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99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1.doc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

30

报名热线:

0631-5200141祝大家考试成功

网址:

【山佳培训】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一、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

l、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通俗称为(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3、国外把利用电子数据系统的会计称为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简称为(EDP)会计,或(电子计算机会计)

4、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计算机应用。

5、(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6、(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7、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部发布的四个电算化管理文件是: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8、会计电算化:

(软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9、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按适用范围分为:

(通用)与(专用)会计软件;按系统软硬件结构分为:

(单用户)与(网络或多用户)会计软件;按ERP的关系分为(独立型)与(非独立型)会计软件。

10、适用会计软件的四个特点:

A、(通用性强)B、(功能全面)C、(需要初始化处理)D、(软件质量高)

11、专用会计软件也称(定点开发会计软件)

12、会计软件一般按(职能)来划分功能模块,以(账务处理)为中心划分结构,(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以(记账凭证)为接口

l3、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往往称为(子系统)

14、(企业资源计划即:

ERP)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论相融合的产物,它一般包含(分销)、(制造)和(财务)三大部分,显然,(财务)是ERP的核心功能之一

l5、ERP经历的三个阶段:

(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

l6、ERP集成了企业(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大资源

17、ERP软件一般分为(分销)、(制造)和(财务)三大部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

l8、会计电算化管理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19、(微观)管理是指单位自身对会计电算化所制定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20、(宏观)管理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开展所制定的办法、措施和制度。

2l、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财政部和各级财政部门在制度建设上都做了许多工作,促进立法,先后颁布了不少法律处法规。

22、我国政府首先通过(会计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尤其在(《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23、《会计法》规定:

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凭证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4、1996年6月17日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25、《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26、按《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先后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

27、《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定》从会计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和(安全)等角度,全面对会计软件进行了规范。

28、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

29、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对照。

30、在会计核算软件中会计数据输入可以采用(键盘)输入、(软盘)转入、(网络传输)及根据另一个功能模块生成的形式。

3l、会计帐套正式启用之前要进行(初始化).

32、会计软件对记账凭证编号的(连续性)应当进行控制。

记账凭证的编号可以由(手工)输入,也可以由会计核算软件(自动)产生。

33、输入记账凭证过程中,会计核算软件对(编号重复、借贷不平衡、无金额、有借无贷或有贷无借、凭证类别不对)的凭证都要提供提示功能。

34、对同一记账凭证,应当对(审核)功能与(输入)、(修改)功能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

35、对已审核或登帐的记账凭证,应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红字可用(“一”)号表示。

36、输入的记账凭证通过审核或登帐后,对输入的相应原始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

37、会计数据输出主要有(屏幕查询)、(打印输出)、(向磁盘输出)及(网络传输输出)等形式。

其中(查询)和(打印)是最基本的输出形式。

38、(查询)是数据输出的主要形式,会计软件必须提供对机内会计数据的查询功能。

39、对机内会计数据进行查询时,应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打印输出机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帐)、会计报表。

40、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如果是根据已结帐数据生成的,则应当在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上打印一个(特殊标记),以示区别。

41、会计年度中了进行结账时是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强制(备份)功能。

42、在计算机中,账簿文件或者数据库可以设置

(一)个或者(多)个。

43、结账后(不允许)输入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

44、通用会计软件应当同时提供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允许使用的(多)中核算方法。

45、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以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46、基本会计岗位可以分为:

(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和(会计档案管理)。

47、大中型企业和使用大规模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电算化会计可设立的岗位有:

(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

48、在电算化会计岗位中,软件操作岗位余(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49、(电算主管)负责电算化系统是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50、(软件操作员)负责所分管业务的输入、数据处理、数据备

份和输出会计数据的工作。

5l、(审核记账员)负责审核原始凭凭证的真实性、正确性,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单据不作为记账凭证依据。

52、(电算维护员)负责要定期检查电算化系统的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53、(电算审查员)负责监督科‘算机及会计软件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54、(数据分析员)负责对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

55、中小企业实行电算化会计岗位设置时也应该逐一满足(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如(出纳)和(记账)不应是同一人。

(软件开发)人员不能操作软件处理会计业务。

还要单独设置(出纳)岗位。

56、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

57、电算化主管负责定义各操作员的(权限)。

具体操作人员只有(修改)自己的口令的权限,(无权更改)自己和他人的操作权限。

58、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俗称(甩帐),即系统的(正式运行)。

59、根据(《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有如下基本要求:

60、

(1)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要有使用的会计软件,并且计算机与手工进行会计核算双轨运行(三)个月以上,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且软件运行安全可靠。

61、

(2)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

62、(3)配有与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职)人员,其中上机操作人员已具备会计电算化(初级)以上专业只是和操作技能,取得(财政)部门核发的有关培训合格证书。

63、(4)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

64、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基础,(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成功的关键。

65、(设备)是会计电算化的物质基础

66、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岗位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

67、

(1)(财政部)组织的全国开展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电算化培训。

68、

(2)(软件公司)提供的针对购买的软件的电算化培训。

69、(3)(企业)自己组织的培训。

70、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71、会计电算化档案包括机内(会计数据)、软盘等备份会计数据,以及(打印输出)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数据。

72、电算化会计档案包括存储在(计算机)中或打印输出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其中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是在会计电算化请款下新的会计档案。

73、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账簿、报表,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

74、大中型企业应采用(磁带)、(光盘)和(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

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75、考虑到计算机打印的特殊情况,在会计资料生成方面有一些灵活规定:

76.

(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要(每天)登记并打印输出,做到日清月结。

如果每天业务较少,不能满页打印的,可按(旬)打印输出。

77、

(2)一般账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或按(季J、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账簿,可以(满页)打印。

78、(3)在所有记账凭证数据和明细分类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情况下,总分类账可以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

79、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能外借和拿出单位。

80、经领导同意的借阅会计资料,应当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字记录)。

81、当年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保管

(一)年。

期满后原则上应由财务会计部门编造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部门保管。

82、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应为本单位积极提供利用,向外单位提供利用时,(档案元件)原则上不得外借。

83、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及其它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之前,应妥善保管,并留有(副本)。

84。

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欣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最好是两个不同的(建筑物)内。

85、对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保管截止日期是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5)年。

86、各种会计软件都了应收款的核算和管理功能,其他主要核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通过账务处理系统进行核算)、(通过应收款管理系统进行核算)。

87、账务处理系统都既有处理往来业务的功能,一般提供有两种不同处理方法(通过明细科目核算)和(通过设置往来辅助核算)。

88、辅助核算功能的初始设置包括有:

定义往来核算科目、(设置往来核算项目)、(输入期初未结清的往来业务)。

89、辅助核算功能的输出信息包括有:

(各客户的往来余额)、往米对账单、(账龄分析表)等等。

90、应收帐款系统的初始设置主要包括设置(企业基本信息)、(帐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