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3186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政和工业园区规划纲要94文档格式.docx

图2-2县域综合交通图

建设(jià

nshè

)中的宁武高速石屯互通位于规划区东侧,相距约1.2公里;

S204省道位于规划区北侧(东西贯穿石屯镇区),相距约1公里;

规划区与建设中的宁武、松建高速黄墩枢纽相距约20公里;

同时规划中的衢宁铁路政和站也近在咫尺,为园区实现便捷的货运交通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规划区现状

1、地形概况

图2-3现状地形模拟图

规划区位于七星溪南侧,地形表现为低山丘陵特征,整体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用地主要有林地、园地、农耕地和农居地等。

规划区内山体最高标高343米,大部分山坡标高在190-250米之间,农田标高在165-185米之间。

图2-4现状地形分析图

2、村庄(cūnzhuāng)农居

规划区辖石屯镇翻身垄、洋后、碓仔前和王山口四个行政村的地域(dì

),各村规模均较小,且建筑质量较差。

3、用地分类(fēnlè

i)

规划区内林地面积约181.4公顷(ɡōnɡqǐnɡ),园地面积约252.7公顷,农耕地面积约144.2公顷,农居点用地面积约11.3公顷,其它用地(水域及其它)约6.2公顷。

图2-5基地现状图

三、区域(qūyù

)协调

1、与政和县域的协调

规划(guīhuà

)区属政和县域“一心(yīxīn)、二轴、数点”空间结构数点中的石屯中心镇,紧邻政和县城中心区,是县城规划中以发展工贸产业的重要载体。

为了长远发展和综合(zōnghé

)竞争力的提高,本规划需重点做好与主城区的道路、功能、绿化和基础设施等的衔接工作。

 

图2-6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图

2、与石屯镇区的协调(xié

tiá

o)

规划区位于石屯镇区南侧1公里,本规划应加强与石屯镇区的协调对接,园区建设与镇区建设进行统筹考虑(kǎolǜ),共建共享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达到协同提升、整体发展的目的。

图2-7石屯镇城镇总体规划图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guīhuà

)依据

1、相关法律(fǎlǜ)、法规及国家城市规划的重要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城市规划(ché

nɡshì

ɡuīhuà

)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4)《城市规划(ché

)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设部2002)

2、主要(zhǔyà

o)技术规范、标准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7)《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6)

3、其他相关规划及地方政府重要文件

(1)《政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3)

(2)《政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3)《政和县政和工业园总体规划》(2010.3)

(4)《政和县石屯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5)《政和县石屯镇总体规划》(2010-2030)

(6)《政和县政府工作报告》(2010)

(7)《政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

(8)其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二、规划意义

本规划区块建设(jià

)基于政和县“交通、产业(chǎnyè

)、环境”三大(sāndà

)资源优势和“兴工(xīnggōng)强县、一主多元”的城市(ché

)发展战略,坚持以“资源整合、空间集聚、产业提升”为发展总纲,做大做强政和茶、竹特色块状经济,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形成政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核。

三、规划原则与创新理念

1、规划原则

(1)深化规划、优化布局

以《政和县政和工业园总体规划》和《政和县石屯镇总体规划》为依据,优化本区块内的用地布局和道路等级,使本规划在上位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便于上下位规划合理衔接,协调统筹本区块的开发建设。

(2)传承历史、彰显文化

在建设现代化、科技化工业园区的同时应结合政和“茶乡竹海”这一城市特色,尤其要传承和深入挖掘政和茶竹文化内涵和技术工艺,在本区块绿化景观、建筑造型等方面努力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3)块状集聚、科技创新

为增强规划区块的综合实力,应加快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力度,引导并形成块状经济体以发挥规模优势。

同时应设定相应入园门槛,强调“科技创新、低碳创意”的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产业生命力和竞争力。

(4)滚动开发、完善配套

规划区块的开发建设采用动态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地块单元划分、用地功能布局、路网规划和设施配套时,不仅要考虑区块的开发时序,也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块内行政管理、商务办公、居住生活(人才公寓、村民安置)、商贸物流、文化休闲等综合服务套设施建设,做到滚动开发、统筹协调。

2、创新理念

“创新驱动、承接转移;

文化(wé

)传承、山水融合”

四、规划重点(zhò

ngdiǎn)与难点

)重点

(1)战略定位和发展(fāzhǎn)目标

从国内外宏观发展背景、区内优劣势条件等方面(fāngmià

n),论证确定政和县省级工业园区在海西经济区不同空间尺度中的职能与发展定位,研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

(2)优势重塑与品牌培育

加强政和县交通、产业、环境等资源原有优势的重新组织与提炼,建立与发展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广阔前景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确定功能布局,打造园区品牌和形象。

