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498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六年级美术教案新部编本文档格式.docx

1.师:

在大家共同爱护下,我们的校园非常整洁、美丽,大家来一起欣赏一下。

(出示平视、俯视视角下的不同校园)

2.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3.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受观察分析

1.欣赏俯视角度下的中国地理系列图片,从长沙城出发,到有名的景点景区张家界、长城、故宫、喜马拉雅山等,学生体会俯视视角下画面的独特魅力,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2.对比欣赏书上三幅图,问:

谈谈它们的区别,说一说你的感受。

3.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4.师:

摄影作品《残局》拍摄的是我们眼睛正下方的物体,是俯视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在这种俯视图中,房间的结构和陈设一览无余,连各种小细节都十分清晰。

5.欣赏俯视视角下部分家居房间的图片。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学生自学书上图例,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自学的心得,谈自己的体会和困惑。

3.师生共同完成卧室俯视图。

(l)画出矩形,用虚线作对角线,对角线相交的点即为房间的中心点。

(2)在矩形的方框里画出两个矩形,以确定墙壁的厚度和高庋。

(可课前准备好,老师稍讲解。

(3)画出桌子、床、书柜、茶几的位置,并在墙上确定它们的高度。

(4)从中心点向家具的各角拉辅助线,确定家具的轮廓。

(老师示范一个,三四个学生代表上台画其他的,老师强调要点。

(5)擦掉所有辅助线,调整,涂色完成。

(师出示完整、精致的俯视作品。

四、创作表现教师辅导

1.欣赏其他学生优秀作品。

2.学生创作,作业要求:

运用你所学知识,绘制一幅自己房间的俯视图,要求准确、精美。

3.教室播放轻音乐,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张贴展示评述交流

1.张贴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2.自评、互评、师评作业,以表扬肯定为主。

六、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在我们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看。

2.全课总结,宣布下课。

课目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学习活动一)年级六年级下册

教学活动教学程序

一、直观感受

1.图片导入,板书课题。

师:

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你们发现这些物体在画面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吗?

生:

近处的物体大,远处的物体小。

2.教师总结:

在一张画面中,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会发现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近大远小这种现象出现以后,画面就给我们一种空间感。

3.板书:

近大,远(小);

近高,远(矮);

近宽,远(窄);

近清楚,远(模糊)。

游戏训练

1.出示游戏规则。

游戏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上台按顺序添画;

重复排列老师已经给出的一个图形;

运用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方法,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2.学生添画游戏、互评

3.教师归纳画面表现透视的几种形式板书:

4.教师纠正学生在绘画中出现的错误。

①离眼睛距离最近的第一个杯子应该比第二个杯子大,而这张画把两个杯子画得差不多大。

②前面杯子的落脚点应该比后面杯子的落脚点要低,但是这张画却把前后两个杯子画在了同一条线上。

③小树之间的距离也产生透视现象,近的间距长,远的间距短。

分析知识

1.作品欣赏。

刚刚每个同学都参与了我们的游戏,老师也总结了大家共同合作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看别人的作品。

2。

出示一幅小路的空白图,让学生谈添画内容。

你会选取什么物体来添画表现呢?

添画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直接示范添画,标出地平线和消失点。

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

绘制一幅风景草图,进行排列组织。

2.注意:

表现出地平线和消失点。

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空间感。

选择一棵树的形象,在画面小路上重复运用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

评价延伸

1.作业讲评。

看到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很高兴,因为从你们的作品里我能够感受到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都掌握了。

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欣赏作品时也用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点去解读艺术作品,相信大家会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课目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学习活动二)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

地平线、消失点。

2.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

视平线:

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视点: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视线:

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想连线。

心点:

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消失点:

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二、直观感受

1.出示三幅本班教室内一张课桌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辨析,实地估测分别是站在哪个角度描画的。

①图为平视,课桌只能看见两个面(顶面、正侧面)。

②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右侧面)。

③图为俯视,课桌只能看见三个面(顶面、正侧面、左侧面)。

2.师生共同寻找这三幅平行透视图的视平线。

教师先在①图中标出视平线、心点,再请学生在②图和③图中分别标出视平线和

心点。

思考:

视平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

怎样确定室内景物的视平线。

3.运用透视概念,分析平行透视图中的视平线、视点、视线、心点。

4.教师将课桌扭转一点,让学生站在原地观察,思考透视图该怎样画。

5.教师示范画这张课桌的成甬透视图,分别标出视平线和左、右消失点。

三、作品分析

分析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比较床铺和远处餐桌的透视变化:

1.分别标出两者的视平线、消失点。

2.两者相同之处:

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3.两者不同之处:

床铺的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远处餐桌的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四、纠错训练

出示三幅错误的透视图,学生辨识并改错:

1.冰箱基底线没有产生透视变化,侧面底座线没有画出透视效果。

2.书本透视线没有集聚到消失点。

3.凳子是较复杂的立体形,物体同向的成角边不集中,形成多个消失点问题。

五、知识巩固

1.知识小结:

强调透视规律,思考视点与消失点的关系。

2.画平行透视图步骤小结:

①画出视平线、心点、视点、距点。

②画出物体的平行面。

③从平行面的四个顶角向心点引连线。

④从一个顶角向相应的距点引连线,求出透视深度。

⑤连线成立体图形。

3.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适时考虑成角透视图步骤小结(略)。

六、自主表现作业要求:

选择室内1-2个物体,找准它们的视平线和消失点,画出简单的透视图。

(建议画课桌椅、文具盒、书本、粉笔盒、粉笔刷、书包、立式空调、冰箱)

评价交流1.作业讲评。

2.欣赏作品《最后的晚餐》,教师总结:

根据科学的法则,理性地研究透视的变化规律,我们就能在平画的画纸上准确地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空间感的艺术作品。

课目第4课壶趣(学习活动一)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激趣导人

1.学生欣赏《红楼梦》中妙玉储雪七步煮茶的片段。

2.请学生上台模仿妙玉煮茶、沏茶、品茶的系列动作。

3.教师小结:

茶文化和壶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代通《茶经》懂茶道的文人喝茶是很有讲究的,好茶要用好壶沏,中国的壶文化源远流长,你对壶文化有多少了解呢?

二、研究讨论

1.信息收集:

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的实物收集有关壶文化的资料。

2.交流感受:

相互观摩,交流感受,开展讨论。

针对学生研究成果加以补充完善,使学生对壶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造型结构等方面有初步的认识了解。

4.学习指导:

(1)引导学生欣赏画家齐白石、吴昌硕、朱建新画的壶。

(2)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3)教师总结:

他的画风格独特,多辅以长题,构图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画壶时中锋行笔,流畅生动,画面纯真朴素,真诚天然。

5.学生试画并学习作画方法和步骤。

(1)请几个作画大胆的同学上台示范。

(2)教师修改学生不恰当之处。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采用多种方法和墨色浓淡表现壶的不同形状。

以壶为主,文字或其他物品为辅,注意形状大小、线条疏密变化.构图美观大方。

三、创造表现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以壶为主的中国画。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五、总结拓展参观茶艺馆,欣赏各种各样的茶壶以及茶艺表演。

课目第4课壶趣(学习活动二)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激情造趣导入课题

1.教师用自己制作的陶壶和陶杯表演沏茶、品茶,并请几个学生来品茶。

2.教师引导:

如果每个同学都动手做一把造型别致的茶壶,那我们就可以像古代文人那样悠然自得地吟诗品茶了。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茶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

茶壶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分别有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粗可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宜兴紫砂壶制作工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2.师生合作,采用盘泥条方法,尝试制作一把茶壶。

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小组,分工又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五、观摩交流相互评析

1.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

2.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

六、课后拓展布置作业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课目第5课瓶花与水果(学习活动一)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尝试涂色比较问题

1.教师出示两幅线描画,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台上添画相同的色彩。

作品一仅仅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外轮廓线。

作品二画出了一个苹果的大体明暗关系。

2.比较两位同学的涂色作业,说说有什么不同。

作品一中的苹果立体感更明显,体现了光感。

二、教学示范解决问题

1.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修改以上尝试作业。

方案一:

修改作业。

添加深色,复勾轮廓线或加皴线条。

方案二:

重新画一个苹果。

运用铅笔淡彩的形式,注意亮部高光处留白。

2.与学生作业再次比较添画后的效果,说说有什么不同。

色彩明快、形体结实。

3.呈现学习目标,板书课题“瓶花与水果”(铅笔淡彩)。

三、作品欣赏巩固方法

1.欣赏教材中画家作品。

黄铁山作品《水仙》、冯晓阳作品《瓶花与水果》

2.自学教材中提示的作画步骤,提出自己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①预估问题一:

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

解决方案:

引导观察后再示范。

将一个物体概括为几个块面后再分析其受光部、背光部和投影的深浅变化。

②预估问题二:

花朵太复杂,怎样表现?

将花朵外形概括为几何形体(圆形、方形、梯形、三角形),考虑花的结构(花蕊,花瓣、花托)和朝向变化(正面、侧面、背面)。

③预估问题三:

怎样调准色彩?

