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815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答案Word下载.docx

1.A(B时势造英雄 C矢口否认 D坐标系)

2.B( 

解析 

A.震怒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嫁接)

3.D(A.毛骨悚然 

B.厉行节俭 

C.以逸待劳)

4.A

5.B 

(A.云霄兴高采烈 

责无旁贷 

B.寒暄委曲求全 

C.殒身不恤D.走投无路剑拔弩张漫不经心)

6.C(A“返朴归真”的“朴”应写作“璞”;

B“黄钟毁弃,瓦斧雷鸣”的“斧”应写作“釜”;

D“莫衷一事”的“事”应写作“是”,“慌慌不可终日”的“慌”应写作“惶”。

7.C 

(“计日成功”应为“计日程功” 

) 

8.C(A飘渺/缥缈,“给与”还可写作“给予”,毋庸置疑;

B熨帖,鸦雀无声,“狼籍”还可写作“狼藉”;

C“蒙昽”应为“蒙眬”或“曚昽”,融会贯通,不落窠臼;

D亭亭玉立)

9:

A.“帐”应为“账” 

C.“裹”应为“果”D.“泊”应为“舶”

10.D(应为“委曲求全”)

11A 

(分析:

B随---遂 

粱---梁 

C精---经 

D磨---摩 

犄---掎)

12.C

13.B(A中应为“希冀”“无憾”C中应为“怖慑”D中应为“靡不有初”)

14.没有答案

15.D

16.B

17、B(珠光宝气暗箭难防平心而论)

18.C 

(A.欢度良宵 

B.谴责 

D.打瞌睡)

19.D(A.通缉、起讫;

B.膨胀、无济于事;

C.怄气、坐标系、兴高采烈。

20、D.(牢骚 

舶来品 

如鲠在喉 

妨碍 

省吃俭用)

专题三成语

1.答案:

D

解析:

指日可待:

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

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尘埃落定:

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妙手偶得:

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答案D

A项耳目一新:

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B项千篇一律:

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指文章、题材、写法公式化。

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

C项生机勃勃: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

D项活灵活现: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与语境不符。

3.【答案】A

【解析】“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属于适用对象错误;

“趋之若鹜”属于感情色彩有误,用于消极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

“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

故选A。

4.答案:

C

解析A项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应改为“五颜六色”。

B项一发不可收抬:

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C项以儆效尤:

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做坏事的人。

D项不学无术:

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前面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5.答案A

A项胸无城府: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B项望文生义。

“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嗦得使人受不了”。

C项词义轻重程度不分。

如箭在弦:

比喻势在必行。

D项良莠不齐:

好人和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

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使用对象不当。

6.解析C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此处应用“耸人听闻”。

7.答案:

B

解析 (A项珠圆玉润:

形容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

不能用于描述“月亮”。

B项不时之需:

指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

C项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贬义。

D项连篇累牍:

形容文章冗长,语言啰嗦。

8.答案:

D

解析 A项“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B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

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此处褒贬误用。

C项“门户之见”,因为派别不同而产生的偏见。

9.答案:

A

 解析A项“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现在大都比喻事物占到一半。

B项“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C项“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D项“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10.答案:

解析 B项中的“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

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A项中的“相见恨晚”,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C项中的“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

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

指优秀的画家。

D项中的“流金铄石”,铄、流,熔化。

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

11.答案:

B

解析 A项的“讳莫如深”是指“紧紧隐瞒”。

C项的“繁文缛节”是指繁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用来指语言,不恰当。

D项的“当务之急”与“目前”语意重复。

12.答案:

D项潸然:

流泪的样子。

“潸然泪下”形容泪流不止。

A项“痛心疾首”意为痛恨到极点,可改为“痛心不已”;

B项“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群众信服,可改为“不负众望”;

C项“不可理喻”意为无法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愚昧,可改为“匪夷所思”。

13.答案:

A项过目不忘: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应改为“历历在目”或“记忆犹新”;

