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74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苏珍宝岛战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

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牲。

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

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

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

经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

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

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汊,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

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

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

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

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

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

经50多分种激战,胜利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

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

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击毙了苏军边防部队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

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汊的一辆T-62型坦克。

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作战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保证了反击作战的胜利。

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公司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高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军事对抗之一。

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之间的战争。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并提出“有限主权论”,中国认为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极其严重的挑战,今天是捷克,明天就有可能是中国。

中苏决裂之后,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该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1968年底乌苏里江封冰后,珍宝岛成为中苏冲突的焦点,苏联边防军一再武装登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殴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甚至还开枪挑衅。

1969年初,中方决定自卫反击。

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

面对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的苏军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宝岛中国一侧岸上隐蔽待命的中国精干小分队,奉命投入战斗。

战斗进行了三十多分钟,双方各伤亡数十人,残余苏军退出了珍宝岛。

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

“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

”当时正准备开中共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

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发生武装冲突。

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

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

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阵亡,苏军的一辆T-62型坦克被击坏并被中国边防部队拖回运往北京展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为:

苏联方面亡58人,伤94人。

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为:

中国边防部队亡29人,伤62人,失踪1人。

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

战斗之后中苏双方都在江岸集结大量军队。

中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

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

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

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

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

中国边防军几十人(一说38人,一说78人)被围全部阵亡。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

之后局势得到缓解。

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并且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

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

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

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

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

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

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

对此,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

“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

”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们了。

中苏珍宝岛战役-冲突由起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

在中苏关系友好时,珍宝岛的主权并不是问题,但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苏军逐渐开始在这一带制造摩擦事件。

1968年12月27日,苏军75名士兵越过江面登岛,拦截并殴打我方17人巡逻队,打伤我方8人,抢走冲锋枪2支。

1969年1月4日,苏军再次殴打我军巡逻队,打伤我军20多人,抢走6支冲锋枪,3支半自动步枪和子弹数百发。

类似的情况在2月又发生了5起。

为了遏止这种势头的发展,1969年1月24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要求沈阳军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并提出了相关纪律(如遭苏方殴打,我可还手自卫,不可开枪:

苏方使用装甲车等向我冲撞,我可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向苏方提出强烈抗议;

苏方用装甲车等继续向我冲撞,并轧死轧伤我方人员时,我可相应还击,如炸毁对方车辆,棒击其人员,但不准开枪;

苏方向我开枪,我应当场向苏方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并鸣枪警告。

当我两次警告无效,打死打伤我方人员时,我边防部队可以开枪实行自卫还击),根据这一指示,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方案”,并在边防站成立了前敌指挥所,计划将可能发生的战斗控制在营级规模。

2月25日后,为了防止再度发生冲突,我方暂停了在珍宝岛的巡逻,苏联方面则大肆宣传“中国退出达曼斯基岛”的消息,而且公开宣传如果中国部队再度上岛,就要采用火力解决。

为了拆穿苏联的宣布谎言,我方决定,在3月2日恢复巡逻。

由于此次苏军很有可能开火,3月1日,前敌指挥所召开了作战会议,决定3月2日凌晨先派出一个侦察分队上岛担任掩护任务,上午再派出2支巡逻队,从岛两侧行进。

遇到苏军开火,坚决反击。

3月2日8时40分,我军两个巡逻分队出发,刚抵近岛岸时.苏军从苏联境内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边防站,派出2辆装甲车,l辆军用卡车和l辆指挥车共70多人,抢先赶到珍宝岛的东侧,挡住了中国第一遛逻队的去路,而且与平时不同,苏军士兵全部持枪,一下车就摆开了战斗队形。

为了避免事态扩大,第一巡逻队一边向苏军发出警告,一边向岛西撤去。

但苏军紧迫不舍,并派出2个分队,分别迂回第一巡逻队的两侧。

其中苏军的左侧分队,与我方第二巡逻队在岛另一侧遭遇后对峙。

就在第一巡逻队退到岛边时,苏军士兵突然开枪,当场打死打伤第一巡逻队6人,我方被迫开始反击,岛上潜伏部队也随即开火。

苏军开火后,江面上的苏军装甲车开始冲击,除了提供正面支援以外,还有1辆装甲车一直迂回到岛的北侧,试图从侧后攻击我军。

我方潜伏分队位置原本距离该车不远.但由干火箭简手经验不足,发射数发火箭弹也未能击中该车,只是该车也被越来越近的火箭弹吓跑.使苏军失去了迂回方向的火力支援。

之后的时间里,双方人员在岛上形成了混战局面,形势逐渐向不利于苏军的方向发展.我军步兵的基本技战术素质和灵活性都在苏军之上,苏军士兵之间的配合过于拘泥条令,单兵间的距离,小组间的距离以及配置等等过于噩化,不能根据地形、敌情和隐蔽物等情况灵括掌握,而其固有的重型火力优势在岛上地形中也无法发挥,伤亡明显高于我方。

