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612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改革主要成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落实国家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就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做好部编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的全覆盖使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强化目标教学,开展新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

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实现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指导学校制定课程规划,推动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

课程时间安排

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

学校机动时间为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研学旅行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晨会、班队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突出德育课程。

强化学科教学、地方课程、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

与学校文化、重大纪念日及传统节日,与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结合;

构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2)调整外语教学。

小学阶段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的起点是三年级。

新一年级不开外语;

新二年级外语也可以不开、采购教材目录不上二年外语,减轻学生负担。

新三年级:

原二年级学过可以继续沿用原来外语版本,原来二年级未开设外语的从头开始,三年级起点。

(3)加强科学教育。

从2017年9月新入学的学生一年级学生开始开设科学课程,每周1课时。

(二年级不开)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4)突出“健康第一”。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保证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安排好集体锻炼、

大课间、广播操、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树立“全程健康观”,各科教学、日常生活、课外活动等。

(5)加强书法教育。

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毛笔字)。

在美术等课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

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也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

标准:

3-4年级,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

5-6年级用毛笔写楷书;

纲要:

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6)加强实践课程。

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

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

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组织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7)促进课程衔接。

如:

理、化、生、地等课程课可前置和后延,各地可选择不同的课程安排。

生物、地理:

后延到九年级(括号内的)

物理:

前置到七年级

化学:

前置到八年级

地方课与国家课程衔接

(8)倡导综合课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继续设置综合课程。

科学、艺术、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2、整合地方课程

基于问题

地方课程种类多(16种)、交叉重复、地方课程难度大

目标导向

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

整合内容

重复交叉脱节错位的内容

减轻负担

降低地方课程难度、减少课时

教育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出台《实施意见》《课程纲要》

地方课程结构

省情教育是体现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综合性课程。

省情通识——省里统一组织编制。

区域特色——各市组织实施。

各市可以制定区域特色部分指导纲要并编写教师用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编写学生用书。

专题教育是落实国家和省里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整合为一门综合性课程,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始终

专题教育三个领域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生态文明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

法治教育

安全教育、

科技创新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健康教育

诚信教育

禁毒教育、

廉洁教育

预防艾滋病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理财教育

地方课程课时安排

新方案的特点

省情教育:

向低年级延伸,(由原来的678三个年级——456789六个年级)、体现课程连续性;

给各地留有自主空间(24课时),突出课程的地域性,体现课程针对性;

减少课时总量(75课时-66课时),降低课程难度,减轻学生负担课业负担,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专题教育:

强化综合,防止交叉重复,体现连续性和整体性。

整合各级各类文件的要求。

27个文件——15个文件——整合形成。

减少教科书数量(272本——51本),剩余118课时.

突出:

生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

地方课程实施

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整合后的新版地方课程教科书(4本或5本)。

相关年级同时使用。

地方课程的课时(小学:

2课时/周,初中:

1课时/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时统筹使用,灵活安排。

课程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

地方课程的实施以主题课、综合课、实践活动为主,防止“学科化”倾向。

省情教育主题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各地各学校要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并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重要内容。

地方课程的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可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问题:

地方课程的教研员由谁担任?

建议一:

由德育部的教研员担任

建议二:

由学科教研员兼任

小学品德教研员——《省情教育》《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小学科学教研员——《人与自然》

初中政史地教研员————《省情教育》《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初中理化生教研员——《人与自然》

建议三:

由综合教研部门的教研员担任

地方课程的授课教师由谁担任?

主要是兼职教师

各学科教师都可以兼职

要指导学校建立教师积极兼职地方课程的制度

3、完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

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宗旨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自主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建设原则:

1学生发展为本

2教师为主体

3发展学校特色

4统筹整合

校本课程建设一般程序

1.建立机构,认真组织实施。

2.充分调研,科学确定课程内容。

3.制定工作方案,编制课程指导纲要。

建设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的背景分析、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门类、课程实施、课程纲要等内容,把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课程计划之中。

4.协同合作,多元开发。

以课程纲要、教师讲义等多种形式呈现。

5.报告有关实施情况。

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在实施前的一个学期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学校层面: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如何撰写?

