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读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望海潮读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读后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大丈夫豪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胆放肆,除此之外,苏轼又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相思之苦。
苏轼,好一代豪放大家。
宋词,温柔似水的,小家碧玉的,豪情冲天的,温柔中带点小刚毅的,刚毅中带点小柔情的,每一首都表示不同的情,是啊,人到底有多少种感情呢?
读读宋词,这感受就不言而喻了。
篇二:
读《宋词》有感读《宋词》有感东桥小学五
(1)班:
幸子怡《宋词》是古代名人著作,词人们生花秒笔,写下无数流传千古的词作,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词作已成为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我喜欢《宋词》,喜欢它的豪放,喜欢它的哀婉,喜欢它的壮美。
《宋词》是一首豪放的歌,气势雄浑,波澜壮阔。
你只要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上一曲,一股大义凛然之气会从你的脚尖悄悄地游遍全身,让你变得勇敢、坚强。
柳永《望海潮》中“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诗中“怒涛”二字给人以澎湃与浩荡的感觉,再现了钱塘江水浩大的气势。
《宋词》是一杯哀婉的酒,浓郁飘香,魂牵梦萦。
你只需轻轻喝上一口,一股纯正的味道便会激起你的无限遐想,心间荡起阵阵涟漪。
晏殊的《诉衷情》之中“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词人描绘的重阳秋色,更是一幅游子登高对景、佳节思情图。
我体会到词人当时牵肠挂肚、肝肠寸断的哀伤心情。
《宋词》是一幅壮丽的画,赏心悦目,令人陶醉。
你只要细细观赏,就会发现那些景色是那么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有时清丽温婉,有时雄伟壮丽,让你的心情变得舒畅愉悦。
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读这一句时,我仿佛看到远处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清晨的寒气轻轻伴着柳枝飘荡,岸边杏树上,红色的杏花争相开放。
顿时,我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生活有的是希望,有的是盼头无限美好。
我在《宋词》中认识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她出生书香门第,家庭条件优裕。
在她的《点绛唇》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再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第一次见到赵明诚的情景。
这一句让我见到了一个活泼、聪明,好奇,又略带矜持的少女李清照,同时让我体会到词人惬意的生活情态。
《宋词》中,我不仅结识了李清照、柳永、宋祁、晏殊这些名人,还认识了以苏轼、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词人,词风雄庄伟丽,犹如泰山之巅。
词人不同,风格也截然不同。
《宋词》内涵丰富。
古人云:
“腹有书气自华”。
读词,不仅能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更是让我们享受灵魂的洗礼、人格的历练。
我在不停地搜集《宋词》、品读《宋词》、积累《宋词》中,增长见识、受到熏陶、得到启迪、懂得做人的道理。
《宋词》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让我们一起到《宋词》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拾贝吧!
