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9148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效降压药宜睡前服完整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血压很高时,服用短效降压药,血压会降至很低;

药效过后,血压又会生高。

如此这般,血压忽高忽低,会引起脑供血个足、缺氧、头晕等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对心脏、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程度大小,与全天24小时中血压升高的程度和时间密切相关。

清晨醒来,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各种心、脑血管病危险的高峰时间,被称为“早晨危险时刻”。

短效降压药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早晨危险时刻”及夜间的血压。

短效药需一天几次用药,患者不容易坚持,少服、漏服现象严重。

可见,高血压病的有效治疗应保证24小时平稳降压,对比之下,选择长效降压药是最理想的;

长效药降低了全天24小时平均血压水平,包括“早晨危险时刻”和夜间的血压,减少了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

长效药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患者的依从性好,保证了治疗的正规化和长期性。

需要指出的是,高血压病讲究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患者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降压药有200多种,高血压病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会取得最佳疗效,不要道听途说地自行选择、更换药物。

当然,在急诊治疗高血压病时,为了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压,以免引起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医生一般会采用起效快的短效降压药,如卡托普利(开博通)、硝苯地平等。

一般在15分钟左右起效,使血压下降,以便再作进一步治疗。

但在日常治疗中,还是服用长效药好。

作者: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主任医师唐树德

降压药不良反应怎么防

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季节,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会有较大的波动,容易出现危险。

专家提醒,坚持服药是治疗高血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用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初次服药逐渐加量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柯元南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有些高血压病人在

第一次服用降压药时,会感到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焦虑、不安、面红、头晕等。

可能原因有:

病人对药物一时的不适应、药物固有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作用。

尤其是老年人、基础血压较高、长期高血压未经治疗的患者,会对压力反射不敏感,或者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开始服用降压药时剂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加至治疗量。

同时,未经医师允许,不得擅自加大剂量,否则易引起血压骤降。

血压下降过快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产生大脑缺血缺氧,甚至发生脑血栓。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症状,也可选用长效降压药。

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与大剂量的普通制剂相同的效果,所以降压更为平稳,血压的昼夜变异小,还可以避免清晨血压的突然升高。

而且,由于用药次数少,还能避免漏服药物。

  此外,对于血压较高的患者,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既能保证降压的效果,又不增加副作用。

  多在早上服药

  柯教授说,大多数人的血压呈“两高一低”或称为“长杓柄状”曲线,即上午9—10时为第一个高峰,下午6—8时为第二个高峰,午夜时分通常为最低。

一般入睡后的血压要比白天下降20%左右。

因此,高血压病人应选择在早上服药。

  如果服用的是短、中效降压药,一天需服两三次,注意最好不在睡前服药。

因为夜晚血压会自然下降,加上药物的作用,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

而且,夜间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黏度增高,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但是,有些病人的血压是晚上不下降,或者反而升高,被称作“非杓型”或“反杓型”,这样的病人就可以在睡前服药,或是选用上面提到的长效降压药,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降压要终身服药

  柯教授提醒,选择降压药应以西药为佳,不要看到说明书上写着副作用就惶恐不安。

其实写清各种副作用,说明此类药物已经进行了严格的临床试验,是一种成熟的药物。

切忌相信所谓无副作用、一剂根除的偏方、秘方。

要知道迄今为止,还没有哪种药可以“根治”高血压。

  柯教授说,降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应该在持续平稳的降压措施下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有些患者在血压恢复正常后就擅自停药,结果没过多长时间血压又出现回升,甚至会出现头痛、失眠、出汗、易激动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因此,降压药不能随便停用。

  当气温升高时血管舒张,大多数患者的血压会略有降低,个别患者甚至出现低血压。

此时可以适当减量,甚至暂时停用,但要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减量。

脉压增大怎么办

老张今年72岁,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

64岁那年,老张患了高血压,服尼群地平、寿比山,保持低盐饮食,血压还算控制得好。

但到了70岁,脉压开始增大,把降压药改为代文(缬沙坦)、欣然(硝苯地平缓释片)、倍他乐克、珍菊降压片,血压却还是控制得不理想。

每天早上起床时,老张的血压为170/70毫米汞柱,服了降压药,加上3公里的步行锻炼后,血压会降下来;

但下午2点血压又逐渐上升到170/70毫米汞柱,又出门步行3公里,血压降为135/65毫米汞柱左右。

但第二天早上,血压又升高到170/70毫米汞柱。

对脉压增大的问题,老张很是烦恼,降了收缩压吧,舒张压也跟着下降。

有一次,老张的舒张压降到50毫米汞柱,出现了头晕,这下他可不敢把血压使劲降了。

所谓脉压,是指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即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例如:

血压为140/70毫米汞柱时,脉压=140-70=70毫米汞柱。

一般来说,脉压大于60毫米汞柱就可认为脉压增大。

老年人血压易波动。

老年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脉压增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与动脉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和血管弹性减弱有关。

除了脉压增大,老张的血压还有一个特点:

一天内血压有较大幅度波动,这与老年人随年龄增大血压调控能力下降有关。

脉压增大和一天内血压较大幅度波动都是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平稳长效降压是关键

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脉压增大可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一天内血压经常有大幅波动,同样可引起心脑肾的损害。

这就是为什么对高血压患者提倡平稳和长效(24小时)降压的原因,而不主张使用短效降压制剂,因后者有可能导致人为的血压波动。

老年人由于机体处于老化或衰老状态,血压调控能力下降,这是自然规律。

因此,要彻底改变上述情况确有一定难度。

而且,目前尚无一种降压药只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这就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脉压大的高血压治疗更为棘手。

调整用药,血压达标

根据中国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定,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难度大,往往需要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一般情况下,将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按理,患者老张同时患有糖尿病,有条件的话,血压能再降低一些更好,如收缩压降到130毫米汞柱。

但在实践中发现,当收缩压降至较低,而舒张压低于50毫米汞柱时,老张却出现头晕现象,这可能与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或脑动脉狭窄有关,当舒张压过低时,就出现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头晕眼花。

因此,建议老张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要关注舒张压不能降得太低,以不低于60毫米汞柱为好。

为了达到较平稳持久降压的目的,可在原治疗基础上作些调整,尽量服用长效降压药,如将倍他乐克(美托洛尔)改为1天1次的缓释制剂;

适当加用利尿剂(如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但需注意低钾和对糖代谢的影响。

必要时可增加代文(缬沙坦)剂量,或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苯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总之,把血压控制在约130~150/60毫米汞柱即可。

老年人慎用长效降糖药

近年来,医生越来越多地发现,糖尿病与高血压两种疾病“狼狈为奸”,常常共存于患者体内。

然而,糖尿病与高血压的用药原则却大有不同,比如,对于高血压来说,医生建议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长效降压药,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引发老年痴呆等症,则尽可能不要服长效降糖药。

低血糖危害超轻度高血糖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李万根主任介绍,长效降糖药格列本脲(优降糖)因降糖快速持久且物美价廉,颇受老年糖尿病患者欢迎。

一些血糖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服格列本脲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疗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长效降糖药作用较强,如果血糖本来就不太高的病人过量服用就可能引起低血糖症,且可持续较长时间,轻者遭受出汗、颤抖、心率加快、饥饿、焦虑、紧张、软弱无力、面色苍白、流口水等症状的折磨,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病人就可能出现昏迷。

从临床上来看,近年来急诊室救治的严重低血糖症,其病因多是因为滥服优降糖等磺脲类降糖药。

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常常是“隐形”的。

优降糖等长效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虽然可持续24小时以上,但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却并不一定出现,再加上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自主神经损害,低血糖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睡眠中低血糖不易被发现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降糖药,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

还应注意的是,服用长效降糖药,即使白天没有出现低血糖的问题,也很容易在夜间零时~3时发生血糖过低。

在夜间空腹的情况下,健康人可以动员脂肪、蛋白质和肝脏中的糖元出来转化成葡萄糖,供人体脑组织利用,不会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人的上述调节功能减退,而且由于降糖药刺激胰岛素持续高水平分泌,低血糖就容易在夜深人静时不请自到。

而这时候恰恰人在熟睡,低血糖不易觉察,当病人意识到低血糖,从睡梦中饿醒找东西吃的时候,血糖水平可能已经低于50mg/dl,脑组织会由于得不到糖的供应而发生功能障碍。

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夜间出现震颤、出汗等症状被惊醒,应意识到可能是低血糖征象,经血糖测试确定。

一旦证实夜间低血糖,应加一顿点心,减少口服降糖药或者睡前胰岛素剂量。

对低血糖反应迟钝者,即血糖虽低但无震颤、饥饿、心慌等症状,必须经常监测血糖。

某些中成药中也含优降糖

某些中成药中也含有格列本脲成分,如消渴丸每10粒含强效磺脲类优降糖1片,用量不当一样发生低血糖。

今年8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季度药品抽检结果公告。

结果显示,降糖中成药中随意添加西药成分的现象比较突出,如某批次降糖中成药“糖尿乐胶囊”、“降糖宁胶囊”中发现了西药成分“格列本脲”,由于没有标识,使用前很难发现。

识别的方法是:

如果发现使用这些制品能使血糖明显下降,或服用后几小时发生心慌、饥饿感等,甚至昏迷,请慎用。

李主任提醒,对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而忽视饮食和其他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

