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该反应可表示为:
X(g)+2Y(g)
2Z(g)
B.5min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C.7min后,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D.0~5min内,用Z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12mol·
L-1·
min-1
8.重庆一中化学组张长林老师说:
“昨天才讲了,你怕不得错哟”。
反应N2(g)+3H2(g)
2ΝΗ3(g)ΔH=-92.4kJ·
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随条件改变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增大了生成物浓度
B.t2时降低了温度
C.t2时减少了压强
D.t3时使用了催化剂
9.重庆一中化学组洪朝刚老师看了这道题,说:
“容我仔细品一下”。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N(g)
E(g)ΔH=-100kJ·
mol-1,若开始时只充入1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
若开始只充入1molM和1molN混合气体,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A.20kJB.50kJC.80kJD.信息不足无法计算
10.向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A,发生反应:
xA(g)
yB(g)+z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重庆一中化学组刘卫兵老师看了看你的草稿,推了下你的胳膊,暗示了你一下,那么“这道题正确的是......”()
时间/s
c(A)/(mol•L-1)
c(B)/(mol•L-1)
c(C)/(mol•L-1)
0.540
5
0.530
0.015
0.020
15
0.514
0.039
0.052
30
0.496
0.066
0.088
A.0~30s内B的平均生成速率为2.2×
10-3mol·
s-1
B.x+y=3
C.若起始时在容器中通入氦气,使容器压强增大,各物质反应速率均加快
D.随着反应的进行,A的反应速率不断减慢,是因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11.重庆一中化学组殷洪老师当着所有人说:
“这道题一分钟内做对了,可以来领棒棒糖”。
用CO和H2合成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
T1>T2>T3
B.正反应速率:
v(a)>v(c),v(b)>v(d)
C.平衡常数:
K(a)>K(c),K(b)=K(d)
D.平均摩尔质量:
M(a)<M(c),M(b)<M(d)
12.已知同温同压下,下列反应的焓变和平衡常数分别表示为
(1)2SO2(g)+O2(g)
2SO3(g)△H1=-197kJ/molK1=a
(2)2NO(g)+O2(g)
2NO2(g)△H2=-144kJ/molK2=b
(3)NO2(g)+SO2(g)
SO3(g)+NO(g)△H3=mkJ/molK3=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26.5c2=
B.m=-53c2=
C.m=-26.52c=a-bD.m=-532c=a-b
13.已知反应CO(g)+2H2(g)
CH3OH(g)ΔH=QkJ·
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CO与2mol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容器体积
CO转化率
平衡压强(p)
①
200
V1
50%
p1
②
V2
70%
p2
③
350
V3
p3
A.反应速率:
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
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0
D.若从实验②中的容器,抽走0.15molCO和0.30molH2,则CO转化率>70%
14.重庆一中化学组李善梅老师,带着银制配饰用硫磺皂沐浴,发现配饰变黑了。
于是在一个铝制容器中放入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
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已知此过程中能闻到淡淡的臭鸡蛋气味。
下列关于以上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银饰变黑属于化学腐蚀
B.此硫磺皂为正品
C.李老师的补救办法运用了原电池原理
D.铝制容器可以用其它金属容器代替,只要能导电即可
15.重庆一中化学组成龙老师,自从将身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与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看作微型的生物原电池后,顿时感觉浑身电力充沛,工作热情满满,不知疲惫。
下列有关该电池电极反应及产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可能是O2+4e-+2H2O=4OH-
B.负极反应的产物主要是C6H12O6被氧化生成的
、
、H2O
C.正极反应可能是C6H12O6-24e-+24OH-=6CO2+18H2O
D.正极反应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生成的CO2、
和H2O
16.重庆一中化学组明颖老师,积极参与理化学科的跨学科备课,组装了如图A、B、C三个装置,并用导线先将A、B两槽并联,再与C槽串联,当6号电极减少0.128g时,1号电极增加了0.108g,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盐桥中K+向左移动
B.所有电极的总质量变大
C.3号电极将变轻0.096g
D.A、B烧杯内溶液浓度不变
二、填空题
17.在电化学中,离子交换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阳)离子通过的特性,往往有很多新奇的应用。
(1)用图一装置电解Na2SO4溶液。
m、n分别为___、___离子交换膜(填“阳”或“阴”)。
A、D口产品的化学式分别是A__、D__(H2O除外),整个装置中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
(2)电渗析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好的海水淡化技术,其原理如图二。