因此,1小时之后,苏军放弃了进攻,乘车返回其境内。

在第一巡逻队和苏军交火的同时,另一方向上。

第二巡逻队战士在听到枪声后先敌开火,将对方迂回分队7人全部歼灭。

此日,我方共毙伤苏军60余人(其中击毙38人),击毁装甲车、指挥车和卡车各1辆,我方牺牲17人。

重伤11人,轻伤24人,失踪1人。

中苏珍宝岛战役-激战

3月2日之后,苏军先后于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6次侵入珍宝岛及其西侧的中国河道,根据情报,苏军在几天内又有新的增援,坦克达到70辆,火炮380门。

装甲车及自行火炮150辆,地面部队增至一万多人,寻机大规模报复的迹象明显,我方也紧张准备,既要准备小打,也要准备大打,既要准备边界冲突,也要准备大举入侵。

因此,我方也动员了46军133师、23军77师等部队,准备应对可能的大规模的冲突甚至战争。

在这期间举行的前指作战会议上,多个部队的指挥员共同会商后认为,苏军下一步可能会进行一次报复性作战,目标多半是我们的日常巡逻部队,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方应注意在岛上加强工事,构筑火力网,并且注意形成纵深,在江西侧岸上林中留出足够的预备部队,以应对苏军可能的大规模进攻。

同时,还要把炮兵部队集中使用,争取形成局部的火炮优势。

会议还决定,在现有的直瞄火炮和火箭筒无法击穿T-62坦克正面装甲的情况下,在苏军坦克经常行动的路线上构筑雷场,并加强集束手榴弹、反坦克炮、火箭筒的配合协同。

就在这次会上,当地部队还介绍了当地冬季作战的特点,以及防冻准备,这就是邢著名的顺口溜——“耳戴套,脸戴帽,裤带扎棉袄,手往怀里抄,夜里值勤别偷懒,困了喝酒别睡觉。

”其它几句容易理解,‘裤带”一句,是防止匍匈时雪进入外衣内。

此外,还要求潜伏分队战士出发前吃一两片止咳药,防止咳嗽暴露目标。

从现在的角度看.当时我们部队的防冻技巧还停留在经验指导行动的阶段,没有完善的理论,有些地方甚至是违反科学的,比如喝酒,表面上会让人一时有温暖的感觉,但其实在严寒条件下,烈性酒会造成人血管舒张,更快的丧失体内热量,造成冻伤。

但这些土经验,还是提高了部队潜伏的耐久力。

3月14日晚9时,按照预定计划,三个雷场同时开始布雷(江岸通道上两个、岛西江叉上一个)。

江叉上的雷场既是与敌坦克作战的第一道防线,又可以卡住主要通道,使岛上我军免遭苏军的分割。

由于江面冰层坚硬,只能将地雷放置在冰面上。

为了隐蔽雷场,军务科副科长孙征民带领的工兵分队,将需在江面上埋设的二十多颗反坦克雷,分别装进预先缝制好的白毛巾兜里,扳开压簧,利用岛上树丛、塔头的掩护,将伪装雷按照江叉上的自然地貌,拉开间隔,混在了江面的冰雪凹凸中。

雷场布设完毕后,前指留下了一个班,在岛西高地上潜伏,以掩护第二天的巡逻。

雷场和潜伏分队,成为了3月15日战斗的决定性因素。

3月15日凌晨,潜伏分队发现苏军6辆装甲运兵车开到江边,运载三十多名士兵进入岛东北部树林隐蔽。

我军和苏军的计划居然不谋而合,都是由潜伏部队掩护第二天的行动,但苏军根据他们的人体耐寒试验认为人最多只能在这种气温下潜伏4个小时.因此选在了3、4点钟上岛,而此时,我军小分队已经潜伏了4个小时了。

可以说,就是这个时间上的差异(抑或说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苏军在这次战斗中的命运。

根据前指临时改变的计划,77师某营营长冷鹏飞丰领一个加强排上岛,加强了潜伏分队实力。

炮兵部队首轮目标改为潜伏苏军,两个师属炮群则负责封锁江面。

3月15日8时,我方巡逻队比平时推后1小时开始巡逻,巡逻路线也由原来的由北往南,改为由南往北,路过我方潜伏阵地,当他们走到岛中部,刚刚到达苏军轻武器射界时(对面苏军步兵使用的是AKM步枪)便停下休息,直到对岸的苏军开始行动时,才回头折向西南。

