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7872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铁学习心得Word格式.docx

4)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

基坑开挖3米以上就要求使用井点降水,常用的有明沟排水和集水井降水。

排水明沟宜布置在建筑基础边0.4m以外,边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0.3m。

排水明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集水井底面要比沟面低0.5m以上。

采用井点降水时,当基坑宽度小于6米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

当基坑宽度大于6m宜采用双排井点。

.本工程的地下水水位不在基坑范围内,没有采取井点降水的方法,也没有修筑排水沟。

我认为修筑排水沟是一个明智又对后期施工大有裨益的做法。

现在的盾构出入口位置的土体还没挖完,钢支撑还没有支护到位,当降雨量过大后会形成地表径流,水量过大时会从基坑维护桩的桩间渗入,增大土体的自重,曾大土体的剪力,容易是围护结构失稳。

不及时修筑边沟排水也会增大坑内土体的自重,且需要多天才能晒干,当挖土时土的含水量过大会粘在反铲的斗子里,严重影响挖土的速率。

现场:

46轴处的边坡开挖过陡,地铁集团多次催促放坡,最后项目部对已喷锚的边坡重新进行放坡至约1:

1。

此过程耗时耗力,放坡过程中下落的土体对46轴的模版支撑架的撞击肯定会对支架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在今后工地巡查中发现此类问题时要及时提醒项目部将工程一次做到位,避免后期重复施工,也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

 

二接地及防地铁杂散电流

1接地网的施工

本站采用人工接地网的接地方式,接地网在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在车站左右两端各设一个接地网,分别位于车站37轴~44轴和51轴~58轴,接地网面积均约为750㎡,接地网与底板平行布置,敷设深度为车站结构底板垫层下约0.6m,由水平接地体、垂直接地体、均压带、接地引上线及止水板等部分组成。

接地引上线及水平接地体采用Ф50*5铜排,垂直接地体长度为2.5m的50*4铜管,止水板采用300*500*5mm的铜板。

接地引上线位置须避开轨底风道、扶梯基坑、竖梯基坑、污水坑、结构墙、柱及轨道设置,确保以后的电缆连接。

水平接地体在车站结构底板垫层下的埋设深度应保证不小于0.6m,垂直接地体为水平接地体下垂直距2.5m。

接地引出线引出底板混凝土顶面0.5m,严禁断裂并加以保护。

待接地网电气安装时,将接地引出线就近固定电车绝缘子处与接地连接电缆连接。

现场施工时,在接地引出线穿过底板的位置用绝缘热缩胶带缠绕,并于钢筋形成2~3cm的距离,保证接地引出线的与大地的连导。

根据二号线的其他标段的施工经验来看,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有将接地引出线埋入混凝土中的现象,后期无法找到接地引出线。

由此引发的后续施工非常麻烦,我们在平时巡检时可提醒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员加强混凝土浇筑时对接地引出线的保护,并出漏混凝土面50cm,保证后期的接地施工。

2防地铁迷流

杂散电流的存在对地下管线、区间隧道的主体结构及其内部钢筋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不仅降低了金属结构物的强度,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导致隧道主体混凝土开裂,降低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施工组织设计定为沿纵横向钢筋每间隔2根选一纵横向主筋通长焊接,每两根钢筋搭接处的焊接长度不得小于10d。

而实际操作时为按5m一段,将纵横向钢筋全部点焊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回路。

但实际操作中现场的人员对防杂散电流的意识不强,钢筋的横纵焊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当混凝土表面有液相膜时,呈酸性就会发生稀氢腐蚀,呈碱性就会发生吸氧腐蚀。

所形成的三氧化二铁会增大到原钢筋的4倍,四氧化三铁会增大到原钢筋的2倍,使钢筋体积不断膨胀,进而挤压周围的混凝土,使砼沿着钢筋的方向开裂。

地铁迷流不仅会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进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更有可能破坏周围的管线,引起灾难性事故。

