朔旅游的大发展。

桂林至阳朔的乘车问题,长期以来是阳朔旅游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由于旅游、交通信息不为大部分游客所了解,游客往往在游漓江之前就购买了回程车票,导致其在阳朔的逗留时间太短,不能尽情游玩各景点。

而事实上从阳朔汽车站乘中巴到桂林市区车次并不少,价格也便宜。

12.3.4.发展思路

  阳朔作为仅次于桂林市区的旅游地,应突出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独有优势,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度假旅游以及部分专项旅游(如蜜月游、自行车自助游、徒步旅游、攀岩探险旅游以及修学旅游)。

12.3.5.发展建议

  尽快编制保护性的阳朔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悠闲安定的人文氛围是阳朔对游客的最大吸引,保护这一环境与氛围在旅游大发展阶段尤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旅游发展中应注重原有环境和气氛的保持,使阳朔能保持名副其实的“中国旅游名县”之称。

  保护阳朔已形成的居民、游客和自然山水的和谐旅游氛围。

在桂林旅游发展总战略的指导下理顺发展机制,确定社区旅游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阳朔的旅游已形成了一种由社区的经营者和游客共同营造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

在当前阳朔的旅游发展已走上快车道的情况下,原有的社区氛围有被破坏的危险。

政府应充当旅游发展规范的制定者,帮助社区提高社区规划和管理其旅游的能力,使已有的社区旅游走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保护阳朔的自然环境。

新项目的建设是否会破坏环境,哪类项目不宜审批;

建筑的样式是否与环境协调,建筑物层高限制在多少;

个别不法商人对原有良好氛围的破坏,对其进行怎样的处罚。

这些都应制定出标准,以便加强保护环境与氛围的力度。

杜绝阳朔范围内的任何索道建设项目。

完善景区的环境处理设施,减少污染环境。

  改善阳朔的旅游交通。

开设阳朔到桂林的定点旅游公交车,缓解游客在阳朔游览时间不足的问题。

具体线路设计为,桂林市区至磨盘山码头和竹江码头的旅游公交车,以及阳朔与桂林市区之间的旅游公交车,形成一公交车环路。

旅游公交的开通后,便可以考虑漓江的返程游,一来可充分利用游船的运力,缓解大批游客挤在某一时段对漓江形成的压力;

二来可以解决目前旅游车从码头空车返回市区,以及从市区空车前往阳朔所造成的浪费问题。

建立阳朔境内旅游交通网络,在阳朔境内发展以自行车、步行为主的交通方式。

  建立游客信息咨询中心,向游客提供充足、准确的信息。

完善旅游标示系统,为游客提供路标和公交车站布局的信息,通过解说标志,实现游客的分流,避免客流同时集中在某些地点。

如在码头至公交车站之间设置解说标志,避免游客盲目地随大流涌入西街。

另一方面,解说标志还可以使阳朔提供的旅游设施更容易为游客所了解,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各公交车站的位置,不仅可以方便游客的出行,还可以提高旅游公交车的利用率。

  根据阳朔旅游发展的趋势,可考虑在城区内建设一座约有200间客房的高档酒店,并鼓励开设家庭旅馆;

另外,在兴坪和遇龙河边可适当建一些档次较高、与环境相协调的小旅馆,不仅适应兴坪等地发展的需求,还分流城区的住宿客人。

  开发多种旅游产品,阳朔不仅要开发观光旅游产品,还应大力发展度假旅游产品,开展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

前往阳朔的国外攀岩爱好者评价阳朔有潜力发展攀岩运动,阳朔能够发展为国际的攀岩爱好者的基地;

漓江和遇龙河段可以开展皮划艇运动,举办皮划艇赛事;

利用自然的地形条件,开展自行车越野;

发展自行车和徒步旅游;

发展面向大众的体育专项旅游产品,以满足度假的需求。

  西街的发展。

总结西街旅游发展经验,进一步完善西街旅游发展。

采取措施,把西街旅游的社会容量纳入西街的发展规划。

拥挤的西街将不能让游客体会其悠闲、安定的氛围,对西街的体验不足,将影响游客对阳朔的印象。

因此,西街的游客分流措施极为重要。

由于游览漓江有一定的最佳欣赏时段限制,导致两个码头的发船时间较集中,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阳朔部分景区在某些时段内的游客拥挤现象。

建议游船每天的发船时间可提前,实行分批发船的方式,每批船间间隔40分钟至1小时;

同时,对船上游客进行宣传,建议在阳朔过夜的游客下船后可先不去西街,避开人流的高峰。

  遇龙河流域。

制定遇龙河流域的保护性旅游规划;

开发度假旅游,徒步旅游和自行车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

开发度假旅游,但不宜修建现代都市风格的度假设施;

沿河不设机动车道,开辟新的步行道和自行游览线,设置木制路标和说明牌;

发展农业观光,12公里的沿江地带,种植观赏性强的农作物、果树和花卉;

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

12.4.兴安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旅游发展思路

12.4.1.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概况

  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包括灵渠、乐满地游乐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和古严关等景域,位于湘桂走廊要冲,湘桂、桂黄一级公路纵横全境。

  灵渠位于兴安县城东部,又名秦凿渠,或称陡河、兴安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航运、水利工程。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派大军进攻岭南,粮饷无法转运,修建灵渠以沟能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景区现有面积1100亩,于1986年建成开放,主要景点有:

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铧嘴观浪、陡门、南陡阁、状元桥、四贤祠、秦堤拜石、古代碑刻等。