B项“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须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用在这里不当,应该用“不翼而飞”;

D项应为“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14.【答案】A  

【题目解析】B选项"

不期而遇"

指没有约定而遇见,主语不能是春雨,此处应使用字面相近的"

不期而至"

C选项"

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本句中用以形容自然景色为典型的望文生义;

D选项"

兵不血刃"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与原句中"

经过90分钟激战"

出现矛盾;

15.【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C项中“运筹帷幄”指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

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符合语境。

A项中“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应为“耳熟能详”;

B项中“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用错对象;

D项中“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用错对象。

16.答案:

【试题解析】A高谈阔论:

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B深入浅出:

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C临渊羡鱼:

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D.像一窝蜂似地拥来。

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17.答案:

【试题解析】A坦然自若:

境坦白自在,神情安定如常,毫不忸忸怩怩B天经地义:

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C半壁江山:

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有时比喻事物占到一半。

D目无全牛:

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8.答案:

C【试题解析】A不以为然:

示不同意或否定别人的看法,多含有轻视的意思B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

混在一起C绸缪:

紧密缠缚.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准备.D.文不加点:

喻事先做准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9.答案:

C【试题解析】A箪食壶浆:

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B爽:

差错。

形容一点点细微之处都不会出差错。

D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也形容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20.答案:

c

A炉火纯青:

道士炼丹,在炼丹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成功了,也指十分熟练。

后用来比喻学习、技术、技巧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B.爱:

隐蔽:

同情。

莫:

不。

原意是因为引而不显,所以没有人能给予他帮助。

后指虽然同情,但限于力量或条件而无法帮助。

C.养痈遗患:

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

痈:

毒疮;

患:

祸害。

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

结果自己遭殃。

D.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也形容才思充沛;

写起来很畅快。

专题四语病辨析

1.【答案】 C【解析】 A.“炎黄子孙”包含“海外同胞”,两者不能并列使用;

B.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D.“传递”与后面的“作用”搭配不当。

2.【答案】D【解析】A、句式杂糅,删掉“这对于”和“来说”,或者把“也常常感到棘手”改为“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B、成分残缺,应该是“建立……制度”,在“全国统筹预算”后”加“制度”。

C、“大约”与“多”重复。

3.【答案】 D【解析】 D.“所”与“攸”重复;

“不再”所限制的范围不明。

4.【答案】 B【解析】 A.“当”与“同时”搭配不当。

“恢复……创伤”不合逻辑,应为“治愈……创伤”。

C.“公园是……”与“是……栖息地”句式杂糅。

“物种”与“栖息地”搭配不当,“物种”应改为“动物”。

D.语序不当,“国家”应放在“不仅”前。

5.【答案】 B【解析】 A.“后无来者”与“后人也多望尘莫及”自相矛盾。

C.“失踪儿童父母的寻找”有歧义。

D.句式杂糅。

“农民工参加医保的方式有”与“这两种参保途径”杂糅。

6.【答案】 A【解析】 B.不合逻辑。

“干家务活”不能与“买菜”“煮饭”等并列。

C.赘余。

“堪称”本来就有“可以称为”的意思。

D.主语残缺。

去掉“由于”或“导致”。

7.【答案】 D【解析】 A.“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再加上“忘”,语意搞反了。

B.句式杂糅,“出席”与“在……上”,两者糅合成为病句。

C.搭配不当,“廓清……道德准则”。

8.【答案】 C【解析】 A项中“看到”“国歌响起”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国歌”前加“听到”;

B项不合逻辑,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了前面的内容;

D项中的“会不会”应改为“会”。

9.【答案】 B【解析】 A.句式杂糅,可删去“原因”或“由……所致”。

C.语序不当,应为“就因为女儿不仅”。

D.成分残缺,“走高”后加“的态势”。

10.【答案】 C【解析】 A.动宾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搭配;

B.将“之所在”去掉;

