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758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

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

一、测量

测量可以分为两类。

按照获得测量结果的方法来分,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

测量两类,而从测量条件是否相同来分,又有所谓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根据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与标准量直接比

较得出结果。

如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等,

都是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借助函数关系由直接测量的结果计算出所谓的物理量。

例如已

知了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求出的速度就是间接测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

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

比如电能的测量本来是间接测量,现

在也可以用电度表来进行直接测量。

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

一切测量的基础。

根据测量条件来分,有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同一(相同)

条件下进行的多次测量,如同一个人,用同一台仪器,每次测量时周围环境条件相同,

等精度测量每次测量的可靠程度相同。

反之,若每次测量时的条件不同,或测量仪器改

变,或测量方法、条件改变。

这样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叫做不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

量的结果,其可靠程度自然也不相同。

物理实验中大多采用等精度测量。

应该指出:

复测量必须是重复进行测量的整个操作过程,而不是仅仅为重复读数。

测量仪器是进行测量的必要工具。

熟悉仪器性能,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正确进行

读数,是每个测量者必备的基础知识。

如下简单介绍仪器精密度、准确度、精确度和量

程等基本概念。

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是评价测量结果的术语,但目前使用时其涵义并

不尽一致,以下介绍较为普遍采用的意见。

测量精密度表示在同样测量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彼此间

相互接近的程度,即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测量数据的弥散程度,因而测量精密度是测量

偶然误差的反映。

测量精密度高,偶然误差小,但系统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仪器精密度是指仪器的最小分度相当的物理量。

仪器最小的分度越小,所测量物理

量的位数就越多,仪器精密度就越高。

对测量读数最小一位的取值,一般来讲应在仪器

最小分度范围内再估计读出一位数字。

如具有毫米分度的米尺,其精密度为1毫米,应

该估计读出到毫米的十分位;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度为0.01毫米,应该估计读出到毫米的

千分位。

仪器准确度是指仪器测量读数的可靠程度。

它一般标在仪器上或写在仪器说明书上。

如电学仪表所标示的级别就是该仪器的准确度。

对于没有标明准确度的仪器,可粗略地

取仪器最小的分度数值或最小分度数值的一半,一般对连续读数的仪器取最小分度数值

的一半,对非连续读数的仪器取最小的分度数值。

在制造仪器时,其最小的分度数值是

受仪器准确度约束的,不同的仪器准确度是不一样的,测量长度的常用仪器米尺、游标

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它们的仪器准确度依次提高。

测量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因而它是系统误差的反映。

测量准确

大学物理实验

度高,则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小,测量的系统误差小,但数据较分散,偶

然误差的大小不确定。

测量精确度则是对测量的偶然误差及系统误差的综合评定。

精确度高,测量数据较

集中在真值附近,测量的偶然误差及系统误差都比较小。

总之,精密度高是指随机误差小,数据集中;

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小,测量的平

均值偏离真值小;

精确度高是指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

数据集中而且偏离真值小,

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小。

量程是指仪器所能测量的物理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仪器的测量范围(有时也将

所能测量的最大值称量程)。

在测量过程中,超过仪器量程使用仪器是不允许的,轻则仪

器准确度降低,使用寿命缩短,重则损坏仪器。

二、误差与偏差

测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被测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数据,但由于受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只能获得该物理量的近似值,

也就是说,一个被测量值N与真值N0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值,这种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ΔN=N-N0

显然误差ΔN有正负之分,因为它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差值,常称为绝对误差。

注意,

绝对误差不是误差的绝对值!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

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作出估计,是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工

作,也是实验的基本技能。

实验总是根据对测量结果误差限度的一定要求来制定方案和

选用仪器的,不要以为仪器精度越高越好。

因为测量的误差是各个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的

总和,要以最小的代价来取得最好的结果,要合理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确定测

量方法。

如比较法、替代法、天平复称法等,都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对测量公式进行

这样或那样的修正,也是为了减少某些误差的影响;

在调节仪器时,如调节仪器使其处

于铅直、水平状态,要考虑到什么程度才能使它的偏离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

不计;

