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③不少于60字。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速读,按字面解释,就是快速地阅览。
它注重的是阅读过程的提速,目的是应对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阅读尽可能多的书本,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把握更多的机会。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速读”一词就经常出现在报刊的读书专题版面,以期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的广告,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大有谁不速读,谁就要被时代淘汰之意。
许多不明真相的读者和好奇者,纷纷购买定价很高的《学习的革命》,然后反复翻之读之,希望快速掌握速读的各种“要领”,准确运用速读的各种“方法”。
一些出版社顺应社会上猛刮劲吹的速读之风,趁势而上推出众多的“速读外国名著丛书”“速读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丛书”“速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本”一类的图书。
结果,一些读者购买了这些“压缩书”和“精简书”之后,随即发出了“原来名著和经典也就这种水平”的喟叹。
其实这是“速读”惹的祸。
为了读者能够速读,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的一部名著或经典,被压缩或精简成数千字、上万字的故事梗概或者作品简介。
读者发现,这些被抽剥了“血肉”的“经典”,读得再多也是白读,更要命的是,它还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信心。
速读的正面价值被夸大以后,培训速读的商业机构就应运而生。
它们收费招生,以函授、面授和网络教学等各种方式,培训阅读者的速读能力。
他们安慰受训者,最常见和最有蛊惑性的话语是: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速读能力,只是缺少速读方法。
经过训练,改变阅读习惯,就能够把阅读的潜能激发出来。
”然而即便成功了通过速读的培训,具备了所谓“眼脑直映,一眼看一行甚至整个页面”的速读能力,又能怎样呢?
这样的速读,能享受多少阅读的乐趣呢?
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价值,这一点无可非议。
然而阅读者是不是都得提高阅读的速度呢?
我看未必如此,更没必要刻意如此。
一个纯粹的阅读者,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各种文凭或者是形形色色的证书,而是为了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丰富内心生活与透亮内心世界。
只有不受速度制约的入心入脑的品读,才会让人真正体验到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维护阅读的信仰和尊严。
生活在一个图“快”的年代,生存的经验似乎在告诉我们:
只有与“快”字沾上边,只有具备“快”字当头的思想意识,你才能赢得良好的生存能力与生活条件。
然而就阅读而言,最好不要一味图“快”。
图书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性质决定了人们的“使用方式”,不在多而在精,不在于阅读的数量而在于阅读的质量。
作为一个自由阅读者,我一直拒绝速读。
我宁可用速读十几本书乃至几十本书的时间来有滋有味地品读一本书。
7.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有些阅读者希望更快地阅读更多的书籍。
B.报刊版面经常出现“速读”,是为了激发阅读者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
C.一些出版社推出众多的速读图书,起到了为速读之风推波助澜的作用。
D.图书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图书的使用不在阅读的数量而在阅读的质量。
8.对作者拒绝速读的理由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速读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但不会速读也不会被时代淘汰。
B.把名著或经典压缩、精简成故事梗概或作品简介,这必然会让读者产生误会。
C.商业机构为了收费招生蛊惑人心:
速读能改变阅读习惯且能激发出阅读潜能。
D.速读有极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却无法达到安顿心灵与澄明思想的阅读目的。
9.某高中学校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开展了课外阅读考级评比活动,每个等级都规定一定的阅读篇目和数量。
请结合本文的基本观点,简要评析上述做法。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记忆中的老台门
沈卫君
一位好友在朋友圈发了几张她曾居住过的老台门照片:
雕花镂空的花墙,古朴典雅的门窗,高挑镀金的堂檐,铺满翠绿苔痕的阶梯;
只是花墙上那镂空的兰花一瓣不知去向,绛紫色的门窗在岁月的映照下泛出了死鱼般的灰白色,堂檐高挑依旧而镀金层已被剥蚀得体无完肤;
只有石阶上的苔痕依旧绿着,绿着生,绿着死。
照片中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老台门那大家闺秀般的端庄和历经风雨后的沧桑。
好友说,老台门正面临拆迁。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猛地一震。
这些年很少有空回老家,即使回去也从未想到去看看近在咫尺的老台门。
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却又那么的不舍。
好友说,拆迁是住户们的要求!