(3)开发时序与政府投资

山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从征地补偿、土方平整到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资的经济压力较大。

因此,在规划层面需要合理解决开发时序及投资回报的评估,在不影响入园项目的建设、生产与经营的前提下,对分期投入进行科学的安排。

2、规划难点

(1)失地农民的保障性研究

(2)产业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3)低丘缓坡用地的综合防灾研究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SWOT分析法

利用SWOT方法可找出对系统发展战略有主要影响的因素,从而发现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不利的、应该避开的因素,抓住重大机会,避免灾难的威胁。

(2)GIS因子(yīnzǐ)叠加分析

选取对用地开发具有影响的因子,利用GIS软件依次对各因子进行叠加,然后运用模型(mó

ng)对最终结果数据的属性进行运算,得到每个多边形所属的土地建设适宜等级。

(3)比较(bǐjià

o)研究法

利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国内外相似产业园区战略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对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的发展(fāzhǎn)提供经验借鉴。

(4)战略(zhà

nlü

è

)环境评价法

通过战略研究建立战略环境评价系统(StrategicEnvironmentAssessmentSystem(SEAS)),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体系。

2、技术路线

第四章发展战略

一、战略(zhà

)思路:

何以(hé

yǐ)能成就政和?

1、巧“用”天时(tiānshí

(1)把握海西经济区快速发展和南平海西经济区绿色腹地跃升发展的这一历史机遇,政和县应加强对外联系,明确自身定位,加快(jiākuà

i)资本与项目的引入,营造独特的地区魅力。

(2)把握政和县创建省级工业园区、组建园区管委会的机遇,提高(tí

gāo)机构行政效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建设步伐。

2、妙“用”地利

(1)发挥政和县作为福建省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西经济区重要经济腹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交通、产业、环境”等优势条件,打造繁荣的近郊城市功能新区。

(2)发挥在政和县产业优势,打造政和县域的“产业引擎”,与其它功能区错位发展,兼顾居住生活、科技研发和商贸物流等职能。

3、善“用”人和

(1)合理引导市场力量和民间愿望,集聚整合当地资源,制定政策,加速推进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的建设。

(2)交通及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应当以人为本,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环境,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文化氛围的保护,延续地方历史脉络。

二、战略措施

1、产业集群,共谋发展大计

立足于海西经济区,放眼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从更宏观的角度、更长远的眼光谋划政和工业园区的发展,注重研究政和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协调机制,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现实提出区域发展大计。

2、功能互补(hù

bǔ),优化资源配置

突出(tūchū)的背景政策优势下的龙头作用,明确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石屯组团)的功能定位与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合理布局,构建(ɡò

ujià

n)功能新区

推动政和工业园区(石屯组团)与规划范围内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村庄的搬迁整合等手段(shǒuduà

n),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整合,通过“优质的创业条件(tiá

ojià

n)、完善的公共配套、宜居的生活环境”实现区域的核心价值。

4、因地制宜,彰显绿谷魅力

依托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石屯组团)优越的生态资源环境,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块的开发建设。

引入对具有特殊环境质量要求和较高经济附加值的科技型高新企业,彰显绿谷特色魅力。

三、战略目标

1、功能目标

基于现代化省级工业园区“科技化、链式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四化建设要求,以“茶香竹海、政和绿谷”为主打品牌,以“创新驱动、科技服务、产业集聚、设施配套”为发展总纲,遵循“科技高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创新理念,将本区块打造成“传统与现代相传承、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空间与景观相融合”的茶、竹产业集聚体。

2、功能定位

规划根据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战略,综合确定本区块的功能定位如下:

政和省级工业园区的核心区块;

集生产加工、研发检测、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茶、竹文化产业基地。

第五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chǎnyè

)现状

政和县依托得天独厚(dé

tiāndú

u)的生态环境,茶叶、竹木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已成为政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政和白茶(bá

ichá

)”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chǎnpǐn)保护,“政和功夫(gōngfū)”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也正在申报。

同时“知竹”、“店小二”、“一家”、“今朝”和“茗匠”等竹餐(茶)具系列产品在过内外市场已具有较好品牌影响。

二、产业发展原则

1、区域化原则

区域化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城市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产业选择时应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争取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取得一定地位。

产业选择在发挥地方优势的同时,应兼有对发达地区扩散的产业市场潜力。

2、特色化原则

政和工业园的主导产业选择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发挥地方茶、竹文化特色,优先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支柱产业,同时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形成特色产业的规模优势,产生乘数效应。

3、科技化原则

坚持科技是产业发展第一生命力,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从“政和制造”向“政和智造”转变,提高企业及区域综合竞争力。

4、生态化原则

政和工业园的产业选择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区块对周边村镇居民、河流水体污染影响,提升园区对政和地方经济的引擎拉动作用。

