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739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阳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一是学校布局更加均衡。

确立“强东带西,重心南移”的教育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汉阳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与2020年发展规划》,构筑融通“三条轴线”,辐射“五大片区”,打造“三个中心”的整体构想,全面推进我区学校布局调整及学校建设工作。

投入1.8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3所,改扩建16所,撤销11所,重组学校4所,创建1所省级示范高中,完成9所初中标准化建设任务,不断均衡教育布局,发展壮大优质教育资源,消除学校布局盲点,有效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5年来,全区义务段学校由61所调减到45所,校均规模由703提高至818人,义务段学校服务半径基本控制在500米至1000米以内,学校布局日趋合理。

汉阳教育“五片三中心”的教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均衡。

投入5055万元实施初中标准化建设,投入1494万元完成实验设备、体育器材、教学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投入150万元进行“汉阳教育信息网”、政务网、青少年幼儿知音网等网站群建设和教育资源库建设,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三是学校发展更加均衡。

至2009年全区合法幼儿园35所,其中公办园8所,坚持公办园示范引领、民办园不断规范提高的发展思路,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创建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3所,一级园9所。

小学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一批学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

完成17所学校区级素质教育特色校评估,6所小学顺利通过市级特色校评估验收。

顺利完成九所初中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全区初中硬件建设基本均衡,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积极稳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深化高中内涵发展,优质高中在校生人数占普通高中总数的75.25%,提前两年完成全市优质高中发展目标任务,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46%,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三职教中心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完成职教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双师型”教师占36%,学校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以区电大、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及社区教育学院为依托,积极构建成人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年培训人员2万人次,社区居民年培训率达30%。

四是教育公平不断深化。

3-6岁儿童入园率稳定在9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

严格实行义务段学校对口入学,率先免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2003年起开放全区51所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他们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由“十五”末61.5%提高到95.23%。

完成世界银行—教育部《中国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促进研究》,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

认真执行“两免一补”政策,保证每一名学生受教育权利。

3、坚定不移地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全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和德育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我区家、校、社区德育“协作教育”模式在全市推广。

产生市功勋班主任一人,市“十佳”班主任3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达到2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达到12所。

在校学生犯罪率在0.3‰之内,认真贯彻体卫“两个条例”,深入开展“一小时阳光工程”和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体育各项赛事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市前五名。

国家计划免疫接种率100%,地方病发病率为0。

二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深入实施课程建设计划,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十一五”立项课题全部结题。

教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14项、市级一等奖15项,32中、钟家村小学、西大街小学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科研型学校。

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文化”课堂创建,探索“生本教育”、“自主教育”等多种有效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各项指标逐年攀升。

2007年培养出全市理科状元,2008年以来20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武汉三中在传统强校中的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市二十三中高考成绩位居同类学校前列。

三是依法治教成效明显。

加强办学行为、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四个规范”,加大对各项违规行为的处治力度,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建立并完善汉阳教育管理规程,明确教育教学、基建、后勤、招生等系列工作管理程序和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引导学校制定并落实三年发展规划,完善对学校和干部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4、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大力实施“阅读工程”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培训及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与高校联合开办语文、数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班,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初中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85%、98%以上。

大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建立了20个名教师工作室,引进骨干教师80名,培养5名特级教师,2名省名师、3名市名师、20名省骨干教师、30名市学科带头人、区名师64人。

跟踪培养区级以上骨干教师600人。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了教师全员合同聘用制,完善了教师职务聘任制,对现职199名中小学校长书记开展任职期间每五年一轮的提高培训,先后举办了校长、书记、副校长培训班四期,提高培训合格率达到97%以上。

新任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率、合格率、持证率保持在98%以上,校长职级制工作全面铺开。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评价、约束和监督机制,评选“魅力教师”和教育战线“十大新闻人物”,全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钟小桂贤娣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市政府授予她“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称号;

武汉三中顾静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三初中黄群芳老师走进中南海,参加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全国“2010年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

武汉三中杨吉方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报》专版刊载西大街小学校长李莉的“开放式办学”办学理念及实践成果。

