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474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docx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

篇一:

Sl197-201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4平面控制测量

Sl197-201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4平面控制测量4.1一般规定

4.1.1平面控制可分为基本平面控制、图根平面控制和测站点平面控制等,可采用GNSS测量、三角形网测量和导线(网)测量等方法。

4.1.2基本平面控制的等级可划分为二等、三等、四等、五等4个等级,各等级均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其布设层次和精度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4.1.3基本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标志并绘制点之记,尺寸规格与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1.4全站仪测图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应满足测图需要,不宜小于表4.1.4的规定。

表4.1.4图根控制点密度

4.1.5平面控制测量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4.1.5的规定。

1

4.2GNSS测量

4.2.1GNSS测量控制网按精度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控制网的相邻点间距及精度要求

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4.2.2GNSS网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各等级GNSS网可布设成多边形或附和路线,其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宜小于平均间距的1/3,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间距的3倍。

2新建GNSS网与原有控制网联测时,其联测点数不宜少于3点,分布宜均匀。

在需用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控制网的地区,GNSS网店应成对布设,对点间相互通视。

3基线长度大于20km时,应采用GB/T18314中C级GPS网的时段长度进行静态观测。

4二等、三等、四等GNS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五等、图根控制网可采用点连式布网。

5GNSS控制网由非同步基线构成的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应满足表4.2.2的规定。

表4.2.2GNSS控制网非同步观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规定

4.2.3GNSS点的点位应顶空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

,并远离大面积水域、大功率发射台或高压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

4.2.4各等级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2

4.2.4-1~表4.2.4-3的规定。

4.2.5GNSS测量作业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GNSS天线安置的对中允许误差为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1mm。

2观测中,应避免在天线周围使用无线电通信设备。

3作业过程中,应正确记录点名及编号、接收设备型号及序号、天线高、观测时间等信息。

4.2.6GNSS测量相对定位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4.2.4-3图根RTK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1基线解算时,数据点最低高度角宜为20?

2用于极限解算的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

3处理过程应顾及天线相位中心相对于测站标志偏差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4求解中被删除的相位同步观测值数不应大于10%。

5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满足式(4.2.6-1)的规定:

ds?

(4.2.6-1)σ=

4.2.6-2)式中ds——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mm;

σ——相应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固定误差,mm;

b——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平均边长,km。

6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

3

(4.2.6-3)的规定:

WXWyWzW?

W(4.2.6-3)

式中:

n——闭合环中的边数

W——环线全长闭合差,mm。

7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为异步环闭合差限差值的1/2.

4.2.7观测数据不足或环闭合差不满足4.2.6条的规定,硬冲厕有关基线或同步图形。

4.2.8GNSS网的无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WGS-84坐标系中三维无约束平差,并提供各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2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允许中误差的3倍。

4.2.9GNSS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硬杂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

2对于已知坐标、距离或方位,可强制约束,也可加权平差。

3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4控制网约束平差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满足表

4

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4.2.10采用RTK方法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坐标转换参数可直接应用测区GNSS网约束平差的计算结果,也可在测区的周边和中部均匀选择4个以上重合点求定转换参数;当测区面积较大需要分区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相邻分区公共重合点不应少于2点。

2基准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网络RTK时,基准站网点的设立应符合CH/T2008的要求。

2)自设基准站如需长期和经常使用,宜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

3)自设基准站应设置在高一级控制点上。

4)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基准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

传输时,基准站应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

5)选择无线电台通信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

6)应设置与随机软件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

牙端口等。

7)应设置基准站坐标、数据单位、尺度因子、投影参数和接收机天线高等参数。

3流动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络RTK的流动站应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并在有效

5

服务区域内,保持与服务控制中

心的数据通信畅通。

2)用数据采集器设置流动站的坐标系统转换参数,设置与基准站的通信。

3)RTK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或强光电干扰源附近观测。

4)观测考试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

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5)各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

6)五等及图根控制RTK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脚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不应小

于20个,采样间隔2~5s;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允许较差;五等为4cm,图根为图上0.1mm。

7)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

能继续作业。

8)每次作业开始前或重新架设基准站后,均应进行至少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已知点的检

核,其平面坐标允许较差为7cm。

9)五等RTK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为2cm;图根RTK测量平面坐标转换允许残差

6

为图上0.07mm。

10)数据采集器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允许收敛精度为2cm。

11)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获得固定解,然后

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4RTK测量外业采集的数据应及时进行备份和内外业检查。

4.3三角形网测量

4.3.1三角形网测量按精度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4.3.1的规定。

表4.3.1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4.3.2三角形网的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二等不宜小于2m,三等、四等不宜小于1.2m,四等一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2测距边宜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物体的上空。

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

测线应离开障碍物1.3m以上并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避开视线后方反射物体。

3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过大。

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定高差时,高差应小于按式(4.3.2)计算的限值。

h?

20D

7

T

3

(4.3.2)(×103)

式中:

h——测距边两端点间的高差,m;D——实测边长,m;

T——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值。

4.3.3三角网外业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全站仪进行三角形网的水平方向、距离、天顶距观测。

2距离测量时使用的棱镜应与全站仪相配套,且与仪器检定时保持一致。

3观测开始前,仪器温度应与外界环境相一致;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不应偏离补偿器补偿范围,当气泡位置接近偏离限值时,在观测测回间应重新整平仪器。

4.3.4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方向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一测回操作程序、分组观测按GB/T17942的有关规定执行。

2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4的要求。

篇二:

测量规范

测量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2013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12

8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1993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9.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SL239-1997

10.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1.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1-2012

12.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632-2012

13.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工程SL633-2012

14.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634-2012

15.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

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

版)GB50204-2002

17.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试行)

SL239-1999

1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9

1.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

2.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2013

3.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551-2012

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259-2010

5.爆破安全规程GB/T6722-2003

6.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1997

7.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101-1996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9.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SL530-2012

10.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SL531-2012

1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L/T5308-2013

12.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13.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篇三:

水利行业常用规范

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

3、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08)4、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发展规划导则(SL22-92)5、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2006)6、水闸施工规范(SL27-91)

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8、水利水

10

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9、混凝土面板石坝施工规范(SL49-94)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