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8305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21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Word文件下载.docx

⏹1966年4月海陆运输公司以经过改装的全集装箱船开辟了纽约—欧洲集装箱运输国际航线。

⏹1967年9月马托松船公司将“夏威夷殖民者”号全集装箱船投入到日本—北美太平洋沿岸航线。

⏹紧接着日本和欧洲各国的船公司先后在日本、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开展了集装箱运输。

⏹该时期重要特征:

(1)集装箱运输从美国本土逐步走向国际化,

(2)从事集装箱运输的船舶是中小型集装箱船(第一代集装箱船),载箱量为700TEU~l000TEU,

⏹(3)出现了集装箱专用泊位,

⏹(4)集装箱规格趋于国际标准化,统一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规定的20ft、40ft的标准集装箱。

⏹4.从1971年起,集装箱运输步入扩展期。

⏹1971年底,世界13条主要航线基本上实现了件杂货集装箱化。

集装箱船舶运输能力迅速增加,1970年约为23万TEU,1983年达到208万TEU。

(1)集装箱船舶运输能力迅速增加,出现了载箱量为2000TEU的第二代集装箱船;

(2)世界各国普遍建设集装箱专用泊位,1983年集装箱专用泊位达到983个,港口设施不断现代化,许多集装箱专用泊位开始配备跨运车、第二代集装箱装卸桥及堆场轮胎式龙门起重机;

⏹(3)电子计算机得到更广泛采用,现代化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4)1980年5月在日瓦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并在美国出现了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

⏹5.80年代末,集装箱运输进入成熟期。

⏹经过40年的发展,海上集装箱运输己遍及全球,发达国家件杂货运输的集装箱化程度已达80%以上。

(1)与集装箱运输有关的硬件与软件日臻完善,各有关环节紧密衔接;

⏹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现代化水平提高:

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和全自动化、集装箱专用泊位高效率化、集装箱运输的集疏运系统等的配套建设,

⏹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广泛采用EDI(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实现集装箱动态跟踪管理等。

(2)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获得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的集装箱运输已基本实现了多式联运,发展中国家多式联运的增长势头也十分可观。

二.当前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特征

(一)集装箱船队的发展

(1)全球商船队中全集装箱船数量不断增多,船型不断增大;

(2)2001年前20名集装箱班轮承运人的运力占据了全球全集装箱船总运力的72%,占全部运输集装箱的船舶总运力的33%;

⏹(3)三大主干航线上集中了全球71%的全集装箱船队;

⏹(4)全集装箱船队在船舶数量尤其是运力上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

(二)集装箱海运量的发展

❑首先,20世纪90年代,全球集装箱货物运输飞速发展

⏹1990年估计运量为8300万TEU,到2000年则达到了1.98亿TEU,年均增长9%。

⏹2000年全球集装箱运输中,运抵亚太地区的占50%,欧洲为21%,北美为14%,其他地区占14%。

⏹据预测,集装箱货物的饱和点大概是达到占全球货物的65%,2000年全球件杂货运输中,集装箱货物大约占54%。

❑其次,集装箱转运量呈不断攀升之特点。

⏹目前集装箱转运量约占全部集装箱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四分之一

⏹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港口如新加坡和科伦坡,转运量更高,达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70%。

(三)集装箱运费变动特点

⏹近几年,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运价呈不断下降之趋势。

⏹东西向航线运价存在较大差异。

⏹进出不同地区港口的价格走势呈现各个不同的特点。

三.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概况

⏹1.从50年代开始起步,1955年4月,铁路部门开始办理国小型集装箱运输;

⏹2.水运部门在1956年、1960年和1972年三次借用铁路集装箱进行短期试运。

⏹3.中国集装箱化运输第一阶段:

⏹1976年中国最早开始的集装箱航班:

⏹由日本大阪商船三井营运的到日本航线;