“十一五”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湖北日报省中央、省、市媒体都宣传报道了汉阳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是汉阳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相比。

目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校际之间、特别是城区学校和偏远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薄弱学校相比优质学校在办学目标、硬件配置、师资状况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差距还比较明显。

优质教育资源发展还不够,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的一流学校还不多,择校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干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充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还需进一步打造,学生能力发展、素质教育、个性培育等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有待突破,学习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尚需加强;

区内名师、骨干教师还不多,部分教师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负担偏重现象亟待改进,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教师的培育机制有待创新和突破。

三是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特别是学校建设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全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明显,但还是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汉阳区处在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关键时期,学校布局调整和新建改建任务较重,按照学校建设市区投入比例,区财政承担任务较重,需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二、“十二五”期间汉阳区教育发展目标

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面对人口、资源、气候、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新挑战,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要求,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保障群众享有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新近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武汉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市提出“建设教育强市,服务两型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汉阳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通过“十一五”期间教育内涵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学校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上都有突破性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这是全市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

当前,汉阳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功能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全区上下正在为全面建设经济繁荣、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繁荣生态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城中村”和旧城改造需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培养大批合格人才,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技术创新的推动,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需要提高市民素质,教育承载着神圣而崇高的使命,优先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是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紧紧围绕“着力打造教育强区,力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坚持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创新,追求教育卓越,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建设实力汉阳、繁荣汉阳、生态汉阳、和谐汉阳,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公平性原则。

公平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倡导“公平优先”的教育发展理念,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关注和重视弱势群体教育。

——坚持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均衡协调发展,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汉阳教育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

——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坚持依法办学的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构建法治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

抢抓汉阳“宜居新城”建设发展机遇,坚持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稳步推进“三个中心”(巩固提升钟家村地区教育示范中心、扩张壮大二桥地区教育发展中心、聚力创建四新地区现代教育中心)和“六大片区”(钟家村教育片区、七里教育片区、永丰教育片区、鹦鹉教育片区、四新教育东片区、四新教育西片区)建设,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着力打造教育强区,力争实现教育现代化。

2.主要指标

——教育理念时代化。

居前求新,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教育发展新理念和教育先进地区新成果,以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引领汉阳教育发展。

——教育布局科学化。

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抓住城市建设特别是汉阳区“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机遇,进行教育资产的整合和撤并重组。

撤销学校6所,投入2.8亿元,新建义务段学校7所,逐步消除12个教学班规模以下的微型小学,不断均衡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规模效益。

投入2500万元,完成设备仪器的升级换代,网络平台的开发与推广,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发展均衡化。

推进义务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上均衡发展。

加大学前教育发展力度,确保3-6岁儿童入园率达98%。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

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

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普及全区高中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

积极参与区域职教园区建设,力争将三职教中心建设为国家级重点职校,逐步扩大职校招生比例,区域职校在校生规模2万人以上。

争创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社区居民年培训率达常住人口的40%。

——教育方法多样化。

巩固课程改革成果,稳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实施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队伍建设优质化。

新招聘新教师400名,引进骨干教师100名。

全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达9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研究生学历达25%,职校“双师型”教师达50%。

到2015年教师培养努力达到“十、百、千”培养目标即省特级10名以上、市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100名以上、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达1000名。

——教育手段信息化。

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基本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覆盖全区校(园)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教育网络体系,初步实现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电子化。

——教育管理规范化。

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办学。

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的有效机制,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教育经费制度化。

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落实“三个增长”,确保区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国家政策规定逐年提高。

三、“十二五”汉阳区教育发展战略和重点工程

(一)基本战略

1.科学发展战略。

适应城市建设和发展需求,抢抓“两城”改造机遇,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资产的整合和撤并重组,推进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

2.均衡发展战略。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各种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的均衡,促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职成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3.内涵发展战略。

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途径着手,培植教育文化,砥砺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质量,铸造教育品牌,促进教育内涵优质发展。

4.人才强教战略。

牢固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理念,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路径,培养和造就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和骨干教师,打造汉阳教育人才高地。