在到处靠拆迁变百万富翁的年代里,住在老台门的人们自然也不愿再蜗居于此。
我不知道,拆迁后老台门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我只知道,历经风雨的老台门承载着几代人的生活记忆。
住在老台门里的都是大户人家。
记忆中老台门是有三进三院的四合院。
每一进中间一个大庭院,每一个大庭院都种满了各种果树和各色鲜花,一年四季鲜果不断,花开不谢。
四合院的每间房子里的每扇门和每个窗都是朱红色的,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卉、人物图案;
有些窗玻璃上还贴着漂亮的剪纸。
我们家是小户人家,住在老台门的附近。
小时候每每看着老台门里的人在高门槛上进进出出,看着威武地守护在老台门外的两只石狮子,看着两扇紧闭着的带着铜锁的厚重的大门,心里对老台门里的世界总是充满无限的向往。
可是每次跟大人说起时,忙着劳作的大人都会撇撇嘴说“有什么好看的,还不都是一户户人家”。
惦记了老台门许久以后,一次,当那两扇让年幼的我望而却步的大门竟虚掩在我面前时,我瞅准了时机,凭着身体瘦小的优势终于成功地溜进了老台门。
那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当时的我无法形容。
直到上学后读到陶潜的《桃花源记》时,我才恍悟我所见到的老台门便是书中的“世外桃源”……
还记得那是个宁静的午后,一走进老台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在微风中摇曳着的夹竹桃头顶的粉红的花枝,长着硕大的手掌般的墨绿叶子的无花果树,一丛丛颀长挺拔的翠竹。
树叶是精巧别致的新笛,被风的唇呜然吹响。
还有一盆盆开得自在的花草:
有说得出名字的,如兰花、茉莉、鸡冠花、胭脂茬;
也有说不出名字的。
我抬起头,看瓦缝间漏下的斑斑蓝天,像新勾兑了纯乳的蓝色鸡尾酒,在微醺的空气中释放醉人的醇香。
台阶上每家每户放的盆景,也让我流连不已!
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望眼欲穿的望夫石,只等愿者上钩的姜子牙……盆景中的假山水边蹲坐着的戴着斗笠长须飘飘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钓鱼竿。
每一个盆景都精妙极了,每个盆景都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种心境。
正当我流连不已忘乎所以时,耳边传来一声尖叫,“哪来的小毛孩?
”一个穿着藏青色斜襟的大婶模样的女人突然出现在面前,吓得我拔腿就跑,一下就撞到了高门槛上……
从那以后,很长时间里我没有再走进过老台门。
而老台门内的世界也更令我好奇,令我心向往之。
直到上学后我与住在老台门里的一个小姑娘相识相知,成为好友,才有幸再次走进老台门,目睹老台门的真容!
老台门里小姑娘家的白发老爷爷手握笔管在或圆形或弧形的扇面上从容勾勒花草鸟虫,题字写诗,让一旁年幼的我为之惊叹、羨慕不已。
回家后竟缠着父母要来毛笔学起了写字绘画,以至于后来在上小学习字课时常能得到老师的红圈圈。
我暗暗与老台门里的小姑娘较量,比比谁得到的红圈圈多。
之后,因外出求学和工作竟很少回家更从未想到去老台门看看。
如今当老台门即将消失,想到以后与老台门有关的点滴记忆再也无处可寻时,人也越发伤感起来,一丝怀念油然而生。
我怀念老台门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我怀念温暖灯光下围着看老爷爷描扇面的感觉,我怀念与同伴互比红圈圈的感觉……
倚窗独坐,秋风薄凉。
暗夜的一缕斑驳的灯光,映上我的面庞。
年华易逝,姹紫嫣红终将付与断壁残垣;
世事变迁,刻骨铭心也要归于波澜不惊,繁华落尽只能留下满地凋零……独饮一杯岁月的淡茶,低眉倾听老台门的心声。
独自痴想,如若老台门有情,不知它会作何感想?
(有删改)
10.开头从老台门的照片写起有什么作用?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老台门是“世外桃源”?