①比较出水口的NaCl溶液浓度:
b__c(填“>、<或=”)。
②海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淡化过程中,__口对应的室会产生较多的水垢(填a、b、c、d、e)。
18.已知①NH4I(s)
NH3(g)+HI(g)ΔH1=+akJ/molKp1;
②2HI(g)
H2(g)+I2(g)ΔH2=+bkJ/molKp2。
在某温度下,向一固定体积密闭容器中,投入足量NH4I固体(忽略体积),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P(H2)=5Kpa、P(HI)=40Kpa,请填写以下空白:
(1)请写出NH4I(s)分解为H2(g)、I2(g)和NH3(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系数最简整数比)。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p=__(用Kp1和Kp2表示);
该温度下,Kp1为___。
(2)在相同温度下,在如图的装置中达到化学平衡。
若缓慢将体积扩大至2V,反应②向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若迅速缩小体积至
,体系颜色变化情况__(提示:
瞬间、过程、最终)。
该动作引起的系列颜色变化,从最终结果上来看,__勒夏特列原理(填“符合”或“不符合”)。
三、实验题
19.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在重庆一中化学组姜林老师探究精神的指引下,他决定深入实验,一探究竟。
(1)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
(2)25℃,该同学设计三个实验探究影响锌粉(足量)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体积/mL
1.0mol·
L-1硫酸溶液
饱和CuSO4溶液
水
I
30.0
1.0
9.0
II
20.0
Vx
III
3.0
7.0
①本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__的数据,来衡量反应的快慢。
②利用实验I和实验II来探究硫酸浓度对锌粉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Vx=__,理由是__。
③实验I和实验III的目的是__。
④在实验I的基础上,保证Zn粒大小相同且过量,维持总体积不变,使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在0~4.0mL之间变化,记录相同条件下获得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结果如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加入1.5mL饱和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最快
B.a、c两点消耗锌的质量相等
C.饱和硫酸铜溶液用量过多不利于更快收集氢气
D.该实验的硫酸铜溶液可用氯化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代替
E.应尽量保持在恒温条件下实验,以消除因放热造成温度不同,而影响反应速率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并测定的实验I过程中,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记录如图2(累计值):
反应速率最大时间段是___min(填“0~1”、“1~2”、“2~3”、“3~4”、“4~5”或“5~6”),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__。
(4)如果反应太激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在稀硫酸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可行的是_(填字母)。
A.KNO3溶液B.CH3COONa固体C.Na2SO4溶液D.Na2CO3溶液
四、原理综合题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了汽车尾气中的NO与CO的反应和某工业废气中的NO2与SO2的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I.研究汽车尾气中的NO与CO的反应
(1)一定温度下,向某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bmolCO,控制一定的条件使其发生反应:
2NO(g)+2CO(g)
N2(g)+2CO2(g)ΔH<0。
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X(X=
)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则T1______T2(填“>、<或=”)。
(2)若X1=0.8、a=4,则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___(保留为分数即可)。
此时再往体系中通入NO、CO、N2和CO2各1mol,重新再次到达平衡前,v正__v逆(填“>、<或=”)。
II.研究某工业废气中的NO2与SO2的反应
(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NO2(g)+SO2(g)
SO3(g)+NO(g)ΔH=-41.8kJ·
mol-1。
使用某种催化剂,改变投料比
的值进行多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NO2的平衡转化率。
部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①如果要将图中C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B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②若图中C、D两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C和TD,通过计算判断TC_____TD(填“>”“=”或“<”)。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如果液体c为乙醇等非电解质,则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故A错误;
B、如果液体c为乙醇等非电解质,该电路为断路,不能构成电解池,故B错误;
C、连接直流电源,如果让铁作阴极,按照电解原理,铁不被腐蚀,故C正确;
