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91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国际.2002年12月1日施行;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2]192号;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2]106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五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突出当地特色,形成春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类要生活的美好,就要发展生产,依托自然,利用资源,怎样合理的利用资源,对今后的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说比追求眼前利益更重要。

在一切社会生产活动中,人是决定的因素,一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旅游、宗教等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绿地系统规划建设要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规定的原则,规划建设高品位的园林绿地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最高宗旨。

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发展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

规划的内容与项目设置应与时代相衔接,体现出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风格和特点。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利用相关科学研究成果和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建设和绿化成果,力求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做到系统完善,结构合理,指标先进,水平一流。

坚持突出重点,改善城市薄弱环节的原则。

针对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彼此分隔,缺乏联系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已成为明显的薄弱环节。

这不仅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生态与环境质量,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

而且对系统的完整性与总体效益的发挥影响极大,本次规划必须以此为重点,从实际出发,发掘潜力,有所突破,力求增加绿地总量,提高综合效益,并成为布局合理,相互联系的重要子系统,使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得以健全完善。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不同用地性质及位置的差异,重点抓好庭院及居住区绿化;

采用新技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生态材料,加强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量。

坚持以乡土植物绿化,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在园林景观绿化,大量应用乡土树种,具有成活率高,建设周期短,利用率高,经济适用等优点。

同时也能彰显本地特色,自然界的生物物种是丰富多彩的,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植物规划中心必须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因此,在植物规划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把长春装扮成真正的春城。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第七条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长春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

积极发展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联系性,实施城乡一体的绿地网络化建设战略;

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美化城市景观和创造有特色的城市风貌为目标的各种类型的绿地,以满足人民的要求。

第八条城市绿地发展指标规划

1.公园绿地:

2012年3680公顷;

2020年5040公顷。

2.生产绿地:

2012年660公顷;

2020年880公顷。

3.防护绿地:

2012年1078公顷;

2020年1301公顷。

4.附属绿地:

2012年3759公顷;

2020年6867公顷

绿地率:

2012年绿地率达到38%;

2020年绿地率达到40%。

绿化覆盖率:

2012年,绿地覆盖率达到43%;

2020绿地覆盖率达到45%。

公园绿地:

2012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83平方米;

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

第三章市区绿地系统规划

第九条分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规划。

9.1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概略:

发展中的长春必须确立“生态优先”的城市建设战略,寻求一种即能应对发展挑战又能解决环境问题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长春市区“山、水”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

构筑生态城市。

9.2城市空间结构:

长春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为“三源”、“五区”、“六楔”、“十带”、“线网”的空间布局。

9.3市区绿地空间形态:

三源——指在市区的范围内,根据城市的盛行风向,分别在城市的三个方向,规划的三个氧源基地,分别为东南方向上的净月潭森林风景区、西南方向与西北方向上,在继续绿化荒山、荒地、填土栽树的基础上,扩大绿化规模,分批使之成片成带,将生产与生态防护双重功能结合的生态绿地连接起来形成城市的绿色氧源基地,为城市储备新鲜空气。

五区——指净月旅游开发区、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新立城水源保护区、双阳湖景区、卡伦湖景区。

在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同时,恢复和发展这五个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增强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

六楔——指在城市布局六个方向上沿河道水系、高压线、道路、铁路等插入市中心的六块楔形绿地,改善市中心的空气质量。

城市布局的六条楔形绿地的方向分别为:

合隆镇—兰家镇—纪家水库;

大岭镇—双龙—大房身机场;

陶家屯镇—范家屯镇—富锋组团;

乐山镇—永春镇—南部郊野公园;

波泥河镇—流砂森林景区—英俊组团;

龙家堡镇—卡伦湖—兴隆组团。

这是组成“绿色入城”城市景观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郊区向市区输送新鲜空气的重要通道。

要加大力度保护每条楔形绿化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加速绿化。

十带——指在长春市十个主要公路出入口规划的防护林带,具体指:

长哈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农公路绿化带、长深高速公路绿化带、长平高速公路绿化带、长营高速公路绿化带、长清公路绿化带、长吉高速公路绿化带、长白公路绿化带、长吉南线公路。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化系统联系起来。

9.4市区生态环境建设结果:

绿水环绕,青山长青——

长春市南部的大黑山脉、富锋山,东南部的双阳河、饮马河、新立城水库、东北部的卡论湖、石头口门水库形成长春市特有的山水园林框架。

以生态环保为主体的绿地体系——

从广义的绿地概念出发,森林公园、市郊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文物古迹控制保护区、山村、农田等共同构成绿地生态结构的主体。

人文山水共生——

本规划不仅包含了长春市山水地貌的自然特征,同时也反应了长春市的人文风貌,表达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规划的整体观。

第四章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第十条城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长春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模式可以概括为:

“一脉”、“一链”、“二环”、“多园”、“线网”的布局形式,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覆盖整个城市,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使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一脉”,指伊通河水系。

结合河道整治,建成以河道为骨干的,河两侧的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生态屏障,规划在伊通河两侧根据实际情况预留50—200米的绿地,形成高标准的生态防护体系。

*“一链”,指穿城水系绿链。

沿东新开河、串湖、永春河、小河沿子河等四条水系,结合雁鸣湖、西湖、八一水库、伊通河上、下游湿地形成的环河道、库湖绿化带,包括沿线高绿地率、

低密度建设区共同构筑而成的环型绿带。

*“二环”,指以环城高速公路与三环路为依托,环城高速公路外侧500米,内侧100米,三环路两侧15米宽的绿化带。

其中主绿带内形成的生态群落稳定的混交林带,常绿树与阔叶树比例为1:

3,同时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为1:

2(数量比)或7:

3(面积比),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兼顾发展,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态、景观效果。

*“多园”,指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居住区公园及街头游园等。

重新规划32个公园包括:

双喜岭公园、溪园、西郊公园、串湖公园、英俊公园、北湖公园、电台公园、孟家公园、三佳湖公园、光明公园、柴户张公园、西站公园、和平公园、景阳公园、拥军公园、西环公园、荣光公园、宏新公园、前进公园、南郊公园、净月公园、永春公园、汽车公园、富强公园、八一公园、雁鸣公园、纪家公园、宋家公园、朝阳森林公园、滨河公园(北段)、滨河公园(南段)、经开森林公园。

并在富锋组团附近、兴隆组团附近、宽城、二道、经开等区域增加小游园建设。

*“线网”,指沿道路、水系、铁路、高压线走廊等大量分布的绿带,联系中心区内的各种绿地,同时将中心城区绿地与外围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十一条城市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11.1公园绿地:

应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市区内现有公园绿地的前提下,按以下要求规划布局新增绿地。

(1)充分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型公园绿地均衡分布,尽可能方便居民使用。

根据长春市区的现状条件,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宜为2000—3000米,区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2000米,居住区级公园和街道小游园宜为400—600米。

(2)加强公园绿地建设,辟建新的公园,完善公园类型,搞好街头绿地,要“挖潜、改造、充实、提高”,增加景点,提高绿化质量,突出景观特点,完善服务功能,方便居民使用,逐渐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绿地体系。

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平方米。

(3)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小品。

各类城市公园建设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城市公园严格控制建设经营性娱乐项目,不得建设住宅;

新建公园的绿地率不低于70%。

街道小游园建设的绿化种植用地面积,不低于小游园用地面积的70%;

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的用地面积,不超过小游园用地面积的5%。

(4)公园绿地的设施内容,应综合考虑各种年龄、爱好、文化、消费水平的居民需要,力求达到景观丰富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结合。

11.2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专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和科研单位用地。

长春市的生产绿地主要集中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旅游开发区,按照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文件)城市生产绿地的面积应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以上。

根据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需要,结合建设部园林城市等有关规定,生产绿地布局在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外围,结合绕城高速公路、郊野公园、生态林带等生态绿化带进行建设。

到2020年,城市生产绿地的面积将达到880公顷。

11.3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为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而设置的防护林地。

包括卫生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带、水岸防护林带、防灾绿地、有污染厂区周围环保隔离林带、高压线走廊绿带、通风防风林带、城市隔离带等。