⏹由日本川崎汽船营运的到日本航线

⏹1976年中国集装箱装卸量约7000箱

⏹4.中国集装箱化运输第二阶段:

⏹1978年中远集团开始集装箱运输,开辟了第一条集装箱运输航线:

——澳大利亚东岸;

⏹1980年我国集装箱码头开始配备专用集装箱装卸桥;

⏹1981年中国集装箱吞吐量达11.4万TEU;

⏹5.中国集装箱化运输第三阶段:

⏹1982年起,中国航运公司开始起用大型集装箱船:

⏹1982年,北美航线、欧洲航线上1400TUE船型

⏹1988年,北美航线上投入2700TUE船型

⏹1994年,欧洲航线上3800TUE船型

⏹1998年,北美航线上5250TUE船型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光辉历程:

1.集装箱船舶运力有了巨大发展,航线不断扩大。

⏹1998年,全国从事国际集装箱运输的船公司150家,拥有全集装箱船和半集装箱船600余艘,箱位约30万TEU。

其中中远集运2001年为19.7万标准箱位,2001年排名世界第6位,中远集团船队经历了从小型集装箱船到第二、三、四、五代集装箱船的发展历程。

⏹2001年我国开辟远洋班轮699班/月,近洋班轮1218班/月,支线班轮702班/月,不仅开辟了国沿海至日本、、东南亚的近洋航线,还开辟了美洲、欧洲、地中海,形成了远、近洋结合,沿海、长江支线相互衔接的运输网络,在远东至北美,远东至欧洲两大干线上,实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同班服务。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到1998年底,全国拥有集装箱专用泊位65个,年设计通过能力超过1000万TEU。

装备了适应第三、四代集装箱船装卸作业的机械设备及其它设施,拥有大型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24台,堆场龙门起重机283台,基本上满足了班轮作业的要求。

⏹2001年,集装箱吞吐量2748万TEU,比上年增长17%,前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84%;

⏹3.基本建成了与班轮运输相配套的陆中转货运站场网络

⏹为了使陆中转站、货运站与港口吞吐能力相适应,保证集疏运系统的畅通,到1995年底,在港口腹地、主要港站枢纽附近及12条公路主骨架沿线,建成国际集装箱陆中转站达200多个,备有专用车辆1.5万余辆,2万余箱位,公路汽车运输已成为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的主要力量,公路集疏运量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80%。

⏹4.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88年~1991年,在国家计委等部(委)的支持配合下,交通部主持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多式联运)工业性试验”,在上岸通过设备配套、技术开发、制定规章、统一单证,发展和完善了以港为枢纽,向国外和陆两个扇面辐射的干支线相衔接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和示模式;

⏹交通部在“九五”期间,进行“国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传输动作系统和示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施。

四、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1.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1)简化包装,大量节约包装费用。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3)减少营运费用,降低运输成本。

⏹2·

高效率运输方式

⏹普通货船装卸约35吨/小时,而集装箱装卸可达400吨/小时

⏹3·

高投资的运输方式

⏹船舶、集装箱、港口、陆设施及陆货运站

⏹4·

高协作的运输方式

⏹5·

适于组织多式联运

五.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

⏹1.集装箱化及空间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贸和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化,国际间贸易和技术交流的扩大,将加速全球集装箱化的进程;

⏹2.集装箱船舶及运输规模:

在货源稳定充足的条件下,为了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海上运输干线的集装箱船将继续向大型化发展。

⏹3.集装箱运输组织: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形成和发展,由以往港——港单一运输方式逐步转向采用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开展多式联运;

国际主要船公司积极建立和完善支线运输网,增加航班密度;

开展干线直达班轮运输,环海域班轮运输和环球班轮运输。

船公司之间将通过各种经营手段,展开相互争夺货源的竞争。

⏹4.在经营体制和现代化管理上:

逐步向联营和合作经营方向发展,以强化经营体制。

⏹5.集装箱港口:

由于集装箱船舶向大型化发展,为接纳第四代、第五代全集装箱船,建设国际大型深水中转枢纽港将更为重要和迫切。

⏹6.集装箱尺寸和规格:

一些发达国家根据本国运输需求情况,不断拓展集装箱尺寸围,要求增大集装箱的尺寸和载重,并尽力把超宽、超长、超重、超高集装箱纳入ISO标准,对于这种发展趋势,应引起注意。

否则,由于集装箱尺寸和规格的改变,将对整个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节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班轮运输近期发展

一、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的关系

⏹国际货物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的的一种国际货物运输组织形式。

由于集装箱运输的飞速发展,使多式联运成为国际货物运输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打破了过去海、陆、空等单一运输方式互不联贯的传统做法,而将海、铁、公、空等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联为一体,构成一种跨国(地区)的联贯运输方式,被喻为运输业的一次革命

⏹由于集装箱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十分方便,所以利用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得到极为普遍的应用。

也正因如此,虽然集装箱运输并不一定有时要由多式联运组成,多式联运也并不一定要利用集装箱来装运,但实务中人们常常将二者混同使用。

如果赋予二者相同的含义,那么它们的区别在于:

前者是技术上的名词而后者则是法律上的术语

一、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特点

⏹1、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的多式联运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门到门运输,在运输途中不需要换箱、装箱,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及换装可能带来的货物损坏,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质量。

⏹2、多式联运适用于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由于在国际贸易中85%左右的货物是通过海运来完成的,所以海运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主导地位。

多式联运中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承担或组织完成全程联运任务,对全程运输负总责,由于海运在国际多式联运中占主导地位,多式联运经营人也多为有船承运人或无船承运人。

⏹3、多式联运采用一次托运、一次付费、一单到底、统一理赔、全程负责的运输业务方法。

这可以提高运输管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运输路线组织合理化运输。

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现代物流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程服务”理念。

它关注的不再是单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而是整个物流系统的质量和效率。

现代物流除追求商品自然流通的效率和费用外,还力求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用户服务水平,以使系统总费用最小,或是以一定的货源投入,使用户服务水平达到最高。

⏹2、现代物流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这是指对物流中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各环节进行统——的控制和管理,建立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则,以促进各环节的切、调配合。

⏹3、现代物流需要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全程的系统服务。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是现代物流的实现载体,它包括先进的运输工具、装卸设备、仓储设施、包装技术,特别是先进的信息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可以促进物流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的服务效率。

⏹4、现代物流不是一个平面的点、线形式,而是一个综合的立体化系统。

现代物流系统由相耳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子系统组合而成,它包括商品的包装、贮存、运输、检验、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配送等子环节。

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考察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可以发现在硬件要求上,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是基本相同的。

如两者都需要有完善的运输网络、设施,需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的配合实现商品的位移,需要有配套的仓储条件、商品检验、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物的通畅流动等。

⏹2、但二者之间存在理念上的重大差异,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单纯的运输组织形式,其主要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运输服务,其“门到门”的服务仅限于运输过程,除了完成货物的安全、便捷、快速、低廉的运输服务外,不存在任何增值服务;

而现代物流则以全程服务为目标,考虑包括运输在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成本与质量,并注重在物流过程中提供便捷、低廉、高效的增值服务。

⏹3、近年来,随着国际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多式联运如果仅仅着眼于“—票到底”的运输过程,将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因此,全方位的现代物流将成为多式联运发展的必然趋势,给多式联运带来新的变革。

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国家在物流节点的建设、集疏运通道建设、物流企业的培育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划,而这些规划几乎都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有关。

不仅政府大力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交通运输企业也开始自觉地拓展现代物流的服务功能。

三、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可能性

⏹1、集装箱多式联运节点具有发展成为现代物流节点的先发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集装箱多式联运制定了“三主一支持”(即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需要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节点,而在发展多式联运过程中,由于一票到底、分货、集货的需要,我国已经发展了若干具有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节点,包括公路、铁路和港口节点。

