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859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国玫瑰窦桂梅文档格式.docx

在和孩子的生命交流中一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生活和生命的快乐。

读书,对于窦桂梅来讲仿佛是一种心灵的呼吸。

儿时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寒冷的冬天,围在炭盆旁听姥爷讲《杨家将》、《封神演义》、《水浒传》,或是在没有电灯的夜晚,躺在被窝里听妈妈讲《聊斋志异》,这是窦桂梅对书最早的记忆。

好奇的童心使她常常猜想着山的后面是不是住着书里面讲的那些神仙,或者哪一天能够遇上梁山好汉。

上学之后,《孙悟空》、《七把叉》、《小刀会》以及《红灯记》等书润泽着窦桂梅求知的心灵。

还有《三国演义》48本全套的小人书——她记得,每天放学在火车站候车室等车回家的时候,她便会花二分钱租上一本《三国演义》,静静地坐在候车室的角落里,捧着一本小人书,心中便会产生出一股幸福的暖意。

  渐渐地,文字开始对她产生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遇到文字她便要读一读,哪怕是家里糊在墙上和顶棚的旧报纸。

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对她是一次奇妙的经历,满屋琳琅满目的书籍,一瞬间,她仿佛觉得这里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

在图书馆一大堆发黄的旧书中,她发现了《简·

爱》,书中的主人公似乎就是她自己,相同的年龄和渴望,对未来充满向往,简·

爱成为她心中不灭的偶像,并把自尊自强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心里。

许多年过去了,她在读书的过程中在书里又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

读书伴随着窦桂梅从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成了今天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

  二

  1967年4月,窦桂梅出生在吉林省蛟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她是姐弟四人中的老大。

山村艰苦的生活孕育了她坚毅向上的个性。

父亲早年曾经做过老师,这件事对年幼的窦桂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一名老师很早就成了她心中的愿望。

  1982年,15岁的窦桂梅考入吉林师范学校学习,这让窦桂梅“高兴得几天几夜都没有睡着觉”。

在师范读书期间,窦桂梅凭着勤奋与刻苦,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写字、画画、唱歌、演讲、指挥、弹奏样样出色。

4年后,窦桂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向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但此时的窦桂梅心里却并不情愿。

她认为自己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专业,未来的人生之路应该是站到讲台上成为一名好教师。

于是,她跑到市教委,去找方方面面的领导,“我想找个小学去工作,让我当老师吧。

  窦桂梅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她被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工作。

报到后走出学校的窦桂梅竟高兴得一个人偷偷地哭了起来,“我终于是一名真正的老师了!

  由于分配得太晚,第一实验小学刚刚对教师进行了定岗定编改革,教学一线上的岗位已经排满,窦桂梅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教学工作。

在这个岗位,窦桂梅干了将近5年。

这期间她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等多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窦桂梅都全力以赴,力争做到最好。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

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在几年的辅助教学实践中,窦桂梅渐渐地感觉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文,这期间窦桂梅曾多次恳求学校领导让她担任语文课老师。

  要想在教学一线做老师,必须先在公开课上得到大家的认可,有领导、专家指导的公开课更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机会。

窦桂梅找到校长,主动要求上公开课。

有过3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校长还没有见过主动争取上公开课的教师,于是,校长安排窦桂梅先在年级组内练兵。

她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每一次接受领导评课时窦桂梅都会郑重地把本子打开念道:

“上节课您告诉我有以下几条缺点,您看这节课我改了多少。

”她用录音机把自己讲课的过程录下来,回家后再反复听,把发现的问题记在本子上,争取在下堂课上改进。

  1992年5月,窦桂梅终于有了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她为自己选了《王二小》这一课。

窦桂梅为此做了精心准备,她甚至把课堂的45分钟时间分成2700秒来准备,因为她不希望等待了5年的机遇从自己的身边轻易溜走。

一次次的课堂设计,一次次地推翻重来。

第二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下班之后,窦桂梅一个人留下来做最后一次试讲。

此时,在她的眼里,台下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就是一排排可爱的学生。

由于太投入,她竟忘了去托儿所接孩子。

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到了教室。

于是窦桂梅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演练。

  由于窦桂梅在公开课上巧妙的情境营造,生动的语言感染,真诚的师生交流,加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感人歌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窦桂梅从此一鸣惊人,此后,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在省、市级公开课中得到锻炼,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995年和1997年,她先后两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

  三

  无论窦桂梅工作有多么忙,她都要挤出时间来学习。

教育名著、文学名著等各类书籍占满了她家中的书柜。

《南方周末》、《人民教育》、《书屋》等报刊也是她最爱的读物。

从23岁到32岁这9年的时间里,窦桂梅从函授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

在报考中文函授本科的时候,窦桂梅每天晚上5点钟到师范学院上辅导课,9点钟回到家后,先给孩子做好第二天上幼儿园带的菜,然后备课、批改学生作业,最后,才有时间复习成人高考的内容。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是半夜才能睡觉。