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

对于一些刚刚确诊的轻度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先饮食及运动治疗,约一个月后仍不达标者,才考虑药物治疗。

有些病人认为用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余进食,这是很不明智的。

这样做的结果,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

老年人服降压药需慎重避免不良反应

文/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丁枭伟

  65岁以上的人有三分之二患有高血压,是高血压控制率最低的一组人群。

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时应遵循高血压治疗的一般性原则。

对某些患者,减少起始药物剂量可避免不良反应。

多数老年患者需采用标准剂量的多种药物联合才能达到目标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已达百十余种,现在常用的有五大类:

(1)利尿剂;

(2)钙拮抗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5)β受体阻滞剂。

  对老年人应用利尿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脱水、排尿障碍、高脂血症、低钾及糖耐量的降低;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易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脏传导障碍。

因此,给老年人用药需非常慎重。

应用时要做到———

  ☆逐步降压;

  ☆因人而异;

  ☆除严重高血压外,给药应从单药开始;

  ☆单一给药降压不明显的,联合用药优于单一大剂量给药;

  ☆降压药服用过程中不能突然停药或突然撤除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阿替洛尔等);

  ☆用药剂量一定要合适;

  ☆降压药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新药未必就好;

  ☆不要用影响情绪和思维的药物,以免干扰日常生活;

  ☆多数病人需长期坚持服药,不要轻易改变方案,最好服用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

收缩期高血压该用什么药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又称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其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90毫米汞柱。

这类高血压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少部分发生于青年人高动力循环者。

最常见原因是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和顺应性降低,脉压增大。

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单纯性收缩压高是人体血管老化的标志之一,是血管弹性减退所致的良性过程,即使高点不算啥。

其实不然,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越高,心脏血管并发症就越多,死亡率就越高,特别是脑卒中更为多见。

因此患者最好将血压降至130/85mmHg以下,至少也应在140/90mmHg以下。

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如何选择药物

目前推荐用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药有以下几种。

利尿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时。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注意避免低血钾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呋噻米(速尿)仅用于肾功能衰竭时。

钙离子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压或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时。

优选长效制剂,如非洛地平、硝苯地平。

在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时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但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在静息时心率较快(大于80次/分)的患者或合并心绞痛时。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禁用,1型糖尿病患者慎用。

用药注意事项

①尽量服用每日1次即能平稳降压的长效降压药,如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剂联合应用。

②避免降压过快而影响主要器官(心、脑、肾)血液灌注,更不要为求过快降压而随意增加服药剂量或用药次数。

③防范药源性低血压,可小剂量联合用药。

在用药最初两周内每日测血压1~2次,以了解有无低血压倾向。

④若按上述处理后,降压效果不理想,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得擅自换药或增大药物剂量。

除以上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膳食,控制体重,增加活动,减轻精神压力,戒烟限酒也很重要。

中老年用药有隐患

上海用药重点人群———社区中老年人用药情况“家底”初步摸清。

昨天,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公布了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的首份课题调研抽样报告,结果发现,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用药级别较低,可抗菌药级别却令人惊奇地高。

造成这一用药安全隐患的最大原因是经济因素,因为中老年人全年收入的30—40%全部用于购买慢性疾病用药。

  这也是全国首次出现这一报告,为评估药品上市后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平台,填补了用药安全指导缺乏具体手段和评价方式的空白。

78.16%每月需要服药

  报告显示,91.56%的中老年人一年内服过药,30天内曾经用药的比例也高达78.16%,且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46.20%,而绝大多数又是高血压;

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和骨伤科疾病,分别占10.65%和9.02%。

中老年人群所患肿瘤的种类中又以消化系统肿瘤最多见。

此外,这些疾病格外容易引起中老年人住院,引发更昂贵的住院费用。

  与此同时,中老年人家庭人均月收入普遍较低,每月500-1000元的占33.7%,人均月收入小于500元的占49.2%。

虽然48.7%和42.8%的中老年人分别享受医疗保险或合作医疗,但仍有31.58%的看病和住院费用需要自己支付。

  在服用的慢性疾病用药中,抗高血压药物最多,但占绝大多数的是配方比较老的复方制剂,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少人问津;

治疗糖尿病药物也是较老的二甲双胍;

而抗菌药物则使用的级别很高,主要是头孢拉定。

然而恰恰是头孢拉定成了药品不良事件的主角。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说:

“用老配方药主要是便宜。

”据了解,使用较为普遍的复方降压片一天用药只要一二毛钱,而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每天最低需要四五元。

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朱鼎良表示,降压药的选择主要是针对病情、药物适应反应和病人经济情况决定。

