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190860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含练习答案解析考点43 荒漠化Word下载.docx

(5)控制人口增长。

〖图文拓展〗

1.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后,地下水易沿土壤孔隙到达地表,在蒸发作用下,地下水形成水汽蒸发,而其携带的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次生盐渍化。

2.石质荒漠化的形成

在降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地表遭受破坏,表层土壤被流水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

3.过度放牧引起荒漠化

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绝大部分牧区都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草原下往往就是贫瘠的土地,一旦放牧量超过草场的承载量,使草场的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便造成了荒漠化。

4.破坏森林引起荒漠化

乱砍滥伐森林,开垦新的耕地,也是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植被是保持土壤水分、防止风蚀作用最有效的保护层。

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

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

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

针对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应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措施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地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

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

下表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动态。

据此完成1—2题。

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

荒漠化面积(hm2)

1920000

2658700

3069087

1.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

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2.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1.D2.B

【解析】1.据表可知,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中期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处农耕区和畜牧区交界处,故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

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迎风坡上大量树根、草根被剥蚀外露,背风坡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阻挡、滞留作用强,土壤颗粒和土壤养分聚集;

该地距离北京比较近,且处在冬季风上风向,是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主要沙源地,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故选D。

2.浑善达克地区气候干旱,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也不适合大力植树造林,A、C错;

浑善达克地区人口较少,不适合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错;

浑善达克地区为草原牧区,应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B对。

故选B。

考向二土地利用结构图的判读

1.土地利用类型图判读的方法技巧

判读步骤:

第一步、抓住关键,找到依据。

通过读图名、坐标、图例,了解图中反映的主要信息。

图1反映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图2反映的是上海市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增加的面积

图3反映的是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纵坐标表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

第二步:

比较信息,找出规律

通过比较,找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区分布、面积大小、比重变化及变化规律

图1中耕地、沙地比重增加,草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沼泽地比重减少

图2中旱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筑用地、水浇地

图3中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

第三步:

推断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图中各种土地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推断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由图1中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可知,大量草地开垦为耕地,沙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

由图2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量可知,农业、工业、城市化较快。

由图3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可知,退耕还林、还草致使耕地比重降低,城市化、工业化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

2.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耕地:

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陡坡开垦、毁林开垦、草地开垦和围湖(湿)造田等;

陡坡开垦和毁林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草地开垦会造成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围湖(湿)造田会造成湿地萎缩。

耕地的减少可能为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湖(湿),也可能转化为建设用地。

(2)林地、草地:

面积的增加可能来自退耕和生态建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面积的减少可能被转化为耕地或建设用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3)水体:

面积的减少可能为围湖(湿)造田、过度引水或建设用地占用等,会造成生态恶化、水旱灾害的增加;

面积的增加可能为退耕还湖(湿)、湿地建设等,会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旱涝灾害。

(4)建设用地:

面积的增加可能为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的减产。

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2.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B.土地荒漠化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

3.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答案】1.A2.B3.D

【解析】1.读图结合图例可知,Ⅰ区域灌木林及农居地、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故选A。

2.以祁连山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图示Ⅰ位于Ⅱ的河流上游地区,结合上题分析,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中下游的水量较少,则土地荒漠化加剧。

3.该地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河流上游若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荒漠化加剧,则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回答1—3题。

1.有关图示风蚀坑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B.向东爬坡最难C.周围坡度均匀D.东侧侵蚀严重

2.积沙区沙粒大小分布是

A.西部最大B.东部最大C.北部最大D.分布均匀

3.下列有效防止该风蚀坑扩大的措施中,最有可能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B.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

C.在东侧沙丘处用草方格固沙D.进行人工降雨,增加沙坑湿度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4—6题。

4.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5.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

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

6.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

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

鄂尔多斯高原赴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

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7—9题。

7.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8.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9.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

读图,完成10—12题。

10.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

11.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

12.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

A.土层厚B.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

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0年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

km2)。

据此完成13—15题。

13.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水源D.蒸发

14.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B.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

C.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D.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

15.苏泊淖尔边缘地带最易出现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石漠化D.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16—18题。

16.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17.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春季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D.冬季、秋季

18.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D.植被茂盛

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

201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

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19—21题。

19.恰哈新桥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规避风沙危害B.降低道路坡度C.增加通行能力D.促进矿产开发

20.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1.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

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

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

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测的沙堤的成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北麓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阴山山地向蒙古高原过渡带,是典型的农牧业交错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00—400mm,春季风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风蚀沙化严重,被认为是京津冀地区最主要的风沙源。

2011年该地区已被国家划定为草原生态功能区。

近年来,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保留农作物残茬使地表积雪日数增加,有效的减少了该地区起沙活动。

下图为某年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春季和秋季风沙流动路径示意图。

(1)简述起源于阴山北麓地区的风沙活动春季强于秋季的原因。

(2)说明在阴山北麓建草原生态功能区,京津冀是主要受益区的理由。

(3)分析积雪日数增加对减少风沙活动所发挥的作用。

(4)为发挥阴山北麓草原生态功能区的作用,提高区内植被覆盖率,避免草原进一步退化、沙化,在植被种类选用方面有人提出建议:

甲:

培育与种植本地原生草类植物及灌木树种为主。

乙:

积极引进与种植国外多汁牧草及乔木树种为主。

在上述两条建议中大多数人赞同甲,请你为赞同甲建议方提供支持说明。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艾比湖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大咸水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艾比湖流域人口年均增长率约5%,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阿拉山口是我国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全年大于8级的大风日数平均164天。

20世纪80、90年代,艾比湖附近铁路常受“盐尘”(富含盐粒的沙尘)侵袭甚至掩埋。

进入21世纪,当地政府加强了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图为“艾比湖流域和不同时期艾比湖湖岸线位置示意图”。

(1)据图描述1966—2011年艾比湖面积变化的特点。

(2)分析阿拉山口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的原因。

(3)说明艾比湖以南铁路常受“盐尘”威胁的原因。

(4)针对该路段的“盐尘”威胁,简述当地在铁路保护中可能采取的措施。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庆市(位置见图)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北部,地势低平,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

大庆市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635mm,春季多大风。

黑土广布,湖沼附近草场集中,农牧业发达。

但近年来,由于过垦过牧和水利工程盲目建设等不合理的农业开发,草场退化、盐碱化日渐严重。

2018年,大庆市部分地区通过采取平整土地,借助引嫩工程水渠引水,试种“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以“盐碱地种稻”模式来改良盐碱地,但平均亩产仅为210.9公斤。

(1)分析大庆草地盐碱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解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生产加剧草地盐碱化的原因。

(3)说明大庆“盐碱地种水稻”模式在改良盐碱地过程中的作用。

(4)农民对是否应大力发展“海水稻”种植态度不一,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1.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2.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

6.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2013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39°

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8.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

9.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

10.(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上海卷•节选)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12.(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考点冲关

【答案】1.D2.A3.B

【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风蚀坑中部低,四周高;

风蚀坑内北侧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攀爬难度最大;

坑内周围坡度差异很大,东侧是盛行风的迎风坡受风力侵蚀作用更强烈。

2.由图中积沙区主要分布在风蚀坑东部可知,该处盛行西风。

风沙先沉积颗粒大的,即西部沙粒最大。

3.该处沙漠广布,说明气候干旱,植树造林难以成活;

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林牧用地比重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抑制风沙话动;

该地主要盛行西风,在东侧沙丘处进行草方格固沙对防止风蚀坑扩大作用很小;

该区域气候干旱,人工降雨成本太高且不现实。

【答案】4.D5.D6.C

【解析】4.结合材料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