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000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禁毒与防艾课程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样的人即便面对就业压力,也会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从容面对就业困境。

另外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中职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使学生从依附于家庭到独立于学校的成长阶段转变;

增强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使学生具备合作性工作的思维;

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以他人、社会的需要选择价值目标。

二、课程性质、地位与设计理念

2.1课程性质与地位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受挫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2课程设计的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

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

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

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三、课程的目的

3.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是保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基础。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知道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控制情绪、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

3.2知识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3、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我发展目标。

4、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5、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6、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品质。

7、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8、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9、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10、了解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掌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方法。

11、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12、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

掌握适度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13、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14、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5、了解暴力、冲突和不良诱惑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16、理解建立和谐的亲情关系和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快乐生活的意义。

17了解学习动机、兴趣和信心对学习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应对考试焦虑。

正确认识学习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实践中树立有效学习、终生学习的意识。

18、了解职业与生活、成长和学习的关系,懂得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正确对待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为成功的求职就业与创业奠定心理基础。

19、掌握毒品的危害和拒绝毒品的方法

20、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3.3素质目标

1、关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追求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能主动进行心理调适,做积极、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

2、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心理品质,具有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直面成长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做自信快乐的人

4、学会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5、合理表达情绪、理智调控自我情绪,做自信快乐的人。

6、运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适应生活,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7、热爱生活,崇尚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平等、谦让、友善和宽容,反对自我中心、霸道和恶意报复,坚决抵制不良诱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8、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克服考试焦虑

9、握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的方法,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10、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课程的具体描述——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整体思路是:

一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为指导。

以不同年龄阶段的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基础,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阅读习惯,循序渐进地按教学专题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内容,五个不同的教育专题分别是知识篇、成长篇、生活篇、学习篇、职业篇五个专题。

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每周2学时。

教学时数为34学时,自我报告或评价为2学时,共计36学时。

4.1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材具体结构与体例及其与各学习课目对应的教学要求以及课时安排,如下表1所示。

表1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

专题

模块

课目

教学要求

课时

合计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第1课

心理健康促成长

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勇于面对自我、面对现实;

体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开发心理潜能

2

6

第2课心理健康与我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消除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

了解心理健康对于成长的意义

第3课

心理调

适方法

了解中职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成熟、理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了解引起心理困扰的原因,掌握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运用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养成积极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

第二单元认识

自我

第4课

了解自我、肯定自我

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可定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短处。

12

第5课

确立目标、发展自我

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我发展目标。

采取积极行动去实现自我目标

第6课

直面挫折

正确认识自我发展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

懂得挫折和困难的积极作用,增强抗挫折能力,培养自信、自强、自尊的心理品质。

4

第三单元成长的烦恼

第7课

青春的秘密与性话题

了解成长中性心理的发展特点,知道由性意识觉醒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调节性冲动的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性心理和行为习惯。

第8课

调控情绪

了解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

认识常见的情绪问题,懂得情绪与健康成长的关系。

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调适能力。

第四单元学校中的我

第9课

友情与异性交往

了解同伴交往障碍的原因,学会与同学或同伴和谐相处,增强信任感、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区分友情和爱情的界限。

10

第10课

师生关系

了解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冲突和表现,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个人学习、成长的作用。

学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单元家庭、社会中的我

第11课正确处理冲突

正确辨别校园暴力和各种不良诱惑,知道其对健康生活的消极影响。

掌握应对校园暴力、有关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12课亲子关系

尊重父母长辈,学会积极主动的沟通,知道亲情对健康成长的作用。

第13课学会心怀

感恩

体会感恩的态度和行为带来的变化,培养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六单元学会学习、有效学

第13课终身学习和实践学习

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表现,知道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了解新时期学习内涵的新变化,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理解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作用,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

第七单

元职业、创业与创新

第14课就业、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了解心理素质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方法。

了解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形成符合自身心理特点和职业目标。

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知道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原因,明确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

正确认识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实践能力。

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学生自我报告及教师综合性评价

总计

36

4.2主要章节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以18个教学周计算,共36学时。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悦纳自我,健康成长

3

和谐关系,快乐生活

学会学习,有效学习

5

提升职业心理素质

禁毒和防艾知识讲座

7

考核

8

9

11

13

34

4.3实践内容细则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5.1教学策略

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学,这是因为心理健康课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他们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向、理想追求打好心理基础。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重在体验和调适。

