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289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春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现利税57.51亿元,增长43.5%。

全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跨越1000亿元大关,达1044.4亿元,增长49.3%,其中过百亿元的工业园区达6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之首。

富士康成功落户丰城,实现引进世界500强零的突破。

丰城华伍在深圳创业板成功上市。

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高安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城顺利开工,明月山机场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有望明年建成通航。

昌铜高速、杭南长高铁开工建设,高安建陶基地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展顺利,咸宜井铁路列入省、部“十二五”铁路建设规划。

公路“迎国检”工作圆满完成。

--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38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

14户省属企业完成社区移交;

164户非工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改革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快,五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3%,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

“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继续巩固,“一站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行政服务效能有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依法有序推进,涉企收费“三零两减半”政策全面落实,共为90家企业减免收费870多万元。

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开放水平稳步提高。

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10.9%;

完成外贸出口5.57亿美元,增长68.8%;

引进省外资金193.4亿元,增长43.2%,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8个,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工业项目145个,项目个数列全省第一;

成功争得“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品牌。

深入开展“锂能产业招商突击月”和“锂能产业基地建设百日攻坚战”活动,全市锂能产业签约项目8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签约资金800余亿元,首期投资金额218亿元,已进资、动工或投产企业28家,其中3家企业生产出锂电产品、4家企业生产出锂电池样车。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居全省综合先进市前列,樟树、丰城等6个县(市)获得表彰。

森林防火和林改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被评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市”;

宜丰荣获“全国林改典型县”。

中心城“13579”绿色工程纵深推进。

农村清洁工程开展试点,袁州等8个县(市、区)获省表彰。

土地整理项目和“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大力实施,新增耕地1.75万亩,连续1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保护率稳定在85.5%以上。

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投入使用,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86%;

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稳定达标。

4个工业园区列入省级生态园区创建试点。

全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实现“一次申报、率先摘牌”,增获“中国宜居城市”、“人民满意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多张国家级名片。

--抗洪救灾全面胜利。

全区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降雨之强、险情之多、灾害之重均属历史罕见。

危难关头,各级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全力以赴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成功抢险93座水库、化解970处圩堤险情,紧急转移威胁区群众13.7万人,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灾过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面打响水利建设主攻战,赢得了抗洪斗争的重大胜利和大灾之年的农业丰收,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社会事业和谐共进。

教育“三名工程”稳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市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宜春实验中学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在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丰城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奉新受到通报表扬。

成功承办“欢乐中国行·

魅力宜春”大型文艺晚会、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等重大活动,上高农民摄影展获全国摄影群星奖,宜春文化艺术中心落成并成功举办中国爱乐乐团交响音乐会等重大演艺活动。

樟树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第十三届省运会上,我市奖牌、金牌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

《王大茶油》、《春满明月山》分别获得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和第二届中国秧歌节最高奖。

《宜春市志》作为建国以来宜春的第一部地方志顺利出版发行。

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民生保障有效落实。

全市民生支出突破12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

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8大方面、88项指标,其中64项超额完成。

全市2532个行政村100%实现通水泥(油)路、81个渡口100%架通桥梁。

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农保参保、小额贷款发放、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免费治疗白内障患者9103例,完成网络直报8259例,居全省第一。

袁州在全省率先启动195座小

(二)型病险水库溢洪道达标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新开工面积148.06万平方米,新建住房18895套(户)。

市场价格监管加强,确保了群众基本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333元、5799元,分别增长10.2%和14.2%。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

宜春中心城、万载、宜丰荣获“省文明城市”称号,103个单位获“省文明单位”荣誉。

被国家主流媒体誉为宜春英模群体“井喷现象”,成为我市新时代的闪光“名片”,王茂华、谭良才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省见义勇为标兵”,我市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城市”;

32人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人数居全国设区市首位。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村一品”活动深入推进,涌现出100多个各具特色的和谐文化示范村,农家书屋覆盖行政村率达42.5%。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政府工作中坚持了“五个注重”:

(一)注重发展速度与增长质量的统一。

坚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内生动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27.46亿元,增长44.1%;

利税总额160.76亿元,增长5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5.9%,提高36.9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64.4亿千瓦时,增长32.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

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电力能源、机电、食品、建材和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8.11亿元,增长26.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5.2%。

围绕“决战园区、跨越千亿”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攻战,滚动实施了15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4个。

工业投资增长4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4%。

全省工业流动现场会在宜春召开,对我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予以肯定。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仁和集团中药集成创新技术平台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江西惟思特等4个项目获省政府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江西福斯特和联威新能源等5个项目获省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江特电机研发平台被认定为省特种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市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6家,新批高新技术企业11家,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146个。

市、县两级先后与26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达170余项。

(二)注重做大市本级与做强县市区的并重。

坚持实施重大项目推动市本级、带动县市区发展战略,围绕区域性产业特色和优势资源,深入开展了重大产业与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市、县两级共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25.64亿元,增长28%,其中无偿资金15.64亿元;

列入省重大项目调度会的项目23个,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2.34万亩。

积极推进市本级“三大战役”,市本级财政总收入达10.65亿元,增长40.2%;

中心城区六大产业引进落户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46个,签约资金800.3亿元,实际进资项目86个。

在做大做强市本级的同时,强力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加强对再创新一轮县域经济新优势的支持和指导。

各县(市、区)自我加压、发奋努力,综合实力均上新台阶,GDP大幅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大量落地;

丰城、樟树财政总收入分别高达27.6亿元、17.1亿元,高安、袁州均突破10亿元,上高超8亿元,过亿元乡镇(街道)达到8个,比上年增加3个。

更加注重市本级与县市区的联动发展,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增长24.5%;