(二)重点工程

1、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一是以加快学校建设为重点,推进教育布局均衡。

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和人口居住迁移现状,科学合理的布局学校,按照“全面规划,逐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思路,加快新建小区学校的建设步伐。

增加汉阳大道以南、龙阳大道以西义务段学位,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

二是以实施“学区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办学水平均衡。

探索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机制。

在义务段学校试行“学区制”改革,成立学区管理委员会,优化配置学区内教育资源,使教师身份由“学校教师”转化为“学区教师”,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共创共享。

三是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培育校园文化内涵,鼓励学校个性办学,提升办学品位,培育、提炼、推介学校办学特色,以优质教育品牌引领汉阳教育发展。

2、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推进德育创新。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体、艺教育基地建设,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科技环保教育,达到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普及率和环境教育普及率(两率)85%目标。

推动德育工作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和评价机制创新,着力营造个性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环境。

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研究,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努力挖掘学科德育内涵,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有效融合。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合力育人的德育实践机制,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和“生命成长教育”、中华传统教育、科技教育课外活动体系。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有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数量充足的专、兼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

80%学校达市级心理健康合格学校标准,50%学校达市级示范家长标准。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

规范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与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促进学校规范办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义务段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培养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创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骨干队伍,推出一批在全市有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优秀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课题立项率100%,国家、省、市级课题立项在全市居于领先位置。

三是提高教学实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打造“文化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制订《义务段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和过程管理;

全面实施学科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整合并共享学科课程优势资源,打造一批品牌学科,提升一批发展学科,培育一批特色学科,建立一套学科课程建设新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段学科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3、实施学前教育发展工程

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充分发挥公办园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水平。

逐步扩大公办园比例,由政府投资或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等多种形式,各街举办1-2所中心园,保证幼儿就近入园,提高保教质量。

建立区民政牵头,各街主管,教育、公安、房产等部门配合管理的民办园管理机制,规范学前教育管理,逐步消除无证学前教育机构,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4、实施高中内涵发展工程

推进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注重长远规划,找准学校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升高中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质量。

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建立适应高中课改的学校管理体系,积极开发高中课程资源和备考资源,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

强化教育科研引领带动作用,加强高中学科教学基地建设,促进全区高中学校学科建设整体、均衡发展,形成学校健康、优良的学科教研文化,持续提升学科教研水平与学科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全区高中教学质量。

5、实施职成教育壮大工程

按照“稳定规模、对接市场、内涵提升、高位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汉阳职教,着力打造区域职教园区,将三职教中心建设为国家级重点职校。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技能人才,实现校企联动发展,形成办学规模化、学校市场化、专业行业化、培训国际化。

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职业课程建设,加强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积极支持并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相关的专业,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

实施学习型城区建设工程,以社区教育为依托,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网络、居民终身学习平台和社区学校建设工作,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全面发展,促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广泛建立。

6、实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一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整合教育资源,将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为市级教师培训示范基地。

制定并落实“十二五”教师培训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强化师德师风、专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率100%,取得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校级干部达到20%以上。

持续实施“阅读工程”,深入推进校本研修,构建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学校,培养“学习型、智慧型、情感型、阳光型”教师队伍。

二是强化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计划。

采取深度研修、定位培养、专家引领等多种有效途径,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

评选区第四届、第五届“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特色学校),评选第八批、第九批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局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专家视导团、“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和特色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实施“名校长”(书记)培养计划。

采取多元培植方式,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有利资源,“深度研修一批、出国进修一批、个性培养一批”等有效形式,切实提高校长的教育领导力,努力培养一批有较高素养的教育家型校长(书记),评选第四届、第五届汉阳区名校长各10名左右。

培养4—5名市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1—2名在省市有影响的教育专家。

扩大直选校长、书记使用面,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7、实施信息技术建设工程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教育现代化发展整体战略,成立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管、用”各环节,构建“建、管、用”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

到“十二五”中期,中心城区学校班班普及教学终端设施和数字化网络接入,能开展多媒体教学。

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全区所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成立汉阳教育资源中心,加强优秀教育软件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管理与应用,探索建立国家、省市、区校各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

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化和专职化,全面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校长、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