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3743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416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

417税收中性: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418税负转嫁:

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419拉弗曲线:

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520税制类型:

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

521税制结构:

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

税制模型:

是指一国的税制结构中以哪类税为主体税种。

522分类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或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

523综合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财产所得等)综合征收。

524税制改革:

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

625国债限度:

一般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国债的适度规模。

626国债发行市场:

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初始环节。

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经纪人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627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国债交易的第二阶段。

一般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政府或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728国家预算:

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729“收支两条线“管理:

是指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入与支出两条线管理。

730国家预算法:

指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731预算调整:

是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等部分改变原预算。

732预算外资金:

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定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

733预算管理体制:

834财政平衡:

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有三种,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

三是收支相等

835预算赤字:

是指在某一年度,财政计划安排的总支出超过正常性收入并存在于决算中的差额。

836赤字依存度:

是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

赤字比率:

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二简答题:

1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非加总性。

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无差异性。

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代价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外部效应性。

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的特征;

5)来源于剩余产品。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

1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答:

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财政的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职能;

4)经济发展职能。

13简述政府机构运转五效率的主要原因。

1)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24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费用类别的“类”,指国家职能的划分,故按费用类别所做的分类,又可称按国家取能所做的分类。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5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1)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的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

2)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选优,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

3)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地避免了供应商和采购实体之间的腐败现象。

36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一般有三种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又称稀缺要素标准,是指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应当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投资项目,或者说选择单位资本投入产生最大产出的投资项目。

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指政府投资支出应当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这种标准强调政府应投资于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这种标准要求政府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财政投资规模,而且还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技术的项目。

上述三种标准,前两种标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强调资本这种稀缺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和贡献,所以要求政府在确定投资项目时,要尽可能地选择节省资本或增加资本的项目,后一个强调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失业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目标。

我国现阶段应以就业创造标准作为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37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包括农村基础教育、卫生设施的投资以及交通道路、电网建设的投资。

2)农业生态环境领域的投资。

包括增加绿化、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建设的投入。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

包括农业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的投资,发展科技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8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1)完全基金制。

是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制度。

2)现收现付制。

是用当期的缴款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3)部分基金制。

这是既具有完全基金制的部分特征又具有现收现付制部分性质的混合制度。

39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2)实行“三补贴”政策。

3)大力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4)着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

5)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的综合建设。

410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强制性。

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2)税收的无偿性。

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3)税收的固定性。

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有及统一的税率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411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

41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稼的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

(1)供求弹性的大小。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2)税种的性质不同。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提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3)课税范围的宽窄。

课税收政策范围较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4)税负转嫁与经营者利润的增减关系。

生产者利润目标与税负转嫁也有一定关系。

41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1)该曲线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

因为高税率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主体的活力,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下降;

高税率还往往存地过多的减免或扣除优惠,造成税制不公平;

(2)该曲线还说明,基于上面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税率。

适度的低税率从当前看可能减少收入,但从长远看却可以促进生产,扩大税基,反击有得收入的增长;

(3)税率与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亦即最佳税率。

514简述税收结构的决定因素。

决定税制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低),人均收入越高(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越高(低)。

(2)征收管理能力。

会计制度越完善,征收管理手段越先进,诚信纳税程度越高,所得税的收入比重越高。

(3)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结构对税制结构有重要影响

(4)税收政策目标。

理论上一般认为,间接税比所得税更有利于经济增长,而所得税比间接税更有利于公平收入分配。

(5)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

一国的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国家税制结构的影响。

515简述所得税的类型。

(1)分类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

(2)综合所得税。

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综合征收。

(3)分类综合所得税。

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

516简述增值税的优点。

增值税的优点表现一下几方面:

(1)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

(2)增值税采取道道课税的课征方式,并以各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为计税依据,可以使各关联企业在纳税上互相监督,减少乃至杜绝偷税漏税;

(3)增值税的课征与商品流转五一节相适应,但税收额的大小又不受流转环节多少的影响;

(4)企业的兼并和分立都不影响增值税额,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

(5)对于出口需要退税的商品可以实行零税率,将商品在国内已交纳的税收一次全部退还给企业,比退税不彻底的一般流转税更能鼓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617简述国债的功能。

国债的有以下三个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

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2)筹集建设资金。

政府发行公债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公债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即使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没有具体规定用于经济建设上,但财政赤字本身可能就具有生产性。

3)调节经济。

国债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

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国债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就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国债发行规模也具有宏观经济稳定作用。

618如何理解国债负担。

国债负担应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债权人负担。

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虽是暂时的,但对他的经济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必须考虑认购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债务人负担。

政府借债是有偿的,到期要还本付息,尽管政府借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借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借债要考虑偿还能力,只能量力而行。