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8.5%。

全市银行机构资产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新增信贷规模再次突破100亿元。

南昌银行、九江银行、顺银村镇银行在宜春开业;

浦发银行、上饶银行初定宜春落户;

宜春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顺利推进。

批复筹建小额贷款公司6家,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总数跃居全省第四。

樟树被评为“2010年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城市”。

(三)注重城市建设与“三农”工作的统筹。

以实施城建三年大会战为契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化率达41.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管理暗访连续6年排名全省第一。

全市城建大会战开工项目400余个,完成投资6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完成267亿元。

中心城区启动实施了“六个六”工程和166个城建项目,已开工88个,基本完工15个,完成投资102亿元。

人口倍增工作稳步推进,中心城区人口达47.6万。

各地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县(市)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7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2家,列全省第三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000家,达到1226家。

全国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全省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经验交流会分别在奉新、丰城和上高召开。

有机农产品数量和基地面积稳步增加,全市有机农产品认证71个,基地面积49.34万亩,丰城等3个市(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丰城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高产油茶之乡;

万载成为全省唯一的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891个村点全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村691个。

(四)注重打造金山银山与保护绿水青山的兼顾。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最佳宜居城市。

在确保赣江水质、宜春中心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的同时,全面启动了袁河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宜阳新区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建设,积极做好各县(市、区)集中饮用水源和7条河流控断面水质监测,确保了水质全年优于三类,城区空气质量全年稳定达到二级标准。

深入开展专项污染整治,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3家。

顺利通过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丰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被授予“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丰城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市)”,宜春经济开发区等3个园区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区”,宏宇能源等4家企业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上高荣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

大力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宏宇能源和合力照明等企业产品列入江西省节能产品推荐目录。

以“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和“森林宜春”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完成植树造林49万亩、通道绿化2054.6公里。

袁州在全省率先整区启动封山育林。

全市新增省级森林公园10个、城市森林公园5个。

(五)注重改革攻坚与和谐稳定的协调。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有效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七大系统国企改革顺利推进。

财政改革取得新成效,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全面推行,市本级公务卡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更加规范,纳税信息一体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稳定。

相继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进乡村”集中行动月和“为市民解忧、促城区和谐”专项活动,取得了亲民惠民促和谐的重要成果。

积极探索维稳长效机制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城乡和谐平安新秩序的决定》等“1+4”配套文件,促进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切实抓好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的维稳工作,发挥了“护城河”的作用。

开展了以打击“两抢一盗”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我市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工作和丰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

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上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水平。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大力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5件。

“五五普法”顺利结束,荣获“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

进一步拓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组织“在线访谈”11期。

深入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发挥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切实整治工程建设领域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国家安全、新闻外宣、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涉台事务、气象服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统计、档案、扶贫、老龄、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宜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市人民迎难奋进,团结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并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任务,24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个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其中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翻了两番多。

五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6%,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2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8.3%。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

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29平方公里扩大到2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品位极大提升。

武吉高速宜春段等一批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明月山机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取得大进步。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得到巩固,高等教育发展加快。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效落实。

生活水平有了大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1.7%;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1%,是建国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最大的五年。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城乡居民对治安的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

生态环境持续大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全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中心城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节能减排完成“十一五”预期目标。

发展的实绩表明,“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是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驻宜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关心、支持宜春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聚集度偏低,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

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矛盾增多;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凝聚与辐射功能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增加;

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不和谐因素和安全维稳的压力依然较大;

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依法行政和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更加认真、有力地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一)总体发展目标。

围绕“决战‘十二五’、奋力站前列”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五大类、38个主要指标,其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75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达到247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达到180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分别达到24150元、9770元。

这些目标体现了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绿色崛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主要任务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纲要(草案)》提出了全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九项主要措施。

1、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思路,按照区域协作、优势强化、分类引导的原则,重点培育锂电新能源、建筑陶瓷、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鞋革、食品、竹加工等七大产业集群。

突出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大产业,重点培育盐化工、烟花爆竹、新型建材、资源循环利用、货运专用车等特色产业基地。

2、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着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全面推进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油茶、毛竹、粮食、畜禽和有机(富硒)农产品五大产业。

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服务体系、农业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继续把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村庄布局、美化农村环境。

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立足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将“打造全省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的崛起区、宜居城市建设的先行区”作为中心城发展定位。

构建以宜万组合和丰樟高组合为区域中心、5个县城为次中心、小城镇为重要节点的城镇体系。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加快崛起的重要抓手,促进县域发挥各自优势,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

4、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按照“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有比较优势服务业”的总体思路,重点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金融业、社区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将宜春打造成覆盖赣西及周边地区城市群的服务业高地、全国著名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5、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

以创新型宜春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技发展新模式,实施五大科技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技术升级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教育中的主导和管理作用,努力建立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教育发展体系。

积极实施“6666”人才工程,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竞争力,加快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

6、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把握改革的节奏、力度和时机,谋划和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解决束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科学发展、进位赶超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最优发展环境。

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7、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以实施《宜春市文化发展纲要》为抓手,全面实施“三大文化”工程,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竞技体育,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8、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要求,坚持民生优先、公平正义、成果共享,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促进全体居民共享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9、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围绕公路扩网、铁路扩能、水运发展、机场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优先发展低碳能源和传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电力需求管理。

继续加强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三、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党90周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工业三年强攻战、城建三年大会战、农业三年升级战、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为抓手,以开展“产业升级年”活动为动力,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发展速度再创新高、发展质量再上台阶、区域经济再增特色,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

生产总值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外贸出口增长20%;

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