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9052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烟台市0809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语文文档格式.docx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B.中科院张雨青博士专程赶赴特区授课,为300多名参加“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的志愿者作专题报告,如何对5.12地震灾区群众做好心理援助进行了专业培训。

C.10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主题口号在山东济南揭晓,据有关人士透露,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和主题口号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D.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成都市将建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监测报告,并加大对受损企业的帮扶工作力度,但一些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受害者心态

曹林

湖北襄樊女企业停捐事件中,受捐者的不感恩和捐助者的“索谢”,以及舆论对此喋喋不休的争议和交锋,暴露出当下中国社会一种病态,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互相猜疑互相防范。

多数人都怀有一种“受害者心态”:

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讨论时,都站在受害者立场上,带着一种“受害”情绪,当下舆论的对抗、偏激、苛刻、冲突大多源于此。

受害者心态不仅存在于社会底层,不少掌握着一定资源、相对强势的阶层也有这种心态。

调查显示,多数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感觉自身是仇富舆论的受害者。

贫富关距拉大,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失衡,这应该是受害者心态普遍化的第一个原因。

有人是因为处于真实的利益受损境地而有受害心态,比如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

有人因为遭遇舆论敌视而感到受害,比如富人和医生群体。

第二是社会存在着一种垄断着各种资源的权贵阶层,权力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制度很多时候对他们形同虚设。

社会存在着这种“通吃性”的超强势群体,没有人会有安全感,,从民企业老总到高级白领,再风光的阶层也会感觉自己是弱者。

最后源于制度的不规范。

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能给人以稳定的利益预期,而我们当下的不少制度还不规范,透明性,法治化程度较低,公众难以有稳定的利益预期,不信任和猜疑之心自然横行。

一个大多数人都感觉受益的社会才是健康和理性的社会,普遍的受益感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才能让人看问题时更有宽容之心,才能使人带着一种寻求共识的平和心态讨论问题。

而一个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受损、受害的社会则完全相反。

首先,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刻薄、偏激,缺乏平常心,不宽容,人人都是“受害者”,哪里还会有宽容和平和?

自然会带着一种“他人即是地球”的对抗心态去看待他人行为一一在言语上,表现为网络空间愈演愈烈的话语暴力;

在舆论上,表现为舆论空间争议性、交锋性话题越来越多,人人“得点小理便毫不饶人”。

在这种刻薄的舆论喧哗中,大家带着一种对立情绪互相讨伐,不是想着寻求共识而是想着互相伤害,结果形成莫大的舆论内耗。

人人都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发动攻击,冲突越来越剧烈、侵害越来越理直气壮。

然后是舆论失去理性,很少有是非感,更多是一种站在受害者角度的道德优势。

宝马车撞人了,会首先被解读成为富不仁的富人炫富作恶;

穷人即便做错了事,也会赢得同情,富裕成为一种舆论原罪——不少人不是以是非看问题,而是带着强烈的阶层对立色彩和“站队意识”:

我们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我们要团结起来向那些“施害者”抗争。

受害者心态弥漫,也使人习惯性地拒绝反省自身的责任,总感觉自身很无辜,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承担责任和义务。

在不少问题上多数人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施害者,但习惯了受害者心态后,公众常常会放弃对自身的反省,比如环境保护。

许多问题缘于大多数平庸的人那些庸常的恶习——随地吐痰、随手倾倒垃圾、乱砍滥伐、频用空调,可我们谈环境污染时,只倾向于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而故意忽略自己的责任。

受害者心态使得责任与义务缺失,规范和秩序失衡,体谅和宽容也随之变得稀缺。

6.下列有关“受害者心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害者心态”是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互相猜疑互相防范,人变得刻薄、偏激,缺乏平常心和宽容心。

B.“受害者心态”是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讨论时,站在受害者立场上,带着的一种“受害”情绪。

C.“受害者心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它无处不在,存在于社会底层,也存在于相对强势的阶层,弥漫于网络空间和新闻舆论中。

D.“受害者心态”导致大家带着一种对立情绪互相讨伐,互相伤害,结果形成随地吐痰,随手倾倒垃圾、乱砍滥伐、频用空调的庸常恶习。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受害者心态”成因的一项是()

A.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失衡,使不同阶层的人都觉得自己“受害”。

B.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垄断着各种资源的超强势群体,使其他各阶层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弱者。

C.制度不规范,不透明,法治化程度较低,不能给公众以稳定的利益预期。

D.人们缺乏平常心,对人不宽容,都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对施害者发动攻击,冲突越来越剧烈,侵害越来越理直气壮。

8.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多数人感觉受益的社会才是健康和理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看问题时更有宽容之心,才能让人有普遍的受益感。

B.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然会带着一种对抗心态去看待他人行为,表现在言语上,争议性、交锋性话题越来越多,得理不饶人。

C.受害者心态弥漫会使人在一些问题上,习惯性地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而故意忽略自己施害者的角色,这会导致责任和义务的缺失。

D.受害者心态使舆论失去理性,失去了是非感,只是以站在受害者角度的道德优势,向那些“施害者”抗争。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

