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3240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经济学考试题库期末讲课稿Word文档格式.docx

奉行纳税费用"

、广义的税收成本。

除税务机关征税的行政管理费用外,还包括纳税人在按照税法规定纳税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

主要包括:

a.纳税人因填写纳税申报表而雇用会计师、税务顾问或职业报税者所花费的费用;

b.企业厂商为个人代缴税款所花费的费用;

c.纳税人花在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机会成本)和交通费用;

d.纳税人为逃税、避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因逃税、避税未成功而受的惩罚等。

3、简述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公共支出结构表现出的一般特征。

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特殊性,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相应水平时的干预力度(1分),政府承担的义务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相应水平时的义务(1分)。

其公共支出结构的一般特征为:

政府购买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转移性支付,但转移性支付的增长速度大于前者;

(1.5分)

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的比例不相上下,增长速度接近;

特殊利益支出与一般利益支出的比例不相上下,增长速度接近;

可控性支出所占比例较大,但不可控性支出快速增长。

4、试述公共产品存在的原因。

导致公共产品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市场失灵(3分)

某些产品在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上往往存在着私人部门难以克服的偏差,或者说是这类物品或劳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社会边际成本。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可能有:

1.某些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效用不能分割为若干单位,从而不能向个人或企业出售,也不能为其定价,市场的供给自然就成为无效的方式。

2.某些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使得消费者无法实现效用上的排他性,也无法向其他使用者收费,因而不愿为此付出价格,市场也无法通过供求双方的力量为其求得一种均衡价格。

(二)私人部门难以承担的成本或风险(2分)

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1.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至于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提供某些产品,而私人部门无法在全社会范围整合资源,从而无法实现此类产品的提供。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某些特殊的产品或生产条件的提供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其成本已经超出了个人财力所能提供的可能,一旦提供就将严重改变私人部门的成本和市场价格稳定。

3.某类产品的提供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至于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结果,为了维护社会生产的发展政府必须承担提供的责任。

(三)产权不明确或者产权保护困难(2分)

某些资源的产权难以维护或者维护成本过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免费搭车者的出现,结果必然是相对巨大的需求,供给呈现萎缩,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为了克服这种局面,此类产品的供给往往不得不由公共部门加以提供,供全社会使用,如灯塔、基础科学研究和社会研究成果等等。

自然资源往往具有产权归属不明确的特点,为了维护自然资源不致枯竭,政府往往承担起资源维护者的责任,因此环境保护可以看作是另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

(四)规模效应或自然垄断性(2分)

某些产品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而市场需求却相对有限,如果由市场通过竞争提供,往往会导致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出于公平和抑制资源浪费的考虑,政府必然会介入对此类产品的提供。

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产品,如市政公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即属于此类情况。

(五)国家安全的需要(2分)

国家间的对抗所需要的资源,往往超乎具体的阶级或特定的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可能,因此必须由国家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才能有效提供。

而国防需要的特殊性,使之难以计算成本和收益,以至难以由私人部门提供。

(六)阶级统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国家最初的职能是进行阶级统治,这就造成国家必须保持以暴力性为特征的庞大的国家机器。

而国家机器作为实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是集全社会之力,难以由个人提供。

在国家行使其权力时,必然会构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法律秩序体系,并由此向社会提供某种特定的服务。

另一方面,阶级统治和社会发展的某些需要存在价值判断上的多样性,以至于必须引入对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的考虑,此类产品的提供是难以由私人部门完成的。

(七)全球化进程的需要(1分)

全球化进程导致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在全球范围流动,为了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者,各国政府不得不尽可能的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物品,从而降低私人部门在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成本,如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制度成本、基础设施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等等,这就需要政府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廉洁政府、兴建高水平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等等。

5、什么是市场失灵?