D、如果接电流表,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如果接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两极的名称为阴阳极,故D错误。
2.B
A.a中Fe电极发生反应Fe-2e-=Fe2+,亚铁离子和铁氰酸钾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A正确;
B.b中Fe作正极被保护,Fe不参加反应,没有铁离子生成,所以铁钉附近不呈现红色,B错误;
C.a中Fe为负极,Cu为正极,在强酸性条件下的腐蚀为析氢腐蚀,在Cu电极上H+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因此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C正确;
D.b中Fe为正极,Al作负极,电解质溶液显中性,发生吸氧腐蚀,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B
每个装置中两个烧杯都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通过每个电极的电量相等。
假设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都是2mol。
A.对于该装置,左边烧杯内,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2HCl
H2↑+Cl2↑;
右边烧杯电解方程式为:
CuCl2
Cu+Cl2↑。
若电子转移2mol,则共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气体)=1mol+1mol+1mol=3mol;
B.对于该装置,左边烧杯内,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右边烧杯实际上是电解水,电解方程式为:
2H2O
2H2↑+O2↑。
若电子转移2mol,则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气体)=1mol+1mol+1mol+0.5mol=3.5mol;
C.对于该装置,左边烧杯内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Na2S+2H2O
2NaOH+H2↑+S↓;
若电子转移2mol,则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气体)=1mol+1mol+0.5mol=2.5mol;
D.对于该装置,左边烧杯内,实际上是电解水,电解方程式为:
2H2↑+O2↑;
2CuSO4+2H2O
2Cu+O2↑+2H2SO4。
若电子转移2mol,则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n(气体)=1mol+0.5mol+0.5mol=2mol;
可见,在上述四个装置中,若通电时间和电流强度均相同,产生气体物质的量最多的是3.5mol。
根据V=n·
Vm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多,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也最大,故产生气体总体积最大的选项是B。
4.A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
但由于催化剂对正反应、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因此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
B.在浓氨水中存在平衡:
NH3+H2O
NH3·
H2O
+OH-,向其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c(OH-)增大,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有助于氨气逸出;
且NaOH固体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导致NH3·
H2O分解产生氨气,因此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打开啤酒瓶时,由于压强减小,导致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CO2气体从啤酒中逸出,从而会从瓶口逸出泡沫,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
Cl2+H2O
H++Cl-+HClO,光照时HClO发生分解:
2HClO
2HCl+O2↑,使c(HClO)降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H+)增大,因而溶液的pH减小,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5.B
【分析】
盖斯定律指出: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各反应物的始态和各生成物的终态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途径无关;
反应的方向改变,焓变符号改变,因此根据题中图像得知,
,ΔH7=ΔH4+ΔH5+ΔH6;
A.根据上述分析得知,根据题中图像得知,
,ΔH7=ΔH4+ΔH5+ΔH6,故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得知,根据题中图像得知,
,B错误;
C.根据题中图像得知,ΔH7=ΔH4+ΔH5+ΔH6,则ΔH5=ΔH7-ΔH4-ΔH6,C正确;
D.因此根据题中图像得知,
,ΔH7=ΔH4+ΔH5+ΔH6,则
│ΔH1+ΔH2+ΔH3│=│ΔH4+ΔH5+ΔH6│,D正确;
答案选B。
6.D
A.增大NO2或CO的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但不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A错误;
B.减小CO2或NO的浓度,可降低反应速率,且不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错误;
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不改变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反应速率不变,且不改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D