半年之后,窦桂梅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中文函授本科。

  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做自我总结已经成为窦桂梅的自觉行为。

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她还会努力挤出时间写教学随笔和教育心得,哪怕是头脑里闪现的几十个字她也要赶紧记下来。

她先后出版了《为生命奠基》、《我们一起成长》《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等多本个人专著。

她还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教育网站“教育在线”的常客。

她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经常粘贴自己的“豆腐块”文章,和网友进行交流。

她的“玫瑰之约”个人专帖(专栏)成了她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获得专业信息交流的新空间,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共鸣。

  她说,谁都不要轻视小学教育,一个人未来各个方面的形成,小学教育时期尤为重要。

与大学、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窦桂梅认为小学教师的最大本领在于:

要以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激发孩子们求知的兴趣。

她打了一个比方:

同样是要孩子吃土豆,对于大学生,你可以理性地分析土豆的营养价值和化学成分,但是,对小孩子而言,老师必须得变着法子把土豆变成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土豆丝、炸薯片或者是薯条,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对土豆有兴趣,喜欢吃。

  窦桂梅讲课,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自1994年窦桂梅接手实验小学一年级五班一直教到2000年,6年的时间里,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6年中,她的阅读量达到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10余万字的教学后记,听校内外讲课1000多节……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多次在全国范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讲观摩课,并应邀到北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讲教学观摩课及作师德报告近百场。

随着窦桂梅教学艺术的日益成熟,她也逐渐成为全国小学语文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四

  窦桂梅认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要体现一种人文的关爱,必须从人的素质发展的规律出发改革小学语文教学。

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可以说是窦桂梅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会守着一本教材教学。

然而,窦桂梅认为,语文学习更重要的在于高品位的阅读和积累。

因此,在她的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超越的就是教材。

  她大胆地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取舍,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源泉,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篇章的积累量。

她保留了精读180篇、泛读72篇,选择了300多首古典和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她要求学生掌握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

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老人与海》等世界名著和曹文轩的《草房子》、余秋雨的《牌坊》、刘镛的《莹窗小语》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

此外,她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中学生必读的30本文学著作”,都要求学生进行广泛涉猎。

据统计,窦桂梅所教的这个班全班人均阅读书刊145本,平均识字量高达3500字。

她抓住了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用大量的经典阅读占据了学生们的头脑,从而摒弃掉了以往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

使学生不但在语文知识方面得到大量积累,同时在书籍的人文熏陶中建构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程序的安排上,窦桂梅认为“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

让窦桂梅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丰厚,但同时她又痛惜现代人文素养的单薄。

一个从事“人之初”教育的语文教师,她要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广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智慧撞击、与美交流,从而积累起厚重的人文素养。

  第二个超越是超越课堂。

“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这是窦桂梅告诉学生同时也是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因此,她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

在超越课堂的过程中,语言已经不只是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存在方式。

学生的生活、情感、心灵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让他们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

只有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窦桂梅请学者、教授、专家来学校做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劳动,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

她还经常带学生逛书店,看展览,看《焦点访谈》等节目,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采访,并做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

班级组成了记者团,采访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人士。

学生们自己动手编辑了《萌芽文集》、《创造文集》、《诗画文集》以及《发现父母》等校内杂志。

超越课堂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们主动认识社会的能力。

  窦桂梅认为,超越课堂不光是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还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在她的倡导下,班级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那些字里行间带着滚烫的泪、含着浓浓的情的信件在家长和孩子们之间传递着,真情流淌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

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这些信件被结集出版,书名为《发现父母》。

  六年级的下半年,窦桂梅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

她给75个孩子每人都写了一封信。

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用6年里发生的小故事进行述说。

学生以自己的回信回报了窦桂梅的爱,一封封充满感激的信都化作了爱的翅膀让窦桂梅的心伴着幸福的泪在飞翔!

在窦桂梅的心里,所有的感受都沉淀成了一句简单的话语:

“当老师,值!

  第三个超越是超越教师。

“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窦桂梅说,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自我超越。

如何让教师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大书呢?

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脱离教师的搀扶,学会主动地学习呢?

教师又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呢?

  窦桂梅认为,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绝不是不可超越之。

教师不是全部知识、全部真理的化身。

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在这样的环境中,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

有超越之识——能够超越的能力;

有超越之智——实现超越的成功。

语文绝对不是只依靠教师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自己从鲜活的文字中感悟到独特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到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从一个答案中体会一次独立的思考。

  窦桂梅在教学中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学会了认识自己,都找到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他们获得的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答案。

在教学实践中,窦桂梅会鼓励学生上台当老师,敢于和老师平等对话,敢于挑老师的错误,敢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发现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

  学生们用成绩回报了窦桂梅辛勤的努力。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以全市最优的成绩升入中学,其中考入吉林市第五中学的学生共56名,而在这56名学生中,窦桂梅班的学生就占了25名!

