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经方治疗Word下载.docx
《急性肾炎经方治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肾炎经方治疗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2.《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3.《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
4.《伤寒论·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5.《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
6.《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
7.《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
虚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
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8.《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
《金匮要略》篇中论及水液代谢的条文有:
1.《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附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2.《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肺水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3.《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4.《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5.《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
6.《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7.《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8.《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9.《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皮水之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10.《金匮要略·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参考文献:
《伤寒论》、《金匮要略》
三、病因病机(包括证型、参考中西医结合)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为风邪外袭、水湿浸渍、湿毒浸淫等。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热合邪为病。
冒雨涉水,久居湿地,或肌肤疮疡湿毒未消内侵,波及内脏而发病。
其发病则基于机体内在脾肾气虚,卫气不固,腠理不密,风寒湿热疮疡毒邪得以内乘,内外互因,正邪交争,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引发本病。
本病的病机如下所述:
肺肾不足,气阴两虚;
病久正气耗损,肺肾气阴两虚,气虚失摄则精微下泄,阴虚内热,则灼伤络脉而尿血。
风邪外袭,肺失通调;
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通调失司,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博,流溢肌肤,发为水肿。
脾气虚弱;
素体脾虚,或者久病耗气,脾气亏虚,健运失常,不能运化水湿则水湿内停。
疮毒内归,湿热蕴结;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肌肤湿热疮毒不能及时清除,内侵于肺,则通调水道失职,内侵于脾,则运化水液失常均可导致水液运行受阻,溢于肌肤则发水肿。
或热毒内侵,下焦热盛,灼伤肾络而为尿血。
本病初期以标实邪盛为主,以水肿为突出表现,病变主要在肺脾两脏,恢复期则虚实夹杂,病变主要在脾肾两脏,病久则正虚邪恋,水湿内停,郁久化热,灼伤脉络,耗气伤阴。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材。
四、经方探微
1、方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出处、原文:
《伤寒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
组成: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连翘二两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二十枚,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功效:
宣肺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
风水在表之水肿、疮毒内归之水肿。
煎服法: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八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来势凶猛,眼睑浮肿,继则波及全身,恶风发热,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功能辛温发散,解表散邪,同时又利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助行水利湿之效。
连翘、生梓白皮苦寒清热。
其中麻黄与连翘相用,其主要作用二,一则既能解表散邪又清泻里热,以治疗太阳伤寒证与湿热发黄证相兼;
二则连翘清理热,并借麻黄辛散,从而使里热向外透发,以避免里热郁伏胶结不解。
赤小豆甘酸而平,擅利水湿之功。
炙甘草、大枣和中健脾,外可以资汗源,内能助运化。
