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759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及其基本原则案例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下图7-1所示)

图5-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体系与分类

(二)保教合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1.保教合一的概念

从古到今,“保教”的含义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充实其内容并赋予新的内涵。

保教在古时的涵义是指遵守教化。

《国语·

越语下》:

“事无闲,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韦昭注:

“保,守也。

”三国魏阮籍《通易论》:

“‘后’者何也?

成君定位,据业修制,保教守法,畜履治安者也。

”而保教在现代的涵义是指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对婴幼儿进行保健、养育和教育。

其中“保”是指“保育”,是指幼儿园以支援父母育儿为目的,并利用保育园等各种社会设施,以婴幼儿为中心,如保育师之类的专业人员,在一定的时间里,照顾幼儿包括游戏在内的生活;

它主要侧重于幼儿的身体与生活的养护与照顾。

“教”是指“教育”,是指针对语言和运动功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定年龄以上的儿童进行的,由专业的教育人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生活知识和技术教育,主要侧重于幼儿的心理机能与习惯的养成。

“保教合一”则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给予同等重视,并使两者相互渗透,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2.保教合一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教育与保育始终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渗透,涉及到幼儿园的教学、游戏、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活动。

◇保教活动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需要教师和保育员的全力合作才能实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五方面:

(1)目标合一

(2)观念合一(3)研究合一(4)行为合一(5)发展合一

二、幼儿园保教内容与要求

(一)幼儿园保教内容的概述

幼儿园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活动。

幼儿保教内容根据幼儿保教目标制定,其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所以,在选择幼儿保教内容时应体现以下原则:

1.既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能促进幼儿发展。

2.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3.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以五大领域为代表的我国幼儿保教内容与要求

我国的幼儿保教内容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参照,将保教内容分为五大领域,即:

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和艺术领域。

1.健康领域

(1)目标?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体育,动作协调、灵活。

(2)内容与要求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自理能力。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教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2.语言领域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情;

喜欢故事、看图书;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2)内容与要求?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情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3.社会领域

(1)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为每一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公物和公共环境。

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4.科学领域

(1)目标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引导幼儿对周围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通过引导幼儿经济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5.艺术领域

(1)目标

?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

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总之,幼儿园保教活动内容是教育的载体,选择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内容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柱。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适宜幼儿学习促进幼儿发展的知识和适合幼儿特点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多获得较大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样形式的教育过程。

”可见,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及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涵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诸活动中的一类,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共同构成,其中“学”是根本,“教”是为幼儿的“学”服务,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呈现主动的参与状态。

它有着游戏、生活活动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与价值。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一)基础性和生活性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贫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教学要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具有启蒙性等基础性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直观的教具、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幼儿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应注重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品质。

幼儿园活动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这是幼儿园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当今“教育向生活回归”这一思潮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折射。

(二)游戏性和情境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事实上,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的发展,最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最能促进幼儿成长的活动。

情境性是指“环境会说话”,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幼共同发展。

【对点案例】

食物在哪里?

在《食物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先让幼儿戴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头饰,到布置好的“草地”上拿一样自己喜欢吃的食物,然后使用多媒体导入游戏:

屏幕上出现一只在树林里飞来飞去的鸟妈妈,它用着急、伤心的声音告诉“小动物们”,它的孩子被狐狸抓走了,要想救出它的孩子,就要按狐狸的要求去做。

案例分析:

以上情境游戏,由于教学环境的形象逼真,再配上一定的音乐背景,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很快进入了情境中。

“为了救出小鸟,不让鸟妈妈着急、伤心”,每个幼儿都十分认真地倾听游戏规则。

而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与同伴交往、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多样性和整合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认知的发展,更应关注幼儿的兴趣、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等多方面发展。

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应在教学中得以满足。

这要求幼儿园的教学要整合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幼儿园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同一个领域的各个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

→其次,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之间的整合。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功能

(一)教学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具有直接性、目的性、计划性,并体现在幼儿发展的各方面。

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完善与提升有赖于教学活动这一“真实世界”。

通过“教学”来拓展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是教师个体生命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基础和保障。