电表接入电路和选择量程都要考虑到引起误差的大小。

在测量过程中某些对结果

影响大的关键量,就要努力想办法将它测准;

有的测量不太准确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

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待,在进行处理数据时,某个数据取到多少位,怎样使

用近似公式,作图时坐标比例、尺寸大小怎样选取,如何求直线的斜率等,都要考虑到

引入误差的大小。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测量不可能获得待测量的真值,只能是近

似值。

设某个物理量真值为x0,进行n次等精度测量,测量值分别为x1,x2,⋯,xn(测量过

程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它们的误差为

110Δx=x−x

220Δx=x−x

nn0Δx=x−x

求和

11

nn

ii

xxnx

==

ΣΔ=Σ−

xx

x

Δ

=−

ΣΣ

当测量次数n→∞,可以证明10

n

i

=

Σ

,而且1

是0x的最佳估计值,称x为

测量值的近似真实值。

为了估计误差,定义测量值与近似真实值的差值为偏差:

iiΔx=x−x。

偏差又叫做“残差”。

实验中真值得不到,因此误差也无法知道,而测量

的偏差可以准确知道,实验误差分析中要经常计算这种偏差,用偏差来描述测量结果的

精确程度。

三、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

用E表示:

EN100%

N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

公认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

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

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量的结果总是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一定或按

一定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系统误差的来源具有以下几个方

面:

(1)仪器误差。

它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或没有按规定条件使用仪器而造成的误差。

(2)理论误差。

它是由于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公式本身的近似性,或实验条件不能达到理论

公式所规定的要求,或测量方法等所带来的误差。

(3)观测误差。

它是由于观测者本人生

理或心理特点造成的误差。

例如,用“落球法”测量重力加速度,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多次测量的结果总是偏小,这是测量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误差;

用停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

某一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若停表走时太快,即使测量多次,测量的时间t总是偏大为

一个固定的数值,这是仪器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若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

使测量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是由于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误差。

在任何一项实验工作和具体测量中,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的消除或减小

一切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或者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发现系统误差需要改变实验条件

和实验方法,反复进行对比,系统误差的消除或减小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没有固定

不变的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一般应找出影

响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消除或减小系统误差。

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检定修正法:

指将仪器、量具送计量部门检验取得修正值,以便对某一物理量测量

后进行修正的一种方法。

替代法:

指测量装置测定待测量后,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一个已知标准量

替换被测量来减小系统误差的一种方法。

如消除天平的两臂不等对待测量的影响可用此

办法。

异号法:

指对实验时在两次测量中出现符号相反的误差,采取平均值后消除的一种

方法。

例如在外界磁场作用下,仪表读数会产生一个附加误差,若将仪表转动180°

进行一次测量,外磁场将对读数产生相反的影响,引起负的附加误差。

两次测量结果平

均,正负误差可以抵消,从中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在实际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时大时小、时正时负,以不可预定方

式变化着的误差叫做随机误差,有时也叫偶然误差。

当测量次数很多时,随机误差就显

示出明显的规律性。

实践和理论都已证明,随机误差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正态分布),

其特点是: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概率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单峰性);

绝对

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对称性);

绝对值很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趋于零(有界

性);

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于零(抵偿性)。

因此,增加测量次数可

以减小随机误差,但不能完全消除。

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也很多。

与仪器精密度和观察者感官灵敏度有关。

如仪器显示

数值的估计读数位偏大和偏小;

仪器调节平衡时,平衡点确定不准;

测量环境扰动变化

以及其他不能预测不能控制的因素,如空间电磁场的干扰,电源电压波动引起测量的变

化等。

由于测量者过失,如实验方法不合理,用错仪器,操作不当,读错数值或记错数据

等引起的误差,是一种人为的过失误差,不属于测量误差,只要测量者采取严肃认真的

态度,过失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五、随机误差的估算

对某一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其测量结果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也就是正态分布

(或高斯分布)。

我们用描述高斯分布的两个参量(x和σ)来估算随机误差。

设在一组测量

值中,n次测量的值分别为:

x1,x2,Lxn

1.算术平均值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证明,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1

1n

n=

(1)