目前用药的趋势是两种,其一是长效降压药,其二则是新配方的复合制剂,但这两类药大多以进口药和新药为主,价格比较昂贵。

  用药知识严重匮乏

  造成安全隐患的第二个原因是中老年人用药知识匮乏。

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9%,其中还有29.9%的文盲或半文盲。

绝大多数中老年人遵医嘱服药,而注意药品说明书,按说明书使用的较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服用剩余药品或亲戚朋友送(要)来的药,而且约60%的人不重视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为安全用药埋下隐患。

杜文民说:

“医生指导用药的责任心必须加强,因为他们是中老年人最信赖的人。

  2002年6月起至今,上海市药监局12个分局直接入户调查,完成了20多万份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调研,首先完成的抽样报告数据来自金山区,3352名中老年人为样本人群。

药品不良反映监测中心杜文民说:

“尽管报告有一定的地域特点,但其数据比例与其他区县的相差无几,具备相当的普遍意义。

  年底建立30万人用药数据库

  据了解,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象调研今年还将继续,主要有浦东新区、青浦等地,到年底将全部完成30万人的静态调查,并建立30万名以上的中老年人用药数据库。

明年起,数据库将与医疗机构电子系统联接,建立自动化记录联接系统,动态监控用药安全。

这套网络健全后将对社区中老年人用药、政府医保政策的完善、以及企业研究药品市场都有深远的影响。

专家称:

“睡前莫服降压药”不是绝对的

长效降压药是老年高血压病人比较适宜的降压药物,每日1次,既简单又方便,目前应用很广泛。

一般主张长效降压药在早晨7时左右服用,认为这样能较好地控制白天的血压升高和防止夜间容易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

特别是呈现凌晨血压升高为特点的高血压病患者,于睡前服用将能更好控制血压波动。

长效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但起效的时间亦比较缓慢。

在晚上9时左右服药,午夜后达到血药高峰,直至凌晨4—6时仍然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

由此可使晨起性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这要比早晨起床后才服药更为科学合理。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专家推荐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和噻嗪类利尿剂降压。

这类患者血压自身调节潜力明显降低,甚至日夜血压波动曲线消失。

颅内血流主要靠动脉血压水平调节,即颅内灌注压随着动脉血压波动,因此,早晨或晚上服药均关系不大。

依那普利国外研究结果提示,晚上服用咳嗽发生率显著降低。

但利尿类降压药物如吲达帕胺、双氢氯噻嗪等早上服药为好,这样可使晚上少上厕所。

每个人的血压都有自己的血压生物钟调节规律,并非千篇一律都是“昼高夜低”,最好是能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找出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把降压药物服在最高血压来临前2小时左右。

一旦确定自己为晨起高血压,将降压药物放到凌晨醒后服用更为科学;

对于少数夜间血压高的患者(夜间头晕头痛,无法入睡),可以采用长效降压药物在睡前服用。

有些降压药物剂型要求必须晚上临睡前给药,例如国外开发的维拉帕米脉冲释放制剂,临睡前服用,次日凌晨4点左右,突然脉冲释放,药物出现在血压升高的危险时刻,体现了时辰治疗学的要求和高技术定时释放的技术优势。

对于络活喜等,已有大宗研究,表明治疗作用跟服药时间段无关,只要每日定时服药即可。

高血压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2005高血压指南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影响预后的因素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2、男性>

55岁;

3、女性>

65岁;

4、吸烟;

5、血脂异常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腹型肥胖8、或肥胖·

C反应蛋白≥1mg/dl

二、血压升高的异常因素

人的血压在一天之内,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发生在血压本来就明显增高的高血压病人,以及年事已高、血管壁弹性差或已有损伤的人(如动脉硬化)身上,情况更加危险。

1、全身使足劲儿抬、扛、背、挑重物时:

血压急剧显著增高,收缩压可升高6.7-

13.3kPa(50-100mmHg),甚至更高,但停止用力时,血压便会迅速恢复正常。

2、暴怒、极度恐怖或精神极度紧张时:

血压可骤升,收缩压可升2.6-10.7kPa(20-80mmHS)或更高些,舒张压亦明显增高。

3、狂喜、哈哈大笑等极度兴奋时:

血压亦可骤升,升高的幅度与精神极度紧张相近。

4、大小便时,尤其是便秘者:

排便时间较长或用力过猛时,血压会显著升高,收缩压可升高4.0-9.3kPa(30-70mmHg)或更多,舒张压亦升高1.3-4.0kPa(10-30mmU9)或更高。

5、咳嗽,尤其是阵发性剧烈咳嗽时:

血压可突然升高,升高幅度与咳嗽剧烈程度成正比。

最高时收缩压可升高8.0kPa(60mmHg)左右。

6、高声连续讲话(讲演、讲课):

情绪激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