找准物体的色彩倾向(色相、色性),可以在一张纸片上调试。

3.通过对几组学生作业进行比较,解决细节处的问题:

物体暗部皴线不宜太密,明暗转折关系随形体结构而变化,避免画成被刀切割成黑白两块的现象。

②设色基本采用平涂,避免反复涂抹致使颜色灰暗。

③需要复勾时,外轮廓线不要画得太死。

需要添深色时,注意色彩衔接自然。

4.小结步骤与方法,参看教材。

四、自主选择临习名作

1.自主选择临习的作品。

每位学生在教材上用铅笔轻轻框取临习的那个部分。

2.学生说出意图,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及建议:

①局部临摹依然要求构图完整。

②整幅临摹要体现画面色调。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五、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评价要点:

①形体塑造。

②色彩运用。

2.学生选居室,说说自己的作品会挂在哪个房间,体现情感升华。

课目第5课瓶花与水果(学习活动二)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尝试勾形

1.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8-10人),有两组桌前分别摆着一个长方形体花瓶,另两组桌前分别摆着一个苹果。

2.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它们的外形。

二、尝试设色

1.观察分析实物的基本色相(长方形体花瓶:

蓝绿色;

苹果:

红橙色)。

2.学生自学教材中的干、湿画法,任选一种方法尝试设色。

3.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张最好的作业,进行比较观察。

4.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讲述设色经历,分析水彩的干湿画法。

干画法是在画纸的干底子上着色或在第一遍色的纸面水分干后再着色的方法。

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明显的物体,例如:

长方形体花瓶。

A组:

将花瓶涂满翠绿色,待干后再重叠画上暗部深色(包括投影)。

B组:

将花瓶亮部涂翠绿色,待干后再并置画上暗部深色(包括投影)。

湿画法是湿时连接和重叠,趁第一遍色未干即着色,使各深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

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不明显的物体,例如:

苹果。

C组:

先将整个苹果涂满红色后,趁湿在暗部加深色彩(包括投影)。

D组:

在苹果亮部先涂部分红色,趁湿接画暗部深色(包括投影)。

5.请学生质疑,请优秀作者答疑,教师补充。

问题a:

物体亮部和暗部的色彩怎样调配?

(深浅变化、冷暖变化、水分把握)

问题b:

你知道将一种颜色变浅的方法吗?

(加水、加白色、加比自己色相浅的颜色)

问题c:

你知道将一种颜色变深的方法吗?

(加比自己色相深的颜色;

自然光条件下暗部偏暖,可加偏暖的色彩。

问题d:

怎样表现出更强的质感?

(笔触处理;

高光处留白)

三、知识抢答

1.色彩基础知识抢答赛。

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静物》杨云龙画。

请你辨析图中哪处采用了干画法?

哪处采用了湿画法?

问题l,:

在原画中提取小果子放大,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小果子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画在哪个部分?

2.工具使用知识抢答赛。

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三个局部,辨析连线,这几处用的是哪只笔,为什么这么用?

扁头笔作大面积铺色;

圆头笔画浑厚的点和粗线;

尖头笔画细线。

出示两个调色盒,选出你想使用的那一个,为什么?

一个调色盒色彩摆放有序且色槽内颜色干净,另一个则相反。

四、教学示范

1.教师摆好两组瓶花与水果(一块衬布、一个长方形体花瓶、一枝郁金香

和三个苹果)。

2.学生观看教师范画的课件。

说出总的色彩倾向(色调);

归纳几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分析色彩对比所卢生的感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注意:

掌握配水比例和涂薄色的基本功。

3.小结水彩画的步骤与方法:

先用铅笔起稿,再着色。

五、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要求:

用水彩颜料画一组瓶花与水果。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六、评价交流

学生互评,根据教材学习屋的内容展开评价。

课目第6课唱大戏(学习活动一)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戏曲有哪些剧种?

京剧、越剧、楚剧、川剧段段精彩,唱功、做功、念功、打功样样绝活!

在京剧、昆剧、川剧等剧种中都有脸谱,京剧脸谱是大家最熟悉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唱大戏的现场,一起领略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揭示课题:

唱大戏——京剧脸谱。

二、认识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剧特有的舞台化装艺术,浓重的色彩是为了便于观众了解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因为脸谱的每种色彩就代表一种人物性格。

出示六种性格,请六个小组的组长来抽选,小组里讨论这种性格对应的是哪种色彩的脸谱。

商量好了就贴在对应的脸谱下面。

师生共同评价,对同学们有异议的人物性格答案,提供图片,请学生介绍人物,帮助认识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正确画面:

黑色:

忠耿正直、粗率鲁莽。

白色:

阴险奸诈、手段狠毒。

红色:

忠勇义烈。

黄色:

凶残阴险,工于心计。

蓝色:

粗犷骁勇,桀骜不驯。

金、银:

用于神怪,象征虚幻。

三、脸谱谱式介绍

(打开谱式)你想了解哪个谱式?