诸药合为表里双解、解表清热、利湿退黄之良剂。
加减应用:
脓毒盛者,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
风盛者,加白鲜皮、地肤子;
血热而红肿,加丹皮、赤芍;
大便不通者,加大黄、芒硝;
症见尿痛、尿血,乃湿热之邪下注膀胱,伤及血络,可酌加凉血止血之品,如石韦、大蓟等。
参考文献:
《中医内科学》十一五国家教材。
《伤寒论讲义》湖北中医学院梅国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0例;
刘忠梅;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中医院
中医药治疗急性肾炎,张友刚,福州市鼓楼区大凰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福建福州
《经方药对》王付
2、方名:
越婢加术汤方
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白术四两
发越水气,清泄里热。
风水相搏证。
煎服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
方解:
主要用于治疗风水相搏证。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眼睑浮肿,波及全身,恶寒、发热,肢节疼痛,咽喉肿痛,口渴,小便不利,舌质红,脉浮数。
方中麻黄宣肺解表,发汗以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以制水;
麻黄与白术相伍,既能发越郁阳,又能散水气,还能制水,更能够杜绝水气变生之源,从而达到治疗水气病证;
石膏清泻里热;
生姜辛散解表,大枣益气和中,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相伍,共奏宣肺清热,利水消肿之功。
风寒偏胜者,去石膏,加苏叶、桂枝、防风祛风散寒;
若风热偏胜,咽喉肿痛,加连翘、板兰根、桔梗,以清咽散结解毒;
若咳喘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逆定喘;
如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则用防己黄芪汤加减,以益气行水,全身水肿较甚者,可以与五苓散合用,加强利水消肿之力。
若见汗出恶风,卫阳已虚者,加黄芪、附子,以益气助阳;
若热重尿血者,可加鲜茅根、益母草,以清热凉血止血。
《中医内科学》十一五国家教材
经方治疗肾炎血尿经验,储水鑫,唐娟,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中医科,嘉兴
越婢加术汤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分析;
王晓杰;
山西省太原中西医结合医院
3、方名:
防已黄芪汤方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
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
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
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之风水、风湿证。
主要症状为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神疲,眼睑及双下肢浮肿,时轻时重,下肢沉重,汗出恶风,小便不利,大便正常,舌质淡白,边有齿痕,脉浮虚而数。
方中防己祛风胜湿,利水消肿,《本草备要》中言“防己能行十二经,通腠理,利九窍,泻下焦血分湿热,为疗风水之要药,其走而不守,领诸药通达全身,使上行下出、外宣内达,为治疗风水水肿的主药”;
黄芪健脾补肺,尤能固表行;
二药合用,祛风除湿而不伤表,益气固表而不恋邪,共为君药;
防己与黄芪相用,既能补益肌表营卫,又能散肌表营卫之水湿,为降中寓补之药对,以治疗太阳表虚风水证或太阳表虚风湿证。
白术健脾燥湿,既助黄芪健脾燥湿,又助防己祛湿利水,为佐药。
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并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效,使脾气健运,表虚得固,风邪得除,水湿得行,诸症自愈。
肺气不宣而喘者,加麻黄、苏叶以宣肺;
风水偏胜,全身浮肿较重者,可加茯苓皮、泽泻加强利水消肿;
风湿偏盛,全身肢节疼痛较重者,加秦艽、独活、木瓜以增强祛风除湿之力;
水湿浸渍,壅阻不行者,全身水肿按之凹陷,身体困倦,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沉缓,可合“五苓”、“五皮”等方通阳利水;
湿热壅盛者,见遍身浮肿、胸腹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者,合疏凿饮子清利湿热;
脾肾阳虚,腰以下肿甚,纳减便澹,神倦肢冷,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毓白,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者,合“实脾”、“真武”之类温脾肾之阳,化气行水。
《中医方剂学》人卫出版社,
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陈德龙温速女吴锦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防己黄芪汤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3例;
韩英林、王卿斌、柳静华,长春市妇幼保健所,吉林长春;
长春市南关区医院,吉林长春;
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长春。
防己黄芪汤临床运用举隅,黄泰生,江西省南昌县中医院
4、方名:
越婢汤方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发汗利水。
风水夹热证。
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本方主要用于风水夹热证。
主要症状表现为起病急,眼睑浮肿,波及全身,恶风,发热轻,口不渴,舌淡白,苔薄黄,脉浮数。
方中麻黄宣肺解表,利水消肿,能使肌肤营卫中水气、湿邪从汗而解;
麻黄与石膏相伍,既能使邪热得清,又能使水气得散,以治疗太阳风水夹热证;
生姜辛散;
