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3级主教材六大模块章节重点Word下载.docx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3级主教材六大模块章节重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师3级主教材六大模块章节重点Word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三.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1.书面资料2.任职者的报告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
四.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一)岗位规范:
1.岗位规范的概念:
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2.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1)岗位劳动规则。
包括:
时间规则
组织规则
岗位规则
协作规则
行为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规范。
3.岗位规范的结构模式
(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
该种规范内容一般包括四类:
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
(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
指导性培训计划。
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
(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
应知
应会
工作实例。
(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岗位的职责和主要任务。
岗位各项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
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5)其他种类的岗位规范。
如管理岗位考核规范、生产岗位考核规范等。
(二)工作说明书
1.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性(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2.工作说明书的分类
(1)岗位工作说明书
(2)部门工作说明书(3)公司工作说明书
3.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1)基本资料
(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
(6)劳动条件和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
(三)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
1.从其所涉及内容来看,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的“事”和“物”为中心
2.工作说明书与岗位规范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3.从具体的结构形式上看,工作说明书一般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其内容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
[能力要求]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二)调查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它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设计
[知识要求]
二.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二)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三)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三.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包括
横向扩大工作
纵向扩大工作2.工作丰富化
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
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地发展
(二)岗位工作的满负荷(三)岗位的工时制度(四)劳动环境的优化
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以下因素:
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
工作地的组织
照明与色彩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四.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
工作岗位的设计应当满足:
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
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
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
企业工作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为企业的热门里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位得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包括:
1.程序分析:
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
2.动作研究:
动作经济原理分为:
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
(二)现代工效学的的方法(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
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第一单元企业定员人数的核算方法
一.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
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
制定企业定员的方法有:
1、按劳动效率2、按设备3、按岗位4、按比例5、按组织
二.企业定员管理的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三.企业定员的原则:
搞好劳动定员工作,核心是保持先进合理的定员水平。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2.提倡兼职。
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
我国企业在核定定员人数时,有五种传统核定方法。
1.按劳动效率定员2.按设备定员3.按岗位定员:
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
1).设备岗位定员2).工作岗位定员。
4.按比例定员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
二.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3.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4.零基定员法
第二单元定员标准编写格式和要求
一.定员标准的概念:
定员标准是由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
二.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
(一)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
按照管理体制分类方法,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可去分为:
1.国家劳动定员标准2.行业劳动定员标准。
3.地方劳动定员标准4.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二)劳动定员标准的分类
1.按定员标准的综合程度,可区分为:
1)单项定员标准2).综合定员标准。
2.按定员标准具体形式可分为:
1)效率定员标准2)设备定员标准3)岗位定员标准4)比例定员标准5)职责分工定员标准。
三.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四.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
(一)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
(二)依据要科学(三)方法要先进(四)计算要统一(五)形式要简化(六)内容要协调
三.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
劳动定员标准应由以下三大要素构成:
概述2.标准正文3.补充
四.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
劳动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可按篇、章、条段排列条文,条文最后排列目录。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一.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制度化管理的概念
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
(二)制度化管理的特征
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且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
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的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
4.在实行制度管理的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
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
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
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力。
三是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力要受到严格的限制。
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
(三)制度化管理的优点
1.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花的体现
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二.制度规范的类型
企业基本制、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行为规范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
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它至少具有以下五种基本职能:
1.录用2.保持3.发展4.考评5.调整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五.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
(一)共同发展原则
(二)适合企业特点(三)学习与创新并重(四)符合法律规定
(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六)保持动态性
六.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
(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
(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
(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想。
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
(一)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
(三)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二.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
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应用原则和要求,以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作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只能和业务部门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是指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对各项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进行审核,以保证其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人力资源下期费用规划提供依据。
1.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合理性2.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准确性。
3.确保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可比性。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的计划。
审核人工成本本预算的方法:
(一)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