(辅导老师:
陈信敏)
篇三:
读书课恩阳区第二初级中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书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纽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全面落实区教科体局《关于开展“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师生中树立勤奋读书、热爱知识、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三、活动主题养成读书习惯,创建书香校园
四、活动目的
1、通过读书活动,激发教师读书欲望,提高教师读书品味,陶冶情操,濡养心灵,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通过读书活动,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3、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我校特有的“书香校园”特色,不断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
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教师、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行书香班级、书香学校,书香家庭的建设
五、领导机构。
建立以校长为主的阅读组织机构;
班级有阅读组织,班主任、语文老师负主要责任,同时选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读书组织委员。
1、创建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董泽民副组长:
张纯莲成员:
张淼、黎苾、陈振洲
2、创建读书活动实施小组组长:
张纯莲副组长:
张纯莲、陈振洲组员:
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六、活动宣传口号:
1、我读书,我快乐。
2、书香伴童年,智慧享一生。
3、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4、与书籍为伍,与经典对话,与智慧同行。
七、活动要求:
1、搞好宣传发动。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班队课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学生“校园溢满书香,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做好班级图书工作。
班级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班级学生一批好书。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并管理好图书角。
3、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教师的指导要建立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增长知识,明理懂事、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会做人、处事、交往,从而在班级、年级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文化氛围。
4、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
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
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写读书笔记、摘录卡等,也可以采取主题班会和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开展读书活动。
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如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
6、班级每个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并请老师家长负责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
7、合理安排读书时间,保证定时、定量完成读书任务。
平时一般每天读书不少于1小时(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读不少于半小时,在家庭挤时间读不少于半小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八、活动成果展示:
1、举行读书征文比赛:
征文形式可以是书评,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叙述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
2、举行背古诗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
3、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4、举行书签制作、报刊剪缉、个人作品集锦、读书手抄报、读书成长册等展评活动。
5、开展“背诗大王”、“读书小博士”、“阅读明星”、“读书小状元”以及“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等多种评选活动。
九、落实评价。
1、建立学生的“读书成长册”。
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
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
每学期一本。
班主任做到三个一:
即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整理,每学期一装订。
2、学校每学期进行“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读书之星”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学校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评估项目。
同时,不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系列交流和评比活动。
十、档案整理。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协助教导处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附录:
学生读书书目:
七年级上:
苏轼(13首)韦庄(1首)岳飞(1首)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永遇乐(明月如霜)苏轼:
洞仙歌(冰肌玉骨)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苏轼: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
望江南(春未老)苏轼: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韦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七年级下:
柳永(8首)晏几道(7首)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采莲令(月华收)柳永:
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柳永: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篇
四:
让阅读开启性格--《语文读本》中的德育渗透让阅读开启性格《语文读本》中的德育渗透南昌二中黄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陈钟梁补充说:
“语文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性格,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但毕竟课时有限,课文数量不多,单靠一本课本是难以有足够的成效的。