三、产业(chǎnyè

)发展

1、专业型产业(chǎnyè

)——茶、竹制造(zhì

o)产业

以现有传统茶叶加工、竹木制品(zhì

pǐn)(茶具、餐具)生产为基础,提高入园档次,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打造现代先进茶叶、竹制品生产基地。

2、培育(pé

iyù

)型产业——机械制造产业

经过茶叶、竹木加工等基础产业的集聚提升来带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主要以发展电机组、压力机械、建材机械、汽摩配件、茶机械等相关配套机械制造产业为主。

3、延伸型产业——茶、竹衍生产业

(1)茶衍生产业

茶叶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以茶多酚、茶氨酸、茶籽油等形式进行萃取提炼,可在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到广泛开发和利用,多方位延伸产业链,提升茶叶系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2)竹衍生产业

通过多元化的信息和技术交流,提高竹产品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竹炭、竹叶黄酮饮料、竹纤维、竹地板和竹工艺品等搞附加值的竹系列衍生产品,提升竹系列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产出高附加值产品。

园区可结合茶、竹产业基础,挖掘茶竹工艺设计、产品包装、发展策划等文化创意产业。

4、服务型产业——商、旅服务产业

(1)商贸物流业

茶、竹制品加工产业和机械制造的原料、成品进出规模较大、流动频繁,应充分利用现有及规划的大交通网络,积极发展运输及仓储中转业,形成以产品展示、交流交易、存储运输为一体的综合市场,提升工业园区综合功能。

(2)文化(wé

)旅游业

充分利用政和“生态旅游强县”的资源优势,挖掘茶、竹特色产业文化,同时(tó

ngshí

)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集“旅游、参观、购物”为一体(yītǐ)的旅游项目,积极发展茶、竹文化(wé

)旅游。

四、发展(fāzhǎn)对策

1、鼓励本地企业入园

政和县从事茶、竹制品的企业,分布在县域各乡镇,其规模较小、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不高,需要科技型、龙头型企业带动,才能充分发挥其资源的最大优势。

因此,政和应首先鼓励本地茶、竹制品企业入园,发挥优势,形成规模。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严格把关招商质量,强化专业化招商、投资企业“以商引商”。

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建立健全延伸产业链为主体的招商引资良性循环机制,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从生态强县到工业强县转变。

3、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职、责、权明确清晰的园区管理机构,加快推进“筑巢引凤”的基础工程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同时积极调动全县各乡镇部门、机构组织和社会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完善“飞地园区”的建设制度。

4、积极发展回归经济政和县约有七万人在上海经商置业,主要以木材、夹板为主导产业。

园区应充分挖掘政和在外企业的资金、信息、人脉等资源优势,积极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回归政和,入园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区域发展。

第六章用地功能布局

一、布局(bù

)分析

工业园区内企业规模和配套的公共设施、绿地之间关系密切,随着工业园区规模扩大,带来就业人员的住宿(zhù

xiǔ)、就餐、文娱等一系列问题将日益突出。

为了便于管理,科学合理得进行土地出让,提高公共设施使用效益,考虑相应利益和需求,本规划对园区内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四类主要用地布局进行研究分析。

用地布局主要考虑以下(yǐxià

)影响因素:

1、自然(zì

n)条件:

充分考虑规划区块内的自然风向和水域流向,二类工业用地尽量布置于下风向和水域下游;

同时考虑低丘缓坡用地的实际,对建设用地条件要求不高的工业用地可布置于相对(xiāngduì

)现状坡度较高的区域。

2、交通条件:

沿主要交通性道路布置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特别是充分利用启动区块(同心创业园)内部纵横主干道的有利交通区位设置区块展示、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等。

3、周边条件:

结合规划的石屯大桥、工业大道和江滨大道布置区块展示、服务中心,整体布局考虑基本功能分区。

二、方案构思

规划综合考虑区块内行政办公区、工业生产区、科技孵化区和商贸物流区等几大功能区块的布局关系,提出三个布局方案进行可行性和合理性比较,并确定综合方案。

1、方案(fāngà

n)一

行政办公(bà

ngōng)、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功能区块结合七星溪沿岸“茶乡竹海”主题公园和茶、竹文化展览馆布置于区块的北入口,通过规划创业大道和江滨路的交汇,形成视觉焦点和景观风貌,路网结构在方格网状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江滨路进行(jì

nxí

ng)大胆改道拉直,达到打开园区窗口的功能。

图6-1方案一用地布局图

2、方案(fāngà

n)二

图6-2方案二用地布局图

功能(gōngné

ng)布局基本遵循政和县工业区总体规划的总体思路,将商贸物流区和核心配套区分别布置于园区的东西两侧,往南纵深布置工业生产区。

江滨路基本沿用原线位,手法较为现实保守。

三、方案(fāngà

n)比较(表6-1)