3)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如何,效益高低,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税收,也就是当政府以新债还旧债的方式难以继续时,最终是以税收来还本付息。

4)代际负担。

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限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借的债,转化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负担问题。

619简述国债市场的作用。

国债市场的作用有两方面:

1)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

2)调节社会资金的运行。

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金的配置趋向合理。

若政府直接参与国债交易活动,以一定的价格售出或收回国债,就可以发挥诱导资金流向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

720简述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1)公开性。

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

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资料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

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

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也应在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

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各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

5)年度性。

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必须要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的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

721简述我国预算法的指导思想。

我国国家预算法主要体现以下指导思想:

(1)强化预算的法律约束力,使预算收支真正成为法令性的刚性指标。

(2)规范预算管理程序,明确预算管理职权。

(3)把加强预算管理与促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

(4)把法律的科学性和可行行结合起来。

722简述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

(1)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性。

一方面是从支出角度分析,按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另一方面则是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

从中央和地方收支运行的结果看总是要对称的,只有收支对称才能维持财政收支的平衡。

从这个意义说,收入划分受支出划分的制约,也就是受公共需要受益范围的制约。

但是,由于各地方支出需要和收入能力是不对称的,需要靠中央转移支付来调节这种不对称,所以划分收入需要遵循另外的标准。

(2)集权与分权关系。

公共需要的层次性作为划分收支的标准,是市场经济国家分级预算体制的一般标准,通用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

但各国的收支划分是不同的,有的差别还很大,主要取决于各国的政治体制和本国国情决定的集权与分权关系。

所以,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标准之一。

723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在收入划分比例上中央预算居中主导地位,保证中央的调控权和调控力度。

在税收划分方法上,有的按税种划分,有的对同一税种按不同税率分配,有的实行分成或共享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纵向调节的典型做法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补助金制度;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824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这种收支对比关系有三种,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

三是收支相等。

但不能作绝对的理解,第一平衡的目标是基本平衡或大体平衡。

第二研究财政平衡要有动态的观点,不能局限于静态平衡。

第三研究财政平衡还要有全局观点,不能就财政平衡论财政平衡。

第四财政平衡还可以从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分别考察。

825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

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

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入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826简述造成财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财政收支正好相等是偶然的,财政不平衡具有必然性。

造成财政不平衡的原因很多,有经济、制度、客观以及人为因素。

2)外部冲击。

外部冲击指对一国国民收入有很大影响,但本国不能左右的外部事件。

它是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是不可控变量;

3)无弹性税制。

税收的收入弹性小于1的税制称为无弹性税制。

在无弹性税制情况下,随着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无疑会下降,而财政支出一般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还要增加。

所以,相对减少的税收收入与绝对增加的财政支出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财政不平衡,或继续增加财政赤字规模;

4)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财政平衡与否的重要因素。

5)意外事件。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增支减收之事是合情合理的,当年财政甚至以后年度的财政平衡与否都要受到影响。

三问答题(论述题)

1请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分析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整个社会可分为两大部门,即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市场部门(私人部门)。

在社会的经济资源既定且稀缺的情况下,两大部门各自配置多少资源,不仅关系到政府经济活动的界限问题,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在社会成员的偏好格局和有效需求既定的情况下,两大部门间的资源配置可能存在着某种最优组合。

利用无差异分析方法寻找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点。

即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部门间最优资源配置点,在这一点上,私人物品生产和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社会对这些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社会消费这些物品获得了最大福利。

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它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公共物品的生产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与该社会可利用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联系在一起。

它表明的是在某一既定的时点上,该社会可利用的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限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物品。

社会无差异曲线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消费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说,每条曲线表明的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每种组合向社会提供的福利水平是不变的。

(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因为被消费的总产出越大。

12简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矫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主要原因包括三点: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过程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政策,原因有三,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其一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其二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导致的无效率)。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造成寻租行为)。

23如何认识和调整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

判断一国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至少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该阶段政府所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二是财政支出各项目间的相对增长速度。

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3方面: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无疑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从财政支出角度来看,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主要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投资。

可是,十余年来,财政投资的规模虽然增加了,但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这种趁势必将抑制经济的快速增长。

2)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过大,而且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生产性支出的增长速度。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第一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先后次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第二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逐步调整和理顺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关系。

第三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过程中,在适当提高财政投资支出比重的同时,重点应放在控制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上。

而控制消费性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措施是在明确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精简机构,控制行政机关人员,削减消费性支出。

24试述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1)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

2)政府活动扩张论,也称瓦格纳法则,指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可以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3)梯度渐进增长论,也称内外因素论。

理论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这是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

4)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在发展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且这方面的支出增长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膨胀。

5)官僚行为增长论认为官僚以追求机构最大化为目标;

机构规模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