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4486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印刷网点亲密接触Word文件下载.docx

网点的积分密度为0.3,则网点面积为50%,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准确;

另一种方法是用放大镜目测网点面积与空白面积的比例,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方便,但因凭经验,误差较大,具体为:

  鉴别5成以内网点的成数,是根据对边两黑之间的空隙能容纳同等黑网点的颗数来辨认的。

即在对边的两颗

  黑网点之间的空隙内,能放置三颗同等大小的黑网点,就是1成的网点;

若在两颗网点间的距离内,能容纳两颗同样大的网点,称为2成网点;

如果在两颗网点间能放1.5粒同等大小的网点,叫做3成网点;

要是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1.25粒同样大小的网点,就称为4成网点;

倘若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1粒同样大小的网点,也就是说单位面积内黑点与白点各占一半,即是5成网点

而5成以上网点的判别,则是以对边两白点之间能容纳多少同样大小的白点来衡量的。

从网点排列规律来看,两白点间距内所容的网点数,正好6成与4成相同;

7成与3成相同;

8成与2成相同;

9成与1成相同。

  上述情况表明,所谓网点成数也就是在单位面积里所占的百分率。

如1成网点为10%,2成为20%,其他的类推,100%为实地版面。

从正片网点排列情况粗略分析,黑点若大于白点,为5成以上网点;

黑点若小于白点,则为5成以下网点。

网点成数越大印品版面墨色越浓,反之则浅。

网点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版面层次的变化。

通常画面上的层次分为三个阶调层次,即高调层次以1至3成网点组成,使画面上形成明亮部位。

中间调层次表现画面明暗过渡部位,通常4至6成网点组成。

而由7至9成网点组成的浓暗画面为低调层次。

印刷版面上最明亮的地方,即高光部分为1成以下的网点。

  综上所述,只有准确认识网点的成数,才能较好地利用网点变化规律,制出符合原稿的印版,印出色彩准确、质量满意的彩印产品,这也正是质量管理的目标。

  为了能更多接触一下印刷网点在放大镜中的的大小比例与实际变化情况,参照下例实例图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实际比例可能会有些偏差,仅供参考,实际比例情情况照文中所描述。

  从单色到四色相加。

过渡

图象

网点变化与补救方法:

  网点大小是决定印刷质量因素之一,制版、胶印过程均会使网点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好各工序的网点扩大、锐化、变形、重影。

我们可用印刷控制条及放大镜简单的工具来监测网点的变化,胶印过程中,会发生网点扩大现象,所要做的是在印刷工序前将网点增大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一般而言,胶印用软片,印刷品的网点扩大的情况为:

  FF:

软片网点大小:

20%、40%、80%、100%

  FD:

印品网点大小:

30%、55%、90%、100%比较常用的网点技术

  为了使网点扩大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可对制版、印刷工艺中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网点扩大补偿,photoshop对制版,印刷中造成的网点扩大采用不同的方法予以补偿。

  A:

印刷工艺中网点扩大及补偿措施

  采用File/CMYKSetup对话框设定,可选标准网点增大值、及自定义网点增大曲线来补偿网点增大。

  标准网点增大值:

由软件中根据不同的纸张及油墨匹配,依据经验而设计的标准网点扩大值。

  网点增大曲线:

通过密度计测出相应颜色块的密度值,用MD方程计算出网目值及相应的扩大值,从DotGain

  下拉式菜单中选择Curves指定多达13个点的网点增大值,当然,其他位置的网点大小的扩大值由软件自动插值计算完成。

  B:

用传递函数补偿网点增大

  若使用的图像输出设备标定不当,没有校准好,则把图像转移到软片上时,可能会产生网点缩小或增大,此时,可用PostScript技术的传递函数(TransferFunction)予以补偿。

  步骤:

  

(1)在计划使用的输出设备上输出一幅含有按要求设计的网点大小的13个灰色块的C、M、Y、K的图像,得到四张分色片。

  

(2)用透射密度计测出13个色块的网点面积率。

  (3)点击File/Pagesetup对话框中Transfer按钮进入TransferFunction对话框。

  (4)计算要求调整量,将它们输入到相应的框中。

  不论何种补偿方式,其调整量是这样的:

若像素值为127,应输出50%的网点,但照排机输出60%的网点即扩大了10%,那么补偿调整量应为50%-10%=40%,框中应填入40%,这样照排机就会以用户希望的50%的网点输出。

  网点印刷。

  表现彩色图像层次的网点印刷的两点有两种:

  1.1 调幅网点加网印刷

  指在单位面积内,用网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的深浅明暗层次,但它有一个弱点就是容易出现龟纹。