升入初中不久,在吉林市五中举行的口头作文比赛中,窦老师的学生以他们流畅的语言、完整的叙述、深刻的思想、独特的创意,令新学校的师生们刮目相看!

  天道酬勤,窦桂梅在全心付出的同时,事业也一步一步登上了新的台阶。

1998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邀请全国部分科学家、优秀教师代表赴北戴河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科教兴国大计,窦桂梅作为30位教师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0年,吉林省教育厅为窦桂梅召开了“窦桂梅语文教改成果展示会”。

2001年10月24日,窦桂梅又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走进人民大会堂,做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专题报告。

  五

  2002年年初,窦桂梅从吉林调入北京,任清华大学附小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环境变了,窦桂梅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身处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实验区,她的教育生命再一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清华附小的两年中,她和全体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

现在,她努力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公开课进行研究。

  2002年这一年,窦桂梅听了将近500多节课,她在年末结合听课的感受给附小的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后来这76封信被结集出版,书名为《和教师一起成长》,这是窦桂梅对自己工作的一个总结,也是自己和一线教师共同进步的一个记录。

今年的3月27日,海淀教委专门举行了“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来自北京十八个县区的代表近1000人参加了这个研讨会。

会上窦桂梅不仅做了专题发言,还讲了两节观摩课,并由专家课后点评……这次研讨会成为窦桂梅教学道路上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现在,窦桂梅在语文教学中的改革方向是,通过“主题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学习的模式。

窦桂梅希望“主题教学”是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整体构建的新课堂教学观。

在大语文观中审视和建构教材,即超越教材并围绕主题重新选编内容,从而打破了原来以知识、逻辑体系为核心的方式对人的限制,打破了那种知识单元教法“见学不见人”的弊端,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主题所创造的情境中,从整体上着重于人性的开发与启蒙,认识生命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建立人与世界和谐美好的联系。

这种转变是观念的转变,是思维体系的转变。

《人民教育》分别在2002年12期和16期上发表了窦桂梅关于主题教育的论述。

作为清华附小引进的特殊人才,学校为窦桂梅分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爱人和女儿也从吉林来到北京工作和学习,解除了窦桂梅的“后顾之忧”。

女儿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窦桂梅说,由于自己平时的工作很忙,女儿其实很少能够“吃小灶”。

生长在一个喜爱学习的环境里,女儿主动学习的习惯很早就已经养成,在这方面她认为是身教胜于言传。

在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窦桂梅在北京的新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她说,与过去不同的是,来到清华附小之后,在心态上她要求自己一切从零开始。

她感觉这3年的时间是自己教育生涯中进步最快的时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起来更多的老师,也能够和大家一起获得更大的进步。

做一个勇于改革、勇于实践的教育家,这是窦桂梅的最大理想。

窦桂梅语录选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摘自我的《读书笔记》

我不能沉湎于荣誉这温暖的港湾,我一定要走向教书育人的更高境界。

——摘自我的《教学随笔》

面对收获,我感觉播种与耕耘是更重要的,我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摘自我的《教后记》

原汁原味窦桂梅

冬日的一天下午,我跟随窦桂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听了她做的一场关于教学反思的报告。

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那种氛围很难用语言复现,只能从中选取一些片断,以求呈现给大家一个“原汁原味”的窦桂梅。

当我把整理好的文字拿给她看的时候,窦老师笑着说:

“这哪儿行呀?

像赵本山的小品!

”我并不这么认为。

窦桂梅的谈吐固然风趣,但总是让人笑过之后有所回味,总是让人在笑声中思考“理想的教育到底应该什么样”。

教师领着学生在小河泡一样的课堂里扎猛子,头上不撞个大包才怪呢。

 

今天,全国都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效果很明显。

当然,也有遗憾。

就教材处理来说,有些教师把“改”变成了“挖”,在课堂里挖呀、挖呀、挖呀。

一堂课,从来没有想过要用教学这条船引学生走进广阔的大海。

而是一个劲儿的和孩子研究船头、船尾……一会想这个招儿,一会用那个招儿,把整个船身都研究遍了,可以说是黔驴技穷。

这就好比在小河泡(pāo,指小湖)里扎猛子,说不定会把学生的脑袋上弄个大包,学生被拽(zhuāi,方言,指扔、抛)得死去活来——茶壶里面翻波浪。

最后,水都变成洗澡水了,还在那儿凿啊、抠啊、磨啊(笑)。

为什么会这样?