是待测量真值0x的最佳估计值。

称x为近似真实值,以后我们将用x来表示多次测

量的近似真实值。

2.标准偏差

误差理论证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贝塞尔公式)

()2

S

σ=

(2)

其意义表示某次测量值的随机误差在~xx−σ+σ之间的概率为68.3%。

3.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当测量次数n有限,其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为

()

2

xi

nnn

σ

===

(3)

其意义是测量平均值的随机误差在~xx−σ+σ之间的概率为68.3%。

或者说,待测量

的真值在()~()xxx−σx+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3%。

因此

反映了平均值接近真值的

程度。

当测量次数很少时,样本的平均值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可能严重偏离正态分布的

平均值和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根据误差理论,如果令:

0/xxT=SS,式中Sx0为统计的标

准偏差,T作为一个统计量将遵从另一种分布——T分布,即“学生分布”。

其函数式

比较复杂,可不去管它。

但T分布可以提供一个系数因子,简称T因子,用这个T因子

乘样本的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作为置信区间,仍能保证在这个区间有68.3%的置信概率。

表1-1中列出几个常用的T因子。

表1-1T因子表(表中N表示测量次数)

N2345678910

T0.6831.841.321.201.141.111.091.081.071.06

T0.954.303.182.782.572.452.362.312.262.23

T0.999.925.844.604.033.713.503.363.253.17

10·

从表中可见,T0.683因子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趋向于1,在测量次数7次以上可以不

考虑T因子。

在测量次数小于7次时,把测量结果表示成:

0.6830.95(68.3%)xx±

T⋅Sp=或x±

T⋅

0.99(95%)(99%)xxSp=或x±

T⋅Sp=。

六、异常数据的剔除

剔除测量列中异常数据的标准有几种,有3xσ准则、肖维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等。

1.3xσ准则

统计理论表明,测量值的偏差超过3xσ的概率已小于1%。

因此,可以认为偏差超

过3xσ的测量值是其他因素或过失造成的,为异常数据,应当剔除。

剔除的方法是将多

次测量所得的一系列数据,算出各测量值的偏差iΔx和标准偏差xσ,把其中最大的jΔx

与3xσ比较,若jΔx>3xσ,则认为第j个测量值是异常数据,舍去不计。

剔除jx后,对

余下的各测量值重新计算偏差和标准偏差,并继续审查,直到各个偏差均小于3xσ为止。

2.肖维准则

假定对一物理量重复测量了n次,其中某一数据在这n次测量中出现的几率不到半

次,即小于1/2n,则可以肯定这个数据的出现是不合理的,应当予以剔除。

根据肖维准则,应用随机误差的统计理论可以证明,在标准误差为σ的测量列中,

若某一个测量值的偏差等于或大于误差的极限值Kσ

,则此值应当剔出。

不同测量次数的

误差极限值Kσ列于表1-2。

表1-2肖维系数表

nKσnKσnKσ

41.53σ101.96σ162.16σ

51.65σ112.00σ172.18σ

61.73σ122.04σ182.20σ

71.79σ132.07σ192.22σ

81.86σ142.10σ202.24σ

91.92σ152.13σ302.39σ

3.格拉布斯(Grubbs)准则

若有一组测量得出的数值,其中某次测量得出数值的偏差的绝对值|iΔx|与该组测量

列的标准偏差xσ之比大于某一阈值0g(n,1−p),即

|iΔx|>

0g(n,1−p)·

则认为此测量值中有异常数据,并可予以剔除。

这里0g(n,1−p)中的n为测量数据

的个数。

而p为服从此分布的置信概率。

一般取p为0.95和0.99(至于在处理具体问题

时,究竟取哪个值则由实验者自己来决定)。

我们将在表1-3中给出p=0.95和0.99时或

11·

1-p=0.05和0.01时,不同的n值所对应的g0值。

表1-3g0(n,1−p)值表

1-p

0.050.01

31.151.15172.482.78

41.461.49182.502.82

51.671.75192.532.85

61.821.94202.562.88

71.942.10212.582.91

82.032.22222.602.94

92.112.32232.622.96

102.182.41242.642.99

第二节测量结果的评定和不确定度

测量的目的是不但要测量待测物理量的近似值,而且要对近似真实值的可靠性作出

评定(即指出误差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还必须掌握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