  调幅网点(AMScreening)

  目前彩色制版所采用的传统网点称为调幅网点(AMScreening),原文全称为AmplitudeModulationScreening(如图一),这包括方形网、链网、圆形网等。

在网点的位置和排列角度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网点的大小变化来表现图像的深浅。

需要控制网线的密度和网角(网角:

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两个色版的网角必须有30度或以上,才可避免撞网的情况,通常会把C版放在15度,M版:

45度,K版:

75度(M版或BK版可调换),而Y版放在90度,这情况下Y版会与其它色版只有15度相隔,由于它较其它三色为浅,就算有撞网也不会明显。

  AMScreening一方面可以得到稳定的印刷再现,同时又容易产生网花(Rosette),图像网纹之间的干扰龟纹(Moires),色彩跳跃(Tonejump),文字和细微层次的再现性等问题。

此外,在印刷方面也要求极高的套印精度。

  1.2 调频网点加网印刷

  随着计算机计算功能的增大,出现了调频网点加网技术,调频加网技术是在单位面积内网点大小一致,用网点的多少也就是疏密来表现图像深浅明暗层次,调频网点基本上解决了龟纹问题。

  以上两种加网方式不论是采用胶印、凹印、凸印还是丝网印刷,要想表现图像的层次都离不开网点,用放大镜一看印刷品,不论是调幅网点加网技术,还是调频网点加网技术,网点在复制品上都是清晰可见的,因此可以肯定是复制品,不能登大雅之堂。

  调频网点(FMScreening)

  几年前,各Imagesetter生产厂家开发出一种称为调频网点(FMScreening),全文是FrequencyModulationScreening(如图二)。

这些细点的直径介乎8-30微米之间,每个细点的大小相同,颜色深浅的表达方式与调幅网点不同,按密度来表现图像的深浅,点的密度愈大,颜色则愈深,其方法是将这细点进行无规则的分布。

FMScreening具有的优点:

  1.不会出现撞网和网花。

  2.所产生的小网点,能显示更细节。

  3.消除中间调的Tonejump。

  4.套准问题不会影响颜色平衡。

  FMScreening存在的缺点:

  1.光位层次和平网容易产生粗糙,颗粒感。

  2.中间调的网点密度极高,网点扩大率难控制。

  3.需要高精细和苛刻性的印刷条件。

  4.菲林输出的稳定性,细点的再现性和清晰度。

  5.晒版时,光位容易丢失,深位容易阻塞。

  混合型网点(HybridAM/FMScreening)

  在网点百分比1-10%的光位和90-99%的深位地方,它会像FMScreening一样,(如图三)使用大小相同的细网点,并通过这些网点的疏密程度来表现画面中的层次变化,在10-90%的中间部分,又会像AMScreening,对网点的大小进行改变。

但所有网点的位置都具有随机性,固此不需考虑「网线角度」的问题。

光位和深位。

  光位和深位部分,由于采用随机分布的,且不同网点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画面中层次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网点的位置都经过特别的计算处理,以保证不会互相重迭,又不会出现网点之间空隙过大的现象。

这样更可防止粗糙的颗粒性。

  当输出设备的分辨率为2400dpi时,最小网点的直径约为10.5微米(即1/2400inch),虽然可以把这些细点曝光在印版上,但印刷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往往导致丢失现像。

但这种新型网点的计算方法:

利用多个细小的点子组合成一个较大的点子,两个或三个最小点子(每个直径为10.5微米)组合成的大点子的直径就是21或32微米。

这样大小的点子才适合于印刷,更可提高印刷的再现性和稳定性。

  两个或三个最小点子(每个直径为10.5微米)组合成的大点子的直径就是21或32微米。

中间调部分。

  在中间调部分会像FMScreening随机地安排网点的位置,但层次的深浅则利用AMScreening的方式来表现,也就是通过网点大小的变化,由于借助先进的计算,这些网点的形状都很圆滑,因此,印刷适应性会更好。

此外,还采用了特别的方式来防止网点发生重迭现象,这又能解决粗颗粒性的问题。

  AM/FM混合型网点的特长:

  这种革命性的网点,不但能够显著地提高印刷质量,却又不影响生产效率,只需要沿用常规的2400dpi/175lpi的生产工序和设备就能实现300lpi高线数网点的印刷质量。