香港地铁曾因地铁迷流引起煤气管道腐蚀穿孔,引起煤气的大范围泄漏。

英国地铁已有百年的历史,曾因地铁迷流腐蚀钢筋引起混凝土开裂,造成了塌方事故。

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由于地铁迷流已经引起一些预埋的管道发生腐蚀并穿孔。

历史经验表明,地铁迷流的处理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这直接关乎到地铁工程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场施工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短期之内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希望工程相关人员提高自己对一个工程的责任心,本着对公司今后声誉的提高的一份荣誉感,增强对隐蔽工程的重视。

三结构防水

1卷材防水

结构防水主要分为防水卷材(涂料)防水与结构混凝土自防水。

防水卷材作为结构的第一道防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铺贴防水卷材首先要保证迎水面的平整度。

先要将偏离桩位的桩凿除至设计标线,然后在桩间进行挂网并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的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其平整度应≤

,卷材的搭接长度应

≥10cm。

防水卷材应在钢筋施工之前铺设,本工程在施工顺序上在46~52轴上出现了倒置,即先施工钢筋再铺设防水卷材。

由于侧墙的钢筋很密,已成型的钢筋会严重妨碍铺贴卷材工人的施工,导致侧墙的很多防水卷材在搭接位置没有焊接牢固,甚至整个手掌都可以插入缝隙,局部卷材出现扭曲,严重影响了卷材铺贴的质量。

而54~56轴的防水卷材就采用先于钢筋施工的方法,搭接接缝的处理非常到位,焊接无明显的缝隙、褶皱,并且直顺。

这样对比就能看出两种施工工序的优劣,建议项目部合理组织安排各个工种人员的施工,从工序的角度使施工质量做到最优。

工程中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是防水卷材的预留。

本工程前期的施工缝位置预留的卷材长度多在20cm左右,虽然满足了规范的要求,但从实际的操作效果看预留20cm的卷材非常不利于后期的搭接。

由于预留钢筋的影响,工人在此处施工非常不便,也不利于热熔器对卷材的焊接。

建议在施工缝处多预留一幅卷材,这样在后期施工时可避开预留钢筋的干扰,能很好的保证焊接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对底板预留卷材的保护,在其上面加一层木板将其覆盖,避免施工时造成污染,也可以防止阳光直晒和雨水冲刷导致的卷材提早老化。

这一点在几个断面都没有引起项目部的重视,很多位置的预留卷材已经破损,此为质量监测的一个重点。

底板转角防水加强层是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表现为水平和竖向预留长度不足,经实测只有35cm左右。

转脚处为施工的薄弱环节,浇筑混凝土很容易将防水挤压或者刺破。

在与现场施工人员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都认为防水卷材起到的防水效果很有限,主要还是靠结构的自防水。

其实这是很大的认识误区,此种意识直接导致了防水卷材施工质量的下降。

防水卷材的高质量施工可以大大增加地下水渗入结构内部的路径,使地下水在流动中自然散失,减小了流入结构内部的机会。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广州地铁2、3、5号线前期防水卷材做的好的标段后期结构表面出现的湿渍面积很小,注浆量也要小得多。

意识支配行为,在平时的巡检中要给项目部贯彻重视防水卷材的理念,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这样会大大提高工程的质量,也减小了巡查的负担。

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本站主体结构选用C35防水混凝土,柱子采用C5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混凝土的塌落度在18~22之间。

一、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防止下落的混凝土离析,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大体积混凝土不得超过500m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20--30cm,)。

振拇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一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振动器使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且不宜紧靠模板。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问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6、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

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

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

二、混凝土振捣掌握以下要领:

垂直插入、快插、慢拔、‘三不靠’等。

1、插入时要快,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

2、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30秒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

3、振捣时间不宜过久,太久会出现砂与水泥浆分离,石子下沉,并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砂层,影响混凝土质量。

4、振捣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5、振捣插入前后间距一般为30—50cm,防止漏振。

6、三不靠:

一指振捣时不要碰到模板、二是钢筋和预埋件,在模板附近振捣时,应同时用木锤轻击模板,在钢筋密集处和模板边角处,应配合使用铁钎捣实。

3现场施工感受

本工程在侧墙施工时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过大,大约6m左右。

侧墙上部的钢筋排布过密,无法将混凝土的导管下到混凝土的浇筑面。

混凝土下落高度过大产生的过大冲击力造成了侧墙模板中下部出现轻度跑模。

第一层的浇筑高度大约在1.5m左右,采用A、C两轴对称浇筑。

1.5m的浇筑虽然可以平衡混凝土对整体结构的侧向压力,但很难有效的振捣,已超出了混凝土捣棒的作用范围,加之下落高度过大,很容易造成下部混凝土的离析。

建议和监理沟通,将侧墙上部钢筋的弯直段每隔1m左右做曲直或者截断处理,留出可以放下导管的孔洞,并避开拉结筋的位置,保证导管深入侧墙内部距离浇筑面≤2m的位置。

在混凝土浇筑到顶以后在将打弯段钢筋打弯。

这种做法虽然比较麻烦,但相对与下落高度过大对混凝土浇筑效果的影响要小得多。

52、54轴的端头模板没有加固到位,加之混凝土下落高度过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炸模,间接导致了竖向止水钢板的歪斜。

在无法满足浇筑高度要求的情况下,要能保证模板的强度也会避免跑模等现象的发生。

54~56轴的DZL腋脚处混凝土出现了大面积的蜂窝麻面,梁侧向混凝土出现了错台、漏浆现象,并且高程高了约7cm。

在浇筑之前已经提醒施工员检查模板接缝的严密性,局部位置可用胶带贴缝。

端头位置的模板没有加固到位,对拉螺杆过少,建议螺杆采用20的钢筋,可有效抵御混凝土的侧压力。

不过没有引起施工员的足够重视。

在浇筑梁顶面时将多余的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导致高程偏大。

此种结构类的工程都存在混凝土浇筑的难题,我会把在本项目部学到的实际经验有用在今后的工地巡检中。

在今后的巡检中和更多项目部沟通,学习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最优化。

4混凝土的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期间,一方面由于水化热产生热涨效应,另一方面在硬化后会产生收缩效应,这两方面的叠加效应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混凝土硬化时的内外温差,减小温度应力,以减少混凝土的结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收缩裂缝。

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混凝土中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就越大。

混凝土的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引起的收缩,会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如果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自身收缩与干缩一样,是由于水的迁移而引起。

但它不是由于水向外蒸发散失,而是因为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造成凝胶孔的液面下降,形成弯月面,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体积减小。

水灰比的变化对干燥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影响正相反,即当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时干燥收缩减小,而自身收缩增大。

如当水灰比大于0.5时,其自干燥作用和自身收缩与干缩相比小得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当水灰比小于0.35时,体内相对湿度会很快降低到80%以下,自身收缩与干缩则接近各占一半。

自身收缩中发生于混凝土拌合后的初龄期,因为在这以后,由于体内的自干燥作用,相对湿度降低,水化就基本上终止了。

换句话说,在模板拆除之前,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大部分已经产生,甚至已经完成,而不像干燥收缩,除了未覆盖且暴露面很大的地面以外,许多构件的干缩都发生在拆模以后,因此只要覆盖了表面,就认为混凝土不发生干缩。

塑性收缩导致的裂缝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也会加剧引起开裂。

因为这时混凝土的泌水明显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稍微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

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于是裂缝迅速扩展。

所以在上述情况下混凝土浇注后需要及早覆盖。

(2)温差裂缝 

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

温差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容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混凝土表面土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期短,抗拉强度很低。

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

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

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

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3)其他原因引起的裂缝

施工引起的裂缝:

搅拌不均匀,并且运输时间过长,水泥会产生异状凝结形成网状裂缝。

施工速度过快,下部混凝土尚未充分硬化便发生下沉,形成裂缝。

接缝位置先后浇筑时间过长,先浇混凝土已硬化,导致交接缝混凝土不连续,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这需要施工人员组织好泵车,保证泵车的有序连接,不让等待的时间过长。

当骨料中含有氯化盐或外部进入氯化盐时,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钢筋腐蚀,产生的氧化铁会膨胀到原来体积的3~4倍,延钢筋纵向顶破混凝土。

此外,地表下沉、支撑不稳、冬季的反复冻融都是引起混凝土开裂的原因。

四钢筋的细部构造

钢筋作为结构工程重要的受力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钢筋的施工质量检查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钢筋的细部构造很繁杂,下面对在本项目部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下总结。