1基本依据政策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现有资源条件、办学理念或思路

2.总体目标

不宜太多和太复杂,有3-5项简要的描述即可

3.课程结构

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

一是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归类,二是按照管理的性质进行归类。

4.课程实施

实施的具体要求。

选课说明

教师层面:

《课程纲要》如何撰写?

《课程简介》——同行交流开课教师、教学材料、课程性质或类型、学习时限、参加对象等。

课程纲要》

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

《课程说明》——针对学生

落实三级课程:

制定《学校整体课程规划》

学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和办学实际,对存在于本校的所有课程进行全过程的、统整性的规划,以调适学校情境中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关系,切实反映学校教育哲学,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过程。

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模式

独特的课程哲学

特定的课程功能

个性化的课程结构

独特的课程实施方式

有特点的课程管理和评价

课程哲学

课程管理与评价

改进课程实施,强化课程综合育人

改革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结构——功能的关系,如何理解?

优化课程结构,实现课程综合育人功能

统筹课程实施

学段衔接。

加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

学科整合。

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资源统筹。

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案例:

德育课程整合的实施

《品德与社会》

了解我国的水资源

调查生活用水

《科学》

一天的生活用水

污水与污水处理

考察家乡水域

教学内容重整理

实践活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组织重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执教老师

1课时

科学老师

污水与污水的处理

?

1-2

品德与科学老师,学校德育处,年级组教师

学科整合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因校制宜、逐步推进

学校应根据实际,从学科内的局部整合到学科间的主题整合,再到“全课程”的统整,逐步推进。

整合路径:

明确整合主线——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观——灵活安排课时——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

研究与探索“全课程”整合教学、“主题式”学习活动等,增强课程的综合性。

“全课程”整合教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

是国家课程学校化实施的具体做法。

一些地区积极开展的课程改革实验,得到多方肯定。

(如: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等)没了传统的科任教师,两位教师“包班”,承担全部课程教学;

没了传统课本,一本书容纳一年级全部课程⋯⋯特点:

课程整合、设计大主题单元、生活化学习、开展游戏化教学、开设戏剧课程、在低年段实行包班制。

“全课程”整合跨学科整合:

把识字写字、阅读、绘画、音乐、体育等都整合在一起。

这种学习,给孩子的感受就是一种游戏,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生活。

设计“主题周‘'

在这一周里,上午上课,下午围绕主题展开活动。

比如“帽子周”,语文课收集帽子成语,科学课制作帽子,

数学课计算帽子面积,美术课画帽子,音乐课教唱《帽子歌》、跳《帽子舞》⋯⋯最后,全校师生在体育馆开了一个帽子派对!

活动结束后还形成了一面帽子墙。

有专家讲:

“传统教学学科林立,给孩子挖的是一口又一口的学科深井,但是学科之间缺少关联。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看上去我们的孩子学科知识学得深透,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偏弱”。

“全课程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强化德育课程

明确主线。

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突出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

内容整合。

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省情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学科德育。

各门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

全程育人。

实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

如何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德育教研员、德育主任:

大德育观、德育体系、全程德育的系统研究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学科教研员、教师:

深入研究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

强化实践课程

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课时不挤占,纠正实践环节弱化虚化问题;

每周3课时。

增加学科实践活动,在不增加学科总课时的前提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开展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例如:

杭州某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

学科实践活动10%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课程目的:

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有用、会用、好用”;

弥补实践课程不足的问题,转变教学方式的载体。

课程价值:

学科实践活动是对整个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益补充;

实践类课程更强调体验、探究,能够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式;

让学生经历学习发生的过程,弥补学生直接经验学习的不足,使学生既有接受式学习,也要有发现式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

10%从哪里来

1、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如:

学科综合学习、学科拓展、科技制作、历史考察、地理考察、社会考察、课本剧等《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

2、实验课教学活动,如:

理科实验课等

3、体育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

4、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实践活动,如《爱心义卖》、《家乡经济调查》等等

5、实践基地课程。

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外。

语文课程标准:

综合性学习要把握好学科实践活动的“课时总量”不增加学科总课时

10%+90%>100%的课程价值要充分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资源”(校内外)

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

知识很快过时,能力不过时“让学生做好准备:

毕业后投入目前根本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的技术,解决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问题。

”“教育应当帮助学生为明天做好准备,以便在日益复杂的世界中正确前行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拓展训练、科技普及、公益性劳动等活动。

研学旅行活动。

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

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

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突出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建立课时底线,给学校更多的教学自主权

不能突破的“两条底线”“底线思维”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课时数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安排自主权

自主安排。

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学校可自主安排各门课程的课时。

统筹安排。

音乐、美术可分开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

多形式安排。

鼓励探索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等不同方式,科学、灵活安排课时,允许不用学校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学期课程安排表”,甚至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现“月课程表”,甚至“周课程表”。

关于“长短课、周课、跨学科课、跨年级课”长课:

两节或多节连排。

如,实践课、展示课等短课:

半节课,20分钟。

如,小学英语、写字课等周课:

集中在一周内完成,如,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跨学科课:

主题课,涉及多学科,如《春天》、《开学了》夸年级课:

基于学生兴趣,自主选择的课。

校本课程,艺术、体育、选修课程等等课程实施监测模型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

(二)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三)安全和谐充满活力

(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营造和谐安全环境

六、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推进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四个误区误区一: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搞运动误区二: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套模式误区三: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导学案误区四: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变形式课堂热闹就行,小组围坐就行,教室周围墙上有黑板就行,有程式化的展示就行(组组上台、人人展示),导学案编完了步骤就行

“课改”的准确含义?

三、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模式:

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改革。

学习金字塔课堂文化:

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

联系生活:

强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教会学生如何做实现不教也会学

“为考试而教”————“为理解而教”的课堂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六个转变

1从单纯的学科知识点教学,到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从学科割裂、各自为政的教学,到重视课程整合的综合学习

3从关注习题解答、关注考点的接受学习,到关注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高认知能力的探究学习

4从单一的知识讲授,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自主阅读学习主题探究学习深度思维学习玩中学(游戏学习)做中学(实验、实践、劳动学习)

5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

6从只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高,到关注学生学习成本、提升学生全面素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认识和理解需要

(高层次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低层次需要)

2.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实施多形式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研究和探索适应课时灵活安排的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阶段可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

但要警惕以“分层走班”的名义分“快慢班”。

分层走班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家长知情、学生自愿、教师走教、动态分层。

关于协同教学创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

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

促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课、慕课、创客、智慧课堂、移动学习

一师一优课

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TeachingTeam),发挥各人所长,共同合作指导两个或更多班级的学生。

协同教学的特点

1.两位或更多的教育人员。

2.一科或更多的教育领域。

3.两个或更多的班级。

4.不同的教学方法:

大班教学、小组讨论、独立学习等。

5.应用各科教学器材。

6.合作的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

教师是怎样把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的?

一、塞入——点缀(与教学过程无关的技术)

疏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

二、加入——弥补(辅助教学的技术)使教学活动的效率或效果得到一定提高

三、嵌入——提升(支撑教学的技术)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使教学效果得到整体提升

四、融入——重构(教学化的信息技术)对真个教学系统的改造: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习资源获取方式、教学空间秩序、教学环境氛围将改造或重构

4、落实学科课程标准

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要做到8个精心

1精心制定学期(学段)教育教学计划。

2精心开发课程资源。

3精心备课。

4精心上课。

5精心设计作业。

6精心组织考试与评价。

7精心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与生活。

8精心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教研员、教师:

提升教师国家课程的实施能力

1、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1.品德发展水平。

2.学业发展水平。

3.身心发展水平

4.兴趣特长养成。

5.学业负担状况。

2、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标准。

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赶进度、不增难度,把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3、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主要目的:

促进学生发展、改变学生评价生态。

辅助目的:

为招生服务。

关注“冷冰冰的分”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

为上级学校招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加德纳:

多元智能理论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的发展变化——更加科学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基础型发展目标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