过往在实施高线数网点印刷时,各工序都必须要加以严格的控制。

  提高印刷质量。

  1.地图、人物的发丝和精致花边等线条更清晰,没有锯齿边和断线现象。

  2.彻底避免了服装上的布纹、屏幕、音响和木纹等图案和网纹交错而产生撞网问题。

  3.消除大黑位或浅色背景等出现的网花。

  4.渐变效果表现更自然,平网和光位更平滑。

  5.提高衣服、水果、鲜花等物品的色彩度。

  AM/FM混合型网点「视必达」,是网屏结合了AMScreening和FMScreening的所有优点而成,再配合高度的外鼓式CtP和超硬调特性的热敏版材,更进一步地发挥CtP印刷技术的优势。

  几种常用印刷纸张与网点的技术参数:

网点线数的演变

一种色彩油墨如用百分之百的量,印刷在被印物上只能显示一种深浅,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律。

但如果用各种手段在印版上分解成疏密不同的网点,则就能在被印物上形成不同浓淡,而达到多种深浅的要求。

回溯20年代最初的石印制版,是用特制的小钢笔尖,蘸以黑色油墨,用手工在印石上点绘成不同深浅的点子以达到要求,时称绘石制版。

随后进步为用不同疏密、有凹凸网点压制成的胶片,四周棚上木框(时称“胶版”)作为工具,在此上涂布黑油墨,后根据不同深浅的要求,压印在印石上使大块面积处的工效大大提高,其时如以线数计约为每英寸60线。

30年代照相制版兴起,采用日本进口的玻璃网屏,在照相时对底片加缀网点,从初期的100线、120线、133线直至150线。

1965年始将玻璃网屏改为品红色接触网屏,可使用黄色滤色片调节它的宽容度,以适应连续调分色阴片的密度反差。

遂后又改进为不同调性的灰色接触网屏,由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制作供应全国,其用作胶印的多以150线为主。

1973年北京新华厂、上海市印一厂首先引进德制海尔DC-300A电子分色机,仍采用网屏缀网。

待引进DC-300B时则网点线数略有不同,即C、M、Y版用150线,K版则用225线和Y版同角度。

直至80年代初电子分色机由模拟式改进为数字式,其网点线数也进展为175线,近20年来基本上未变。

  业中人都知道网点线数的疏密也称粗细,对分辨及层次还原能力有关、对印品的精致程度有关,但也要针对印刷的相应条件。

记得1959年为参展东德莱比锡国际书刊博览会,上海市领导对《上海博物馆藏画集》的制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而破例采用200网线,这是在克服当时很多困难条件的情形下进行。

由此也获得全会唯一的金质复制奖。

但随之而来搞所谓“大跃进”,全国印刷制版界也刮起了一股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高网线”之风。

那时竞相制作打出小样,从300线、500线乃至800线,称为印刷界的“放卫星”,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

其制作过程是将对150线网屏先拍摄成30英寸高的阳网,用它缩小至7.5英寸阴网,再拷贝成阳网,遂成600线网点的原版。

但其时锌皮印版用最细的金钢砂尚不够细而掺以浮石粉作研磨,勉强打出粗糙的小样而根本无法上机印刷应用,完全违背客观现实的科学规律。

我也曾参与其事,既是无知,又是盲从,仅是自欺欺人!

 时至今日进入电脑制版时期,绝大多数虽仍用175线,但扫描分色仪(或电分机扫描系统)结合3600dpi及以上的内鼓式激光照排机,可以发排200线乃至300线,也可以发排调频网(也称砂目网点即单个网点相同于300线的最细点,依靠密集或疏散形成浓淡,因无角度,所以不会产生龟纹)。

因现下高性能的感光胶片、分辨力极高的PS印版、高适性的油墨、优越表现性的纸张、进口的精密打样机及四色印刷机等,所能接受的网点线数,已超过175线所需。

近时也见到一些深圳印制的精细画册都已采用200线,而且近期用新闻纸印刷的《参考消息》中外来黑白照片也用了175线,因此我们更不要固步自封,应可以提高网点线数。

反顾上海虽亦偶而有之但不普及。

窃思制版工艺应视主观要求和宏观可能相结合。

为此,我们在遇有精致产品的制作且原稿又较理想时,目前看来用300线似尚无此必要,而拓开思路采用200线,这样既不冒进,也不保守,使印品更臻精美。

如果今后推广CTP工艺时更可以适应。

彩色图像的分色和挂网技术

彩色印刷中常采用CMYK4色套印,依靠青、洋1999-02-12收稿红、黄、黑4种颜料叠印来产生彩色图像。

这4种基本颜色通过组合后最多呈现8种颜色:

红、绿、蓝、青、洋红、黄、黑、白,而一幅彩色图像包含的颜色数目远远超过8种。

彩色制作中心或印刷厂等拥有大型专业彩色出版系统的单位都是通过通用图像处理软件将彩色图像分色校色成4色灰度图,再经光栅处理器(RIP)给灰度图像加网,用网点的大小或网点的疏密来反映灰度图像的连续色调,最后通过激光照排机制出4色胶片来进行4色印刷。

多数彩色图像制作者不具有专业性强的图像处理技术和价格昂贵的图像处理设备,希望将编排好的彩色图像通过一接口软件实现彩色图像的分色、校色和挂网,最后交付印刷厂制版印刷,这样做从系统的费用、灵活性等各个方面都较经济。

彩色图像的分色和挂网是此接口软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彩色图像的分色技术

  2.1 RGB颜色模型和CMYK颜色模型

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颜色,常使用颜色模型描述颜色。

目前有许多种描述颜色的颜色模型,其中用于CRT彩色图像显示的是RGB彩色模型,用于彩色图像印刷的是CMYK彩色模型。

  ·

RGB彩色模型  

  RGB彩色模型也称为加色模型,色彩来源于红、绿、蓝3种基本色的不同亮度的叠加,故称加色模型。

它主要用来描述发光设备,如显示器、电视机、扫描仪等装置所表现的颜色。

模型中,红、绿、蓝3种基色光分别用256个阶调值度量,每一个通道都指定一个数值描述其阶调,不同阶调数值的这3种光的组合,便形成色彩丰富的颜色空间,如:

各通道阶调数值均为255,则组合可产生白光;

红通道位255,其余为0,则可模拟出纯红的效果来;

各通道阶调数值均为0时,则像素显示黑色;

各通道阶调数值相同时,像素显示不同程度的灰色。

CMYK彩色模型  

  CMYK彩色模型也称为减色模型,色彩来源于青、洋红、黄3种基色,这3种基色从照射纸上的白光中吸收一些颜色,从而改变光波产生颜色,即从白光中减去一些颜色而产生颜色,故称为减色模型。

它主要适用于印刷油墨和调色剂等实体物质产生颜色的场合,如彩色印刷领域。

模型中,彩色图像的每个像素值用青、洋红、黄、和黑油墨的百分比来度量颜色,浅颜色像素的油墨百分比较低,深颜色像素油墨的百分比较高,没有油墨的情况为白色。

  在CMY颜色模式中,理论上,白纸会100%反射入射光,把CMY3种100%颜色混合则会吸收所有的光,产生黑色。

在实际印刷中,纸总是吸收一些光,青、洋红、黄3原色油墨难免有些杂质,因而100%的3原色组合形成的黑色往往呈现混浊的灰色,黑度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印刷中加入了黑色颜料,即K色,称此为CMYK模型。

RGB和CMYK彩色模型的关系

  RGB和CMYK彩色模型,看上去相差甚远,实质上两者是互补关系。

可用颜色轮来描述这种关系,如图1所示。

色轮上颜色相互排列,任何颜色都可用其相邻的相反颜色模型中的颜色组合而成。

对一种颜色的形成无贡献的相反颜色模型中的颜色,称为此颜色的补色。

由色轮可知,青、粉、黄分别为红、绿、蓝的补色。

RGB彩色模型和CMYK彩色模型的这种关系,为两种模型之间转换的依据,为彩色图像的分色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分色技术常

  用的彩色图像都是RGB颜色模型的图像。

分色就是把彩色图像分解成青、洋红、黄、黑4种颜色的灰度图,故分色技术就是首先把彩色图像中的各种颜色由RGB颜色模型转换成CMYK颜色模型,然后将彩色图像存储为青、洋红、黄、黑4种颜色的灰度图。

由此可知,分色技术的关键是色彩的空间转换技术。

  我们根据上述RGB彩色模型和CMYK彩色模型的关系,获取原图像上的某一颜色由CMYK油墨组合产生时所需的C、M、Y、K的含量比例。

两种模型存在以下关系:

C=F-R;

  M=F-G;

  Y=F-B其中F为满色度数值。

对于任意一颜色C、M、Y,若其分量不为0,则存在着灰度分量,其大小min(C,M,Y)。

在实际印刷中,加入黑色颜料,目的是为了弥补减色3原色形成的黑不够黑这一缺陷。

同时,采用黑色颜料也可节约大量的彩色颜料,直接用黑色颜料形成不同的灰度级,而不用减色3原色组合产生。

这样,引入黑色颜料后,就有了冗余的青、粉、黄的分量,实际印刷时的青、粉、黄的含量必须减去由黑色颜料代替的那一部分含量。

所以,RGB彩色模型和CMYK彩色模型的转换关系

  对于此转换关系需有几点说明1)RGB颜色模型的色域范围比CMYK颜色模型的色域范围要大。

RGB颜色空间的有些颜色组合无法用CMYK颜色空间的颜色来表示,在进行转换时,这些颜色将被切掉,只有尽可能转换为相近的CMYK颜色,故存在一次性转换问题。

(2)图2的转换公式只是在理想条件下实现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颜料的特性与成分等因素,按上面的公式分色的图像印刷后的效果很难满足应用的要求,从而必须对颜色空间的转换系数进行校正,以保证彩色图像的输出质量。

