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88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19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知识试题含答案_精品文档.doc

一、选择题

1、在发动机的实际循环过程中,进、排气门均关闭,在高温、高压气体的推动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气体对活塞做功,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大,气体温度和压力迅速降低,此过程称为(C)过程。

(A)压缩(B)燃烧(C)膨胀(D)进气

2、发动机进气过程结束时,汽缸内气体的压力(C)周围大气压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等于

3、活塞在上止点位置,而这时进、排气门均开,这种进气行程上止点进、排气门均开的现象称为(B)

(A)气门双开(B)气门叠开(C)进气通路(D)进、排窜通

4、在发动机性能指标中,以工质在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而建立的指标称为(A)指标。

(A)指示性能(B)动力性能(C)有效性能(D)机械性能

5、在发动机性能指标中,以发动机输出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而建立的指标称为(C)指标。

(A)指示性能(B)动力性能(C)有效性能(D)机械性能

6、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有速度特性、负荷特性及万有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D)

(A)万有特性(B)经济特性(C)负荷特性(D)外特性

7、以工质在汽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而建立的指标称为(A)指标。

主要用来评定发动机工作循环进行的好坏。

(A)指示性能(B)有效性能(C)机械性能(D)工作性能

8、以发动机输出轴上得到的净功率为基础而建立的指标称为(B)指标河以用来评定发动机整机性能的好坏。

(A)指示性能(B)有效性能(C)机械性能(D)工作性能

9、当节气门全开时在发动机输出轴上得到的净功率称为(D)。

(A)有效功率(B)指示功率(C)机械功率(D)最大功率

10、汽油发动机由于燃烧室机件过热或积炭高温,在火花塞跳火以前就燃烧混合气,这种现象称为(C)。

(A)爆燃(B)早燃(C)表面点火(D)异常点火

11、汽油发动机汽缸内,从火焰中心形成到汽缸内出现最高压力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B)。

(A)着火延迟期(B)速燃期(C)补燃期(D)缓燃期

12、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是以汽缸内(D)时为始点。

(A)温度最高(B)压力最高(C)上止点(D)火花塞产生火花

13、汽油发动机爆燃所形成的局部高温条件会使部分燃烧产生物分解,其中CO、H2、O2等分解物会在燃烧膨胀过程中重新燃烧,致使发动机的(A)。

(A)补燃量增大,排气温度升高(B)补燃量增大,排气温度降低

(C)补燃量减小,排气温度升高(D)补燃量减小,排气温度降低

14、汽油发动机震燃烧时,火焰传播比正常传播速度快若干倍,高达(C)

(A)20~30m/s(B)100~200m/s(C)1000~2000m/s(D)2500~3000m/s

15、汽油机不正常燃烧主要有爆燃和表面点火,其中爆燃的危害性极大,可能打烂(C)甚至冲裂汽缸体。

(A)气门(B)连杆(C)活塞(D)连杆销

16、当汽油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为(B)时,火焰传传播速率最高,燃烧速率最大,发动机功率最大。

(A)0.75~0.85(B)0.85~0.95(C)0.95~1.05(D)1.05~1.15

17、为保证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正常进行,当发动机(A)时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

(A)转速提高、负荷减小(B)转速提高,负荷增大

(C)转速降低、负荷减小(D)转速降低、负荷增大。

18、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压缩比、辛烷值、(C)、混合气浓度、点火提前角、转速和负荷。

(A)温度(B)压力(C)燃烧室结构(D)润滑油品质

19、柴油发动机从汽缸内产生最高压力开始到缸内温度达到最高值为止,这一燃烧过程称为(C)

(A)着火落后期(B)速燃期(C)缓燃期(D)补燃期

20、柴油发动机汽缸内从喷油开始到气缸压力急剧上升为止,这一燃烧过程称为(A)。

(A)着火落后期(B)速燃期(C)缓燃期(D)补燃期

21、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速燃期、(D)和补燃期四个过程。

(A)主燃期(B)急燃期(C)后燃期(D)缓燃期

22、柴油发动机(A)过大时,过量空气系数过小,造成燃烧不完全,补燃期延长,废气中出现碳烟,排气温度高,动力性下降。

(A)负荷(B)压缩比(C)喷油压力(D)喷油提前角

23、柴油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过大,不仅会造成发动机启动困难,功率下降,油耗增大,而且会使发动机(B)。

(A)着火延迟缩短、排气温度降低(B)着火延迟期延长、工作粗暴

(C)着火延迟缩短、排气温度升高(D)着火延迟期延长、补燃严重

24、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压缩比、柴油的质量、(A)、喷油规律、转速和负荷、燃烧室结构等。

(A)喷油提前角(B)点火提前角(C)气门迟续角(D)曲轴转角

25、一般汽油发动机铭牌上标明的功率、扭矩及相应的转速,其确定是以发动机的(D)为依据的。

(A)负荷特性(B)部分特性(C)使用特性(D)外特性

26、汽油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的条件下,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有效转矩、有效油耗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规律,称为汽油机的(D)

(A)负荷特性(B)部分特性(C)使用特性(D)速度特性

27、节气门全开时的速度特性,称为汽油机的(B)

(A)负荷特性(B)外特性(C)功率特性(D)速度曲线

28、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表明,当发动机运转速度(C)发动机最大扭矩所对应的转速时,随着转速的逐渐增加,发动机扭矩和功率均呈现增加趋热,而燃油消耗率呈下降趋势。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等于