D.“日前”指过去的一段时间,与“将”矛盾,“向”改为“为”。

11.【答案】 B【解析】 A.语序不当,应把“用不起”放在“还不起”之后。

C.歧义,“100多个”。

D.杂糅,去掉“是分不开的”。

12.【答案】D解析【A】重复赘余,“避免”有“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之意,与“不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重复赘余,可删掉“不”B语序不当,把“相互”放在“公款”之后C成分残缺导致语意完全变化,应在“成为”后加“解决”。

13.【答案】 B【解析】 该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A项句式杂糅,“原因是”与“与……分不开的”二者应删去其一;

C项主语残缺,应删去“在……上”;

D项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坚决反对禁止”中“反对”和“禁止”保留其一。

14.【答案】 D【解析】 A.句式杂糅,“抓住”和“以……为”混杂在一起;

B.两面对一面,删去“保证”;

C.逻辑错误,“具有积极向上的主题”,不能推导出“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的结论。

15.【答案】 A【解析】 B句前一分句主谓搭配不当,可将“问题”删去,或将“成熟”改为“解决”。

C句的关联词语可紧缩为“之所以……并非由于……更重要的是因为”,显然搭配不当,可将“由于”改为“因为”(“由于”不能用于倒装的因果句中),将“更重要的是”改为“而是”。

D句“航天器”概括不当,因为“导弹”不是“航天器”。

16.【答案】 A【解析】 B项两面对一面,后面否认的到底是哪种情况不清楚。

C项成分赘余,“由衷”就有“打心眼里”的意思。

D项“余秋雨”与获得“‘全亚洲十大最重要的华语书籍’称号”搭配不当。

17.【答案】 C【解析】 A.主谓搭配不当,“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搭配;

B.成分残缺,在“气温”后加上“记录”;

D.“即使”表假设,“因而”表结果,两种不同关系的关联词混合在一起,造成句式杂糅。

18.【答案】 C【解析】 A.两面对一面,前后照应不周。

B.成分残缺,缺介词,在“掌握”前加“把”。

D.表意不明,“这种认识”指代不清。

19.【答案】 D【解析】 A.表意不明,“表示……不满”的是对摄制组还是某些媒体工作者有歧义;

B.“第二”与“首富”矛盾;

C.不合逻辑,“不到”“左右”数字表达矛盾,要删除一个。

20.【答案】D【解析】A“当务之急”,与“现在”重复B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应为“防止出现……现象”或“防止……现象出现”C“价值观念的提高”搭配不当

专题五社科文

一、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有误,从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

‘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等句内容来看,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了。

2.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几乎所有的宗教”有误,文中主要论述了儒家相关的观点,第四段为进一步论述儒家的观点,又举了佛教的“定”加以比较,但并未言及其他宗教。

C项,“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有误,第三段的有关论述意在说明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与儒学的精神相背,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D项“后来被儒家借用”有误,原文第四段为“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

3.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从第二段“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一句可知,“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

二、

1、D“对别人的思想不能全盘加以吸收”在文中无依据。

2、C这个说法和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并且“一旦阅读”的说法应该是“一旦不加选择地大量地阅读”。

3、A B项适当读一点各门学科的经典之作,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C但“动脑子”在文中的意思是“锻炼思维能力,增长知识水平。

”不是“累脑子”D首先应该阅读本行业的开山之作。

三、

1.C(这一说法在文章中没有依据。

2.B(文中没有讲“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

3.D(说“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过于绝对,儒家文化只是代表,还不能包容全体。

专题六 

文言文有阅读

一、1.C  (先:

……之前)

2.B  A.而:

均为连词,并列关系/因果关系;

B.因,均为动词,趁着、趁机;

C.之:

音节助词/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以,均为介词,把/因为)

3.B  ①表示鲁宗道勤奋刻苦有志气;

②是鲁宗道的政治主张;

⑥是表示鲁宗道的忠实;

以上三项均与为人刚正的品德无关

4.A  B.鲁宗道最终并没有因此而无奈辞职;

(:

.在七庙中设立牌位并不是章献太后的主张,更没有成为事实;