1、一般构造

(1)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小于

(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间距

≤5d,对板、墙等构件≤10d,且均不大于100。

(2)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3)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应采用绑扎搭接。

(4)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如在此连接,必须采用机械连接。

(5)连接区段长度:

绑扎搭接为1.3L,机械连接为35d,焊接为35d且≥500。

(6)纵向钢筋的90度打弯的弯直段长度为12d,135度打弯为5d。

(7)机械连接的套筒横向间距不宜小于25mm。

2、柱子构造

(1)抗震KZ主筋的非连接区:

底部嵌固部位向上

H;

楼板上下(≥

H,500,柱子的截面宽度,同时满足)。

(2)抗震KZ主筋的箍筋加密区: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需加设箍筋,其间距≤5d且≤100。

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

梁上柱在梁内要设置两道箍筋。

(3)当主筋在嵌固部位采用直锚时,钢筋要伸至梁顶且直锚长度≥锚固长度。

当采用弯锚时,主筋要伸至梁顶且锚固长度要≥0.5L,弯直段长度≥12d。

(4)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当柱子钢筋的纵向直径≥25,在柱宽范围的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150,但不少于3φ10的角部附加筋。

柱子的纵向钢筋锚入梁的锚固长度要满足1.5L,满足后可打断,且第二排钢筋打断断点据第一排断点距离为20d。

当入梁锚固长度≤1.5L时,可采取将柱顶第一层钢筋伸至柱内边向下弯折8d。

(5)抗震KZ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当锚入柱顶的锚固长度≥L时,可采用直锚;

当锚入柱顶的锚固长度≤L时,钢筋要伸至柱顶打弯12d,也可以在柱纵向钢筋端头加锚头或者锚板。

3、剪力墙:

(1)剪力墙墙身钢筋构造:

剪力墙水平钢筋交错搭接时,要沿高度每隔一根错开搭接,搭接全段的长度为≥1.2倍的锚固长度,内外两排钢筋断点的最近距离为500。

(2)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连接;

当采用绑扎时,楼板基础顶面的预留最短钢筋长度为1.2L且相邻钢筋的断点错开500。

当采用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时,最短预留钢筋离基础顶面的长度为≥500且错开35d(焊接时还要满足≥500)。

4、梁构造:

(1)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中板):

当梁上有架立筋时,架立筋与非贯通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梁的上部锚入侧墙的长度≥L且满足≥0.5h(墙宽)+5d。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就必须满足直锚长度≥0.4L且打弯长度≥15d。

也可采用在端支座加锚头(锚板)加固。

KL的底部钢筋要在借点内部搭接(即梁与中间墙的交错位置),如果不能在柱内搭接时要在距离节点边缘≥1.5梁高位置搭接,且搭接长度要满足≥

非贯通筋的长度为节点两侧各

(L为净跨)。

(4)抗震屋面框架梁WKL(顶板)纵向钢筋构造:

WKL顶部钢筋深入侧墙的打弯长度=梁高h,底部打弯长度为≥15d,其余构造同KL。

(5)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

腋角锚入梁、柱、墙的长度≥

,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

(加腋筋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

(抗震一级为≥2且≥500,抗震二级为≥1.5h且≥500)。

设计为给出加腋筋的配筋时,加腋筋的直径同梁,水平间距≤200。

在现场的实际施工中,很多钢筋的构造并没有做到完美,伸至一些细部构造连施工员都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大概要怎么做。

对于规范认知的朦胧带来的就是管理上的漏洞。

许多腋角筋的锚固长度不足,板、梁与侧墙交汇处的钢筋打弯长度局部过短。

很多钢筋连接区的长度不足,钢筋的连接点位置也不准确。

确定钢筋连接点的原则就是要避开弯矩较大的位置,这关乎到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施工人员的足够重视。

在今后的巡检过程中要多和项目部人员沟通,互相学习,深入了解规范的使用要求,在对规范的认知有误区的地方多跟老前辈请教。

规范是理想化、最优化的施工条例,在现场施工中还应多多了解施工的实际难处,群策群力,共同确保施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