1998年接待旅客8.84万人次,旅游收入1100万元,平均124元/人。

  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被称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休闲项目,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服务业注资最多的项目,投资额近二十亿元人民币。

这个休闲乐园坐落在桂林北面六十八公里的兴安县风景区内,占地六千多亩,七百八十余亩的灵湖被包围在期间,在兴安县城南3公里处,与灵渠南陡相毗邻。

全园区计划分三期开发,目前完成的第一期工程包括四个项目:

森林渡假村、休闲旅馆、主题游乐园及高尔夫俱乐部,所有软硬设施及休闲活动均融于桂林的湖光山色之中,非常宜人。

其中,高尔夫球场环绕桂林山水恬静风光而建,为国际标准的十八洞七十二杆球场;

主题乐园由美国迪士尼乐园设计师设计,为中国目前唯一的主题性迪士尼乐园;

整个度假村按照其功能划分为三个区:

木屋区、露营平台区和森林游乐区;

渡假旅馆拥有365间豪华舒适的标准套房,并设有中西餐厅、商场、商务中心、大型会议中心及娱乐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室外设有风格独特的游泳池、网球场以及独具匠心的乐满地大花园。

12.3.2.主要问题

  知名度低,交通服务设施、住宿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12.3.3.发展目标

  以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为主的兴安是桂北旅游区的一个次中心,是湘桂走廊文化和旅游带中的中心旅游区。

因此,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发展对大桂林旅游发展至关重要。

12.3.3.发展思路

  走效益型道路,避免盲目资源扩张,依托乐满地休闲世界、灵渠、猫儿山等主要旅游景区,建成多层次、综合性的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旅游目的地;

同时利用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次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北部各县的旅游发展,获得大旅游的整体效应。

  近期,全面完成灵渠整修工程,及乐满地二期工程,加大兴安旅游的力度与吸引力;

大力恢复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生态旅游方向过渡;

尝试性开发高尚银杏林。

  中远期,全面启动猫儿山自然生态旅游;

根据市场潜力,与灵川合作共同运作高尚海洋银杏林旅游区。

12.3.3.发展建议

  加强兴安旅游目的地的促销,宣传兴安旅游。

  改善兴安境内景点、县城之间,以及兴安与桂林市区的交通服务。

  强化乐满地休闲世界的宣传促销工作,提高知名度,使其成为兴安旅游新的客源增长点;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建设,开展修学旅游;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挖掘近距离客源市场的潜力;

灵渠景区发展建议

  充分挖掘灵渠的水利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

景区开发要主题化、整体化、生态化。

新建及拟建工程项目应以是否有利于突出灵渠主题特色为衡量标准;

  加强文物古迹实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尊重历史,修复完善景点外观与内容;

  修建灵渠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异地保护及其文物内涵的保护与体现工作。

配合灵渠及兴安地方文化,设立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报告会议厅等;

  加强入口广场空间的处理,增加历史文化内涵,及象征标志意义;

  注意沿河线形空间的景观变化与统一;

  协调景区与周围农村社区的关系。

猫儿山发展建议

  通过生态旅游的市场力量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科学研究、监测和环境教育的多种功能。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严格控制现有旅游服务设施,不再新建扩大规模。

  制定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加强科学管理。

为防止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使生态旅游开发的溢出效应最大化,进行实体划分和功能区划;

全面保护猫儿山核心区,拆除区内一切旅游设施;

全面保护猫儿山缓冲区,严禁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及修复已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

猫儿山缓冲区外围,维持现有设施规模,边保护,边开发,确保生态平衡。

  发展生态旅游,增加科技含量。

自然观光和科学观察活动组织旅游线:

在景点周围设风景观光步行道,建设观赏野花、高山植物和昆虫考察、教育和普及设施,为团体提供的自然考察步行道;

开展有利于生态旅游的活动,如野花观赏、高山动植物观测、山体地质学、生态学、动植物的研究等;

  利用自然美景和避暑山庄开展健康与休闲活动;

  利用现有当地本土建筑设立多功能信息服务中心和游客中心,包括不同形式的博物馆,建立解说牌,大力开发普及环境保护和科学知识的手段和机制;

  自然历史博物馆,展示和观赏猫儿山地区的各种自然特征,少量民族文化和社会方式,介绍和保护生态系统活动,进行青年培训活动;

  利用动物、植物、火山的标本、模型等手段建设自然植物园;

吸引旅游者学习、了解猫儿山本地动植物。

12.4.龙胜龙脊梯田的旅游发展思路

12.4.1.龙胜龙脊梯田概况

  龙脊梯田景区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平安等寨的高山上。

风景区的总面积约为66平方公里,景区至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90公里。

龙脊梯田约有2.39万块田地,面积56.6万平方米,地处高山,分布数岭,一坡连一岭接一岭,最高海拔880米,最低380米,堪称天下一绝。

1993年辟为“龙脊风景名胜区”对外正式开放,为广西20个一级景点之一。

景区的具体范围为北面以福平包山峰为界,东面至大桂坪,南至马路,西至金江路口。

  目前,主要景点集中在景区内平安寨区域,1999年游客约为2万。

景区内金竹、瑶寨、平安三个村寨的居民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旅游服务业中,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12.4.2.总体发展思路

  从龙脊梯田景区的现状来看,它是一个景区和当地社区重合的特殊区域,景区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及经营等所有活动都必须考虑当地社区发展的需求。

简单来说,龙脊梯田风景区的发展重点不应是经营利润,而应将目光放在当地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