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5914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蜱虫防治原则之欧阳德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药物预防 

皮肤涂抹或居室喷洒罗浮山百草油,能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4.生物防治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用生物农药狂扫喷洒主要发生蜱虫的地面,持效期特长,对人畜无害;

也可用藻盖杀(0.12%藻酸丙二醇酯)物理防治,无色无味,对人体无毒、无害、无污染。

5.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五紧服,长袜长靴,戴防护帽。

外露部位要涂布驱避剂,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预防治疗

蜱虫的个人防护和处理

由于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中,因此外出游玩时最好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罗浮山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方法一

一、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

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

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切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外出及衣服上及裸露的皮肤上喷涂避蚊胺(DEET)、驱蚊液等驱避剂。

二、如不慎被蜱虫咬伤,千万不要用镊子等工具将其除去,也不能用手指将其捏碎,如果把蜱虫硬拽下来,倒钩很容易留在皮肤里,倒钩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

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

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方法二

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应及时去医院取出。

(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再在伤口上打麻醉用来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所以直接用工具将蜱虫摘除或是用手指将其捏碎的方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民间还有些诸如用火烧蜱虫屁股等方法均不可取。

正确的方法是赶紧找到最近的正规医院,叮嘱医生在叮咬处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镊子将蜱虫去除(注意蜱虫口器里的倒刺不能留在体内),之后赶紧进行入院观察治疗,并注射相应的抗病毒药物,在度过潜伏期之后,身体无发病症状后再出院,若出院后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一定要把被蜱虫叮咬的事告诉医生,切记这段话。

特别提醒

遛狗人:

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

钓鱼人:

尤其是野钓者,要扎紧裤管。

野游人:

长衣长裤,勿入杂草树木丛中。

研究进展

2010年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

有专家称,“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病毒,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

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

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

专家组已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上报卫生部。

但专家组组长王世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在病人体内发现了该种病毒,但建立起该病毒与此种疾病的因果关系尚需时日。

据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的昆明医学院教授宝福凯介绍,蜱的唾液含几百种蛋白质,成分复杂,带有毒素。

蜱的叮咬是个复杂的过程,它咬破人的皮肤后,把抗凝剂和麻醉剂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在人未发觉的情况下,它吸饱血后,叮咬处的凝血脱落,这个过程需要48小时。

但此次疾病并非蜱虫唾液本身的作用,而是由于其体内含有的病原体所致。

如今,此类疾病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发现。

健康与心理卫生局就曾对纽约市民发出警告:

6月至11月为蜱虫最活跃的时期,在此期间市民需格外注意,防止被蜱虫叮咬致病。

2011年8月13日,卫生部首次披露,研究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蜱虫病,患这种病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

确诊病例如有出血,要入院尽量单间隔离。

[8] 

卫生部当日发布通知,对于确诊的蜱虫病病例,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医院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

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对于医护人员,卫生部也作出明确要求,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

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

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消毒。

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

[9] 

灭蜱用药

某一种药剂长时间使用后,会使蜱虫产生抗药性,药剂应混合使用或者轮流使用。

消灭畜体上的蜱虫,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捕捉,另一种则是用化学药物灭蜱虫。

发现蜱虫时应该将其拔掉,然后集中灭杀。

拔的时候,还要蜱虫体与皮肤垂直,然后往上拔,以避免蜱假头断在皮肤内,引起炎症。

不过,这种方法只能在畜少、人力充足的前提下。

而用化学药物消灭蜱虫,常用的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脒基类杀虫剂等。

可以根据季节和应用对象,选用喷涂、药浴等方式。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药剂长时间使用后,会使蜱虫产生抗药性,药剂应混合使用或者轮流使用。

近些年来,已经开始采用遗传防治、生物防治灭蜱虫。

前者是采取辐射或者化学不育剂使雄性蜱虫失去生殖能力,使蜱虫种群能力不断衰减;

后者是利用蜱虫的天敌来灭蜱。

现已发现膜翅目跳小蜂科的一些寄生蜂,可以在一些若蜱体内产卵,成虫后才从若蜱体内逸出,寄生后不久若蜱就死了。

还有猎蝽科的昆虫,也可导致蜱死亡

【对人体的危害】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吧,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钻到大脑就完了,死了好几个了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例患者,第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

蜱螫伤临床特点:

  一、病因:

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

  二、皮疹特点:

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

有时可发现蜱。

  三、自觉症状:

瘙痒或疼痛。

  四、蜱麻痹:

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热:

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预防治疗】

  1、如发现切勿自行取出及时去医院取出。

(医生会在伤口周围消毒、在打麻醉在伤口上麻醉蜱、等蜱完全麻醉再用捻子轻松夹出。

  2、蜱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着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应该把他吹走要不毒素更大。

  4、蜱螫伤预防治疗:

  一、发现停留在皮肤上的蜱时,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

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

  二、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

  三、伤口周围有0.5%普鲁卡因局封。

  四、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个人防护:

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虫带回家中。

  对于蜱这种昆虫,是近年才了解的。

看过国外的电视节目,将其列为了十大恐怖动物之一,原以为这种昆虫澳大利亚才有。

央视播出了《致命蜱虫》的电视节目后,了解到中国也有这种昆虫。

上网一查,原来从东北到海南都是蜱虫的分布区。

只不过是我们不了解罢了。

  吴克敬老师告诉我们,他应四川作协邀请去四姑娘山旅游时,见到的日本游客身着防护服,询问后才知道是为了防蜱。

看来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还不够。

原本到大自然中去,是为了享受生活,也许会因为无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蜱有850种,世界性分布,分为软蜱、硬蜱二类。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中等。

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中。

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在吸血时,会分泌神经毒,有时使宿主麻痹或死亡;

并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等疾病,造成死亡或形成后遗症。

虽然现在仍无好的方法治疗,被蜱叮咬后也一定要及时求医。

蜱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

蜱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如被蜱虫叮咬,用燃烧的烟头烫、用手指弹等,虽然可以将蜱虫从身体中分离,但并不科学,都会刺激蜱分泌更多的病毒,会增加森林脑炎可能。

硬拔就更不可取了,不仅会刺激蜱分泌更多的病毒,还会使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中。

到医院进行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蜱虫可以致命,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远离户外活动了,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工作。

在进入森林草地时应着防护服或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颈领要加围巾。

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