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132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阳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始终保持“全国粮食、果蔬生产先进县市”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三农”工作位居全省四强。

三是财税金融保障能力提高,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以做大做强城投公司和金盆担保公司为平台,大力发展经营性财政,为城市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加大,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各1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步伐加快,一直保持“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荣誉。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累计引进项目700多个,引进埠外资金300多亿元,同时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健康有序放活房地产市场,不断做大做强做实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多亿元。

2010年,我市在全国和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分别占第288位和第20位,与2006年相比分别前进了170位和12位,为“十二五”末冲刺全国百强县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

按照“中等城市、现代气息、田园风光”的发展定位,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覆盖率超过90%。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投入政府性资金近20亿元,先后实施了240多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修城市干道120公里,全面修复城区破损路面,不断消灭城区泥巴路;

完成五大节点和40条干道绿化配套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开通12条公交线路,铺装管道天然气35公里;

新建和改造了四星级酒店、汽车站、影剧院、科技馆、殡仪馆、垃圾处理场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

工业园区从零起步,初步形成了“五纵五横”的路网格局;

大力开展沙河生态治理,新建日处理6万吨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集中收集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城市一体化保洁机制不断深化,枣阳两夺湖北省城市建设“楚天杯”,建成“湖北省园林城市”。

城镇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完成了所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村庄整治和“绿色家园”建设初见成效,吴店、兴隆小城市建设试点扎实推进,鹿头镇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凸现亮点。

五年对农业农村的各类投入达26亿元,完成了45座水库除险加固、四大灌区配套和一批泵站改造;

实施土地整理和高产农田建设17.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5.6万亩;

积极开展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一批绿化重点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积极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机构精简33%。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10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行政服务、电子政务、综合招投标、行政效能投诉“四个中心”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便民服务网络。

完善了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规范了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服务机制,推进了土地二轮延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活力进一步增强;

开展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核减了准公益性事业编制224名,促进了水利事业发展。

实施了城管体制改革,科学设置了城管执法机构,理顺了城管体制,相对集中了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推进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成了全市所有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

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决策机制和评审监管制度,千方百计破解建设用地、融资、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

建立健全了大信访、大调解、大巡防机制,扎实推进了“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管理登记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步伐加快。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五年。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地位;

每年集中一定财力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实施各类教育建设工程349个,基本解决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新修通村公路2500多公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60多处,48.6万群众喝上了干净水;

投入3亿多元启动市一医院新建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1所,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80个,所有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初步实现了城镇社会保险、城乡医疗保障、免费义务教育、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区视频监控全覆盖。

建设农家书屋420个,完成城区电视信号数字化整体转换。

圆满完成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务,统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法治枣阳、平安枣阳建设扎实推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清理信访积案,积极排解群众积怨,化解社会矛盾,违法犯罪案件逐年下降;

妥善处置了一批突发事件,夯实了社会管理基础,促进了和谐枣阳建设。

强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认真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接收安置工作。

枣阳继续保持了“科普、教育、文化、质量、民政”等全国先进地位,并相继荣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县市、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法治建设先进县市、全省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加强与群团组织的联系,争取最广泛的支持,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扎实推进“软环境硬治理”和“治庸问责”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评科长、企业评机关”和“百名干部外派驻点招商、百名干部入企挂职服务”活动,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财经纪律,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等制度,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努力建设人民信赖、拥护和满意的政府。

与此同时,物价、保密、机关事务、老龄、档案、地方志、对台、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扶贫开发、驻外机构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枣阳建设。

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经验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和借鉴: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始终围绕跨越发展目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埋头苦干打基础,务求实效管长远,推动县域经济爬坡过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坚持招商引资不放松,为跨越发展提供基本支撑。

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一切服务于招商引资,一切服从于招商引资,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集中力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是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实施一系列富民、惠民、利民、安民、强民工程,最大限度地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激发广大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热情。

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不手软,不断营造发展的比较优势。

牢固树立发展环境是第一要素的观点,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决定性资源来开发,初步形成了具有枣阳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投资“洼地效应”。

