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042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感恩社会校本课程下册文档格式.docx

1.一个小孩子与父母因一点小事情争吵离开了家。

一天,他实在饿极了,于是来到一位老大妈家。

大妈看这孩子很可怜,就煮了一碗面给他吃。

这孩子很感动,不停地感谢着老大妈,而老大妈只说了一句话却使孩子流下了眼泪,面没有吃就往家跑去。

老大妈说:

“我只是煮了这么一次面,你就这么感动,你的妈妈为你做了多少次吃的,你怎么就不知道感谢呢?

”想想妈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感动过吗?

2.有两个商人,已在沙漠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赶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

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怨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

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

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些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

故事中老人施舍的是一种爱心,商人喝下的是一份感激,正是这种感激促使他走出了沙漠。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激祖国给予了我们和平,感激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感激他人给予了我们帮助......生活中需要感恩的事情实在很多。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就是著名的《游子吟》。

它亲切而自然地歌颂了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文解释】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诗文赏析】

诗中所讲的“游子”,指离家在外或久居他乡的人。

“寸草”,指小草,在诗中象征子女。

“心”,指草在生长中抽出的嫩茎。

这里语意双关,既指草心也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着母爱。

伟大的母爱,如阳光一样沐浴着儿女们成长。

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给儿女们留下许多感受至深的印迹。

对于孟郊这位长年离家在外,四处奔波的游子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母子离别的痛苦时刻。

因而他在诗中选取临行前母亲为他缝补衣衫的场景。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通过“线”和“衣”,把母亲对儿子难以割舍的爱紧密

联系在一起了。

无论儿子远行千万里,母亲缝制的衣服总会穿在身上。

也就是说,母亲无时无地不在遮护着孩子的身,温暖着孩子的心。

“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

”这两句写母亲缝衣服时的情景:

慈祥的母亲手拿衣服,针针线线,细密缝补。

惟恐儿子迟迟难归,所以把衣服缝得结结实实的。

但做母亲的内心里,又何尝不盼望儿子早日平安回家呢?

诗人就是通过母亲所做与所想的矛盾,非常细致地表现了慈母的一片深爱之情。

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心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春天的阳光哺育小草,生动地比喻母亲对儿子的温暖,抒说儿子报答不尽慈母哺育之恩。

这首《游子吟》选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景,用朴素自然,明白如话的语言,细致而真切地突出了一个情字——慈母的爱子之情和儿子的感恩之情。

千百年来,每当读起它,都会使人心弦为一片爱的纯情所震颤,引起儿女们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什么意思?

2、回想爸爸或妈妈平时关心你、疼爱你的情景,你打算怎样报答父母恩情?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毛泽东八岁进家乡一个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一直读到十三岁。

后来,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先生对他的启蒙教育。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

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

“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笑着回答:

“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而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共产党。

因此,毛泽东同志很尊敬徐老。

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高度赞扬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

徐老七十寿辰时,毛泽东又送去了“坚强的老战士”的亲笔题词。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

“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

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所在单位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

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

“叶老师!

”,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

“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

”彭德怀说:

“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

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

”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

“严老师您好!

”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

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

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

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和师母。

1、当你在路上遇上老师,你会怎么做?

2、老师家访来到你家,你会怎么做?

3、课后搜集科学家尊师的故事。

4、阅读《孔子尊师》与《程门立雪》的故事。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当她轻轻一点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惊喜。

她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营造着可爱的生存空间。

山川之壮美,鸟鱼之悠悠,世上芸芸众生,各有它们可爱的个性。

亲近自然,你时时可以感受到她的恩泽。

春天的温柔和红紫,夏天的炎热和浓绿,秋天的凉爽和苍褐,冬天的严寒与洁白,都会使人的心境起伏波动,泛起阵阵涟漪。

漫步海边,看看一望无际的海,吹着和煦的春风,似乎心中的烦恼便在一瞬间烟消云散;

天空和大海相应,在天空下人们尽情的冲浪,这时大海泛起了层层大浪,发出“巨大”的响声。

海鸥从海上飞过,似乎留下了痕迹,这一切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心旷神怡,流恋忘返。

自然是我们无形的守护神,她倾其所有为我们所用,是如此的慷慨大方,然而我们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不,我们应该懂得,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赐,所以我们要珍惜、要爱护、要感恩。

感恩自然,你或许可以为自然插上绿荫,多一份新绿,少一分荒芜;

或许可以回收垃圾,不要让污秽的垃圾侵蚀我们美好的家园……学会感恩自然,珍惜大自然的产物,其实就是感悟生命的真谛。

徘徊于自然的脚步声中,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即使卑微如小草,也自有小草的芬芳,即使渺小如水滴,也会全身折射阳光,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重新看到自然吧!

1、说说大自然和我们的密切关系。

2、想一想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

看到这样的事情你采取过什么行动?

3、我能为环境保护做什么?

想一想,做一做。

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这样,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读了这课后,同学们一定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去爱护地球,那么,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地球就像哺乳我们成长的母亲。

没有它,就没有我们;

没有它,我们就不能成长;

没有它,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类……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

文章的内容使我感受深刻。

文章主要讲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索取得越来越多,环境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今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大部分未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海,水被污染了,造成鱼虾死亡、农作物枯萎……人类对环境利用不当,如滥伐树木,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因此而发生大水灾!

在此,我想对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说:

“你们快点清醒吧!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它又给人类提供了这么多自然资源,我们还去破坏它。

如果地球被证实已经不能再生存的时候,我们又不能移居到另一个星球上居住。

这是自取灭亡啊!