老师们,只因我们没有深厚的学养,没有对教育、对自身进行过很好的审视和反思。

我们教师自己的“学习力”不够,我也不够。

所以,当教师的必须读书,必须不停地学习和反思。

不然,你只能领着学生守着“那口井”挖呀挖,结果到头来把自己和学生们累得满头大汗,还没有真正实在的收获。

你最后说:

“同学们,上岸吧!

”一回头,水就在井旁边。

这样哪行呢?

教师应该努力让自己有驾驭课堂的本事:

既有钻进去的力量,又有飞出来的底气。

我常想:

巩俐和冰心都75岁的时候,谁漂亮?

就读书来说,我不敢称自己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但我爱读书。

我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因为我底气不够。

不过,我真的知道,读书太好了!

人,要想有气质,要想真正地漂亮起来,一定要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你穿再贵的衣服、买再高档的化妆品,仅仅都是外在的修饰,经过岁月的打磨,还是会像电影《手机》里说的那样“产生审美疲劳”。

一句话,要想保持内在的魅力,读书就是最高档的“身心保健品”。

一个人读书读多了,内心那个丰富呀!

感觉社会、人生、周遭一切的时候,你的心境就不一样。

看书看多了,我觉得人生怎么这么有意思、这么多姿多彩!

跟着作者和主人公痛苦的时候,我哭过了,化作了一次沉甸甸的人生经历,有时还觉得:

太好了,我刚才又排毒了(笑)。

看书看多了,你就觉得自己不止活过一回,而是和书中的男男女女一起,活了上百回、上千回,获得的是生命的厚度和审美的愉悦,人生多带劲儿啊!

我常想: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滋润了我的内心,精神世界变得丰富了,人就舒展了,神经也展开了。

有的老师每天皱着眉头,有的老师脸上乌云密布,孩子怎么可能星光灿烂呢?

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孩子大多长不开,皱皱巴巴的,不信你琢磨琢磨(笑)。

其实,精神上的状态对生理有直接的影响。

内心健康丰富的人,心灵就舒展,甚至眉毛、眼睛都可舒展开来,脸上也就写满了阳光,还不长疙瘩,因为毒都排出去了(笑)。

  激情是装不出来的。

一个孩子喜欢你,不是因为你脸上有多少褶皱,而是因为你的眼睛里有光、有韵、有神,因为你的眼光能“抓人”,因为你的眼光能“勾魂”。

激情可不是体力活。

有时,我的激情爱(方言,指容易)变成体力活。

比如我高兴起来,上课就眉飞色舞,一下课感觉特别累——有些过,应该是自然的生命姿态才好。

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适当再收一点,把握好“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该把激情化为自己最重要的精神气质。

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孩子心中的阳光是教师用激情去点燃的。

激情是装不出来的。

现在,有的老师做课,给人的感觉就很不自然。

有的课太做作,看似挺有朝气,但那朝气是假的、“做”出来的。

我还要提醒年轻教师,激情不要表现在动作上的张牙舞爪和你优美姿势的“孔雀开屏”——千万不要这样。

学生注意的是你的眼睛,手势不过是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有的年轻老师一笑,露出一排小白牙,可就是不美——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的。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给人感觉也不是真诚的。

老师说:

“夸夸他!

”学生回应:

“嘿!

嘿!

你真棒!

”学生倒很卖力,老师发出的声音很大,但眼睛里透出的光却是冷冰冰的。

(昂扬地)教师的激情怎么能不老、怎么能常青?

靠的是内在的、真正的对学生的喜欢,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这种爱的激情最后化作的就是对教育的执着,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泛爱!

  闭着眼睛,把腿搭在桌子上。

我们今天评比、明天检查、后天赛课,老师们很累、很苦。

各种各类名目繁多的进修必然挤占了你的时间。

我们有时像个狂蜂浪蝶——今天别人怎么做,明天你就跟着怎么做。

今天有个“体验式学习”,明天你就弄个“情境创设”。

能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寂寞地滋润自己?

你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的问题啊。

如何去掉身上的“肤浅后遗症”,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家园?

在忙乱之中,怎样守住自己的心灵,怎样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

最好的办法就是——你确定好自己的奋斗目标,默默地去努力,不张扬,静静地去成长。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蓦然回首,你一定会感觉自己进步了许多。

现在,我很忙碌,但我努力让自己宁静。

每天下班后,我都找一段时间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上一会儿网,读一会儿书,回味一下,体验一下,今天该记录下点什么,该反思点什么。

就这样闭着眼睛,有时把腿搭在桌子上,平静平静,之后再回家——我这样给自己一个梳理的时间,这已然成了我最好的“血液循环”,最好的精神润泽。

  越是有点小毛病的课,越水灵,越鲜活。

做教师的一定要有特色,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完美的人是不真实的人,这就好比塑料花,虽然一直都开放,可是没有生命。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样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