我国已拥有200多座公路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和数百个集装箱货运站,主要配置在公路交通枢纽和10余条公路主干线沿线上:

铁路国际集装箱办理站128座,分布在全国12个铁路局;

各类口岸500多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230多个,二类口岸350多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水陆空立体交叉的新格局。

这些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节点,具有发展成为现代物流节点的先发优势。

而理念的接受与渗透是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2、多式联运中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集疏运体系保障。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过程中,中央把发展交通运输放在突出位置,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了大量资金。

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水陆空的集疏运基础设施已形成一定规模。

这为发展现代物流搭建了具有一定基础的平台。

畅通的集疏运系统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保障,而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能满足现代物流对集疏运体系的要求。

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看,实现多式联运中不同集疏运体系间的网络化运营是当务之急。

⏹3、多式联运经营人具备转型为现代物流经营人的有利条件。

我国目前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按性质来分,主要包括:

中国外运集团及其控股或合营的企业:

船公司、航空公司、铁路等部门设立的货代企业;

由原专业、工贸总公司履行发货、订舱、仓储等职能的储运部组建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国际货运:

专业化的货代公司;

中外合资货代公司等几种类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运代理企业迅速成长,经外经贸部批准的国际货代企业已达2100多家,使货运代理成为具备一定规模的行业。

⏹4、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信息化建设为发展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信息化建设在1997年建成集装箱运输EDI示工程后取得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同际集装箱运输电子信息传输和运作系统及示工程》,这是与国际接轨的集装箱运输EDI标准体系。

其中、、、等4个港口的EDI网络,覆盖当地各船公司(或其船舶代理)、货运代理、集疏运场站、监管部门、港口码头以及外轮理货等单位,是一个以港口EDI服务中心为中心的准星型结构的开放网络,并与当地其它行业的EDI网络互联。

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的产物,信息化是发展现代物流的技术保障,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上述成就为发展现代物流的信息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班轮公会与联营体

⏹班轮公会是指在同一航线上经营班轮运输的两家以上的船公司,为了避免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通过制订统一费率或最低费率,达到统一安排挂港,分配货载和统一分配运费收入的组织。

回扣和战斗船;

⏹集装箱化使班轮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发展了变化。

产品的同质性使得公会船公司与非公会船公司之间的差别缩小;

会外船公司不断进入,使得班轮市场向垄断性竞争市场结构方向发展;

班轮公会的作用越来越减弱;

⏹班轮运输业是一个高投资(固定成本占很高的比例),高风险的行业。

为了充分发挥班轮经营的规模经济性,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班轮公司选择了联营(舱位互租,共同派船开辟一条航线,共同派船开辟多条航线)。

集装箱运输使得班轮运输的同质增加使得这种联营成为可能。

⏹虽然联营,但各班轮公司仍然保持各自的营销,定价系统。

联营体的班轮公司仍然是竞争对手。

联营使班轮运输企业的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

合作不断,矛盾不断,斗争不断。

如新航线的开辟,旧航线的调整,与码头公司的关系等等。

例:

伟大联盟(GrandAlliance-OOCL,NYK,PONL,Hapaglloyd,MISC):

全面地在多条航向尤其是东西航线上合作;

⏹班轮航线稳定化协议

⏹1988年10月,由5家日本和美国船公司发起,9家公会船公司和4家非公会船公司共同签署“越太平洋航线协商协定”(TranspacificDiscussionAgreement,TPDA)。

同年12月,又签署了“越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议”(TransPacificStabilizationAgreement,TSA)作为TPDA的补充协议,并向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申请核备,1989年1月22日正式实施。

⏹随着在太平洋航线成立TSA并获得了一定成功,全球其他主干航线的公会与非公会船公司纷纷成立本航线稳定化协议。

1992年,大西洋航线达成“越大西洋航线协议”(TAA,1994年改组为TACA);

