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49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907篇Word文档格式.docx

4.写作、阅读、运算、解题等所属的技能类型是()。

A、操作技能

B、动作技能

C、运动技能

D、智力技能

第4章>

第6节>

技能的形成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5.(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第1章>

全面发展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6.“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统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

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7.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人数不受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

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

A、自主性

B、实践性

C、综合性

D、灵活性

第8章>

第5节>

课外活动的特点

课外活动的项目、形式、方式、参加人数等不受学校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活动项目广泛,形式灵活生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这说明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

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第5章>

情绪与情感概述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9.柯尔伯格采用()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个水平。

A、对偶故事法四

B、两难故事法三

C、两难故事法四

D、对偶故事法三

第7章>

第3节>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个体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并将个体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

10.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A、形成性测验

B、诊断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安置性测验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从测验目的上考虑,可以分成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

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

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总结性测验用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总结分析。

在一个段落或一门课结束后,教师会编制一套试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现行小学学科测验多采用闭

1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第9节>

迁移的分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12.学生认为某老师的第一堂课讲得非常好,于是以后上该老师的课时,也认为讲得非常好,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刻板印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第7节>

教师心理特征

C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1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义务教育制度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个特征。

14.考试中,当一个学生想偷看纸条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此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格成分是()。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现实我

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

本我、自我与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题干描述体现了学生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表明超我在起作用。

15.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往往丧失了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于学生和同事

B、一般在临床上没有不良表现,如疲劳、厌食、睡眠障碍等

C、不愿与学生接触交流

D、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因此,B项说法错误。

16.关于工作记忆,以下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

2个组块

B、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组块和编码

C、个体停止思考,信息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

D、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是不牢固且易忘的

记忆

工作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存时间短,又称“短时记忆”;

②个体停止思考,观念也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

③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7±

2个组块;

④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复述、组块、编码。

17.小文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射

D、习惯成自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先做出了专心听讲的行为之后,老师给予了强化即表扬,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18.“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激情的定义是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故选D。

19.依据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不包括()。

A、人际关系和谐

B、正确的自我观

C、身体发展正常

D、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不属于心理健康。

20.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作为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学校课程内容(各门学科),它正是文化的一部分。

21.“深入浅出”这个成语主要涉及的迁移类型是()。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上的经验之间的影响。

“深入浅出”涉及深奥的道理和浅显的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故属于纵向迁移。

2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描述和概括的是()。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3.小强很讨厌洗碗,也不喜欢吃蔬菜。

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

如果小强吃饭时能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

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代价

负强化是指去掉一个不愉快刺激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洗碗对于小强来说是不愉快刺激,妈妈用取消洗碗来强化小强吃蔬菜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24.张老师根据小贾的气质类型特点,决定培养小贾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从而能够沉着冷静地做事。

由此可以推断出小贾的气质类型是()。

A、黏液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人格的结构

胆汁质的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克服暴躁易怒的问题。

25.有个学生平时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慢又不表现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则深刻、持久。

能体验到别人觉察不出的事件。

这位学生的气质属于()。

A、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行动比较迟缓,情绪反应慢且不表现在外面,能察觉出别人不易察觉出的事件。

26.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

A、学习期待

B、学习准备

C、学习效果

D、学习目的

第8节>

学习动机的结构

A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27.“左手画圈,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

A、广度

B、分散

C、分配

D、转移

注意

本题考点为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题干中“左手画圈,右手画方”为注意的分配。

28.刘畅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

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其更符合大众权益。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29.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具体体现在:

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

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

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而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

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

在完成复杂

30.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知觉

本题考察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

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1.某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受到老师表扬,自己从此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

根据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这属于()。

A、外部强化

B、内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32.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33.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  )。

A、具有启发性

B、具有幽默趣味性

C、具有倾向性

D、保持态度中立(措词取中性)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调查问卷中,对问题的表述应当保持中立态度,这样才能不影响被试,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34.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

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知觉的()。

本题的知识点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

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

就可以判断出是知觉的整体性。

35.有些人在生病时又想病快点好,又不想吃苦药。

这种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对于一件事情,既想靠近又想回避的内心状态为趋避冲突。

题干中想病快点好,所以得吃药,又不想吃苦药,所以属于趋避冲突。

36.巴甫洛夫提出了气质的()。

A、气质体液说

B、气质体型说

C、场依存说

D、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普洛夫提出了气质的神经活动类型说;

气质体液说是由古希腊著名医生和学者希波克拉底提出的;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根据自己对精神病人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按体型划分人气质的理论。

37.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

这主要体现了()。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可以由该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来判断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

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

结合题干可知,学生把黑白两色字体进行区分。

把白色字体作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3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第4节>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3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知识的学习

正例的分析可以具体说明概念的关键特征。

40.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  )。

A、知觉

B、感觉

C、思维

D、想像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