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二)注意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
(三)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
一、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的作用: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1、用时性2、节约性3、适应性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
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招聘活动的实施第一单元招聘渠道的选择
(知识要求)
一、内部招募的特点:
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储备中选拔出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的岗位上去的活动。
内部招募具有的优点:
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
内部选拔存在明显的不足:
1.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2.容易抑制创新,不利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扬
二、外部招募的特点:
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4.外部招募的不足:
5.筛选难度大,时间长6.进入角色慢7.招募成本大8.决策风险大9.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能力要求)
一、选择招聘渠道的主要步骤:
1.分析单位的招聘要求2.分析潜在应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合适的招聘来源4.选择合适的招聘方法
二、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
1.准备展位2.准备资料和设备3.招聘人员的准备4.与协作方沟通联系
5.招聘会的宣传工作6.招聘会后的工作
三、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推荐法2.布告法3.档案法
四、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1.发布广告2.借助中介3.人才交流中心4.招聘洽谈会7.猎头公司
(一)校园招聘
(二)网络招聘
网络招聘的优点:
1.成本较低,方便快捷2.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3.使应聘者的重要资料的处理更便捷化和规范化
(二)熟人推荐
熟人推荐的招聘方式的长处:
1.候选人的了解比较准确2.候选人工作后会更加努力3.招募成本很低
熟人推荐的问题:
在组织中形成裙带关系,不利于公司的各种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注意事项)
一、采用校园上门招聘方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规定
2.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有脚踩两只或几只船的现象3.学生往往对走上社会的工作有不切实际的估计,对自己的能力也缺乏准确的评价4.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
二、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
1.了解招聘会的档次2.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3.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4.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
第二单元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
笔试:
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差异,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
笔试的优点:
1.可以增加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信度与效度2.可以对大规模的应聘者同时进行筛选
3.对应聘者来说容易发挥正常水平4.成绩评定也比较客观
笔试的缺点:
不能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态度、品德修养,以及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
一、筛选简历的方法1.分析简历结构2.审查简历的客观内容3.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
4.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5.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1.判断应聘者的态度2.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3.注明可疑之处
三、笔试方法的应用
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命题是否恰当2.确定评阅计分规则3.阅卷及成绩复核
第三单元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面试是指代表用人单位的面试考官与应聘者直接交谈,根据应聘者对所提的回答情况,考察其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观察其衣着外貌、风度气质,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判断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岗位的标准和要求。
面试的目标
(一)面试考官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2.让应聘者更加清楚的了解应聘单位的现实状况、应聘岗位的信息和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3.了解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非智力素质4.决定应聘者是否通过本次面试
(二)应聘者的目标:
1.创造一个融洽的会谈气氛,尽量展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2.有充分的时间向面试考官说明自己具备的条件3.希望被理解,被尊重,并得到公平对待4.充分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问题5.决定是否愿意来该单位工作
一、面试的基本程序:
1.面试前的准备阶段2.面试开始阶段3.正式面试阶段4.结束面试阶段5.面试评价阶段
二、面试的方法
(一)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看,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
(二)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根据面试的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定义:
是在面试之前,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框架或问题清单,面试考官根据框架控制整个面试的进行,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有关细节逐一发问,严格按照这个框架对每个应聘者分别作相同的提问。
面试的优点:
1.对所有应聘者均按同一标准进行,便于分析比较,减少主管性2.有利于提高面试的效率
3.对面试考官的要求较低缺点:
谈话方式过于程式化,难以随机应变,所收集的信息的范围受到限制
非结构化面试定义:
无固定模式,事先无需作太多的准备,面试者只要掌握组织、岗位的基本情况即可。
优点:
灵活自由,问题可因人而异,可以得到较深入的信息。
缺点:
这种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易带来偏差。
三、面试提问的技巧:
1.开放式提问2.封闭式提问3.清单式提问4.假设式提问5.重复式提问6.确认式提问7.举例式提问
第四单元其他选拔方法
一、人格测试
人格:
由多种人格特质构成,大致包括:
体格与生理特质、气质、能力、动机、价值观与社会态度等。
人格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应试者的人格特质。
二、兴趣测试:
职业兴趣揭示了人们想做什么和他们喜欢做什么,从中可以发现应聘者最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的工作是什么。
兴趣分为:
现实型、智慧型、常规型、企业型、社交型和艺术型。
三、能力测试:
能力测试是用于测定从事某项特殊工作所具备的某种潜在能力的一种心理测试。
能力测试的内容:
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四、情景模拟测试法
(一)情景模拟测试的概念
情景模拟测试是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岗位,编制一套与该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题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其心理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情景模拟测试的分类:
分为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三)情景模拟测试的优点:
1.可从多角度全面观察、分析、判断、评价应聘者2.通过这种测试选拔出来的人员往往可直接上岗,或只需要经过有针对性的简短培训即可上岗,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
一、情景模拟测试的应用:
1.公文处理模拟法:
公文处理模拟法又称公文筐测试2.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二心理测试法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对应聘者的隐私加以保护2要有严格的程序3心理测试的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定依据
第五单元员工录用决策
人员录用的主要策略:
多重淘汰式、补偿式、结合式
在作出最终录用决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全面衡量的方法2.减少作出录用决策的人员3.不能求全责备
第二节员工招聘活动的评估
一、成本效益评估: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
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招聘成本:
招聘成本分为招聘总成本与招聘单位成本。
招聘总成本由两个部分组成: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
(二)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三)招聘收益成本比招聘收益----成本越高,则说明招聘工作越有效
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
二、数量与质量评估
(一)数量评估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100%
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二)质量评估
三.信度与效度评估
(一)信度评估:
信度主要是指测试的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信度可分为:
稳定系数、等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二)效度评估效度,即有效性或精确性,是指实际测到应聘者的有关特征与想要测的特征的符合程度。
效度主要有三种:
预测效度,内容效度,同侧效度。
第三节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
一、人员配置的原理1.要素有用原理2.能位对应原理3.互补增值原理4.动态适应原理5.弹性冗余原理
二、企业劳动分工
(一)企业劳动分工的概念:
劳动分工是在科学分解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所实现的劳动专业化,使许多劳动者从事着不同的、但又互相联系的工作。
劳动分工有三个主要的层次,即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
二)企业劳动分工的作用:
1.劳动分工一般表现为工作简化和专门化2.劳动分工能不断的改革劳动工具3.有利于配备工人,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专长4.劳动分工大大扩大了劳动空间5.劳动分工可以防止因劳动者经常转换工作岗位而造成的工时浪费
三)企业劳动分工的形式
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职能分工2.专业(工种)分工3.技术分工
四)企业劳动分工的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
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三、企业劳动协作:
就是采用适当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一)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
分为两种:
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
(二)组织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基本要求
(三)作业组:
作业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和协作形式。
它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
以下有几种情况需要组成作业组:
1.生产作业需要工人共同来完成。
2.看管大型复杂的机器设备。
3.工人的工作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