鲁宗道也并没有“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

鲁宗道要求太后出行应该跟在在皇帝后面,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这个说法也不尽正确;

D.重用他的不是皇帝而是太后 

 

5.见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

幼年丧父成了孤儿,寄养在外祖母家。

舅舅们都是行武之人,很轻视宗道,宗道越发奋厉读书。

(宗道)拿着自己所写的专章拜见戚纶,戚纶很器重他。

中了进士,做了濠州定远尉,两次调动任海盐县令。

县东南原来有小河;

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天禧元年,朝廷开始诏令两省设置六名谏官。

考核宗道的政绩为上等。

两省首先提拔宗道与刘烨担任右正言,(过去)谏官的奏章都要通过“阁门使”才能送到皇帝手中,并且谏官无法与皇帝面陈意见,鲁宗道请求当面与皇帝论事,奏章通过“通进司”直达皇帝,于是成了定例。

宗道从传闻得知的事情,在朝廷上进谏多次,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

后来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宗道为自己辩解说:

“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有纳谏的虚名吗?

我为自己不做事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

”皇上反思了好长时间,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大概是想念宗道。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问宗道说:

“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呢?

”回答说:

“她是唐代的罪人,差点危害国家。

”太后默不作声。

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

太后问辅臣们,大家都不敢回答。

宗道不赞成这么做,说:

“如果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那后代君主怎么办?

”有一天。

仁宗皇帝、太后将一同到慈孝寺去,想先安排太后坐辇车在皇帝前边走,鲁宗道:

“丈夫死了跟从儿子是妇人立身的道义。

”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当时很多当权者都让自己的孩子在馆阁读书,宗道说:

“馆阁是培育天下英才的地方,怎么是纨绔子弟们凭父辈的恩泽待的地方呢?

”枢密使曹利用依仗权势骄横跋扈,宗道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他,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而且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两次升职做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

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来慰问,赐给他白金三千两。

死了以后,太后亲自去祭奠他,追封他为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则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末节。

做谕德时,住得离酒馆很近,曾在出征途中到酒肆喝酒,遇到真宗紧急召见,派去传旨的使者到他家中等了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

到了宫中,使者要先进入禀报,就给他打招呼说:

“皇上如果怪罪鲁公子何来得那么迟,该找个什么的理由回答呢?

”鲁宗道说:

“只管将实情告诉皇上。

”使者说:

“(如果)这样,那么鲁公就获罪了。

“喝酒是人之常情;

欺蒙君王,就是做人臣的大罪过了。

”到了真宗那里,真宗果然诘问他(为何迟迟而来),使者就完全按照鲁宗道所说的话如实向皇上禀报。

宋真宗责问鲁宗道,鲁宗道谢罪说:

“有老朋友从家乡来,我家贫,没有像样的杯盘,所以就到酒店去招待他。

”真宗听了不但未怪罪他,而且认为鲁宗道忠实可大用,并把这个意见告诉了刘太后。

(真宗死后)刘太后临朝,鲁宗道就得到提升重用。

二、9.A(诡:

假称。

10.C(C项均是介词,从。

A项,副词,趁机;

介词,凭借、依靠。

B项,副词,于是,就;

副词,竟然。

D项,表“……的原因”;

表方式或手段,“用来,靠他来”。

11.B(③是张永说的话;

⑥是张永做的事。

12.C(“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不正确,应为“去掉此疏,换另一道立刻进呈”。

13.(10分)

(1)(一旦)刘谨被诛,您一定会受到皇上的重用,就可以全部矫正他以前的所作所为。

(“用”“矫”及被动句式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

共3分。

(2)刘谨专权时,连我们这些人都不敢直言,何况是其他官员呢。

(“用事”“亦”“况”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

(3)张永不希望牵连太多大臣,更是有远见的做法,然而若不是杨一清的智略比张永更胜一筹,张永也不会被杨一清所说动。

(“旁”“识见”“出”及被动句式翻译准确各给1分,句意正确给1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明武宗时,杨一清与宦官张永(武宗初年时原本是刘瑾党人,后不满刘瑾所为,奏请诛刘瑾,同时举兵征讨安化王朱鐇,袭封安化王。

