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82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综合能力突破复习训练4Word文档格式.docx

D.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

[导学号29520453] 解析:

选C。

由图可知,1属于传入神经元(有神经节),A正确;

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支配,B正确;

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引起后肢屈腿,但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刺激3的神经纤维,可观察到后肢屈腿而ⓐ无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突触中只能单向传递,D正确。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与传递

3.(2018·

安徽合肥质检)下列哪项检测方法可以测定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  )

[导学号29520454] 解析:

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图示C选项电流表的一极放置在膜外,一极放置在膜内,符合测定标准。

4.(2018·

江苏镇江模拟)如图为两个神经细胞间相互联系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之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

B.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结构①和②实现相同的信号转换

C.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结构②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

D.③中的物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导学号29520455] 解析:

选B。

图中①是突触前膜,②是突触后膜,二者间充满组织液,说明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A正确;

若在X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突触前膜先兴奋,突触后膜后兴奋,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

兴奋的单向传递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有关,C正确;

③是突触小泡,其含有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排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考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5.(2018·

河北衡水联考)右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导学号29520456] 解析:

选A。

由图可知①是下丘脑,②是脑干,③是大脑皮层,④是小脑,⑤是脊髓。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节,相关中枢是③和⑤,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A错误;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B正确;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故损伤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C正确;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能支配低级的神经中枢,D正确。

考点四 神经生理的研究方法及相关题型分析

6.(2018·

北京大兴模拟)如图是某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B.b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C.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D.图中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导学号29520457] 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有3个神经元,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作出相应的应答,A正确;

刺激b处,引起效应器反应,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B正确;

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C错误;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由于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信号转换,时间较长,速度较慢,D正确。

7.(2018·

浙江衢州质检)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B测出的电位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A点下移

C.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乙酰胆碱与钠离子通道相结合

D.神经纤维的状态由B转变为A的过程中,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

[导学号29520458] 解析:

图1中B为动作电位,相当于图2中C点的电位,A错误;

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适当降低,则适宜条件刺激下,膜外钠离子内流量下降,造成动作电位偏低,故图2中C点下移,B错误;

图2中B点钠离子通道开放,是由于一定强度刺激,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C错误;

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是由于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D正确。

8.(2018·

福建厦门高三联考)如图所示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

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

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

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导学号29520459] 解析:

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突触,①突触小泡与③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②释放到④突触间隙的过程需ATP供能,A正确;

⑥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与②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传递相关信息,没有将神经递质运进细胞,B错误;

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不能够长时间存在,且不能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错误;

兴奋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到达⑤突触后膜转化为膜电流形式,在⑤处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9.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

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香草酸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B.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

C.上述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导学号29520460] 解析:

香草酸受体位于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感觉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不属于突触后膜;

由题意可知,辣椒素可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产生神经冲动,进而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

形成热觉、痛觉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由于高温也能刺激香草酸受体,因此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

10.(2018·

北京房山入学摸底)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

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图中共有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导学号29520461] 解析:

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电位是外正内负。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

11.(2018·

河北衡水调研)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降低

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高于细胞膜内侧

D.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

[导学号29520462]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导致的,因此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膜两侧Na+浓度差变大,甲图的c点将升高,A错误;

由图中乙和丙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可知,图乙中②表示形成动作电位过程,发生Na+内流,图丙中⑦表示动作电位恢复过程,发生K+外流,B错误;

形成动作电位时,当达到Na+平衡电位时,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但此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正确;

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通过的是K+通道,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12.(2018·

福建四校联考)如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各项中,不会引发异常膜电位的是(  )

A.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B.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

C.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受阻

D.该神经突触处于低Na+溶液中

[导学号29520463] 解析:

突触前膜的乙酰胆碱释放量少,对后膜的刺激减弱,进而影响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A错误;

突触间隙中乙酰胆碱未及时分解导致的作用是可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没有引发异常膜电位,B正确;

部分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受阻,进而影响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引发异常膜电位,C错误;

若神经突触处于Na+溶液中,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减小,引发异常膜电位,D错误。

13.(2018·

江苏南通调研)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牵张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

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________,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29520464] 解析:

(1)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牵张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肌肉受牵拉时肌梭产生的兴奋,通过一定路径的传递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说明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或反馈)调节。

(3)大脑发出的冲动通过脊髓才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依题意可知,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α传出神经的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相应肌肉舒张,以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答案:

(1)非条件 脊髓

(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正反馈(或反馈)

(3)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4)舒张 防止肌肉受到损伤

14.(2018·

苏北四市模拟)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非蛋白类毒素,通常少量TTX就可以致人于死地,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死亡。

研究者为了研究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min后

65

10min后

50

25

15min后

40

(1)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中数据可知,将神经组织浸润在河豚毒素中后,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触前神经元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结合。

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应该是因为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________减少,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_作用。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与河豚毒素相关的其他实验。

(所用实验材料与上实验相同)

①在未用河豚毒素浸润时,刺激c点0.6ms后观察到肌肉收缩,若刺激a点,在不考虑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需要时间的前提下,至少需要________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若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应选择的刺激点为________点,放药点分别为________点。

(填a、b、c)

[导学号29520465] 解析:

(1)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润在河豚毒素中的神经组织,其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降低,推断河豚毒素可能会抑制Na+通过神经细胞膜。

(2)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从表格中Ⅱ、Ⅲ、Ⅳ组数据可知,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降低,可能是因为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传递,导致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的数量减少。

(3)①依装置图可知,a、c点之间存在2个突触,结合表格数据,兴奋通过一个突触需要0.5ms,故至少需要0.6+2×

0.5=1.6(ms)才能观察到肌肉收缩。

②要证明某种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刺激部位应在突触前,即图中的a点,药物作用部位应分别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即b点和c点。

(1)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河豚毒素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2)胞吐 受体 神经递质的数量 抑制 (3)①1.6 ②a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