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112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2文档格式.docx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领事裁判权②公使驻京权③协定关税权④开矿设厂权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6.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

“(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

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

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7.清朝旧制规定,“凡帝王有失国之寸土者,不得立圣德神功碑。

”下列清朝皇帝最早可能无此碑的是

A.嘉庆B.同治C.道光D.咸丰

8.北京《晨报》发表了北京政府顾问、外交委员会委员林长民的文章,该文沉痛叹息“胶州亡矣!

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

”作者发出这一叹息的背景之一是

A.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B.清朝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9.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

“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

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

”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10.中英《南京条约》规定:

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

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

大臣批复用札字样;

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该规定

A.表明英国政府对中国当局存有明显的歧视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11.右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

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

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D.宣统帝 

12.某历史学家认为:

“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

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13.“倘遇有(中英人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驻华领事)照办。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出自《南京条约》附件②英国要求华洋“分居”

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④助长了英国在华的侵略活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4.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1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

16.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

①到上海租界拜访好友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你见过扯线木偶吗?

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

右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完全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19.在工业化、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总称自己是“文明国家”,此外都被称为“野蛮国家”;

而中国、日本等也出现过“全盘西化”的思潮。

这些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忽视了

A.落后文化总是被先进文化同化

B.文化的多元性、民族性

C.先进文化对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

D.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0.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

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已否定B.为适应和应对西方列强

C.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表现D.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21.据载19世纪以前,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经常装载90%的贵金属,有时高达98%的贵金属,只有极少的货物。

此现象直接反映了当时

A.中国生产力水平较英国发达B.中英两国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C.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D.中国自然经济体系下的商品贸易活跃

22.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A、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革命任务由反帝到反封建D、斗争区域从南方发展到北方

23.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④D.①④⑤

24.190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几乎所有西方大国都向驻上海的领事馆派出了司法官处理司法事务。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初依据是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黄埔条约》

25.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

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

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关税的机会了③法国:

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

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下列关于右图图四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B.这次海战发生于黄海

C.此致远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邓世昌D.此战结束后,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27.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28.凤凰网《救赎中国》考点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动荡了;

第二部分:

传播了;

第三部分:

愤怒了;

第四部分:

爆发了。

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29.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

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B.中国给予列强的特权没有后来多

C.中国农民极端贫穷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较少

30.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相同点在于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共3大题,总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顺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贾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海路通商章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

     ——中俄《天津条约》

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分)

(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

(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

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32.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材料一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

国军集中华东,攻击是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

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计划》

材料二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地站在斗争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面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

不放松一刻功夫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完成:

⑴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那些战役?

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

(6分)

⑵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

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现上述抗战路线的?

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3.8分

海疆,即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

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

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

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材料三“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

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清史稿》

材料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2008年12月26日下午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中国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船舶和人员安全,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是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

——《半月谈》2009年第1期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

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2)分析材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

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

这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破坏?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吉林省2013-2014学年高一寒假作业历史Word版

(2)答案

1.D2.B3.D4.C5.D6.B7.C8.D9.D10.C11.B12.C13.B14.C15.C16.A17.D18.B19.B20.B

21.C22.D23.D24.A25.B26.D27.D28.C29.A30.A

31.

(1)取消清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自由贸易。

(2)由沿海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

(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4)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或从倾销商品到开设工厂)。

32.

33.每问2分

(1)问题:

军队腐败,武器落后;

海防废弛(有海无防)。

后果: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割占香港岛,迫使上海等五口开埠。

(2)奏议正确;

举措:

兴办洋务运动,创办海军舰队,修旅顺、威海卫海军基地,成立海军衙门。

(3)根本原因:

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进一步破坏:

威海卫军港遭日毁,旅顺、大连被日占,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4)认识:

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

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有海无防”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是其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