各位代表,五年来枣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四大家”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扎实苦干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人民,向始终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向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枣阳籍乡亲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做大,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转型,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转变,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东南沿海地区部分产业的加速转移,都将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以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使命感、更加热烈的发展激情,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一)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以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为主题,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为落脚点,全面实施产业兴市、开放带动两大核心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三大历史性任务,在跨越发展中科学发展,在做大总量中提升质量,在做强新城中改造旧城,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改善民生,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新枣阳,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

——经济总量实现跨越。

力争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递增39%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90亿元,年均递增37%以上;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年均递增25%以上。

努力把枣阳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中国专用车新城和区域性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方式实现跨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让枣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

——人民生活实现跨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平纯收入分别突破30000元和15000元。

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得到基本、均衡的保障。

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看得起病、上得好学、买得起房,生活便利,幸福感增强。

——城乡面貌实现跨越。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

基本建成“现代气息、田园风光”的中等城市,努力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四城”创建目标。

——社会管理实现跨越。

着眼建设全国同类城市投资环境最好的县(市),不断改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

着眼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着眼夯实基层基础,切实创新社会管理,以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枣阳建设。

(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1、全力培育支柱骨干产业,做大做强现代工业。

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努力打造千亿级园区和一批百亿产业、百亿企业,切实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是培育支柱产业。

重点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16年,食品加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医药化工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钢铁及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生物电子等新兴战略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是引进、壮大一批骨干企业。

力争到2016年,引进并培育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4家(立晋钢铁、福田汽车、倪氏玫瑰、动力电池),过50亿元的企业4家(雨润集团、金兰集团、三杰集团、万通公司),过10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过亿元的企业200家以上。

力争有1-3家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块成功上市。

三是提升园区支撑平台。

按照“工业新区、现代新城”的定位,优化园区规划、完善功能布局,逐步实行产业分区和选择性招商,实现工业园区整合发展,彰显规模效应,全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大、产业关联紧、辐射带动强、全省一流的工业园区,进一步促进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产业集群化。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作为支柱产业贷款贴息,与县域经济调度资金等进行整合,向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倾斜。

2、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细做深现代农业。

一是推进产业化提升农业。

全面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林果增效工程、玫瑰产业培植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畜禽增量工程,五年内粮食产量达到35亿斤,水果面积达到30万亩,玫瑰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万亩,畜禽产量达到25万吨。

围绕全省“四个一批”工程,发挥我市传统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农业全产业链条上做文章,构建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同时,围绕桃产业、玫瑰产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壮大,力争引进1-2家全国乃至全球农产品加工的领军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

力争到2016年全市培育襄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5家。

二是强化基础提升农业。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市所有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完成大岗坡、石台寺大型灌区配套建设,沙河、滚河等重点河流得到综合治理,积极新建和改造农村堰塘,基本解决农业水利死角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三是创新机制提升农业。

引导社会各界围绕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建立各类新型经济组织,推进农业组织方式、组织结构的现代化,推行各生产环节分工合作的农业生产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切实抓好农村“三资”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债务化解等工作。

3、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做活做优现代服务业。

一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全力打造“刘秀故里、人文枣阳”旅游品牌,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步伐。

加大白水寺、熊河、白竹园寺、唐梓山、雕龙碑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并和观赏性农业相互补充,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旅游网络。

以“中国(枣阳)汉城”建设和30集电视连续剧《光武大帝》拍摄为切入点,努力把我市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构建立足本地、服务全国、融入世界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扶持发展商务服务、商品市场服务、信息服务,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完善农村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品牌。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百盟物流产业园建设为龙头,壮大物流产业群。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培育信用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组建,争取2-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在枣阳设立分支机构,构建功能互补、充满活力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三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重点发展与居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普通商品住房及保障性住房,适当发展中高档商品房,逐步建立“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做精做美全域枣阳。

围绕“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构建中心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小集镇、农村新型社区“五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形成“一主(中心城区)、两翼(吴店、兴隆)、多极(建制镇、中心集镇)”齐头并进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谋定城市发展格局。

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以高起点规划指导城市未来发展。

聘请国内顶级规划设计机构和人员,立足枣阳全域,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系统谋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根据城乡发展需要,有序推进各类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的详细规划。

要加大规划的公众参与度,主动接受群众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

已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严格履行相关程序,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二是坚持高质量建设,完善中心城区功能。