13.“想到以后与老台门有关的点滴记忆再也无处可寻时,人也越发伤感起来”,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伤感的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20分)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①见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阳②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
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
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
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山巨源:
山涛,字巨源,晋初人,喜好评论人物。
②郭汾阳:
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
房柱下的基石
B.然不忮不求忮:
妒忌
C.言语不足以眩世眩:
炫耀
D.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丧:
像死了亲人一样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故述往事,思来者
B.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相如闻,不肯与会
C.其祸岂可胜言哉其皆出于此乎
D.鲜不为大奸慝吾属今为之虏矣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将天象和人事进行比较,指出人事比天象更难掌握,并说明这是由“好恶”和“利害”影响而形成的。
B.第二段列举历史上山涛、郭子仪对王衍、卢杞的评论,说明山、郭二人的评论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疏漏。
C.第三、四段是作者重点论述的部分,极力刻画“今有人”的种种表现,一气呵成,笔锋犀利,论证严谨。
D.结尾段,作者提出两种可能的情况,对“今有人”持公允态度,与第三段的抨击形成鲜明对比,感叹世事可悲。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2)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二)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完成19—20题。
江行无题
钱珝
(一)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二)
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19.两首诗都写到了,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2分)
20.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后两句的抒情方式及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
颜渊》)
仲弓问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
“仁者,其言也讱①。
”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①讱(rè
n):
话难说出口,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21.解释材料中的加点字。
邦:
家:
22.同是“问仁”,孔子回答不一,请简要分析孔子给出的实践“仁”的不同方法。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6分)
(1),。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3),。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价值需要怎样的证明?
有的人以他人的好评为准;
有的人以证明自己为出发点;
有的人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刻意证明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自拟题目,观点自定。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__
【参考答案】
1.D【解析】A.“荒缪”应为“荒谬”;
B.“suí
”应为“suǐ”;
C.“珊珊”应为“姗姗”。
2.C【解析】“尽管”应为“不管”。
3.A【解析】括号删掉,在“广为流传”后加逗号。
4.B【解析】A.成分残缺,在“住房”后加“的力度”;
C.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删去“是否”;
D.句式杂糅,删去“所致”或把“归因于”改为“是”。
5.这幅漫画借我国圆珠笔笔尖珠芯进口事件,批评国民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心态。
(3分。
若回答“借此肯定中国传统文化或称赞先人智慧”,最高2分)
6.示例:
我们正沉浸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
忽然,江上传来幽幽古筝声,如怨如慕,如诉如泣,饱含悲苦。
顿时,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清荷为之神伤。
又有谁,忍心去听?
唯有那青翠的山峰,静静伫立,默默远听,深情相伴。
(6分。
正侧面描写各2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7.C【解析】张冠李戴,出版社推出速读丛书是顺应速读之风,推波助澜的是“中央电视台曾在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学习的革命》这本书的广告”。
8.D【解析】A.判断武断,原文没有说速读就是为了获取各种文凭或形形色色的证书;
B.以偏概全,把名著或经典压缩、精简成故事梗概或作品简介,并不一定会让读者产生误会;
C.曲解文意,作者拒绝速读并非因为商业机构的蛊惑人心。
9.①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的活动目的是可取的,但以阅读篇目和数量来评判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并不恰当;
②阅读的质量与阅读的数量并不成正比,而跟学生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息息相关。
(4分。
辩证地表述观点,2分;
指出阅读的质量不和阅读的数量“成正比”,1分;
跟学生的理解感悟有关,1分。
意思相近即可)
10.内容上:
①细致描绘出当下老台门古朴典雅、破旧沧桑的特点;
②流露出作者的幽幽伤感之情。
结构上:
①引出下文对老台门的回忆;
②与后文记忆中的老台门景象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1.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瓦缝间漏下的斑斑蓝天”,比作“新勾兑了纯乳的蓝色鸡尾酒”;
②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嗅觉上的“醇香”表现视觉上的蓝天,新颖奇特;
③表现了老台门里的蓝天令人陶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老台门的痴迷。
两种修辞手法及分析2分,作者情感2分,意思相近即可)
12.①世外桃源是指超出平常生活、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
②老台门内建筑庭院、花草树木古朴典雅,是作者这个小户人家见所未见的;
③老台门内的人们描摹花鸟、题字写诗的闲情逸致使作者这个寒门子弟羡慕惊叹;
④把老台门称为“世外桃源”流露出作者对以老台门为代表的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生活的向往和景仰(答出“生活闲适、心境恬淡”亦可)。
(4分。
13.①因为住户强烈要求,老台门无法逃脱被拆迁的命运,这个消息让作者意识到美好的文化记忆终将无处可寻;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以后离开家乡,很少有空回老家,年华易逝,纯真质朴的童年时光终将无处可寻;
③由老台门回望历史发展,作者意识到,世事变迁,一切美好事物和情感记忆终将无处可寻。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4.C【解析】眩:
惑乱。
15.B【解析】与,介词。
A.助词,放在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代词,可译为“……的人”;
C.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语气;
D.动词,可译为“是”或“成为”/介词,被。
16.D【解析】是作者让自己的观点留有余地而不至于陷入绝地,并非对“今有人”持公允态度。
17.