本课要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强调科学性;

同时,要重视实践性,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

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

本课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3)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同时,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身心协调发展。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动预防和矫治学生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教师的科学辅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家长的配合相结合。

教师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同时,调动家长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5.2教学方法

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形式进行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学生还必须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性内容,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讲授内容的设置,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且有助于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小组讨论法

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对某一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述自己的观点,共同研讨的一种学习方法。

讨论法是教学活动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两种形式。

心理健康活动往往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组织,分组原则上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勇于袒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一般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组的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运用讨论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的发言不要进行价值、是非判断。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扮演或模仿一些角色,重现某件事的经过或表达一种想法,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从本质上讲,角色扮演是一种行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尝试或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促进行为的适应性。

角色扮演法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体验感受、表达内心冲突、进行心理行为训练的方法。

(4)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让学生进入某一种情景中体验情绪情感、测试心理反应、培养适应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

这种情景可以是实际情景,也可以是模拟情景或想象情景。

例如,对于考试焦虑的学生,可以设计想象或是实际模拟考试的场景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使学生的焦虑逐步消退,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通过辅导老师的指导语,在音乐的背景下,多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叙述和表达出来。

运用情景模拟法时,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要讲求新颖性,不落俗套,不时地变换教育情景。

此外,还要注意严肃性,充分考虑到班级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

(5)自我反省法

自我反省法是指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如:

讲述自己的成长过程、讲述自己的家庭、讲述自己的朋友等,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方法。

自我反省是情绪宣泄的合理方法,因此,得到大多数教师的青睐,即所谓的“现身说法”。

学生通过对一件事情的陈述和反省,把情绪渲染给大家,产生情感共鸣,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人格感染法

人格感染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直接感染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平易近人、关心他人、热情开朗、有幽默感、待人真诚坦率等人格特质和个人修养。

只有具备这种人格特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才能在课堂教学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赢得学生的信任。

要掌握人格感染法,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7)实践活动法

实践活动是教师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其具体方法有多种,如社会小调查、访谈等。

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首先,由于实践活动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对学生的指导具有真实性,比在模拟的场景中更有效果;

其次,实践活动中可能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要求学生能够随机应变,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综合训练。

此外,有些实践活动不一定要教师组织,学生自己也可以完成,如:

沟通方法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才能把知识性的内容变成自身的能力。

“教必有法,但无定法”,上述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担任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应当因人而异,灵活处理,而不是千篇一律。

心理健康课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的知识,而是为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科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具体介绍几种: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探索性的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不是代替学生出谋划策,不是扮演“塑造者”的角色,而是在于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反省,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

因此,对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自我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现成的知识结论更有价值。

探究学习是心理健康课中必要的学习方式,它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①探究学习不同于接受学习,是指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行动空间,而不是呈现给学生结论和答案。

②探究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种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

探索难免会遭遇失败,但最终结果的正确与否不是评价学习是否成功的依据。

③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相关活动,活动的展开不只局限于教室。

④探究学习可以形成某种技能,但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探究学习给了学生自由探索、自我成长的机会。

(2)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方式,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模拟体验两种。

体验学习是心理健康课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其特点表现在:

(1)体验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体验不仅仅发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它也会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存在,并且作为活动追求的结果;

(2)在体验的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是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它不限于在教室中进行,经常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3)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生活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豫动力。

(3)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合作学习通常是小组学习就某一特定的内容共同研究、思考、发现、解决和创造的学习过程。

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提问,学生倾听、回答、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任务。

③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同时又可以分享别人的观点,这对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是非常有价值的。

此外,仅凭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常常可以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得到解决。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

首先,要强调合作学习的原则,如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聆听他人的观点,不要嘲笑他人;

其次,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式学习;

再次,在适当的时间内变换合作对象,使之了解更多的同学,增强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经常总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收获与体会。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解答。

学生的自主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思考以及与同伴的交流,针对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

自主学习提倡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自主学习还应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相结合,自主学习并不是孤立学习,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问题解决学习

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且尝试提出某种解释或解决方案的学习方式。

问题解决学习的具体类型包括观察、调查、讨论等。

心理健康课把问题解决学习作为其学习方式之一,主要着眼于以下几点:

(1)问题解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行为方式;

(2)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体系、顺序,而是针对某种心理现象和事实,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找到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问题解决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