简述导致市场失灵的基本原因。

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自身价格形成体系的不完备,所导致的资源不能形成有效配置的现象。

(2分)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也就是价格信号失真。

导致价格信号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

外部效应(0.5分)

不完全竞争(0.5分)

信息不均衡(0.5分)

规模报酬递增效应(0.5分)

过度竞争(0.5分)

公共物品的存在(0.5分)

6、简述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中出现了至少一个大到能够足以影响价格形成的卖者或买者(1分),从而造成价格信号失真(1分),即供给和需求难以在"

帕累托最优"

的水平上形成均衡价格(1分)。

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1933年最先提出的垄断竞争论认为:

同一市场上,如任何一个售卖者都不能单独影响价格,则竞争是"

纯粹"

的;

如产品有差异(指品种、质量、商标和售卖条件等),则发生垄断,差别愈大,垄断因素也愈大,差别大到不能为其它任何产品所代替时,则垄断是"

的。

"

纯粹竞争"

或"

纯粹垄断"

的情况很少,极大多数的产品都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别;

所以它们的售卖者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这种竞争称"

垄断的竞争"

7、简述功能财政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勒纳提出的功能财政论的主要内容是:

1.平衡预算,无论是年度的还是周期的,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

政府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2.政府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而不是预算平衡,不应为达到预算平衡而置经济平衡于不顾。

3.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

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的问题本身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或持续的经济衰退相比是不重要的。

8、混合经济中,私人部门与政府是如何分工的?

简述混合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的回答。

市场中的私人部门通过供给与需求形成的价格信号来引导资源配置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政府通过税收、购买、转移支付等直接和间接的手段来从外部维持市场的运行,并矫正市场内部的失灵现象,通过宏观调控实现主要宏观经济目标,进而实现资源配置的"

9、在混合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回答如下:

生产什么?

--答案:

私人部门生产利润最高的产品,公共部门提供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或无法提供的公共性产品。

生产多少?

私人部门按照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自身的生产数量;

政府通过干预影响私人部门的决策。

如何生产?

政府本着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对生产方式进行管理和限制,在此基础上私人部门按照成本最低的原则组织生产。

为谁生产?

谁取得要素收入并决定如何使用这些收入就为谁生产,但政府可以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的格局。

10、简述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必要条件。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

生产者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商品之间没有任何差别;

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交易成本为0。

11、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均衡?

简述国家为减少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采取的基本措施。

信息不对称即信息不均衡,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对于交易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所掌握的信息不均等。

国家为减少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采取的基本措施:

1.建立金融中介机构来冲减债权人面临的信息劣势;

(1.2分)

2.建立全社会的信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利用信用纪录、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式遏制债务人和受托人对信息优势的滥用;

3.建立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提供惩戒逆向选择和防范道德风险的他律机制;

4.通过舆论和教育宣传倡导重视信用的道德自律机制;

5.建立国家风险化解机制。

12、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

试分析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后果。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国际收支出现了长期、大量和持续的不平衡。

这种外部经济的失衡通常以国民经济的内部不平衡为其主要原因,是内部经济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和反映,并且通常是通过自动调节机制或采取临时性的措施所难以解决的。

国际收支失衡即包括顺差也包括逆差。

一、过量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本币贬值(1.5分)

外汇市场供不应求,引起本国货币汇率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和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飙升。

(二)储备流失(1.5分)

货币当局抛售黄金和外汇平抑汇率波动,造成黄金和外汇储备流失,削弱本国的对外金融实力和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

(三)债务加重(1.5分)

借入大量外债来弥补逆差,对外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甚至有可能引起国际债务危机。

(四)贸易摩擦(1.5分)

被迫缩减必需的进口,实施外汇和外贸管制措施,将会影响国内经济建设和消费利益,可能招致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措施。

二、过量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货币升值(1.5分)

外汇供过于求,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使出口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失业问题。

本币汇率上升还会影响国内建设必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进口。

(二)储备过量(1.5分)

阻止本币升值,被迫购入外汇进行干预。

造成外汇资金的闲置浪费,不利于利用宝贵的国内外资源加快发展本国经济,还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加重通货膨胀。

而一旦外币汇率下跌,又会使外汇储备资产蒙受贬值的巨额损失。

(三)投机猖獗(1.5分)

顺差国货币汇率会变得过于坚挺,容易遭到外汇市场抢购冲击,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投机活动,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

大量顺差会导致贸易伙伴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和外汇、外贸管制措施,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13、试述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间的关系。

一、进出口贸易平衡与内部均衡(4分)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会带来进口增加,对外国投资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国际收支存在着出现逆差的潜在可能。