(1)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
只有天下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将会发生的)大的变化。
(“固然”“微”“著”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的预料,也或许有不一定正确的地方。
(4分,“料”“容”“然”各1分,句意正确1分)
18.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3分,断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
【参考译文】
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
月亮周围起晕,预示将要刮风;
屋柱石墩返潮,预示将要下雨: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
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那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们的思想,而利害得失又改变了他的行动啊。
从前,山巨源见到王衍后,就说:
“将来贻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
”郭子仪见到卢杞后,就说:
“这个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孙就会一个也留不下来。
”从今天的情况分析起来,那道理确实是可以预见的。
依我看来,王衍这个人,容貌言语方面,确实有欺世盗名的地方,然而,他不妒忌别人,不妄求,(只是)随波逐流。
假使晋朝不是惠帝当政,哪怕仅是一个一般的君主,即使有千百个像王衍,又怎么能扰乱天下呢?
像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但是他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人,言谈不足以迷惑社会,如果不是唐德宗鄙陋庸俗,又怎么会得到重用呢?
由此说来,山、郭二公对王、卢二人的预料,
也或许有不一定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口中说着孔子、老子的话,亲身实践着伯夷、叔齐的行为,招纳一些沽名钓誉之士和不得志的人,共同制造舆论、自我标榜,(把自己)说成是颜渊再世孟轲复生,实际上却居心叵测,阴险狠毒,与一般人的志趣不同。
这人是把王衍、卢杞合于一身了,他酿成的祸害难道可以说得完吗?
面孔脏了不忘洗脸,衣服脏了不忘洗衣服,这是人之常情。
现在(有人)却不是这样,他穿着奴仆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物,头发蓬乱像囚徒一样,满面灰尘像死了亲人一样,却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
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成为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样的人。
用盖世的好名声,来掩盖他尚未形成的祸患,虽然有想把国家治好的君主,爱好贤才的宰相,还是会举荐他,任用他的。
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将是必然而没有疑问的,这就不只是王、卢二人所能比得上的了。
孙子说:
“善于用兵的人,并无显赫的功勋。
”假使这人不被重用,那么我的话就说错了,而这个人会有怀才不遇的感叹。
谁能知道祸患将会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假使不是这样的,(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将要遭受到他的祸害,而我会获得能见微知著、察言识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19.战争(兵事)厌战(反战,对战争否定批判)(2分。
每空1分)
20.①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是间接抒情,第一首通过写自己静听江叟语之事来抒情,第二首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
②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之情,及对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的深切同情;
③诗人用旁观者的姿态叙事观景,使情感表达更客观、真实,也更具感染力。
(6分,每点2分)
21.邦:
诸侯的封地家:
大夫的封地(2分。
22.①第一章孔子指出实践仁完全得靠自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
②第二章孔子强调为人做事要心怀他人,对人恭敬;
③第三章孔子指出仁者言语要谨慎而合乎礼;
④无论哪一种实践仁的方法,其根本都是要约束自己,使言行都合乎“礼”。
(4分,每点1分)
颜渊问怎样实践仁德。
孔子说:
“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一旦能做到这些,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践仁道完全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仲弓问怎样实践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