眼看中国军队离开射程,苏军潜伏部队只好开枪,我方巡逻队便迅速隐蔽起来,引诱苏军进攻。

8:

05,苏军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20余人,沿江面朝巡逻队位置冲击。

在前进过程中,恰恰把侧翼暴露给了潜伏分队。

当苏军距离我军潜伏分队阵地不到50米时,我军突然开火,迅即,后方炮群也对苏军潜伏部队阵地和江面敌人进行打击,苏军部队完全暴露在没有依托的江面上,原本负责支援的苏军潜伏分队阵地则被炮火覆盖,根本无法起到作用。

在2辆装甲车被击毁,数十人伤亡后,苏军潜伏分队和江面部队的余部撤回了对岸。

9:

46,苏军重新调整了部署,在炮火准备后,发动了第二次进攻,正面由3辆坦克、3辆装甲车引导步兵冲击.抵近后。

由坦克在江面上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岛岸太高,坦克无法登岛),吸引我军注意力,侧面则以4辆坦克和2辆装甲车,从岛南端侧后的江叉上迂回过去,试图切断江岸同岛上的联系,合围岛上我军分队。

由于我方没有有效的反坦克火力,只能在苏军接近后,压制对方步兵和装甲车。

苏军坦克无法上岛,整个苏军队形又被迟滞在岛东侧江面上。

这时。

苏军的迂回分队绕过了岛南端,从我国内河的岛西江叉上包抄过来。

为了将苏军坦克引入雷区,我军战士主动发射火箭弹,暴露阵地位置,上当的苏军坦克刚刚进入雷区,首车履带便被炸断。

我方抓紧时机,又用火箭筒将对方最后装甲车击毁,将3辆坦克堵在当中,随后集中炮火向这3辆坦克射击,但T-62的防护能力在当时的确先进,虽然坦克上的车灯,天线、履带护扳全被炸坏,但还是将后面的装甲车撞开,从原路逃了回去。

首车活着的成员则在企图逃跑时破击毙。

苏军第二次进攻,持续了2个多小时。

其闻,我方阵地指挥员冷鹏飞受伤鹏由孙玉国代理。

下午13时35分,苏军在侦察校射飞机的指引下,使用纵深火炮,坦克炮,对珍宝岛和我方江岸纵操地区进行了炮击。

15时25分左右,苏军坦克,装甲车24辆,引导100多名步兵,再次向岛上冲击。

登岛后,在岛东部丛林中散开,试图凭借兵力优势将我军从岛上挤走,我方给各个战斗小组分配了目标,逐一消灭对方的装甲车和步兵,并将2门门75毫米反坦克炮推出掩体,在不到100米的距离上对苏军坦克射击,压制其火力。

至3时30分,我军炮兵突然加入战斗,对江面和岛上敌人进行压制射击,并轰击了对岸的苏军指挥所,苏军指挥员、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被击中身亡,使苏军失去了指挥,第三次进攻又被击退。

3月15日,是双方战斗最为激烈的一天(双方的一线指挥员1死1伤),我方步兵在炮火的支援下,顶住了苏军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疑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我方牺牲12人,伤27人。

中苏珍宝岛战役-争夺T-62

这次战斗中,苏军使用的坦克是当时远东部队的主战装备——T-62,虽然它当时已并非苏联最优秀的坦克(当时苏军欧洲地区部队已经部分装备了T--64),但其车载红外夜视系统和火控系统还是我军所没有的,车体的布局等也和以往的T一55/54有了代差。

自然而然。

3月15日战斗结束后,冰面上的T-62坦克成为了双方争夺的下一个焦点。

3月20日夜间,我方派出以排雷英雄孙征民(此前已经布排雷200多颗)带队的工兵小分队上岛排雷,以便把坦克拖到安全地方,同时补充布雷,完善雷场。

但是,当时我军对夜视器材的认识不足(当时我军自己还没有正式装备实用化的夜视器材),低估了装备了精良夜视器材的苏军狙击手的威胁。

就在我方人员排除了十几枚地雷后,苏军狙击手击中了小分队的一位战士,这位战士受伤后身体翻滚时,又不慎触发了一枚地雷,导致旁边的孙征民也不幸牺牲,排雷行动被迫中断。

为了防止T-62落入我军手中,苏军也采取了多次抢夺和破坏话动,其中3月21日晚的行动险些成功,当时苏军派遣了一个6人爆破分队,沿着预留的雷区通路潜行至坦克处.企图将它炸疑、炸沉。