幼儿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体验的教学效能感、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应对幼儿突发奇想的教育机智,都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生长点幼儿园教育理论源于实践,同时也指导着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园教学活动也是如此,其实践活动为幼儿园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从教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可知,其目的是揭示幼儿园教学规律,呈现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联,亦即对教学的本然状态进行如实揭示。

所以,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生长点,是幼儿园教学理论产生的源泉。

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无论是从教学论学科的更新还是从教学论研究工作者自身的提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四)教学活动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

学前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直接体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幼儿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及其质量是检验学前教育改革成果的试金石。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衡量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的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应以幼儿学习活动的质量为依据。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是指建构和设计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活动过程的建构与组织包括对活动步骤、提问的设计、教与学的方法、教具的使用等进行全局设计与实施。

1.创设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情境

思维产生于有疑惑、不完全的情境中,情境的特点决定了幼儿思维的发生,引发幼儿思维发展的策略是建构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各种问题情境。

【对点案例】“风”的探究活动

中班科学活动“风娃娃”,老师首先出示点亮的蜡烛,问幼儿:

“用什么办法可以熄灭蜡烛?

”(吹气)“为什么吹气可以使蜡烛熄灭?

”(产生风)“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风吗?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样就会有风了?

”(幼儿用各种材料产生风)“你刚才用什么办法产生了风?

”(幼儿抢答)“小朋友,为什么可以产生风?

”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设问、追问与反问的方式,沿着“空气——风——空气流动”这一主线层层导入,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2.设置开放性问题:

问题是引发幼儿进行深入探究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点案例】《灰姑娘》的结局

大班语言童话故事活动“灰姑娘”中,教师在讲述完一遍故事后,请幼儿对某些情节进行假设、猜想、预测,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故事中的事及人物。

如“灰姑娘若在12点前不能离开皇宫会怎么样?

”“你在做事时也能做到守时吗?

”“为什么后妈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只让她自己的孩子去参加舞会?

”“假如你是那个后妈,你是不是也不让灰姑娘参加舞会?

”“灰姑娘因为有了好朋友,才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去参加舞会,生活中你有朋友吗?

假如你没有朋友会怎样?

教师提出的以上假设性问题,会让幼儿多角度去理解、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及事件,以此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自主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对点案例】小脚、小手排排队

区域教学活动“小脚、小手排排队”中,杰杰一边拿着小脚印一边说:

“这是红脚印,这是蓝脚印,这是爸爸的大脚印,这是娃娃的小脚印。

”玩了一会儿,他就把小脚印放在一边。

他没有按规律将脚印排序,于是老师指了指旁边的纸条说:

“杰杰,请小脚印在纸条上排排队。

”杰杰听了拿来过纸条把脚印一个一个放上去(还是无规律)。

老师拿来一张间隔排有小脚印(有规律)的纸条给杰杰,说:

“老师也排了几个,和你排的一样吗?

你帮老师排完它好吗?

”杰杰说:

“好,我会的。

”说完他就静静地排了起来。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活动中,老师看到杰杰没有按规律给脚印排序时,马上用新的材料给幼儿暗示,推动幼儿深入探讨。

当暗示无效时,也可以采取直接指导的方法,因为这时老师所给予的直接指导,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有一种成功体验。

4.鼓励幼儿主动亲近自然与社会

【对点案例】从生活中学习——对“警察”职业的“考察”

孩子们都看到过巡警叔叔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但他们对警察这一职业还缺少深入的认识,因此,这一次“考察”让他们生成了许多问题:

“警察叔叔胸前的牌子是干什么用的?

”“你们指挥交通的手式都代表什么意思?

”“这辆警车里都有什么?

”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警察叔叔工作的地方,看到电脑上很多画面和符号,就觉得很奇怪:

“这些数字显示的是什么意思?

”“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到什么地方发生了坏事?

”?