规划建设北环线,推进新城区路网建设和旧城区路网改造升级,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改造火车站广场,积极为公铁联运创造条件。

围绕“拉开骨架、发展新城、改造旧城、传承城市记忆”的思路,坚持“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和“先急后缓”的原则,按照“一街一景一文化”的要求,每年安排一定的旧城改造项目,由政府统一规划,对外招标,对旧城进行有计划地改造,逐步还绿、还水、还公共活动场所于市民。

尤其要研究实施东郊水库、沙河、护城河连通工程,改造沙河、护城河、冷水沟,塑造近河亲水的城市空间形象,增加城市灵性。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枣阳建成有内涵、有品位、有追求的城市,建成枣阳人民既能享受到一切现代文明成果,又能享受到田园风光的中等城市,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50万人。

三是推进“城管革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形象。

按照“统一管理、综合协调、重心下移”的原则,坚持以社区为单元,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和门前“三包”,不断扩大城市管理覆盖面,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加大城市违法建设的监管和拆除力度,实现违法建设零发生。

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交通拥堵、垃圾裸露、渣土污染、占道经营、违法建设、无序广告”等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使市容市貌有明显变化。

组织开展城市管理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倡导文明风尚,形成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合力,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城市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四是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分类分层推进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用城市化理念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好吴店、兴隆两个试点小城市,加快推进中心集镇和小集镇建设,努力把吴店建成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经济强镇和小城市建设示范镇,把兴隆建成全国知名的汽车运输大镇和小城市建设示范镇,把太平建成享誉鄂豫两省的边贸口子镇,把熊集建成全省的生态旅游名镇。

通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

同时以“村改居”和“迁村腾地”为突破口,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建房“沿路跑”问题,使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齐头并进,良性互动。

五是城乡融合,加快农村路网建设步伐。

着力构建公路“四网”:

即以城区为中心、连接两条高速(汉十、麻竹)公路、四条国省道干线的高等级公路网;

以城区为中心、连接周边县市的骨架公路网;

以城区为中心、通镇通村的辐射公路网;

以城区通往乡镇公路为骨架、四通八达的循环公路网。

力争完成高速公路王城、琚湾连接线改造,以及国省道230公里、县乡二级路1000公里、通乡断头路1850公里和硬化村道3100公里的建设目标,境内国省道全部达到一级公路通行标准,县道达到二级公路通行标准。

5、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一是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打造一流的教育品牌。

在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成果的同时,力争5年内,每个镇(办、区)至少建1所示范性公办中心幼儿园,市里建成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到2016年,全市城镇五项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力争参保率达到90%。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会化养老工作,切实做到老有所养。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规划建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档案馆等公共设施,努力实现文化“育民、惠民、富民”的目标。

二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切实搞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使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坚持以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全民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三是积极创新社会管理。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把社区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平台,积极争取全省社区建设试点,鼓励社会服务组织、群众互助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发挥社区职能,切实做好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工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重视和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村务公开,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深化法治枣阳建设,启动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不断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加强平安枣阳建设,强化群防群治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坚决杜绝重大环保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三、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增长25%;

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增长25%;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30%;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亿元,增长20%;

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00元,增长15%,农民人平纯收入达9000元,增长1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上级要求的目标范围之内。

全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扩张经济总量。

一是完善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鼓励全员招商的同时,深化驻点招商,完善产业招商,大力推进专业招商。

七大产业发展工作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把工作重点集中到优势产业配套、特色资源开发、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现有企业提档升级、中央企业产业扩张和新兴战略产业培育上。

2012年每个产业发展工作组至少引进一个单体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全市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0个以上,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10个以上。

二是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引大引强。

敢于突破一些制度性规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紧盯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集中有限的土地、环境、资金等资源,全力招大选优引强。

力争2012年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专用车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三个领域再引进一批大项目。

同时,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合同的规范性,对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建设容积率等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并加大招商项目合同兑现和考核力度,确保有限的招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突破瓶颈制约,加快项目落地进度。

重点加快工业园区拆迁,基本完成工业园区骨架路网建设,搞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扎实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千方百计破解项目用地、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确保签约项目的开工率达到90%以上。

重点抓好福田公司高压泵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