我军原本在这辆坦克附近安排了观察哨,但这天值班战士,由于连日劳累,居然都在雪地中睡着了。

苏军小分队发现了其中一位战士,井用枪托将其砸昏。

正当苏军把带来的120公斤炸药塞进驾驶舱内,安装雷管和引爆导线时,近处突然有冲锋枪声传来。

苏军小分队惧怕被歼慌忙撤退。

其实,我军井未发现苏军人员,只是换哨的战士被枯树枝绊倒时,手指无意扣动了扳机,造成了一次“成功”的走火。

经此事件后,3月22日,肖全夫向中央军委报告了情况。

当天,中央军委回电要求:

“T-62坦克是苏联的新型坦克……务必保护完整,供军事科研单位进行研究。

”肖全夫最后决定:

架设人工绞盘,配合载重汽车,将坦克拖走。

但就在同时,苏军一面用炮火阻止我方人员接近坦克,一面昼夜不停地炮击这辆坦克,企图将其击疑。

后来把此处冰层炸开,坦克沉入了江底。

于是,前线紧急联络海军派遣潜水分队支援。

潜水分队抵达后,与前线人员一同观察了现场,认为白天苏军的火力太猛,无法接近坦克沉没位置。

夜晚太黑,行动起来又不方便,而且还有苏军夜视器材的威酪。

行动必须在傍晚天色半黑时。

当时珍宝岛白天最高温度都在零下30度,江上冰层超过2米,坦克沉没之处.也已结下了厚冰。

在日落后下水入冰,穿着没有御寒功能的轻潜装具的潜水员随时可能被冻僵。

然而,只有这一办法,才有可能将坦克抢回。

在老潜水员熊建成的带领下,潜水员开始操作。

具体下水时间由对方的炮击决定,炮声一停,潜水员下水作业;

炮声一响,潜水员剐躲进掩体休息,并规定水下活动不超过15分钟。

然而,潜水员一下水,就出现了问题——江水很快把潜水员的呼吸腔、通气阀冻住,呼吸管也时时被冰茬卡住。

潜水员虽然用自己呼出的热气将呼吸腔化开,但江水中能见度过低,只能用手探摸。

最后,潜水员的潜水服被碎冰茬划破,冰水灌人潜水服内.几乎使人失去知觉,只好上岸。

而且苏军的炮火非常密集,当天,潜水员们的后续努力也都告失败。

次日傍晚,潜水员熊建成又一次潜到了江底,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目标,并钢缆统挂在了坦克尾部的挂钩上,但他刚一出水,苏军的炮火就将钢缆炸断。

只得由接替的潜水员隋传香再行探摸。

这次他也很顺利的找刊了目标,并拴好钢绳,令人意外的是,从他下水直到出水,苏军居然始终没有打炮!

我军抓紧时机,四十多个官兵推着两个人工绞盘(为了避免苏军注意,不能使用动力机械),在当天晚上,把坦克绞出了江面,又绞到江边。

天亮后,再把钢缆、绞盘和坦克部掩蔽了起来。

到了第三天晚上,坦克和炮塔被分别绞到岸上,第四天,早已隐蔽在岸边林中的两台拖拉机,将坦克和炮塔拖到树林,然后又用牵引车拖向后方。

至此,我军终于获得了战后第二代坦克的实物。

这辆车在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测试和考察后,陈列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

珍宝岛战斗中,我军检验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也对苏军的实力和决心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战斗中,我方的参战人员,基本上都是建国后长大的一代,没有参加过革命战争和建国后的对外战争,但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出的基本素质和士气都非常优秀,毛主席事后曾指出,他“很满意的一点,就是冷鹏飞这样第一次参战的基层主官,也能够指挥部队打胜仗。

”通过这一仗,我方对苏军的战斗力有了切实的了解,一方面,苏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都高于我们。

不管是T一62坦克还是战场夜视器材,其作用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另一方面。

苏军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行动过于教条,处处都严格按照纸面上的条令,炮火准备多长时间,队形距离有多少,都不是根据实际情况,而是根据书本来定,不仅失去了行动的隐蔽性,而且不利于己方战斗力的发挥(15日战斗中,苏军步兵下车地点严格按照条令中规定的距离,结果全部步兵都在没有遮蔽的江岸上下车,造成重大伤亡,其实当时只要装甲车再往前开一些,就可以直接进步兵上岛)。

中苏珍宝岛战役-尾声

珍宝岛战斗的结果使苏联方面相当震惊,对中国常规力量的实力也有了新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的战争企图。

1969年9月,在首都机场,周恩来总理同从河内参加胡志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