大幅度的国际收支逆差,会带来本币贬值的压力。

在固定汇率下,维持汇率往往会带来利率上升,投资将受到抑制,经济有可能出现紧缩,失业率将上升。

在浮动汇率下,本币持续的贬值将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国内物价上涨能够受到抑制,那么本币贬值带来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则能够促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二、汇率制度与内部平衡(4分)

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于财政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具有很强的自动平衡机制,稳定国际收支对于财政政策的压力较小,市场机制在这方面将承担主要责任。

如果是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那么财政政策对于稳定国际收支将产生重要影响;

但如果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本国货币不贬值的情况下,依靠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平衡国际收支是相当困难的。

三、财政政策与外部均衡(4分)

根据变形的国民经济恒等式(X-M)=(S-I)+(T-G),可以认为通过紧缩财政的方式能够推动国际收支趋向平衡。

但这种对于国际收支的平衡只能在短期能实现,而且是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国内市场的均衡为代价的。

利用退税等方式促进出口,是以整个财政的承受能力为限的,而限制进口的各项措施,又有可能招致贸易伙伴的报复。

四、外部均衡与内部均衡(2分)

从长远上看,外部均衡是建立在内部均衡基础上的,因此如果没有以质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不能够凭借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在国际产品交换中获得比较优势,从而在国际经济秩序和分工中取得较为有利的位置,那么单靠财政政策企图实现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在长期中的均衡发展,是极为困难的。

1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

试述货币政策的基本环节和典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和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二者的划分是以中央银行为界线的,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滞。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

1.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社会各经济变量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主要分成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一)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3分)

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投资影响支出并进而影响收入。

货币数量变化M→利率变化r→投资变化I→社会总支出变化E→国民总收入变化Y

(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3分)

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作用不大,货币供给可直接影响支出、收入。

货币数量变化M→社会总支出变化E→投资变化I→国民收入变化Y

15、试比较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单式预算指政府公共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的预算。

1.单式预算的优点

(1)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和全貌和预算平衡情况一目了然,整体性强。

便于对预算收支规模、结构及平衡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全面分析,也便于立法机构的审议和社会公众的了解和监督;

(2)便于统筹实施,组织预算执行,增强政府运用财政资金的力度;

(3)结构简单,易于编制实行。

2.单式预算的缺点

(1)不加区分地把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项目编制在一个预算内,各种性质的不同收支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收支平衡结果,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进行分别管理,不利于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难以具体反映预算赤字和盈余的成因及性质。

(2)国有资产收益(所有者收益)与国家税收混在一起,国家经常性支出和投资支出混在一起,使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企业经营责任不明确,参与企业分配的依据不清晰等。

复式预算,是将同一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划分,分别汇集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复式预算的最大特征是用特定的预算收入来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的需要,在预算收入和支出项目之间建立稳定的对应关系。

1.复式预算的优点

(1)能够较为具体地反映预算的平衡情况以及预算赤字和盈余的成因,从而为政府进行经济分析和宏观决策提供较为明确的信息。

(2)便于改善财政资金的管理,避免不同性质的财政资金相互挤占。

2.复式预算的缺点

(1)把统一的财政收支分列在不同的平衡表内,打破了预算的整体性。

(2)结构也比较复杂,增加了编制的难度。

(3)资本预算把投资与债务收入对应起来,从预算本身看不出控制债务的必要性,有导致债务失控的危险。

16、什么是通货膨胀有益论?

简述通货膨胀有益论的前提条件

通货膨胀有益论

由于存在"

货币幻觉"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会最先发现自己的产品价格上涨,而误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提高产量,使产出增加--因此,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济的增长。

但是,这种"

通货膨胀有益论"

存在严格的前提假设:

必须假设人们的货币幻觉能够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否则产量不足以增加;

人们要能够在足够长的时间里被"

欺骗"

--理性预期学派已经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即经济当中有足够的闲置资源供产量增加--否则生产者增加产量的努力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进一步上涨,而这反过来又会导致货币幻觉的破灭。

17、简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种分类

所得税,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的课税;

社会保险税,包括对雇员、雇主以及自营人员的课税;

薪金及人员税;

财产税,包括对不动产、财产值、遗产和赠与的课税;

商品与劳务税,既包括产品税、销售税、增值税、消费税等,也包括对进出口课征的关税;

其他税。

18、简述决定政府购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

决定政府购买规模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1.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2.国际收支水平;

3.物价水平与经济周期;

4.政府支出的决定机制;

5.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公共经济政策;

6.政府的产业政策;

7.政府承担的义务;

8.国际关系与安全形势;

(0.5分)

9.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9、什么是受益的非排他性?

