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勘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4542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勘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勘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勘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勘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勘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勘报.docx

《初勘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勘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勘报.docx

初勘报

1.0概述

1.1任务来源

XXXX工程有限公司(乙方)受XXX勘测设计院(甲方)的委托,对XX220KV变电站进行初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2工程概况

XX220KV变电站位于XXXXXX组北侧,场地形状为正方形(详见附图01)。

1.3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察目的主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参数,为此应完成下列任务:

⑴查明拟建场地土层的类型、分布,评价其均匀性,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评价地基土的压缩性。

⑵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查明其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并提出整治方案。

⑶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⑷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年变化幅度、渗透性以及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⑸对天然地基方案进行论证评价,提供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1.4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及勘察手段选择

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d.《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e.《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f.《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g.《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

h.《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2勘察方法选择

为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性状及提供各土层的岩土工程设计技术参数,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1)钻探:

现场钻探采用GX-50型钻机钻进,严格遵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钻孔孔径91~130mm。

2)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63.5kg机械提引自动脱钩的标准贯入器试验。

读取贯入300mm锤击数,利用标贯击数评价砂土的密实度及土的强度。

3)重型

(2)动力触探试验:

采用63.5kg机械提引自动脱钩的重型

(2)动力触探,读取贯入100mm锤击数,利用锤击数评价强风化岩的密实度及强度。

1.4.3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特征和附近已有资料,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岩土工程勘察分级的标准,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因此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属丙类建筑。

本次详勘共布设勘探钻孔6个,单孔孔深为12.0米,预计钻探总进尺72.0米。

具体孔位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1)。

1.5完成工作量统计

本次勘察采用GX-50型钻机1台,野外实地勘察工作在2012年3月25日开始,26日结束,历时2天,完成如下工作量:

项目

勘察

孔数(个)

总进尺

(米)

标贯测试

(试段)

动探测试

(试段)

工作量

6

72.0

6

12

标贯测试详见附表2;动探测试见附表3;土的易溶盐样2组。

经过验收,各项工作均符合现行规程、规范要求。

2.0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县山间凹地,四面环山,北东高,南西低,地面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依据甲方提供地形图可知,场地内各钻孔高程为206.4-220.0米,相对高差为13.6米。

2.2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勘察结果,按照工程地质特征,拟建场地内地层时代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物及三迭系上统细砂岩(详见附表1)。

场地其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

①粉质粘土;②强风化细砂岩;③中风化细砂岩。

现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Q4dl+pl):

黄褐色,湿,呈可塑状。

质地较均,韧性一般,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含少量铁锰质斑膜及细砂岩碎块。

层底埋深0.9~2.3米,平均厚度1.7米。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与下伏地层呈突变接触关系。

③强风化细砂岩(T3):

褐黄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绢云母,岩石风化节理发育,裂面多充填泥质及铁锰质斑膜,岩芯呈碎块状,手易掰开,用搞可以挖掘。

该层层底埋深4.6~5.4m,最大厚度4.2m,最小厚度2.3m,平均厚度3.3m。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与下部地层呈渐变接触关系。

④中风化细砂岩(T3):

黄褐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岩芯呈短柱状,锤击声较脆,用搞难挖掘,岩芯可钻进。

岩层产状倾向北东,倾角15-20度。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本次勘察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7.4米。

2.3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承载力的确定

据现场测试成果,结合本地区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各单元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见表2.3-2。

 

单元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

表2.3-2

层号

岩性

承载力特征值(kPa)

建议值

(kPa)

现场测试

标准贯入

动力触探

粉质粘土

167

160

强风化细砂岩

320

320

中风化细砂岩

700

注:

③层中风化细砂岩承载力据经验取值

根据现场测试并结合本地区工程实践经验可确定①粉质粘土的视电阻率为32Ωm,计算上拔角为200。

2.4场地地下水

该场地在本次勘探深度内未见到地下水仅在场地南部见到上层滞水,水位为2.0-2.3米,水量不大,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3.0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3.1场地环境条件及稳定性评价

该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周围无建筑物,地上无障碍物,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

经勘察,场地及其附近无新近活动断裂通过,场地是稳定的,适宜建筑。

3.2场地的地震效应评价

3.2.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该场地在覆盖层厚度内承载力特征值为270.0kPa,fak>150kPa,其相应剪切波速为500≥vs>250m/s,等效剪切波速为500≥ves>250m/s。

场地覆盖层厚度小于5米,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表4.1.3及表4.1.6标准,故判定该场地地基土类型为中硬土,其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

3.2.2抗震设防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附录A,南召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所属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近震考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应以此设防。

3.2.3场地的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4.1.1条,该地段应划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3.2.4砂土液化评价

该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第4.3.1条,该场地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

3.2.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属丙级建筑。

3.3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该场地在本次勘察深度内未见到地下水,仅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不大,故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4场地土的易溶盐腐蚀性评价

依据(GB50021-2001)2009版规范中表G.0.1,确定该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由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报告单(见表3.2-1),对照GB50021-2001规范中表12.2.1及表12.2.2,判断土对砼具微腐蚀性;对照表12.2.4判断土对钢筋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通过野外采用锥形电极法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层②粉质粘土的PH值6.8,氧化还原电位389mv,电阻率32Ω·m,极化电流密度0.012mA/cm2,质量损失0.11g,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表12.2.5,该场地土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土的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一览表

表3.5-1

试验项目

PH

Ca2+

(mg/kg)

Mg2+

(mg/kg)

Cl1-

(mg/kg)

SO42-

(mg/kg)

HCO31-

(mg/kg)

CO32-

(mg/kg)

试验结果

6.8

85.9

47.9

47.2

71.0

88.5

0.00

6.9

98.5

39.8

50.4

65.9

86.9

0.00

3.5不良地质作用和不利埋藏物

本次勘察,该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有人防工程、古河道、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内有十几处墓穴。

4.0天然地基方案可行性分析

因甲方未提供建筑物上部荷载,故无法确定基础型式、尺寸及埋深。

5.0结论与建议

1、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二级,综合判定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2、该场地地层及其结构较稳定,适宜建筑。

3、该场地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土,其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35s,应以此设防;建筑抗震地段应划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属丙级建筑;该场地土为非液化土场地。

4、根据勘察,场地内的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为:

①粉质粘土,层底埋深0.9~2.3米,平均层厚1.7米;②强风化细砂岩,层底埋深4.6~5.4米,平均层厚3.3米;③中风化细砂岩最大揭露厚度7.4米。

5、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地区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该场地地基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如下:

①粉质粘土fak取160kPa

②强风化细砂岩fak取320kPa

③中风化细砂岩fak取700kPa。

6、该场地在本次勘探深度内未见到地下水,仅局部存在上层滞水,水量不大,故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也不考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7、该场地地基土中的易溶盐对砼、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8、本报告未作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建议设计部门应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实际荷载情况,对建筑物地基进行强度、变形验算后,最终确定其基础型式、尺寸及其埋深。

9、标准冻深按0.5米计。

10、加强验槽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正文目录

附图: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01)比例尺:

1:

2000

2.工程地质剖面图(图02~06)

,比例尺:

水平1:

1000垂直1:

200

3.钻孔柱状图(图07~08)

比例尺:

1:

100

附表:

1、岩性统计表(附表1)

2、分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附表2)

3、重型

(2)动探N63.5分层统计表(附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