《语文读本》作为课本的配套读物,符合大纲要求,紧跟课本,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读本》教材优势,让阅读开启性格,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今年高二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将读本阅读常规化,布置学生每周阅读2篇读本课文,并选择其中1篇写读后感,再利用课堂时间点评,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周,读本单元是“诗骚流韵”,学生对《诗经》及屈原的作品兴趣不高,大多学生是敷衍了事。
但有1位学生阅读《橘颂》后写到:
“古人因为不了解橘的生长特性而赋予了它美好的品格,现代人对很多事物了解之后却失掉了很多美好的遐想。
”并发出了“希望现代人能保持那些单纯的美好”的感想。
我抓住这句话,联系学生进入高二年级后,年龄增大、阅历增多就开始目空一切、急躁不安的特点,告诉学生:
“成长不应该让我们失掉那些美好的品质,比如遵守校规校纪,比如虚心,比如诚实”学生都很有感触。
在阅读《寄黄几复》时,有学生对“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有所感悟,联系自己实际,提出了“同学友情珍贵,要及时珍惜”的倡议,我就在班上开了节“如何与同学相处”的主题班会,同学踊跃发言,事后许多同学都表示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包容,以平和之心与人相处。
而在阅读“历史见证”单元3篇文章后,学生都感慨现在的平静生活来之不易,对现在的生活增加了幸福感。
在阅读“故都深情”后,同学的爱家乡的情绪高涨,有学生写到“我的故乡虽不及北京那样绚丽,但却是我心永系之地,我爱我的家乡”,我又联系“异域采风”单元,指导学生阅读,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不仅是诗歌和现代文可以进行德育渗透,中国古代散文也包涵了为人处世的哲理。
在阅读《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后,有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得出了“考试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考后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已成为过去,要把握现在”的认识。
中国儒家文化的包容、仁爱、朴素、平和的精神正可以帮助处在“垃圾文化”的包围与诱惑之中的高中生拒绝平庸与浮躁、提高审美修养与思辩能力。
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如果能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而且对各门学科深入学习都产生直接影响,更能影响其一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但是,学生对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是抱着要掌握知识点来应对考试的态度,没有以阅读的角度去欣赏。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对文本阅读的兴趣,缺少主动阅读经典著作的意识和欲望,因而无法真正进入阅读的自由状态。
孔子提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没有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学生对读本的课后阅读就是其积累感悟的创造过程,教师的适当延伸就是使学生补充知识再感悟的加强过程。
在语文课本之外进行的《语文读本》阅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开启了他们的健康性格。
几周的阅读教学之后,学生从最初的被动阅读进入到主动阅读,有位女生更是特意将最初写这项作业的普通练习本换了本她钟爱的精美笔记本,并附上张纸条给我“黄老师,我是最近才认识到这项作业的意义的,我觉得一本普通的作业本远远不够,所以换了本我最喜欢的本子,并把前几周的作业都誊抄了一遍”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在阅读后也常有细腻感人的感触,一位好动好打篮球的男生在读过柳永《望海潮》后,在其读后感中写到“烟雨、杏花、江南,那些如此美好的事物是我魂牵梦萦的感动”,阅读感悟已经成为他们接受并喜爱的常规作业了。
读本阅读毕竟不同于课本教学,其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读本阅读与德育教育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确立以体验生命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增强师生互动。
语文阅读是师生心灵的交汇,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数理化学科的老师,他在课堂上可以不涉及现实、世俗的问题,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科学而科学”,而语文教师则不行,无论阅读还是写作,你都无法避开现实,对人生、社会的看法总在其中。
读本阅读不仅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还应有教师的个人体验。
高二第三册读本选入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是篇让我很有感触的诗歌,在讲评作业时,就“愿逐月华流照君”这句诗,我告诉学生我自己学生时我的一件小事,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
从唐代起跨越千年,从教师到学生,课堂充满了个性的生命体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师生各自的生命体验交流“唤起人对未来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探索的热情。
”能让学生的心灵畅游于情感的花园,体验人生百味,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充分挖掘读本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读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佳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读本第三册为例,《莫高窟》可以看作一篇游览莫高窟这一中国最大的佛教石窟的解说词,鲁迅的《灯下漫笔(节选)》是一剂警醒国人的猛药,《左忠毅公逸事》则是古人铁骨铮铮的印证。
这些不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美文,更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
教师要充分挖掘读本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
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激发学生自我阅读的强烈兴趣,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三、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适当引导。
高中《语文读本》第4册新添了一个专题单元“神奇武侠”,首次节选了两篇武侠小说,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
编者还留给学生一道思考题:
“有人说,金庸的小说成就足以进入文学史,也有人说他的武侠小说再好也是通俗文学,只有娱乐的作用,难登大雅之堂。
对此,你怎么看?
”曾有不少人质疑金庸武侠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读本),但事实上武侠小说还是走进了学生生活。
这类小说也有其积极意义,如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样,在人物塑造方面更丰满,在表现主题方面常与民族精神相结合,能够入选也是顺理成章。