下面将结合对

测量结果的评定对不确定度的概念、分类、合成等问题进行讨论。

一、不确定度的含义

在物理实验中,常常要对测量的结果作出综合的评定,采用不确定度的概念。

不确

定度是“误差可能数值的测量程度”,表征所得测量结果代表被测量的准确程度。

也就

是因测量误差存在而对被测量不能肯定的程度,因而是测量质量的表征,用不确定度对

测量数据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定。

对一个物理实验的具体数据来说,不确定度是指测量值

(近真值)附近的一个范围,测量值与真值之差(误差)可能落于其中,不确定度小,测量结

果可信赖程度高;

不确定度大,测量结果可信赖程度低。

在实验和测量工作中,不确定

度一词近似于不确知,不明确,不可靠,有质疑,是作为估计而言的;

因为误差是未知

的,不可能用指出误差的方法去说明可信赖程度,而只能用误差的某种可能的数值去说

明可信赖程度,所以不确定度更能表示测量结果的性质和测量的质量。

用不确定度评定

实验结果的误差,其中包含了各种来源不同的误差对结果的影响,而它们的计算又反映

了这些误差所服从的分布规律,这是更准确地表述了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因而有必要

采用不确定度的概念。

二、测量结果的表示和合成不确定度

在做物理实验时,要求表示出测量的最终结果。

在这个结果中既要包含待测量的近

似真实值x,又要包含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xu,还要反映出物理量的单位。

因此,要写

12·

成物理含意深刻的标准表达形式,即

xx=x±

u(单位)

式中x为待测量;

x是测量的近似真实值,

xu是合成不确定度,一般保留一位有效

数字。

这种表达形式反应了三个基本要素:

测量值、合成不确定度和单位。

在物理实验中,直接测量时若不需要对被测量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一般就取多次

测量的算术平均值x作为近似真实值;

若在实验中有时只需测一次或只能测一次,该次

测量值就为被测量的近似真实值。

如果要求对被测量进行一定系统误差的修正,通常是

将一定系统误差(即绝对值和符号都确定的可估计出的误差分量)从算术平均值x或一次

测量值中减去,从而求得被修正后的直接测量结果的近似真实值。

例如,用螺旋测微器

来测量长度时,从被测量结果中减去螺旋测微器的零误差。

在间接测量中,x即为被测

量的计算值。

在测量结果的标准表达式中,给出了一个范围()~()xxx−ux+u,它表示待测量的

真值在()~()xxx−ux+u范围之间的概率为68.3%,不要误认为真值一定就会落在

()~()xxx−ux+u之间。

认为误差在~xx−u+u之间是错误的。

在上述的标准式中,近似真实值、合成不确定度、单位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

不能全面表达测量结果。

同时,近似真实值x的末尾数应该与不确定度的所在位数对齐,

近似真实值x与不确定度

xu的数量级、单位要相同。

在开始实验中,测量结果的正确表

示是一个难点,要引起重视,从开始就注意纠正,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才能逐步克服

难点,正确书写测量结果的标准形式。

在不确定度的合成问题中,主要是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

提出了统计不确定度和非统计不确定度的概念。

合成不确定度

xu是由不确定度的两类分

量(A类和B类)求“方和根”计算而得。

为使问题简化,本书只讨论简单情况下(即A类、

B类分量保持各自独立变化,互不相关)的合成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统计不确定度)用A()xu表示,B类不确定度(非统计不确定度)用B()xu

表示,合成不确定度为:

22

AB()()xxxu=u+u

三、合成不确定度的两类分量

物理实验中的不确定度,一般主要来源于测量方法、测量人员、环境波动、测量对

象变化等等。

计算不确定度是将可修正的系统误差修正后,将各种来源的误差按计算方

法分为两类,即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A类)和非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B类)。

A类统计不确定度,是指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即具有随机误差性质)计算的不确定

度,如测量读数具有分散性,测量时温度波动影响等等。

这类统计不确定度通常认为它

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因此可以像计算标准偏差那样,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被测量的

A类不确定度。

A类不确定度A()xu为:

13·

A()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