*长春市的重点防护地区,在西南方向上规划了三条防护林带,分别为东风大街防护林带、长沈公路102国道防护林带、硅谷大街、卫星路防护林带,西北方向上规划了客运专线防护林带,用来阻挡冬季的西北风对市区的影响,在东北方向上规划了长吉高速公路防护林带,在东南方向上规划了长伊高速公路防护林带,是山区向城市输送新鲜空气的通道。

到2020年,在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规划1301.25公顷的防护绿地。

*城市道路、铁路两侧绿化带要按有关规定实施,严格控制并保护城区的绿化空间隔离带。

其中老城区内河、湖、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周边的防护林带绿地根据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的非建筑用地,应当进行绿化。

*高压输电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建设,即550KV的,不少于50米;

220KV的,不少于36米;

110KV的,不少于24米。

*穿越市区的水系分四级进行控制,一级主要水系伊通河,两岸的防护绿带宽度各不少于50米,二级次要河道(永春河、串湖水系)两岸的防护绿地宽度各不少于30米,三级水系小河沿子河两岸的防护绿地宽度各不少于15米,四级水系长春市区内的各条明沟两岸的防护绿地宽度各不少于10米。

*规划利用城市广场、绿地、文教设施、体育场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附属绿地,建立避灾据点与避灾通道,以期形成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并纳入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表1规划卫生防护绿带宽度一览表

分类绿化隔离带备注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50-100米现状建成区≥30米新增用地≥50米

产生污染的工业企业周围50-100米

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周围50-100米下风向建100—500米防护林带

水厂周围500米

表2道路绿化带控制宽度一览表

编号道路类型道路红线外绿化每侧宽度备注

1快速轨道地面及高架线≥15米

2快速路

新区≥20米

建成区≥10米

3主干道≥10米城区及组团道路均执行

4次干道≥8米城区及组团道路均执行

表3特殊地段绿化带控制宽度一览表

编号名称道路红线外绿化每侧宽度备注

1南湖大路10—30米

2春城大街10—30米

3机场高速公路50米全程控制

4高新区

主干道20米区内

次干道10米区内

5经济开发区

6高速铁路两侧50-100米

7铁路正线两侧30-100米从路基起计算

8外环路(支农路—基隆路)内50米外100米

外环路(基隆路—惠

工路段、102国道—世纪广场段)内10米外10米

9绕城高速公路外侧500米,内侧100米

10公路出入口(对外公路)根据道路等级不同两侧各20—50米从城镇建设用地、组团建设用地以外计

11.4居住区绿地: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要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9GB50180—95),按局部建设指标要求配套。

除了要满足规划绿地率的指标外,还应达到国家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居住区绿地建设标准。

即:

*居住区的绿地率大于30%,其中10%为公园绿地;

居住区、居住小区和住宅组团,在新城区的,不低于30%;

在旧城区的不低于的不低于25%。

其中公园绿地的人均面积,居住区不低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低于1平方米,住宅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

*居住区公园面积应在2公顷以上,居住小区公园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

*居住区绿地中的绿化种植面积,应不低于其用地总面积的75%。

11.5附属绿地:

市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均应按规划要求的建设指标配套附属绿地。

市区内建设工程项目安排配套绿化用地应符和下列规定:

*医院、休(疗)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在新城区的不低于40%;

在旧城区的不低于35%。

*高等院校、机关团体等单位,在新城区的不低于40%;

*经环境保护部门鉴定属于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单位和危险品仓库,不低于4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置宽度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

*宾馆、商业、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设施,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不低于30%;

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的,不低于20%。

*主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20%;

次干道规划红线内的,不低于15%。

*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站场和仓库,不低于20%;

其他建设工程项目,在新城区的,不低于30%;

在旧城区的,不低于25%。

*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的要求下,应建造天台花园。

*附属绿地的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城市主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20%;

次干道绿化带面积所占比例不得低于15%;

城市快速路和立交桥控制用地范围内,应兼顾防护和景观进行绿化。

*市区的道路绿化,应选择能适应本地条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和易于养护管理的乡土树种。

同时要巧于利用和改造地形,营造以自然式植物群落为主的绿化景观。

第六章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第十二条城市绿化树种规划原则与目标

12.1规划原则:

(1)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兼顾经济效益;

(2)适地适树,优先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

(3)城市绿化的种植配置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草相结合。

12.2规划目标:

(1)培育长春的植物景观特色,满足市民文化娱乐、休闲、亲近自然的要求。

(2)优化城市树种结构,提高绿化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的机能。

(3)引导城市绿化苗木生产从无序竞争进入有序发展;

(4)构筑城市绿色空间的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城市个性。

第十三条城市绿化基调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

是代表长春市城市植物景观特色,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应用最广泛、生长健壮、对城市生态和审美影响大、容易栽植、受人喜爱的树种。

根据树种选择的原则、选定黑皮油松、垂柳、加拿大杨、小叶杨、小青杨、京桃、山杏、榆树、梓树、糖槭、稠李、11种基调树种。

第十四条城市绿化骨干树种规划

长春市的骨干树种是指配合基调树种构成城市四季景观,丰富城市绿化、美化效果的树种。

主要为:

红皮云杉、新疆杨、蒙古栎、五角枫、美国花曲柳、水曲柳、糖槭、樟子松、丹东桧、黄花落叶松等。

第十五条城市绿化优先推广的树种规划

15.1长春市常用绿化树种:

榆树、山杏、金银忍冬、红皮云杉、加拿大杨、小叶杨、黄刺玫、卫矛、地锦、紫丁香、小叶丁香、黑皮油松、垂柳、小叶朴、珍珠梅、南蛇藤、暴马丁香、茶条槭、山皂角、元宝槭、丹东桧、东北山梅花、京桃、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垂榆、小青杨、樟子松、青皮槐、五角枫、梓树、蒙古栎、稠李、山杏、李子、青扦、水曲柳、金叶榆、拧劲槭、糖槭等。

15.2绿篱树种:

红皮云杉、小叶女贞、榆树、紫叶小檗、长梗郁李、矮紫杉、珍珠绣线菊、茶条槭、东北山梅花。

15.3垂直绿化树种:

三叶地锦、五叶地锦、山葡萄、南蛇藤、五味子、葡萄、猕猴桃类。

15.4木本地被树种:

沙地柏、兴安柏、日本绣线菊、地锦。

15.5抗污染树种:

桑、榆树、五角枫、刺槐、梓树、稠李、紫椴、银中杨、锦带花、紫丁香、樟子松、小青杨等。

15.6耐干旱树种:

黑皮油松、刺槐、山槐、树锦鸡儿、桑、加拿大杨、红瑞木。

15.7耐贫瘠树种:

黑皮油松、榆树、桑树、柳树、刺槐、珍珠梅等。

15.8耐盐碱树种:

榆树、水曲柳、刺槐、紫穗槐、梓树、山杏等。

15.9防风树种:

黑皮油松、春榆、家榆、加杨、新疆杨等。

15.10边缘树种:

刺槐、银杏、金丝垂柳、小叶黄杨、紫叶小檗、香花槐等。

第十六条园林绿化应用科学研究规划:

城市绿化科研项目的选择,必须立足现实,坚持目的性、全面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研究。

规划期内将主要开展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培育研究: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绿化树种养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研究;

园林绿化树种结构、配置及效益研究。

要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逐步把科研活动纳入正轨,确保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定期开展园林绿化应用植物的项目研究,对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攻关。

同时,要加强科研合作,建立和完善园林科研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科研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第十七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生物多样性可促进城市绿化地自然化,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

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繁殖地保护原则。

对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进行保护,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第十八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目标

1.实现“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为建成生态园林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长春的生物资源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布局规划,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

3.建立各种自然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和其他保护区,力争到2020年达到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

4.合理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结合引种驯化,增加长春市可利用的园林植物种类。

第十九条动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1.就地保护规划

在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保护区,加强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健康发展。

2.继续引种育种,优化动植物种群。

继续加强长春动植物公园和野生动物园的引种和建设。

3.加强科学研究,指导动物保护工作。

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研发档案系统,完善管理机制

第八章分期建设规划

第二十条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2),按照“中心城抓改造发展,城区外围抓防护建设,城市南部抓景区建设,北部以新建绿地为主”,的总体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

20.1改建和续建原有公园。

完成南湖公园、动植物公园、儿童公园、胜利公园、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长春公园等公园绿地的改建工作。

20.2完善区属公园。

进一步完善劳动公园、君子兰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