29、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表明,当发动机运转速度(A)发动机最大扭矩所对应的转速时,随着转速的增加,扭矩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逐渐加快。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等于

30、汽油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表明,最经济的油耗率在最大转速的(B)时才能得到。

(A)100%(B)80%左右(C)505左右(D)30%左右

31、汽油发动机最大扭矩与其标定工况下扭矩的(C),则扭矩储备系数越大,汽车对于外界阻力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

(A)总和越大(B)总和越小(C)差值越大(D)差值越小

32、一般车用汽油发动机的扭矩储备系数为(B)。

(A)5%~10%(B)10%~30%(C)20%~40%(D)30%~50%

33、从汽油机速度特性曲线中分析可看出:

将发动机转速控制有(C)左右时最少油。

(A)低速(B)中速(C)中速偏上(D)高速

34、先将汽油发动机技术参数调整好,再逐步改变节气门开度,调整负荷,使转速保持不变,然后测出不同开度的有关参数,在图上将同类参数点连成线,就能得到汽油发动机的(B)。

(A)速度特征曲线(B)负荷特征曲线(C)燃料消耗曲线(D)外特性曲线

35、在节气门开度不变和转速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功率Pe或扭矩Me随燃料消耗量GT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汽油发动机的(A)。

(A)燃料调整特性(B)燃料消耗曲线

(C)指示燃料消耗率(D)有效燃料消耗率

36、当发动机转速一定,逐渐改变节气门开度,而发动机每小时耗油量、有效耗油率随有效功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称为(D)。

(A)速度特性(B)外特性(C)万有特性(D)负荷特性

37、根据汽油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为了达到节油的目的,汽车起步、加速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负荷与转速,即(B)

(A)负荷不宜过大,转速不宜过低(B)负荷不宜过大,转速不宜过高

(C)负荷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低(D)负荷不宜过小,转速不宜过高

38、根据汽油发动机负荷特征曲线和燃料消耗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在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有效燃料消耗率最小,利用负荷特征曲线可以分析提高发动机(D)的途径。

(A)转速(B)扭矩(C)动力性(D)燃料经济性

39、根据汽油发动机负荷特征曲线和燃料消耗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汽油载货汽车带挂车运营可以使(C)减小。

(A)每小时耗油量(B)百千米耗油量

(C)有效燃料消耗率(D)耗油量

40、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的位置固定不动,柴油机的有效功率Pe、有效力矩Me、每小时燃料消耗量GT、燃料消耗率ge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用坐标图表示称为柴油机的(A)。

(A)速度特征曲线(B)功率特征曲线(C)扭矩特征曲线(D)油耗特征曲线

41、使喷油泵齿条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有效扭矩以及燃料消耗率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柴油发动机的(C)。

(A)外特性(B)内特性(C)速度特性(D)负荷特性

42、油量调节机构固定在标定功率循环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有效功率、有效扭矩以及燃料消耗率随发机动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柴油发动机的(A)。

(A)外特性(B)内特性(C)速度特性(D)负荷特性

43、如果柴油发动机的调速器失灵,功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功率(B)。

(A)继续增加(B)开始下降(C)保持不变(D)任意变化

44、柴油发动机燃料消耗率曲线随转速变化的规律与汽油发动机相似,燃料消耗率曲线是一条(A)。

(A)凹形曲线(B)凸形曲线(C)波形曲线(D)直线

45、柴油发动机有效功率曲线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与汽油发动机近似,而有效扭矩曲线的曲率较小,这说明柴油机的(B)随转速变化较小。

(A)功率(B)扭矩(C)油耗(D)动力

46、在车用柴油发动机的调整器内装有供油量校正装置,校正后柴油发动机的扭矩储备系数可提高(B)。

(A)5%~10%(B)10%~25%(C)25%~30%(D)30%~35%

47、由于柴油发动机的压缩比高,其最低有效燃油消耗率比汽油发动机低(C)。

(A)10%~20%(B)15%~25%(C)20%~30%(D)25%~30%

48、从柴油机的外特性曲线可知:

由于扭矩曲线较平坦,(A)较小,对外界阻力适应性较差,一般都装有扭矩校正器。

(A)扭矩储备系数(B)功率储备系数(C)机械效率(D)动力效率

49、柴油发动机在中小负荷时,由于进气充足,燃烧彻底,没有增大换气损失,因此柴油发动机(B)变化较平坦。

(A)扭矩曲线(B)比油耗曲线(C)功率曲线(D)外特性曲线

50、改变供油量的同时,调整负荷使转速不变,每调整一次,得到一个相应的参数点,在坐标图上将许多点连成线就能得到柴油发动机的(C)。

(A)速度特性曲线(B)外特性曲线(C)部分特性曲线(D)负荷特性曲线

51、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燃油经济性指标随发动机负荷变化的关系称为(B)。

(A)速度特性(B)负荷特性(C)外特性(D)部分特性

52、常流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当转向盘不转动时,分配阀中的滑阀处于中间位置,动力缸的两腔均与(B)。

(A)回油路不相能(B)回油路相能(C)高压油路相通(D)高压油路不相能

53、半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阀与转向器加工成一体,而助力油缸则单独设置,适用于(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