A.由图示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由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X、Y、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2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Z(g),故A不选;
B.5min达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2mol,X的起始量为0.4,故5min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
50%,故B不选;
C.7min后,X、Y的物质的量增加,Z的物质的量减少,X(g)+2Y(g)
2Z(g)可知平衡逆向移动,故C不选;
D.0~5min内,用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
,则Z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为
,由公式
,故选D。
答案选D。
8.C
应从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分析。
A.t1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根据时间速率图像可知,反应速率瞬间不变,则为增大了生成物浓度,A正确;
BC.t2时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反应速率瞬间减小,则应为降低了温度或增大压强,B正确,C错误;
D.t3时刻,平衡不移动,使用了催化剂,故D正确;
故答案选:
C。
9.C
根据反应方程式M(g)+N(g)
mol-1,可知:
每有1molM和1molN反应变为1molE,会放出热量100kJ。
若开始时只充入1mol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则反应的E的物质的量是0.2mol,平衡时M、N的物质的量是0.2mol,E的物质的量是0.8mol,该反应的等效起始状态是加入1molM和1molN,故若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反应的M、N的物质的量是0.8mol,则反应放出热量Q=100kJ/mol×
0.8mol=80kJ,故合理选项是C。
10.A
A.由题可知0~30s内,B的平均生成速率为
,故A项正确;
B.由0~5s可知,每消耗
A,,生成
B和
C,所以x:
y:
z=2:
3:
4,则x+y不等于3,故B项错误;
C.恒温恒容条件下,通入氦气,不影响反应物浓度,即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达到平衡前,A浓度降低,B、C浓度增大,因此A的反应速率降低,B、C反应速率加快,故C项错误;
D.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随着反应进行,由于A的浓度逐渐降低,A的反应速率减慢,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11.C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T2<T3,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υ(a)<υ(c);
b、d两点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点大于d点压强,则v(b)>v(d),故B错误;
C.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3,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a)>K(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b)=K(d),故C正确;
D.CO转化率的越大,n总越小,由M=
可知,a点n总小,则M(a)>M(c),M(b)>M(d),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A
SO3(g)+NO(g)△H3=mkJ/molK3=c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将
=(3),则△H3=
,即2m=−197−(−144),解得m=-26.5;
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知,K与化学计量数呈幂次方的关系,方程式相加即平衡常数相乘,方程式相减即平衡常数相除,故c2=
;
答案选A。
【点睛】
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13.C
A.①和②的温度相同,反应物的起始量相同,CO的转化率②>
①,则V2<
V1,浓度越大反应越快,则反应速率①<
②,A错误;
B.①和②的温度相同,若两容器体积也相同,则平衡时体系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为:
p1∶p2=5∶4,根据A项分析①和②的容积不同,则平衡时体系压强:
p1∶p2不是5:
4,B错误;
C.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③和①CO转化率的转化率相同,若容器体积V1>V3,则从③到①,化学平衡逆向移动,会使CO转化率减小;
但降低温度又同时使CO的转化率增加,说明降低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Q<0,C正确;
D.若从实验②中的容器,抽走0.15molCO和0.30molH2,相当于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则CO转化率小于70%,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4.D
A.银饰变黑生成了Ag2S,属于化学腐蚀,故A正确;
B.此硫磺皂中含有硫单质,为正品,故B正确;
C.李老师的补救办法运用了原电池原理,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l失去电子生成铝离子,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g2S获得电子生成Ag与硫离子,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硫化氢气体,故C正确;
D.所用金属容器的金属性需比银强,故D错误;
15.B
根据题给信息可知:
原电池的负极应为葡萄糖,正极应为O2,由于细胞液呈弱碱性,所以负极反应为C6H12O6+24OH--24e-=6CO2+18H2O,生成的CO2与溶液中的OH-作用生成
及水,正极反应为O2+4e-+2H2O=4OH-,故合理选项是B。
16.C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