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478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docx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

供暖

5.1一般规定

5.1.1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条文说明】5.1.1选择供暖方式的原则。

目前各城市供热、供气、供电以及所处地区气象条件以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供暖方式也是

各种各样;各地的能源结构、价格以及经济实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还要受到环保、卫生、安

全等多方面的制约。

因此,如何选择合理、节能的供暖方式,是应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的。

5.1.2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宜设置集中供暖。

【条文说明】5.1.2宜采用集中供暖的地区。

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的地区,

在同样保障室内设计环境的情况下,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更为经济、合理。

这类地区是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13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的全部,河南(许昌以北)、陕西(西安以北)、甘肃(天水以北)等省的大部分,以及

江苏(淮阴以北)、安徽(宿县以北)、四川(西川)等省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某些省份的高

寒山区,如贵州的威宁、云南的中甸等。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

小于90天地区的建筑也开始逐渐设置集中供暖设施,具体方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5.1.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宜设置供暖设施;其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

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

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89天;

2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条文说明】5.1.3宜采用集中供暖的建筑。

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基本要求、维护公众利益设置了本条文。

具体采用什么供暖方式,应根

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4供暖热负荷计算时,室内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第3章确定;室外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第4

章确定。

5.1.5严寒或寒冷地区设置供暖的公共建筑,在非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0℃以上;

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5℃设置值班供暖。

【条文说明】5.1.5设置值班供暖的规定。

设置值班供暖,主要是为了防止公共建筑在非使用的时间内,其水管及其他用水设备发生冻

结的现象。

5.1.6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按连续供暖进行设计。

18

5.1.7设置供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5.1.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规定。

国家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围护结构、玻璃外窗、阳台门和天窗的传热系数都

有相关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本规范应符合其规定。

5.1.8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w

k

n

R

K

αλα

δ

α

λ

11

1

++

∑+

=

(5.1.8)

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n

α——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2·℃)],按本规范表5.1.8-1采用;

w

α——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2·℃)],按本规范表5.1.8-2采用;

δ——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厚度(m);

λ——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

λ

α——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1.8-3采用;

k

R——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m2·℃/W),按本规范表5.1.8-4采用。

表表5.1.8--1换热系数αn

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αn[(W/(m2·℃)]

墙、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

当h/s≤0.2时8.7

有肋、井状突出物的顶棚,当0.2<h/s≤0.3时7.1

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7.6

有井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7.0

注:

h——肋高(m);

S——肋间净距(m)。

表表5.1.8--2换热系数αw

围护结构外表面特征αw[(W/(m2·℃)]

外墙和屋顶23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17

闷顶和外墙上有窗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12

外墙上无窗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6

表表5.1.8--3导热系数修正系数αλλ

材料、构造、施工、地区及说明αλλ

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

泡沫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因干燥缓慢及灰缝影响

1.6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的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水泥膨胀珍珠岩、

石灰炉渣等),因干燥缓慢

1.5

19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及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半硬质矿棉、岩棉、玻璃棉

板等,因压缩及吸湿

1.2

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泡沫塑料等,因压缩1.2

开孔型保温材料(如水泥刨花板、木丝板、稻草板等),表面抹灰或混凝土浇铸在一

起,因灰桨渗入

1.3

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屋面,因灰缝影响1.25

填充在空心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木、矿棉、岩棉等),因下

1.2

矿渣混凝土、炉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等实心墙

体及屋面构件,在严寒地区,且在室内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5%的供暖房间内使用,

因干燥缓慢

1.15

表表5.1.8--4封闭空气层热阻值RK((m2·℃/W)

位置、热流状态及材料特性间层厚度(mm)

5102030405060

一般空

气间层

热流向下(水平、倾

斜)

0.10.140.170.180.190.200.20

热流向上(水平、倾

斜)

0.10.140.150.160.170.170.17

垂直空气间层0.10.140.160.170.180.180.18

单面铝

箔空气

间层

热流向下(水平、倾

斜)

0.160.280.430.510.570.600.64

热流向上(水平、倾

斜)

0.160.260.350.400.420.420.43

垂直空气间层0.160.260.390.440.470.490.50

算面铝

箔空气

间层

热流向下(水平、倾

斜)

0.180.340.560.710.840.941.01

热流向上(水平、倾

斜)

0.170.290.450.520.550.560.57

垂直空气间层0.180.310.490.590.650.690.71

注:

本表为冬季状况值。

5.1.9用顶棚面积计算其传热量时,屋顶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21

21

cosKK

KK

K

×

=

α

(5.1.9)

式中:

K——屋顶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W/(m2·℃)];

K1——顶棚的传热系数[(W/(m2·℃)];

K2——屋顶的传热系数[(W/(m2·℃)];

α——屋顶和顶棚的夹角。

20

5.1.10设置供暖的建筑物,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其开窗面积。

建筑物的窗墙面

积比,应按国家现行有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执行。

【条文说明】5.1.10窗墙面积的规定。

国家相关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物的窗墙面积比均作了具体要求和规定,本规范应符合其规定。

5.1.11建筑物的供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设置。

【条文说明】5.1.11竖向分区设置规定。

设置竖向分区主要目的是:

减小散热器及配件所承受的压力,保证系统安全运行,避免立管

管径过大及出垂直失调等现象。

5.1.12条件许可时,建筑物南北向房间的供暖系统宜分环设置。

【条文说明】5.1.12系统分环设置规定。

为了平衡南北向房间的温差、解决“南热北冷”的问题,除了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南北向房间

分别采用不同的朝向修正系数外,对民用建筑的供暖系统,必要时采取南北向房间分环布置的方

式,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故在条文中推荐。

5.1.13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

【条文说明】5.1.13供暖系统的水质的要求。

水质是保证供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近些年发展的轻质散热器在使用时都对水质有不同的

要求,国家工业产品标准《供暖空调系统水质标准》对供暖水质提出了具体要求。

5.2热负荷

5.2.1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得的热量确定: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加热由外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3加热由外门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4通风耗热量;

5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条文说明】5.2.1确定供暖通风热负荷的规定。

计算热负荷时不经常的散热量,可不计算;经常而不稳定的散热量,应采用小时平均值。

前住宅建筑户型面积越来越大,单位建筑面积内部得热量不一,且炊事、照明、家电等散热是间

歇性的,这部分自由热可作为安全量,在确定热负荷时不予考虑。

公共建筑内较大、且较恒定放

热物体的散热量,在确定通风系统热负荷时应予以考虑。

5.2.2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5.2.3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αFK(tn-twn)(5.2.3)

式中:

Q——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2.3采用;

F——围护结构的面积(m2);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3章采用;

twn——供暖室外计算温度(℃),按本规范第4章采用。

21

注:

当已知或可求出冷侧温度时,twn一项可直接用冷侧温度值代人,不再进行α值修正。

表表5.2.3温差修正系数α

围护结构特征α

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1.00

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曲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0.90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6层建筑)0.60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30层建筑)0.50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0.75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0.60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0.40

与有外门窗的非供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70

与无外门窗的非供暖房间相邻的隔墙0.40

伸缩缝墙、沉降缝墙0.30

防震缝墙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