初名志言,后改焉。

父昉,殿中少监。

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

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

  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

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

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

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

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

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

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

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

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

景德中,徙益州钤辖,加宜州刺史,迁文思使。

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大中祥符四年,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

“天水边要,宜速得人。

”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遂改左骐骥使,就命知秦州。

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

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

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

朝廷始务宁边,以佶轻信易事,徙邠宁路钤辖。

论曰:

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

契丹入寇,审玉、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煦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皆可取。

济、旦以孤城捍强寇,援绝战死,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诸。

(节选自《宋史·

张佶传》)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徙华州渭南徙:

调动(官职)。

B.再部送刍粮赴灵武部:

率领。

C.佶不甚存抚存:

抚恤。

D.以扼平夏扼:

控制。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朗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拔陷将于重围之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诸吾其还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佶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承

②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

③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如镇戎军

④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

⑤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

⑥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厦,佶请拒绝之

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佶年少时就有志向,开始由于父祖有功而做了殿前承旨,他通晓儒家学说,向朝廷献上文章求试,结果换任国子监丞的官职。

B.至道年间,任陕州通判,正好遇到夏人来侵犯边境,他率军队击败敌人;

后来奉诏讨伐王均,督运军需有功而升任虞部员外郎。

C.王均叛乱被平定后,张佶做了利州路转运使。

后来任麟府路钤辖,他率兵迎击来犯之敌,大获全胜,受到皇帝褒奖和赏赐。

D.秦州李浚暴死,马知节推荐张佶前去赴任,于是皇帝任命他为左骐骥使,兼任秦州知府。

到任后,设寨开拓疆境,边境的部族都非常怨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擿奸伏,冤人得雪。

(4分)

(2)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3分)

(3)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①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

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仁者乐山。

(《论语·

雍正》)

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五、(12分)

16.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

要求:

用语简练,不超过20个字。

有一种诗人是痛苦的夜莺,喉咙里没有血丝便不会歌唱;

有一种诗人是英勇的号手,用力时连肺腔里都拖带着血丝;

有一种诗人是动情的歌者,即使唱的是欢乐之歌,心脏里也澎湃着滚烫的血液。

总之,

17.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语段文意前后贯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痴痴地迷上了文学。

如果说文学是桑叶,我就是春蚕;

,;

,。

18.下面的图片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

图片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请你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描述这一图案。

符合世博会的理念和追求,生动形象,不超过30个字。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9—22题。

(18分)

沉睡的谷粒醒来

舒婷

①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

  ②就在苇花萋萋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③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或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

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一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

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

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上描金绘红。

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遒劲。

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④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

“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

”余姚的名贤举不胜举,有“余姚人物甲天下”一说。

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⑤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

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

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

可惜不是。

  ⑥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6000年到7000年呢。

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

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

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

  ⑦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赐。

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⑧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建筑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

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鸟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

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

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⑨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

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

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

……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

”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

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⑩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

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吗?

赤水桥亡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吗?

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

19.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的题目“沉睡的谷粒醒来”的含义。

20.第八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

请简要概括。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分条概括。

22.文章先后两次写到朗读《致橡树》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含有深意。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诗歌创作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郁达夫:

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

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

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

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

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

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

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

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

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

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

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

《还乡记》这样写道:

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

《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

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

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

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

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

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

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

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

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

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

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

“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

”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

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

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

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

只身去国,自我放逐。

“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

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

”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

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

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

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

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9.第一段中为什么说“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20.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2.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

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平常心是一种情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

百姓拥有平常心,会得到幸福;

名人拥有平常心,会得到超脱;

官员拥有平常心,会得到尊敬。

对平常心,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请以“平常心”为话题,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自定立意;

③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2.D3.B4.A5.A

6.D(“随地吐痰、随手倾倒垃圾、乱砍滥伐、频用空调”不是“受害者心态”所带来的行为结果。

7.D(是结果,不是成因。

8.C(A项因果倒置;

B项不是“表现在言语上”;

D项“失去了是非感”和“只是”说法绝对化)

9.A(徙:

迁居。

10.C(介词,从。

A项前者为介词,凭借;

后者为连词,来。

B项前者为助词,的;

后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前者为副词,表反问;

后者为副词,表婉商。

11.C

12.B(“夏人来侵犯边境,他率军队击败敌人”一事不是在陕州通判任上。

13.(10分)

(1)(4分)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者查究这个案件,揭发出陷藏的奸邪之人,蒙冤的百姓冤情得以洗刷。

(每句1分,关注句式和“按”“擿”“雪”的翻译。

(2)(3分)张佶治理军队安抚百姓,很有威望和恩惠,蜀地人很久都还怀念他。

(每句1分。

(3)(3分)又靠近渭河设置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房离去。

(每句1分)

14.(8分)

(1)(4分)“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1分)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

(1分)“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1分)突出了作者一天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

(1分)

(2)(4分)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

(2分)“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苦。

(2分)

15.(6分)

(1)在地愿为连理枝栏杆拍遍

(2)赢粮而景从万里悲秋常作客

(3)知者乐水雄飞雌从绕林间(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答案示例:

(1)真正的诗人都是用自己的热血生命在歌唱。

(2)不是用热血生命写就的文字不能成为真正的诗。

(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