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66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15.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1)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2)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教师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5)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6)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

1)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3)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直观性原则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6.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产婆术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

功能:

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管理。

19.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学生特点;

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20.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

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任务:

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以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德育性质和内容

性质: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我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思想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德育原则都有什么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说),因材施教原则

24.德育方法和途径

说理教育法(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情操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2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

2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6.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一致断粮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良好意志特点: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3)意志行动的特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

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

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

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7.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缺失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

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8.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4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5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0.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牛羊)具体运算阶段(7~11长度面积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归纳演绎)

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培养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5表达明确期望,及时提供反馈

6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32.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者相似性;

知识或者经验的概括化水平;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的定势和态度;

认知结构特点;

学习策略水平。

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

1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材料呈现方式

3加强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3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训练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提供创造性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

头脑风暴法,直接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35.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2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

3鼓励教师进行研究

4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36.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

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

协调班内各种教育力量

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9.班主任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

1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责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其关键。

2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40.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不但给人即时的作用,还有延时的作用

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2.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可以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特征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教学过程

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

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复习

3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4复习方法多样化

5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完善,方法适宜,讲究教学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板书规范

47.

(1)论述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的知识和品的判断两方面。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自觉顽强的努力地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他是通过实践和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就需要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的加以调整、补充;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绝非一早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学生处于成长的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

学生品德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注入了新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

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48.什么是课程?

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49.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及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的单元和课,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与结果

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

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系统

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主要包括: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自主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生成性课程

57.当今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58.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四个转变

1)重“教”向“学”转变

2)重“结果”向“过程”转变

3)重“传授”向“指导”转变

4)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59.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

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

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6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智力的发展。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水平。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6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并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

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参与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行为规范,执行学校的教育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义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4.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正后像,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影响,补偿,联觉

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本文档来源于第一文库网: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两面、针,高、自觉,多、广泛)

(一)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

(五)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和示范性

(六)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高层次性

(八)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最基本的社会作用)

二、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三、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四、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

知、情、意、行、志、信六个方面。

(一)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志)

(二)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知)

(三)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包括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情)

(四)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意)

(五)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信)

(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加强学习(勤学)

二、躬身实践(践行)

三、树立榜样(示范)

四、坚持不懈(努力)

五、学会反思(内省)

六、努力做到慎独(慎独)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案例分析

框架:

五观+四原则+相应的教育理论。

五观:

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

四原则:

师生关系原则,教学原则,德育原则,班级管理原则。

案例分析新理念

教育改革新理念:

教育民主;

国际理解;

回归生活;

关爱自然;

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的根本理念:

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

这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和灵魂。

五观

1、课程观:

新教材的五大特点:

新教材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比如:

对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去查资料总结写出报告体现了新课改的什么理论?

析:

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学生观:

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的地位:

现代学生观认为: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③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④赏识原则。

万能原则。

(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对于教师的要求:

多看优点,多赞美;

悦纳错误,多宽容;

相信学生多期待;

爱护学生,讲民主。

“在我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不努力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3、教师观(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的职业角色分开,学习者,传道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最明显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现代教师的行为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

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

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4、教学观

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二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此外,请注意:

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5、评价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蹲发展的评价体系)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主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四原则

1、师生关系原则

1、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充分了解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重点):

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接。

4)启发性原则(重点)

要求:

强调目的;

抓住重难点;

设置问题,启发思维;

培养良好思维方法。

目的性学习;

抓关键;

设置问题情境;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重点)

3、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疏导原则(案例经常考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9)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理教育

2)榜样示范

3)实际锻炼

4)陶冶教育

5)指导自我教育

6)品德评价

4、班级管理原则: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5)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