表6-1方案(fāngà

n)比较一览(yīlǎn)表

比较因素

方案一

方案二

用地结构

方块形结合弧形的布局形态,用地规整中有所变化,利于建筑形体的组合。

用地结合地形,布局较为自由,不利于建筑形体的组合。

路网布局

主次干道明确、结构规整中略有变化、联系便捷。

主次干道明确、主要节点过多考虑现状基础,园区入口未能打开。

景观布局

行政管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展示展览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沿创业大道和江滨路交叉口四周布置,易形成视觉焦点和地标建筑。

行政管理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沿创业西路布置,商贸物流中心沿创业大道布置,交通、用地条件成熟,但不易形成园区大气庄重的景观风貌。

与基地元素的结合

水系

七星溪、茶乡竹海文化公园与江滨路沿线展览馆等结合布置,资源共享性较好,易形成连续而富有变化的景观界面。

园区未能和七星溪较好的融合,资源共享性较较差。

水系沿线道路

江滨路东西向拉直改道,使得用地布局规整,土地利用率较高,但投资成本较高。

江滨路在原有线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使得沿线地块不规整,土地利用率较低。

开发强度

较高

四、方案(fāngà

n)形成

根据以上两个方案优劣势比较(bǐjià

o)分析,在规划方案一的基础上并补充考虑以下两点最终形成综合方案。

1、行政管理中心(zhōngxīn)、商贸物流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和“茶乡竹海”主题公园等的布局应立足(lì

)政和县整体发展的角度进行定位布局。

2、进一步强化视觉轴线、七星溪景观长廊和茶、竹文化长廊的形成,体现文化特色和历史内涵,并考虑(kǎolǜ)茶、竹文化旅游的需要。

图6-3综合方案用地布局图

五、功能(gōngné

ng)结构

在综合考虑(kǎolǜ)本规划区的区位、交通、自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规划确定本区块的用地功能结构为:

“一心一廊,五轴六区”

“一心”:

以行政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展览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所围合的区域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区块;

“一廊”:

以七星溪及江滨路沿线绿地为基础,配套相应的文化、休闲、景观设施,作为园区的文化休闲景观廊道;

“五轴”:

以创业大道(dà

o)、创业西路、江滨大道、创业中路和创业南路作为“三横两纵”的五条园区(yuá

nqū)发展轴线;

“六区”:

通过轴线和自然山体屏障的分割(fēngē),园区主要被划分为配套服务区、商贸物流区、科技孵化区、机械制造区、竹系列生产区和茶系列生产区等六个功能分区。

图6-4功能结构规划图

六、用地平衡表

备注(bè

izhù

):

①配套(pè

ità

o)服务区:

约60ha;

②商贸物流区:

约57ha;

③科技孵化区:

约90ha;

④机械制造区:

约110ha;

⑤竹系列生产区:

约106ha;

⑥茶系列生产区:

约99ha。

第七章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guīhuà

一、道路(dà

olù

)系统规划

1、对外交通(jiāotōng)

工业集中区对外交通依附于公路交通,规划应处理好东、北两个方向上的衔接问题。

向东,通过做好与高速(ɡāosù

)公路连接线的对接,加强与宁武高速及政和县城的衔接;

向北,加快梳理道路网,加强与204省道的衔接,衔接石屯镇区,创建工业区入园主通道,建设好入园北大门,提升园区开发的整体形象。

2、路网系统(xì

tǒng)

本工业集中区道路形成“三横三纵”主干路骨架,建立次干路健全、支路辅助的路网系统,明确道路系统功能,与西城镇区,周边村落交通合理衔接,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1)工业集中区主干路:

红线宽度为30米、24米。

(2)次干路:

红线宽度为16米

(3)支路:

红线宽度为12米。

图7-1道路交通规划图

二、对外交通衔接(xiá

njiē)方案比较

图7-2交通衔接方案比较图

三、竖向规划(guīhuà

)(平台标高意向)

由于本工业(gōngyè

)集中区地形坡度较大,规划以划分平台的形式处理整个规划地块。

竖向设计(shè

)根据“挖填平衡(pí

nghé

ng)、填挖方量最小化”原则,充分考虑实际地形地貌,设计坡度在0.3-5%范围内,对于地势比较低的地块进行适当填方,而地势相对较高的地块(山体)进行顺势推挖,以填挖方量最小化要求,减少工程量,降低工业集中区开发成本。

同时依据填方量与挖方量计算结果,在满足道路坡度、防洪和排水等综合防灾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道路交叉口标高。

各平台之间、平台与山体、道路与山体之间由护坡分割。

第八章建设时序(shí

)规划

依照距离(jù

)核心区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空间开发时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