大枣益气和中;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利水,清泻里热之功。
伴高血压者,加菊花、枸杞子;
血尿明显者,加小蓟、仙鹤草;
咽痛者,加银花、连翘;
皮肤疮疡者,加地丁草、蒲公英。
越脾汤方义辨析;
龚高柏;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株州4202
越婢汤加减治疗急性肾炎31例,徐菊芳(苏州市吴中区渡村卫生院,江苏苏州215106)
越婢汤临床治验3则曹生有,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甘肃武威
5、方名:
五苓散方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第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利小便,发汗。
五苓散方
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通阳解表,化气行水。
太阳蓄水证。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水蓄膀胱,小便不利。
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寒发热,小便小利,下肢水肿,按之没指,口微渴,心烦;
舌淡苔薄白,脉浮。
《医宗金鉴》中云“是方也,乃太阳邪热入腑,水气不化,膀胱表里药也。
一治水逆,水入则吐;
一治消渴,水入则消。
夫膀胱者,津液之腑,气化则能出矣。
邪热入之,与水合化为病。
若水盛于热,则水壅不化;
水蓄于上,故水入则吐。
乃膀胱之气化不行,导致小便不利也。
若热盛于水,则水为热灼;
水耗于上,故水入则消。
乃膀胱之津液告竭,导致小便无出也。
二证皆小便不利,故均得而主之。
若小便自利者,不可用,恐重伤津液,以其属阳明之里,故不可用也……。
”方中泽泻咸寒,咸走水腑,寒盛热邪,重用为君,使其直达肾与膀胱,能利水祛湿,兼能清热,则水热并泻也。
茯苓、猪苓淡渗利水,以增强泽泻利水去湿之力,合为臣药。
白术健脾燥湿,促进运化,既可以化水为津,又可以输津四布;
更用桂枝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协同渗湿药以布津行水,又散外太阳经未净之邪,共为佐药。
五药相合,共奏化气、行水、解表之功。
若有风寒表证者,可加麻黄、杏仁宣肺解表。
若湿热内蕴,小便频数,脐腹胀痛,腰脚沉重,可以本方加滑石、琥珀、炙甘草(茯苓琥珀汤)。
若身体沉重,腰中冷如水洗,不渴,小便不利者,以本方减猪苓,加干姜、杜仲、牛膝、甘草(肾着散)。
若伤湿停食,脘腹胀闷,小便短少等,以本方合平胃散(胃苓汤)。
若风湿寒湿,湿盛身痛,小便不利,体痛发渴者,以本方加羌活(加味五苓散)。
若气虚明显者,以本方加人参(春泽汤)。
若有膀胱水疝,小便不利者,以本方加川楝子、小茴香(茴楝五苓散)。
若脾虚湿盛,水泻,小便短少等,以本方减桂枝(四苓散)。
《中医方剂学》人卫出版社
经方治疗肾系水肿病的研究与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五等散在妇科临床的运用,王忠全,云南省鹤庆县人民医院
五苓散临床辨证运用举隅,丁朝柱、姚月球;
浠水县中医院湖北黄冈
五苓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42例刘松峰于天耀
经方治疗急性肾炎84例,赵高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
6、方名:
真武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
其症状主要变现为水肿多由眼睑、头面而下,速及全身,烦躁不安,恶寒发热,小便不利,尿少等,舌淡胖,苔薄白,脉浮。
《医宗金鉴》中云“真武者,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真武者,北方之司水神也,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
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
主水者,肾也;
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者。
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虽欲行,孰为之主?
故水无主制,泛滥妄行而有是证也……。
”方中附子熟用,大辛大热,为君药,温肾暖土,峻补元阳,助阳行水以治本;
臣以茯苓,甘淡渗利,健脾渗湿,生姜之辛散,散水宣肺走上焦,既助附子以温阳祛寒,又助茯苓以温散水气;
佐以白术之健脾祛湿补中焦,健运中土,则水有所制;
而尤重在芍药一味,既可益阴以复脏腑功能,又可制约附子、生姜温燥之性,引附子入阴散寒,防白术、茯苓祛湿伤阴之弊,益阴以和阳,可使阳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纵观全方,一是温阳药与利水药配伍,温补脾肾之阳以治其本,利水祛湿以治其标,标本兼顾,扶正祛邪;
二是补阳药与养阴药同用,使温阳而不伤阴,阴而不留邪,阳生阴长,刚柔相济,阴平阳秘,则诸症可愈。
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温中散寒敛肺;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全身水肿较重者,与五苓散合用;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若呕者,去附子,加重干姜的用量。
《中医方剂学》人卫出版社,
《伤寒论》真武汤方证浅析,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3月第19卷第3期
阳水治验举隅,马庆龙;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医务室;
中国中医急症2013年2月第22卷第2期。
7、方名:
桃核承气汤方
出处《伤寒论·
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大黄四两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桂枝二两
泻热逐瘀。
下焦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四物,取两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下焦蓄血证。