  3 一种彩色图象的挂网方法

  3.1 挂网基础知识

  分色后的图像是4个具有连续色调的灰度图,在4色印刷中,每次印刷时只能使用一种油墨,而且油墨的浓度保持不变。

为了在印刷时获得连续色调,需要对灰度图进行挂网处理。

挂网,也叫加网,就是把连续色调的图像分解成网点的过程。

加网后的图像,用网点的大小和疏密反映图像实际色的深浅层次。

基于人的视觉效果,当从一个近距离观察图像时,网点及其周围的空间创建连续色调的假像,较大的网点看起来暗,较小的网点看起来亮;

网点稠密的区域看起来暗,网点稀疏的区域看起来亮。

挂网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图形加网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端挂网和后端挂网;

根据形成网点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调幅(AM)和调频(FM)挂网的方法。

前端挂网也叫软件挂网,它是图像在编排输出之前,先做挂网处理,然后将挂网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磁盘上,供印刷输出时调用。

这种挂网方法的特点是:

处理速度慢,占有磁盘空间大,但灵活性强,易于升级和改变。

后端挂网也叫硬件挂网,它是图像在编排输出的同时,由栅格处理器RIP对图像实现高速的挂网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处理速度快,节省磁盘空间,但需要RIP的支持,不易于升级,灵活性差。

调幅挂网是在印刷时通过改变印刷网点的大小来实现印刷的半色调的方法,网点大的地方颜色暗,网点小的地方颜色亮。

这种方法,由于栅格图案的干涉会产生龟纹。

这是一种传统的挂网技术。

调频挂网是在随机图案中印刷相同大小的网点,通过改变网点的稀疏来实现半色调的方法。

网点多的地方颜色暗,网点少的地方颜色亮。

这种方法,网点的放置无规则,印刷品不会形成一定的纹路,不会产生干涉图案。

  3.2 误差分散法

  误差分散法是一种前端调频挂网方法,其基础是误差法。

误差法把原图像的每个像点的灰度值与阈值相比较,大于阈值的像点记为白色点,小于阈值的像点记为黑色点。

利用这种方法,可把具有连续色调的灰度图半色调化,这样产生的图像黑白对比太明显,效果不好。

误差分散法在像点灰度值与阈值比较产生半色调点的同时,把像点的灰度与阈值之间的误差扩散到该像点周围的像点上,使该点的半色调化误差在最终的结果中表现不明显。

如对于一个256级灰度的图像,阈值为256/2=127,有一个像点的灰度为150,经比较知,该点应记为白色,但实际上该点并不是真正的白色,和白色之间存在的灰度差为23,将23这个误差按一定的方法分散到该点的周围的像点上,使得误差对输出结果影响不太显著。

误差分散到周围点的方法有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误差分散算法:

Floyd-Steinberg滤波算法X7351其中,X代表图像中某点的灰度值。

算法首先比较X像点的灰度值与阈值,该像点记为1或0,即白色或黑色,然后计算误差,分配误差到周围的点,修改周围点的灰度值。

该滤波算法中是将误差的7/16加到X右边第一个像点上,误差的3/16加到下一行左边第一个点上,误差的5/16加到下一行正对的像点上,误差的1/16加到下一行右边第一个点上,这样把X像点的误差分散到周围的像点上。

反复进行该过程,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点进行如此的半色调化和灰度值的修正,最后得到一幅反映原图层次关系的半色调图。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说已经很好了,能很好的反映原图的层次关系和颜色,但如果我们进行误差分散的点越多,效果会越好,故提出能涉及很多点的滤波器。

Stucki滤波算法  这种算法进一步改善了Floyd算法,它由于涉及了更多的点,输出图像效果好,但要进行大量的运算,故处理数据的速度慢。

X842484212421同样,X是像素点的灰度值,经过与阈值比较半色调化后,将误差的8/42加到X左边的第一个像点的灰度值上,4/42加到X左边的第二个像点的灰度值上,2/42加到下一行的左边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