所以我们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地球,让地球更好的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母亲,不能让她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这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做的!

虽然地球有很多的自然资源提供给我们人类使用,但就算再多的资源总有用完的一天啊!

如果我们再不节约一点,总有一天你们会后悔莫及的!

我们必须尽早觉悟。

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

1、读一读小作者那些感人肺腑的话。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地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本地区资源被破坏情况写一份倡议书或结合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有个游客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

正在气恼间,他忽然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

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

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

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着,最后决心按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成功有时需要的只是勇气,当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给予便是一种勇气。

虽然不是每次给予都有回报,但只有给予之后才会有回报,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复述沙漠旅行者的故事。

2、你认为沙漠旅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理解给予与回报的关系。

3、小调查: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给予与付出的故事呢?

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我叫谭之平,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

1983年,我出生在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个贫困家庭。

在我两岁的时侯,妈妈因工伤不幸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根治。

十岁左右,我就开始帮着爸爸在地里干活。

妈妈病情发作时,我就帮她熬药、喂药、洗澡、喂饭。

有时候,饭碗被她一次次打翻,我就重新给她喂。

还记得那天我和妹妹回家,看见爸爸蹒跚着跟在一副担架后出现在山坡下,我明白妈妈出事了。

妈妈是被塑料布裹着抬回来的!

我跪在地上,用颤抖的手摇着妈妈:

“妈妈,你醒醒啊!

醒醒啊!

你怎么可以丢下我们姐妹俩不管,我还要学医给您治病哪!

……”

这时,我接到了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是多么想和往日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学习。

但是一想到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爸爸,既要建房子,还要在地里干活,我打消了上学的念头。

于是我藏起了录取通知书,做出了暂时停学的选择。

停学后,我承担了家务和田间农作,还养了几头小猪,每天起早贪黑打猪草、煮饲料。

为了多挣点钱补贴家用、给爸爸治病、再多挣一些读书的学费,在农闲的时候,我又到318国道边的一个百货店打工,成为一名“打工妹”。

后来,我到汉口开了一家小超市。

一个小女孩,人生地不熟,谈何容易!

有时不想干了,可一想到要让爸爸和妹妹过上好日子,一想到要让自己早日实现学医梦!

我不能退下来,坚持,坚持,再坚持!

几年来,陪伴我的是日用杂货,满满一箱子书和一盏台灯,激励我的是母亲生前说过的话:

“平儿,你一定要读书,要学医,妈妈治病就指望你了……”我要读书,我要学医,我要让全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一点。

2006年8月28日,我如愿走进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五年一贯制临床医学专业。

倍尝了人生艰辛的我格外看重亲情,身在校园,心里挂着亲人。

生母已逝,爸爸病弱,妹妹还小。

我十分理解爸爸的再婚。

课余时间,我经常给家里写信、打电话,对继母嘘寒问暖,在电话里叫她“妈妈”,详细讲我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母女长时间的交流中,我以一种对长辈的敬重、爱戴,抹平了代际的沟痕、血脉的差异,使这个组合家庭一样的充满温情。

为人子女,当尽孝道。

父亲和继母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为减轻家中经济压力,方便照顾父母,经常在餐馆勤工俭学的我萌生了在孝感开一家餐馆的念头。

我把这个想法向班主任作了汇报,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支持。

我用打工积攒起来的钱,开了一个“土家女餐厅”,并回老家把父母接到了孝感,继母起初怕给我添加负担不肯来,我说:

“妈妈,不用担心,您照顾了我爸和我妹,我也应该理所当然的照顾一下您”。

这个多灾多难的家,终于团聚到一起了。

白天六节课,我从不旷课。

一有空余时间,就在餐厅帮忙。

这样可以让爸爸和妈妈多休息一下。

考试期间,妈妈为了让我安心复习,抢着给我洗衣服,早上给我做早餐,晚上陪我在灯下学习,我们母女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如同亲生母女一般,我倍感温馨,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刻苦学习,不能让妈妈失望,不能辜负妈妈的付出。

生活的磨砺让我练就了吃苦耐劳的能力,感恩的心态让我体味了人生真谛。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很多好心人关心、帮助过我,我感激生命,感谢苦难,感恩生活。

20多年风风雨雨,我认定一个道理,要感恩,就要奉献;

有付出才有回报,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暖、明亮和精彩!

2007年,我和同学们助养了一名腭裂残疾女婴白小惠,帮小惠联系了武汉市161医院,让小惠免费接受手术治疗,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同学们的日日夜夜悉心照料之下,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康复,现在已经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快快乐乐的生活着。

俗话说:

独木不成林。

为了有秩序,有组织的开展活动,我发起成立了湖北职院义工社、武汉城市圈志愿者联盟。

我把孝子奖金捐了出来,成立了湖北职院感恩基金,以团队之力、基金渠道,让更多的人分享社会的温暖。

我们一共结对帮扶了十三个残疾家庭和五十多对空巢老人。

回首这些年,从家庭到社会,我只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了我很多很多荣誉和关爱,这些给我以巨大鞭策和鼓舞。

我要把这些荣誉化作动力,将孝老爱亲的美德,感恩奉献的精神,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坚持好、发扬好。

我也坚信,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你,需要我,需要他……,大家一起来,生活更精彩!

1、简述谭之平的先进事迹。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3、我要唱一首感恩的歌。

我感恩,我快乐:

将你的感恩体会记录下来吧!

教师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