上述案例中,幼儿通过对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警察工作环境的“考察”,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社会化意识。

可见,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幼儿成长。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反思

1.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方式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档案,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录像、文字记录、教育笔记等进行的省思。

教师通过翻阅自己的教学档案与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和总结自己的个人经验,发现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其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理智性。

【对点案例】一则教学反思记录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朱留英老师在对角色游戏的反思:

大家都在玩茶馆的游戏,孩子们都在有目的地加工各种茶叶,只有龚滨拿了很多颜色的皱纹纸在剪呀搓的,看上去很忙,但自己做了什么茶叶也不知道,大家都说他在“捣乱”,他一点也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脸上显出无所谓的表情。

在评价游戏时,我没有批评他,而是通过善意的引导触动了他内心的情感,他比平时安静温顺了许多。

事后,我庆幸没有批评龚滨忙碌的“无所作为”,因为有了智慧评价,孩子才变得那么可爱,我们的心灵才会显得更纯真。

2.从“日常教学”到“反思教学”“日常教学”是指在获得教师资格后,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系列活动中展开的自我职业生活。

事实上,教师的日常教学是一种“经验教学”,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处理教学问题。

“反思教学”是“针对教学事件并以有效教学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活动”。

反思能够带来一种更为理性的教学态度,产生更有利的教学行为。

具体而言,教师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反思: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对点案例】“反思教学”案例

在活动《有趣的冬天》中,孩子们对冰花产生了兴趣,大家兴奋地准备容器、装入五彩的皱纹纸,盛好水,拿到户外,很期待地等待收获冰花。

天公不作美,几日过去,容器里仍旧是不到冰点的水,但孩子们的兴致依然不减,窗户旁总是挤满小脑袋:

“天不够冷呢!

”“我的容器里的水不够多吗?

”“还是冰箱的威力大。

”孩子们的表现让教师反思:

幼儿自发生成主题的情况下,教师要顺应幼儿的活动,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有效的资料,引导幼儿进行探索。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一起了解水、冰、水汽的三态变化、进行冰花的设计、鼓励孩子们展开知识辩论。

一场大雪来的太及时了,孩子们欢呼着“冻冰花喽!

”“一定会成功的。

”通过前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将“冻冰花”这个问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又岂能放过这个验证答案的大好机会,读懂了孩子的需要,教师没有犹豫,痛快地给出他们一周的时间,冻冰花、玩冰花。

孩子们太快乐了,他们手捧冰花,又冒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通过反思,顺应幼儿的活动兴趣,在活动中一步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看到幼儿活动中表现出的自由自在和高涨热情,教师也体验到有益的反思实现了教学课程的动态调整。

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

儿童在游戏中生活、成长。

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正确认识游戏的内涵与特点、明确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和指导策略,这对于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一)游戏的词源

在汉语中,“游戏”一词是分而言之的。

“游”的本字是“斿”(liu或you音),据文字演变史看,是在秦朝小篆出现时,加了三点水,变成了“游”。

“游”与“戏”作为一个词,始见于《韩非子》:

“或曰:

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

”《乐府诗集》中的《懊农歌》中亦有“黄牛细犊车,游戏出孟津”之语。

这里的“游戏”均主要指玩耍、嬉戏和娱乐。

至汉代的王逸,将“游戏”一词引申并用于文学创作之中。

唐代的王维指出:

“手亲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

”这里的“游戏三昧”借用佛教用语,指精通奥妙而以娱乐态度处之。

从汉语的词源追溯可知,“游戏”的基本语义元素是自由之禀赋,竞争之精神,扮演之行为。

根据《新德汉词典》,俞喆认为德文中的游戏一词(speil作为名词,而spielen作为动词)的意义比汉语的含义更广。

如德语中的游戏包含了体育竞赛的意思;

德语中的游戏和表演密切相关:

德语中某些运动因为其无规则无目的的特点直接被称作“游戏”等。

与中文“游戏”相对的英文单词是play和game,其中play在英语中表示为操演、嬉戏,可作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等,game在字源上与娱乐、愉悦有关,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二者除了含有玩耍的意义之外,还意指赌博和竞赛。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汉语的“游戏”与西方的“游戏”含义出现了不对称性。

但事实上,从西方的play和game二词反过来寻找汉语的对应词,那么“玩”是最恰当的词组。

可见,中西方的“游戏”仍然具有相通之处,强调儿童的“玩”和游戏的轻松自在性。

(二)游戏的内涵界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