症状主要表现为起病急,眼睑浮肿,腰部刺痛,小便短赤,排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小腹胀满而痛,舌质紫暗,苔微黄,脉沉细涩。
本方有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组成。
方中桃仁破血逐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者合用,直达病所,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逐瘀,又防寒药凝瘀之弊;
芒硝咸寒软坚,助大黄攻瘀泄热,同为臣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诸药峻烈之性,以防逐瘀伤正,为佐使药。
五药合用,共奏破血下瘀,通便泄热之功。
腰部刺痛明显者,可加赤芍、红花、当归、苏木等以活血祛瘀止痛;
若血尿明显者,可加生地、丹皮、赤芍等以清热凉血;
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
气滞者,加柴胡、枳实、枳壳等;
火热之毒较甚者,加金银花、连翘、生大黄、金钱草、石韦、半边莲、地榆、白花蛇舌草等;
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玄参、牡丹皮、墨旱莲等;
肾精不足虚者,加黄精、金樱子、桑螵蛸、芡实、熟地黄、山茱萸等。
桃核承气汤治验
《中医方剂学》人卫出版社
桃核承气汤的临床运用,吴绍从,兰考县中医院,河南 兰考
桃核承气汤临床运用三则,河南省扶沟县曹里卫生院,张法运
五、名医经验(2-3位名医)
1、名医简介:
贾启宇教授,山西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名祖传中医世家的医务工作者,自幼就深受长辈的启发与教诲,耳孺目染逐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进入青年时代后开始认真攻读各类中医名籍,奠定了较为轧实的理论基础。
步入临床工作后不断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挖掘中医理论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扬“古为今用”,“西为中用”,遇到难点难症,立即翻阅资料,并向同行求教学习,有时彻夜不寐,反复思索。
就这样,贾启宇教授四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中医岗位上。
贾启宇教授对中医的这份情结也越来越深厚,同时也探索出了一套独到的临床经验,对常见病及慢性胃炎、慢性肾炎、眩晕、紫癜等反复发作,咳嗽久治不愈,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贾启宇教授现虽已年过六旬,退休之年,但他仍不得离开中医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尽其所能地努力钻研,用自已的行动来落实伟人所说“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祖国人民”的精神,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为中医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名医治疗经验与方法:
贾启宇教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独到见解,现简介如下:
(1)病因注重风湿热毒,与邪毒感染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可以单独致病,亦可兼夹为患,如《医宗金鉴》所说“风水得之,内有水气,外感风邪;
皮水得之,内有水气,皮受湿邪、风寒或风热之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上不能宣发水液,下不能通调水道,输于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本病。
(2)病机本病系肺失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决渎作用与膀胱气化失常,不能化气行水而致水湿停聚发为水肿;
其病位主要在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医宗必读》指出“水肿,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
”故早期以标实邪盛为主,但恢复期常以虚实并见,临床以湿毒未清,脾肾两虚表现多见。
(3)《金匮要略》认为“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因为水气在上,常与表相联,故用发汗的方法,宣泄水气,亦即开鬼门的方法;
“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因为水气在下与里气相通,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故当利小便,亦即洁净腑的方法。
治则用“开鬼门,洁净腑,去宛陈莝”之法;
开鬼门,即开腠理以发汗;
洁净腑,即通泻清利以通膀胱;
去宛陈莝,即排出陈腐瘀积以疏通水道。
临证常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等。
贾老辨治本病,强调肺、脾、肾三脏并重,以调理气机为先,气化水行,水道通调。
张景岳说“水气本是同类,故治水者当兼理气,益气化水也”,重视分期辨证,并随证化裁。
证型分风水泛滥、湿热壅盛、脾肾阳虚型。
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肺为水之上源,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若正气不足,卫气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肺失宣降,通调失职,三焦气化不利,汗液既不得宣泄于外,水液又不能下输于膀胱,遂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
治疗宜清热解毒,疏风散寒,宣肺利水。
待肺气宣通,水道通调,即可达到利水消肿之目的。
方药为麻黄,桂枝,荆芥,防风,苏叶,蒲公英,连翘,白花蛇舌草,益母草,桑白皮,茯茯,泽泻,通草。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