正德年间以诛刘瑾为名举兵谋反,后为仇钺所缚,押送京师赐死)在军中,杨一清曾与张永谈到阉臣刘瑾,分析其中利害,劝说张永举发刘瑾。

接着从衣袖中取出两道奏疏,一道陈述平定安化王谋反的战略,另一道则是分析刘瑾有专权谋逆的意图。

  最后,杨一清叮嘱张永说:

“您率军回京谒见皇上时,先呈平定安化王的奏章,皇上一定会再进一步详细询问,这时您趁机要求皇上摒退左右,再进皇朝中暗埋内乱的奏章。

”  张永说:

“万一这招不管用,又该怎么办呢?

” 杨一清说:

“如果是旁人,我不敢断言是否管用,但如果是您,只要论事时能有条有理,一定管用。

万一皇上不相信您所说的话,您就叩头请皇上立即召刘瑾,下令先没收刘瑾兵器,劝请皇上亲自查验,扬言如果找不到刘

瑾谋反的证据,愿意拼上自己这条命,拿去喂狗。

接着再一面痛哭一面连连叩头,这时皇上对刘瑾一定大为生气。

刘瑾被诛,您一定受皇上重用,可以尽全力矫正以往朝政的缺失,那么吕强(后汉人,字汉盛,年轻时以宦官任官小黄门。

灵帝时按例策封宦官,吕强推辞不接受。

黄巾贼起,吕强奏请先诛皇上左右通贼者,后为赵恽等人陷害,自杀而死)、张承业(后唐人,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臣,庄王即帝位时曾力谏不可,后绝食而死,谥正宪)与您可说是千年来的三大忠臣。

但这事要赶紧进行,不能稍有拖延。

” 张永慷慨地说:

“我一把年纪为朝廷尽忠,哪里是为求日后的回报?

”不久,张永回京谒见皇上,事态发展一如杨一清所计划。

刘瑾被收押后,奉圣旨被降为南京奉御。

刘瑾上奏自承罪状,乞求武宗赐一两件旧衣蔽体。

武宗不忍,下令赐百件旧衣,张永见武宗仍怜惜刘瑾,恐日后生变,与内阁中的好友商议,让都察院弹劾刘瑾。

然而都察院弹劾的奏章中,牵连到许多阿附刘瑾的大臣,张永立即拿着奏章来到都察院,说:

“刘瑾专权时,连我都不敢挺身直言,更何况是其他官员呢?

今天朝政败坏全是刘谨一人的过错,不要再波及他人,动摇人心,请立即收回这道奏章,另呈一道。

”  当奏疏呈上后,刘瑾果被正法,受牵连的只有文臣张綵一人,武将杨玉等六人而已。

能除去阉宦刘瑾江彬,很大程度上靠了张永的力量。

如果要仰仗外臣,断然不能成功,而张永不希望牵连太多大臣,更是有远见的做法。

然而若不是杨一清的智略比张永更胜一筹,张永也不会被杨一清所说动。

难怪杨一清有“智囊”之名

1.A  大约,表约数,见《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其他三个词语的意思在初高中课本中都曾出现过,“漫”见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句,“比”见《陈涉世家》中“比至陈”句,“好”见《西门豹治邺》“是女子不好”句。

2.B  两个“之”都为代词,译为“她”,指“尼”。

A项,前者介词,译为“在”;

后者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C项,前者连词,表顺承,译为“才”;

后者连词,表修饰。

D项,前者连词,译为“因为”;

后来介词,译为“替”。

3.C  ①用“无妨”来侧面烘托“尼”武功之高强;

②侧面表现“尼”体物入微,早有所料,非“武功高强”;

③表现“尼”态度坚决,但不足以见其武功高强;

④用动作之敏捷来侧面烘托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