为什么会出现公共物品的受益的非排他性?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劳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受益的非排他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1)在一定范围内,完全无法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

(2)虽然能够实现对物品部分功能的排他性,但是无法实现对全部功能的排他性;

(3)虽然理论上能够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但技术上难以实现;

(4)虽然在技术上能够将不愿付费的其他人排除出对某种物品的享用,但排除的成本过高,以至于难以承受;

(5)虽然可以实现有效的排他性,但是出于社会义务或公共道德的考虑,政府也必须向不愿或不能支付费用的人们提供相应产品。

20、简述唐斯模型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美国学者唐斯提出"

政党所感兴趣的并不是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相反,每个政党所追求的只是通过获得最多的选票从而再次被选上。

因此,如果政府确有能力使社会向帕累托效率移动,这也只有通过同别的政党的竞争才能达到,所以,关键在于政党之间的竞争是否总是迫使政府向一种帕累托最佳状态努力。

唐斯的模型的含义:

(1)政党或政治家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而不是追求某种意识形态的目标或者公共利益的;

(2)政党或政治家是凭选票的极大化才能实现自我利益的;

(3)政党或政治家是以其提出的竞选纲领或可供选择的提案来争取选票的;

(4)政党或政治家提出的纲领或提案,只有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才能实现选票极大化。

21、什么是"

挤出效应"

试述"

的限制条件和解决途径。

"

指政府通过向公众和商行借款以实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引起实际利率上升,导致民间投资由于融资成本上升而减少,从而使财政支出的扩张部分或全部被民间投资的减少所抵消的现象。

挤出效应存在与否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债务对利率的影响存在必然的联系。

其基本假设是:

1.经济已达到充分就业的无潜在闲置资源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供给充足,其价格则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政府支出对利率和私人投资影响较小,挤出效应也较小。

2.赤字财政政策不能得到货币当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

如果在预算赤字以及政府支出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相应增加以及增加额能够满足货币需求增加的需要,则国债扩张不会产生挤出效应。

限制公债的支出效应的基本途径:

1.限制公债规模,对公债的增长速度进行总量控制。

2.选择有利的公债发行日期,同时注意调整公债的期限结构,避免在资金市场上加剧竞争。

3.货币当局财政政策配合政府的公债发行,适当放松银根。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开放公债市场,利用外国资金来源缓解国内资金需求压力。

(6分)

22、试述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税收四原则中所体现出的税收思想。

斯密在《国富论》中针对当时苛重复杂的税收制度、税负不公以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况,在总结前人的税收原则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的四项原则:

(1)平等原则(4分)

A.强调支付能力原则。

B.主张取消一切免税特权。

C.根据要素报酬纳税。

D.税收"

中立"

和比例税制。

(2)确定原则(3分)

课税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各公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

完纳的日期、完纳的方法、完纳的数额,都应当让一切纳税人及其他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

(3)便利原则(3分)

税收的征纳手续应尽量从简,应该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

A.在纳税时间上,应在纳税人收入丰裕的时候征税,不使纳税人感到纳税困难。

B.在纳税方法上,应力求简便易行,不让纳税人感到手续繁杂。

C.在纳税地点上,应将税务机关设在交通方便的场所,使纳税人纳税方便。

D.在纳税形式上,应尽量采用货币形式,以免纳税人因运输实物而增加额外负担。

(4)最少征收费原则(4分)

又称经济原则,在征税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所征税收尽量归入国库,使国库收入同人民缴纳的差额最小,即征收费用最少。

斯密提出额外的税收成本,即征税费用过高很可能是由于以下四种弊端所造成的:

A.行政效率低下造成直接征收成本高昂。

B.税收妨碍了生产活动,使可供纳税的资源缩减乃至消失。

C.处罚失当,破坏税源。

D.潜在征管成本造成的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