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52页文档格式.docx
《部编人教版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52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秋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52页文档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
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
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过渡)设想一下: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过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
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
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
(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
“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
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
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
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第二课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
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
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
——《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
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
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
(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
三自由感悟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
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
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
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质疑解疑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
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
(疑问来自三个方面)
a关于课题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策: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
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感情朗读、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解疑,达到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感情的效果。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感受母爱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六拓展阅读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雁阵北归
树叶飘零母亲
菊花烂漫
伟大、无私的母爱
第三课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讨论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
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
(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
(朋友珍贵,友情珍贵。
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
(摇头)的确。
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
爱因斯坦说: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罗多德说:
“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
”斯托贝说: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
四、探究思考: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
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
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
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你如何处理的?
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
1.文章开头就写\"
妈妈突然问我\"
,我感到\"
突然\"
,可见的\"
惊吓\"
,耶可见妈妈的\"
惊慌\"
,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
我\"
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
送给\"
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
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
\"
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
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
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
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
是我最好的朋友\"
,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
坚定\"
,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
另一处是爸爸的话:
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
爸爸\"
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
在父母一边,是\"
突然问\"
目光紧紧盯着\"
十分严厉\"
坚定的说\"
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
在孩子一边,是\"
心怦怦地跳起来\"
小声的说\"
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
声音有些发抖\"
哭着喊了起来\"
心里难过极了\"
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
和万芳的真挚感情。
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
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
一处是,我0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
为甚么呢?
因为\"
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
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
怕\"
呢?
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
让他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
万芳也深知\"
的妈妈的脾气,\"
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
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奶奶直到\"
淌眼泪,才憋不住\"
突然说:
算了,这样多不好。
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
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
起初,奶奶\"
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
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
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读最后部分,要注意\"
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
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
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结语: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
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
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
万芳见\"
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
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
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
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
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
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
送\"
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
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课堂拓展
问题:
从课文看,这两个孩子都没有所谓\"
价值观念\"
,你看,他们那一次交换的礼物,是名贵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弯弯的小藏刀,这种感情纯洁是纯洁,可是这种做法毕竟不对,这样确实给父母出了难题。
讨论讨论,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这类事情?
怎样预防这类事情?
要从课文中找插叙户根据。
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考虑:
例如,\"
松龄杨木雕给孩子的时候,应该介绍一点有关这件工艺品的知识,让孩子知道他的珍贵,注意保管。
小朋友之间送东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见。
如果想课文写的那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处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转一些,要注意保护小朋友之间的感情。
我的父母\"
可以向万芳的妈妈暗示一下,万法方妈妈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会同意自己孩子收受这么珍贵的东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万芳妈妈不要责备孩子。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课后记:
在本课中学生们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抓不到问题的关键。
应该在平时加强对学生这一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机敏进行辩论的方法。
第四课《金色花》教案
一、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
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
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熟读课文教师:
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
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
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
过渡:
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
3、聊一聊:
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
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归纳: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
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
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
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
可是,在生活中也常常听到母子之间并不愉快的声音,不信,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两段对话。
(三)能力训练
1、朗读练习A出示两组母子间的对话,请同学理解后,有感情的表演朗读。
这一整天你都到哪里去了?
不知道,别问我.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B集体配乐朗读全文
2、写作训练:
本首散文诗是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的,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大家共同学习。
A出示例句:
(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我要散发花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我要投落影子躲进妈妈的掌心;
我要迎风飘摇和妈妈争个高低……
那么你还希望自己是什么?
做什么?
B请以假如我是——开头仿照例句写一首短诗。
C佳作交流
(四)拓展想像:
老师扮演一个疲惫不堪的刚下班回家的妈妈,请五个同学演孩子,为妈妈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推荐泰戈尔的三首诗。
《孩童之道》《开始》《纸船》结合阅读提示,完成思考与练习。
2、今晚回家做一件实事来让父母感受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荷叶·
母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3、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4、拓展阅读,学习“寄情于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读诗,品诗,学写法
学习难点:
初学“寄情于物”的写法
学习方法:
读,品,赏,写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配乐)
故事导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国西部的青海,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
在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人们日常的饮用、洗漱、包括喂牲口都得依赖这珍贵的三斤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它渴呀。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到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上。
终于运水的军车的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闯入公路,运水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如何呵斥驱赶老牛就是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
人和牛就这么耗着,车堵得越来越长,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性急的开始试图点火驱赶。
可是老牛还是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高高地扬起皮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鲜血渗了出来,染红了皮鞭。
可是老牛还是没有挪动。
老牛凄厉的惨叫声和着沙漠里阴冷的酷风,显得十分悲壮。
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了,一旁运水的小战士说:
“还是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收一次处分”于是,他拿出盆儿,到车上取了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老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并没有喝这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着什么。
突然,从不远的沙漠处跑过来一头小牛,在老牛慈爱的眼光下,小牛喝完了盆儿里的水。
老牛伸出舌头舔了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伸出舌头舔了舔老牛的眼睛,人们分明看到了这对母子眼中流出的泪水。
在一片静寂无语中,没等主人吆喝,老牛带着小牛离开了公路。
泪水再一次顺着人们的脸颊留了下来,同学们,动物间尚且有如此感人的母爱,更何况人类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荷叶间,去感受那如荷叶般清香的母爱吧!
、
二、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
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冰心生长在一个优裕而温暖的家庭里,她选择了“思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
因此,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三、认真地读1、教师配乐朗读2、学生合乐朗读
了解散文诗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
①、文章的2、3两段交代八九年前的往事的作用是(
D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恋。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