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76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同步测试Word格式.docx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7.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

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轮船招商局 

组建北洋舰队 

创办京师同文馆

8.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同自然经济的关系是

互相依赖 

不同程度瓦解自然经济 

继承发展 

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瓦解

9.李鸿章说:

“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而国本乃可益固”。

洋务运动那一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创办天津机器局 

成立三支海军 

创设京师同文馆

10.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说明(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

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民族工业的产生

12.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

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江南制造局 

福州船政局 

发昌机器厂 

汉阳铁厂

13.张謇说过,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发展民族工业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14.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形成这一“高潮"

的主要背景是( 

洋务运动的兴起 

“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5.清政府规定:

“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

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

”该政策( 

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

共45分)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

(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万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下表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表(单位:

%)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建筑用品;

设备、器材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03

0.7

14.3

15.0

22.3

62.7

85.0

1910

1.5

16.0

17.5

17.0

65.4

82.4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15.6

——

28.4

0.1

53.4

2.5

26.8

0.4

17.2

11.9

32.9

6.8

39.1

13.1

14.7

28.3

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17.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采用“官商合办”形式,是中国第一个近代股份公司,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

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

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

到1883年,已有轮船26艘,33370吨。

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该矿设备完善,雇佣工人达3500~4500人。

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如铜矿、铅矿、金矿之开采。

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

因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优质钢材,于是1889年张之洞筹办汉阳铁厂。

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

——摘编自胡显中《上海轮船招商局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推动着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和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招商局经营范围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核心观点。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75—1931年中国土布在国内市场上的比重变化

年份

比重

1875

75%

1905

1919

63%

1931

60%

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

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

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之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1849年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911年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约1/2

法国

约1/3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四: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1)材料一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

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历史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

(4)据材料四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对中国社会有哪些进步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在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不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故A选项错误;

南通大生纱厂属于轻工业,故B选项错误;

安庆内军械所与南通大生纱厂都属于近代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故C选项正确;

安庆内军械所属于洋务派企业,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洋务派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联系和区别,从两者都采用机器生产的角度看,它们都属于近代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答案】C

【解析】【分析】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A、B、D表述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并非由政府企业分化而来,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

【点评】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主要企业有:

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南海继昌隆缫丝厂、朱其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民主资本主义企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少,技术力量薄弱;

行业、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

但其产生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产生新的阶级力量,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3.【答案】C

【解析】【分析】《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同时割香港岛给英国,两地均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因此材料中的“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不是共同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于上海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C项。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B项结论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洋务企业、外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类企业同时并存”只有上海,上海有洋务企业中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民族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是第一批通商口岸,外商企业较多,故选择D项。

ABC主要是内地城市,不能同时举备这三种类型的企业。

5.【答案】B

【解析】【分析】”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说明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A属于洋务运动的影响,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C不对,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D不对,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无产阶级最早在外商企业中诞生,而且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因此选B。

【点评】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是因为中国已经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的生产已经取决于世界市场需要而造成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附庸、是处于劣势的而不是逐渐取得优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国只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中国不掌握茶、丝市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茶、丝出口在本质上是对中国的掠夺,价格低廉,不会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7.【答案】B

【解析】【分析】洋务派以求富为目的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轮船招商局就是民用工业的典型的代表;

故选B。

而A、C两项是军事工业;

D项是兴办的近代的教育事业。

【点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了大量的军事、民用企业。

民用企业商品投放市场,对抵抗西方经济侵略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洋务运动运用西方科技兴建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但是并不能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实现富强的目的。

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活动、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8.【答案】B

【解析】【分析】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

采取机器进行生产,都采用雇佣的生产方式,要求大量劳动力。

而自然经济则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近代工业的出现,肯定会不同程度地瓦解自然经济。

根据以上分析,ACD项均错误。

9.【答案】C

【解析】【分析】李鸿章的话体现了“民生→富→强”的逻辑关系,重点是“民生”,故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民用工业符合这一思想,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民用工业。

【点评】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其中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10.【答案】B

【解析】【分析】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即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形势而调整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A清政府是封建政府,是不会发展资本主义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C19世纪末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仍然存在并未消失,因为只是放松限制而已,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D这些制造业不是政府行为,并非清政府发展制造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等是关键信息。

11.【答案】C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土布贵,洋布便宜;

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反映了由于外国商品倾销,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体现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正确;

A项与题干说法相反,应排除;

B、D两项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自然经济的理解,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体现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特点,江南制造局属于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福州船政局也属于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汉阳铁厂属于洋务运动民用工业,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天地之大德曰生”,可以看出张謇创办大生纱注重民生。

张謇创办的是纱厂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故选C项。

A项对材料概括不全面。

B项表述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轻工业的发展。

D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张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14.【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世纪末,由于甲午战败,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高潮。

A项是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原因;

C、D两项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15.【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信息“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这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这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轻工业发展迅速。

成因: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

(2)甲午中日战争前:

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甲午中日战争后:

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发展。

【解析】【分析】第

(1)问第一小问,需要从材料一中提炼,应从整体、行业与地区分布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应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对比材料二表格中的进出口情况,逐一概括。

【点评】考查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答案】

(1)目的:

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

辅助军亊工业。

原因:

淸政府财政困难:

民间存在大量游资:

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

(2)变化:

由单一到综合。

(3)

观点

论证和论据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经济

创办近代工业,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军事

举办军事工业,创办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

社会结构

促进了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近代化。

文化

创办近代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推动了中国教育和思想的近代化。

社会生活

创办轮船公司和修建铁路,推动了交通近代化;

创办电报局,推动了中国通讯的近代化。

【解析】【分析】

(1)第一小问目的,从材料一“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

……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得出,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辅助军亊工业;

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一“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

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可知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

(2)从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时,仅有轮船4艘,2319吨;

开办后,要消耗大量燃料,招商局于1878年投资开办开平煤矿……,燃料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又要解决原料问题,于是有同茂铁厂的创办及各种有色金属煤与各种金属矿厂的开办……,又产生陆上运输的问题,于是导致了铁路的建筑。

通讯等事业也被提上日程——天津电报局于1880年开办”可知,轮船招商局的经营范围逐渐扩大,由单一日益综合化。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