请学生选择。

根据学生的选择,介绍任意两种谱式。

整脸:

为什么叫整脸?

小结:

像这样脸部的化装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相面两个部分的脸谱构图简单的谱式叫整脸。

三块瓦脸:

三块瓦在哪里呢?

用深色涂出眉、眼、鼻窝三块颜色,形状像瓦片状,这样的谱式就叫三块瓦脸。

六分脸:

这个六分从何而来呢?

小结:

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和眼部以下均化成一种颜色形成主色,

夸大白色的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十字门脸:

在脸上你能找到十字吗?

从额顶到鼻尖画一条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用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叉形成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僧脸:

僧指的是什么人?

这个脸谱上有僧人的特点吗?

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歪脸:

表现人物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歪斜之感。

四、教师示范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

请看教材中三幅作品,他们是用哪些方式表现的?

是用线描、水墨、水粉三种表现方式。

教师示范,问:

我们首先怎么做?

(教师示范)

我们接着怎样做呢?

怎样才能让左右两边画得尽量对称?

老师讲解绘画的步骤并示范。

板书:

构思;

勾形;

涂色。

学生创作作业要求:

请同学们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可以临摹,也可以自己创作。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和欣赏了精美绝伦的脸谱,我相信大家也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伟大的艺术瑰宝而自豪,就让我们一起来戴上脸谱,和着音乐,一起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吧!

让我们跟着这几位同学一起做。

课目第6课唱大戏(学习活动二)年级六年级下册

一、动画导人激发兴趣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是每个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地方。

戏曲就是其中的一种,让我们先欣赏一段介绍戏曲的动画吧。

哪些同学看过戏曲的,请举手。

不错,看来大家十分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戏曲里面的人物有什么独特之处?

(讨论,一个学生回答,出示剧照,两个学生补充:

化妆、服饰、动作)

教师小结:

戏曲人物的化装艳丽,服饰精美,各种动作也夸张、洒脱,这么独特的戏曲人物大家想不想画下来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画戏曲里面的人物。

二、欣赏分析

1.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幅画家们的戏曲人物作品,同学们知道这几幅是什么种类的画吗?

(国画)国画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大家以前学过国画是用笔、墨和色彩来表现事物的,我们先回顾一下国画里用笔用墨的方法。

2.(出汞一幅画,放大两个用笔不同的局部)这两个地方用笔有什么不同?

怎样画?

(中锋:

运笔垂直,行笔时笔尖处于墨线中心。

侧锋:

运笔倾斜,锋尖侧向一边,使用笔锋的侧部)

3.看完了用笔,我们再看看用墨。

(出示另两个用墨不同的局部)提问:

这两个地方用墨有什么不同?

同样的墨,怎样使它有浓淡的变化呢?

(浓墨:

墨色浓黑,不加水或少加水。

淡墨:

加充足的水分将墨色调淡)

4.墨色的浓和淡有时候还会出现于一笔中,(出示一笔浓淡的地方)那么,怎样调水和墨才能画出这样的效果呢?

(学生回答画法)

三、尝试作业

1.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些用笔用墨的方法,下面我们来个小竞赛:

老师准备了几幅戏曲人物画,不过有些地方还没有画,每组请一个同学上来,选择你觉得合适的笔和墨将它画完整,一定要在音乐结束前完成,看哪组的同学画得又快又好。

2.学生评讲添画,教师补充修正。

3.同学们画得真不错,老师也想来画一画了,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怎样画出优美的戏曲人物。

教师示范:

画帽子——用笔流畅、变化,画帽翅——装饰,画五官、四肢等——夸张

四、学生作业

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用手里的笔墨表现戏曲人物了。

下面大家可以(作业要求)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戏曲人物,画一幅水墨画。

珂以是脸谱,也可以画半身或全身。

下笔前要对布局和墨色浓淡做到心中有数。

五、作业展示交流评析

1.自评:

三块作业展板,分别为“笔法之星”、“墨色能手”、“梨园新秀”,让学生根据自评将作业贴在相应的展示板上。

2.互评:

学生选出自己觉得好的作业,并说出理由。

3.通过大家的意见,教师给优秀作业加印作为奖励。

六、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国画戏曲人物,那么除了笔墨,还可以运用其他的形式、方法表现戏曲人物吗?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看、多想,进一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目第7课标签与品牌(学习活动一)年级六年级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