同年欧洲/远东达成“欧亚贸易协定”(Europe-AsiaTradeAgreement,EATA)。

⏹这些协议的主要容是运力冻结,成员间相互交换运价和货载方面的信息,以及商讨包括运价在的一些市场问题,但一般不进行运价控制,更不从事统一定价(公会的主要职能)。

⏹班轮公司战略联盟现状:

三联盟多公司

⏹伟大联盟(GA):

由赫伯罗特,马来西亚国际,日本邮船,海外,铁行渣华等五家公司组成的伟大联盟,截至2003年10月其中四家公司(不包括马来西亚国际)共有集装箱船337艘,993,813TEU。

⏹新世界联盟(NWA):

由商船三井(MOL)、总统轮船(APL)、现代商船(HMM)组成新世界联盟,截至2003年10月共有集装箱船189艘,632,654TEU。

⏹CKYH:

由中远、川崎、阳明、进4家公司组成,截至2003年10拥有集装箱船共计342艘,904,605TEU。

CKYH联盟尚未完全整合。

⏹马士基海陆:

1999年马士基收购海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公司就此诞生。

2003年10月,该公司船队规模为328艘,844,626TEU。

⏹长荣集团:

截至2003年10月,长荣海运拥有全集装箱船舶152艘,共计442,310TEU,位居世界第三位。

长期以来长荣公司都致力于单独经营,随着航运联盟愈演愈烈,长荣海运也在尝试与其他公司进行合作。

⏹另外还有地中海航运(MediterraneanShippingCompanyMSC)(2003年底排名第二),达飞-国家海运(CMA-CGM)(2003年底排名第五),加拿大太平洋轮船公司,中海集运,以星航运等一批排名靠前的集装箱运输公司在市场上参与竞争。

第二章集装箱与集装箱货流

第一节集装箱

一.集装箱的定义

国际标准ISO-830-1981《集装箱名词术语》中有关集装箱

定义如下:

集装箱是一种运输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耐久性,其坚固强度足以反复使用;

(2)便于商品运送而专门设计的,在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中运输时无需中途换装;

(3)设有便于装卸和搬运的装置,特别是便于从一种运输方式转移到另一种运输方式;

(4)设计时应注意到便于货物装满或卸空;

(5)容积为1m3或1m3以上。

集装箱一词不包括车辆或传统包装。

二.集装箱标准

集装箱标准化

指集装箱产品在设计、材料使用、配件、结构、形状、尺寸、重量、体积和外体积等参数,以及制造工艺,使用和管理等都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规定与要求进行统一生产的规集装箱。

概念中,集装箱标准化,可分为两部分:

硬件标准化和软件标准化。

国际标准,具体包括:

集装箱定义,术语,规格尺寸、总重量、试验方法及强度要求、角件结构,标志方法、操作方法等一系列标准与规定。

•集装箱为什么要标准化?

集装箱标准化,就可为集装箱运输设备的标准化、规化及其选型提供依据,可使散杂货物搬运与装卸通过集装箱及其运输设备实现专业化,机械化,自动化,实现货物高效率和高质量位移,使各种运输方式具有通用性和载运互换性,实现最大的经济性。

在硬件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软件标准化,可以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因此,集装箱标准化,是现代货物运输和物流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是形成整个流通领域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技术发展和社会大生产的需要。

集装箱运输,就是在集装箱标准化为动力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国际集装箱标准的形成与发展

基本知识:

国际标准集装箱,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104技术委员会制订的集装箱。

第104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61年,是研究海陆联运用的大型集装箱国际标准的技术委员会。

我国于1978年6月16日正式以“中国标准协会”(CAS)的名义,申请参加ISO组织,并于9月1日正是批准为ISO成员。

在国家标准局的领导下,1980年3月成立了“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对口于国际ISO/TC104。

我国该委员会此后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集装箱国家标准。

这里:

ISO:

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

CAS:

ChinaAssoci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