我班一位男生说,金庸作品入选“读本”,让他和许多喜爱武侠小说的同学有了一种很强的认同感。
其实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而读本的编写者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传统熔为一炉,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使武侠小说的可读性和文化品位都得到提升。
近几年来,读本选编面拓宽了,选文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环境。
以第四册《语文读本》为例,除新添“神奇武侠”单元外,《牧马人》、《两个人的车站》、《飞越疯人院》等中外名片,也首次被合编在“银幕天地”这一专题单元。
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阅读读本,将德育教育与时代靠紧,与生活实际结合。
学生阅读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但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状态。
我每周除布置学生阅读读本写作外,一定会利用课堂时间把优秀习作与其他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也需要合作,需要交流,需要碰撞。
合作,才能资源共享;
交流,才能取长补短,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
碰撞,才能不断产生思维的火花。
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同于自己又确有道理的观点,怎样取其精华,每个同学都需要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对各种观点进行重新筛选或组合,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加丰富的见解,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
而教师的适当点评可以升华德育主题,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
“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
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
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
”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教师不应该使课外选修的《语文读本》游离在德育教育之外,在课本之外的读本阅读应成为学生丰富心灵的载体,成为德育教育的平台。
阅读课是学生时代开启性格的钥匙,青春因阅读而光彩。
篇五: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打开历史之窗,翻看一页页历史的鉴证,殊不知,历史的车轮已缓缓滑过,但它留下的痕迹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一位位爱国英雄人士涌出,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我今天似乎又目睹到了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读完《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我的心在颤抖,不寒而栗。
林则徐,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看到中国将要衰退危亡,便呈奏章禀告皇帝,把事情的严重性警告皇上,并要求亲自出马,解决危机。
于是便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事迹。
他当众把数吨鸦片销毁,在百姓面前树立了威信,更是毅然决然地为百姓除害。
可是好景不长,昏庸无能的皇帝竟判他为罪臣,发往新疆。
就在发配新疆的过程之中,他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途中受到许多中、低层人士的帮助与鼓励。
在伊犁他又帮将军出谋划策,解决荒地。
在以后一年内,林则徐南到喀什,东到哈密,勘遍东、南疆域,历经严冬和醒暑,无怨无悔。
他为清政府新增的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他所该承爱的,而他却尽心尽可能力,无不体现出他的为国为民之心。
他对国家的那一份情比对他的生命看得更重要,这无不让我们敬畏。
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前进,一批批爱国勇士,载入着史册。
近几年来,“天宫一号”成功发射,是中国人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对宇宙的星系又多了一份了解,更可喜的是,“神九”胜利飞入太空,在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中,“九天”的成功对接,再一次创造了奇迹,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在未来的发展与建设中,还有更多的英雄人物会登场,正是他们,为祖国增添耀眼的一笔,也正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走向美好幸福的一面。
然而,因他们的心中更多的是什么?
是他们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这样纯洁刚正的心灵使他们前进,也让我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更勇敢,更顽强地去迎接挑战,为国争光!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我之所以对这篇文章感兴趣,多半是因为她《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磅礴的气势,恢宏的人生,竟是一位跨越北南两宋的小女子所说的话,不,不是小女子,而是女中豪杰。
我很难想象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女子先后经历了丧夫之痛,再婚又离婚,山河破碎,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到了晚年让一个孩童的一句“词藻非女子事也。
”而否定自己一生时依然可以顽强地挺过。
她是怎样傲然屹立于苦难之中而不为所动,她又何来的勇气呢?
我想那便是它的词作了。
词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而不乏多见,李词的特点就是言愁,首首写愁,阙阙言愁,甚至字字都饱含着愁绪。
《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等等这些还只是愁于表面,含蓄的表达已经满足不了她情感的宣泄,那么她的愁就不是一般的愁了,而是超越时空的愁。
精神之力,盖超乎外貌之美,才智之强,别是一种震撼,一种导引与向往。
而作为诗人的李清照在精神之力上定超乎于常人,然而她亦不缺乏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甚至可以说她是一个完人。
但在那个年代,她并没有给世人带来了震撼,因为她是女子,她根本不需要精神之力,也不需要才智之强,美貌如花就足够了,这样她就可以像平常女子一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嫁个男人,生儿育女,到了晚年,也好含饴弄孙。
但上天不允许,偏偏让它作为这个百年难遇的完人,那么她还怎么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呢,要是有也得跨越时空了。
所以她又怎么不会百年孤独,怎么不会愁苦呢?
感谢李清照,让我们在精神领域接受了一次震撼,一次冲击,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们敞开心扉,以快乐之心接纳世间的真善美,以勇敢之怀来容纳不公与苦难。
李清照生不逢时,悲哉,悲哉。
但在我们后人心中作为女中豪杰,作为美神的她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儿心灵的慰藉吧。
我不知道我是在读梁衡,还是在读柳永。
他写的柳永,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