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96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5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pdf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初级中学)一、一、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教资统考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材的熟悉程度,包括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部分。

2016年上半年教资考试与往年所不同的是

(1)选择题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前10道选择题全部是化学专业知识,后10道题目全是教学论题目)。

(2)化学专业知识题量增加,难度与往年类似。

以下表格是以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资考试的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考纲真题模块比例题型分值比例合计学科知识运用30%单项选择题3020.00%28.67%简答题138.67%教学设计30%单项选择题64.00%32.00%简答题128.00%教学设计题3020.00%教学实施30%单项选择题2114.00%27.33%案例分析题2013.33%教学评价10%单项选择题32.00%12.00%诊断题1510.00%合计100%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150100%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一)题型题量

(一)题型题量题型题号题量分值总分考试时间单项选择题1202060150120简答题2122225诊断题23115案例分析题24120教学设计题25130

(二)考点分布

(二)考点分布1化学专业知识考点分布分析历次真题发现化学专业知识只出现在选择题中,分值在921分徘徊,几年占比尤其高,占了30分,以初高中知识为主,大学知识一般只考察1道题;以下是关于化学专业知识的考点分布及对比表,从表中可以充分证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根据图表对重点考查内容重点复习。

说明:

表中溶液部分包括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离子大小的比较,pH的相关知识,电解质溶液等;大学无机部分包括电子跃迁,电动势,热力学,沉淀平衡部分;大学有机部分包括有机反应(如水解,溴代反应,亲电加成,亲核加成等)速率的快慢顺序,所给化合物沸点的高低顺序。

2教学能力考点分布教学能力部分所占分值高达129141分,从考纲可以看出,化学教学知识部分和教学设计部分重合交叉较多,化学教学知识部分与教学实施部分重合交叉较多,故复习过程中对交叉考点进行重点复习。

历年次考试中教学能力题目(包括化学课程知识,化学教学知识)考点都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以下是关于教学能力考点分布及对比表:

由于教学能力部分所占分值甚大,希望考生重视教学论的复习。

(三)备考指导(三)备考指导1教学能力: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特将历次考查重点呈现如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23道选择题)教学目标(考12道选择题)教学评价(考1道选择题)化学发展史及前景(考12道选择题)教学设计(最后一道大题,30分)2化学专业知识:

实验操作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大学无机部分重点考查分子轨道,电动势,热力学,沉淀平衡部分大学有机部分重点考查有机反应(如水解,溴代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所给化合物沸点的高低顺序二、二、典型真题典型真题1教学能力:

【2014年下选择题】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B物质构成的奥秘C我们周围的空气D化学物质与健康【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有5个,分别为:

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点评:

关于新课标内容每年必考,且此题又出现在了2015年上半年教资统考第5题,所以要作为重点复习考点。

【2015年上选择题】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答案】C。

解析: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与其达成的结果,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评:

关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考点也是每年必考,2014年下半年教资统考第6题曾考查课程目标,预测还会出现类似题目。

【2014年下选择题】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三个基本问题(简称“三序”)下列不属于“三序”之一的是()。

A.化学知识的逻辑顺序B.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C.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D.学生的身体发展顺序【答案】D。

解析:

教材的编排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以及现有知识,而与身体状况无关。

点评:

关于“三序”的问题又出现在2015年上半年的高中部分选择题第6题,有可能还要继续考察,望重点复习。

【2016年上选择题】下列对于活动表现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是教师的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但不能是学生的自我评价B.既可以评价认知性学习目标,也可以评价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C.活动表现评价一定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不能在活动后进行D.活动表现评价只评价学生的活动表现,不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答案】B。

解析:

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

所以不仅仅老师评价,学生可以自我评价。

所以A错误,其评价不仅仅在活动中,还可以在活动后,并且不仅仅评价活动中,还评价活动后,所以C、D错误,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获取和加工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这就包括学生活动的的目标,也就是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目标,所以B正确。

点评:

教学评价每年必考一道选择题,关于各种评价方式及其特征须要牢记。

【2015年上选择题】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

A.动机B.成绩C.考试D.行为【答案】A。

解析: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

点评:

关于动机,兴趣,内部力量等近两年考查较多。

【2016年上选择题】下列不属于科学能力探究要素的是()。

A.猜想与假设B.表达与交流C.练习与复述D.反思与评价【答案】C。

解析:

科学探究的要素包含: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所以选择C点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关于科学探究的考查是必考的,考生需多留心。

【2016年上教学设计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内容标准为:

“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活动与探究建议:

“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材料二材料二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材料三材料三教科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所呈现的内容材料四材料四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一般要求。

要求:

要求:

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6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4分)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展示、总结)。

(16分)设计教学板书。

(4分)【参考答案】解析:

(1)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明确酸碱中和的概念。

(1分)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对实际问题作出简单解释。

(1分)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

(1分)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渗透合作的意识。

(1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用好化学的积极情感。

(1分)2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1分)

(2)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2分)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2分)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3)设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2分)通过魔术“变色的玫瑰花”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魔术过程玫瑰花是教师用手折的玫瑰花,上课之前用酚酞溶液处理过,上课的时候在玫瑰花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玫瑰花变红,再喷稀盐酸,红色退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展示:

这个魔术的过程中老师用到溶液就是酸和碱的溶液,玫瑰花变色的魔术说明了什么呢?

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讲解酸和碱的性质。

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方程式:

NaOH+HCl=NaCl+H2O(2分)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这时候出现和玫瑰花变色的不同的现象,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酸与碱真的发生了反应吗?

如果发生反应,那么该反应会有什么特点呢?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所发生的反应。

由此,生成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学习欲望。

(2分)分析问题:

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能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

当然不能,我们之前学过许多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就没有现象,但是依然发生了反应。

要想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就需要找到一个第三者来证实,进而思考玫瑰花先变红是什么物质引起的?

引出酸碱可以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2分)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那刚才学生实验可以进行改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改进,来充分证明酸碱是发生反应的。

学生活动:

小组内活动,讨论设计改进实验方案,验证酸碱反应,并做汇报。

(2分)改进实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滴酚酞,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2)取一支试管,先加入2滴酚酞,然后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3)取一支试管,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加入2滴石蕊试液,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分)学生会对实验进行多种改进,并做出汇报说明。

引导学生意识到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要看到现象的本质。

(2分)巩固概念:

学习了酸碱中和反应,出示类似的反应,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观察反应的产物,归纳总结出完整的中和反应的概念,Ca(OH)2+HCl=NaOH+H2SO4=具体分析:

得出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NaCl、CaCl2、Na2SO4的组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小结】酸碱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

(2)盐【作业】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解决: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2分)(4)设计教学板书(4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盐:

像NaCl、CaCl2、Na2SO4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2化学专业知识:

【2015年上选择题】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阿伏伽德罗D.汤姆生【答案】D。

解析:

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推导出阴极射线的质荷比e/m,式中,e为电荷值,m为质量。

还证明了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荷电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

于是汤姆生就提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玻璃发光的原因是由于这种微粒子以极大的动能冲击管壁而引起的。

他把这种带负电的微粒子命名为“电子”。

点评:

化学发展史(特别是这几位科学家的贡献)是近两年考查重点,考生多加注意。

【2016年上选择题】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r(W)r(Z)r(Y)r(X)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