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异常与肿瘤学科政策动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
《代谢异常与肿瘤学科政策动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谢异常与肿瘤学科政策动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肿瘤靶向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癌细胞有多位点基因突变或异常,针对某个特定基因分子的靶向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因此,探索肿瘤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又异于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针对该特性进行特异性干预,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关键。
细胞代谢的改变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
三磷酸腺苷(ATP)是细胞中用于储存和传递化学能量的物质,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与二磷酸腺苷(ADP)的相互转化实现了储能和放能。
ATP主要通过在胞液中进行的糖酵解和线粒
体中进行的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两种途径产生。
正常组织中,90%ATP来源于氧化磷酸化,仅有10%源于糖酵解,且有氧条件下糖酵解受到抑制,称为巴斯德(Pasteur)效应。
1924年德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奥托•瓦伯格(Otto
Warburg)发现:
相比于正常成熟细胞,肿瘤细胞以更高的效率、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和满足快速生长的需求;
即使在供养充足的情况下,约80%的葡萄糖在肿瘤细胞也
主要是通过有氧糖酵解途径产生ATP,伴随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不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
此即著名的瓦伯格效应。
虽然瓦伯格效应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提出,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肿瘤的基因调控学说占了主导地位,瓦伯格效应并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近年,随着对肿瘤代谢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基因(致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丢失、灭活)、细胞微环境(低氧状态)、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以及代谢酶自身的突变或代谢调控蛋白的活性变化,均可导致肿瘤细胞的代谢程序重编(metabolicreprogramming),使肿瘤细胞具有特征性的代谢模式。
肿瘤细胞代谢的改变和有利于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密不可分。
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突破端粒的复制限制、重编程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抵御细胞凋亡、实现免疫逃逸、促细胞迁移和浸润、增强血管新生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肿瘤细胞代谢。
换言之,肿瘤的发生促进了细胞代谢的改变。
然而,随着肿瘤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细胞代谢异常先于肿瘤发生的理论在实验中已逐步得到证实。
近年来,发现葡萄糖缺乏可促进KRAS野生型的细胞获
得KRAS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突变,首次表明细胞代谢异常可以导致原癌基因突变;
13C标
记的丙酮酸分子影像技术在动物体内也表明:
糖酵解的代谢改变先于c-Myc-诱导的肿瘤形
成;
此外,a-羟基戊二酸竞争性抑制多种a-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活性,进而诱发癌症。
这些前沿实验结果凸显了细胞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地位,也完善了细胞代谢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互为因果的概念。
2011年,温伯格(RobertA.Weinberg)将代谢改变列为肿瘤细胞最为重要的十个特征之一,掀起了肿瘤细胞代谢领域新一轮的研究热潮。
尽管瓦伯格效应并不是在所有肿瘤中通用,但是,基于肿瘤细胞摄取更多葡萄糖的原理而设计的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FDG-PET)技术来标记肿瘤细胞葡萄糖的吸移的上皮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高达90%以上,成为肿瘤高效特异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监测的手段。
此外,几十年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发现,其或多或少与代谢相关。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肿瘤代谢领域的进展,瓦伯格效应的内涵也
被进一步扩充,已经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脂肪酸代谢、谷氨酰胺代
谢、丝氨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胆碱代谢等诸多代谢通路的改变,也被概括到瓦伯格效应中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不曾受到关注的代谢分子/通路将成为肿瘤代谢中的重要成员。
循证医学证据也表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密切相关。
研究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不仅从代谢异常的角
度阐明肿瘤发生的新机制,而且利用、干预和修正细胞代谢异常,正成为肿瘤诊断、预防
和治疗的新思路。
这需要肿瘤生物学、临床肿瘤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影像
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
肿瘤代谢异常已成为肿瘤研究的前沿热点。
目前,对于
肿瘤代谢改变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从而制约了临床有效干预措施的发展。
其瓶颈主
要是肿瘤细胞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其调控网络的认识还远远不
够。
因此,开展肿瘤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分子靶点,对于完善肿
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早期诊断的手段、有效的干预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
(一)肿瘤代谢的异常表现
1.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与线粒体功能障碍
细胞糖代谢的第一步是糖酵解,通过糖酵解将葡萄糖转化成丙酮酸和ATP。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脱氢形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并通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
化产生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降解形成乳酸。
糖酵解的缺点是代谢效率低,一个分
子葡萄糖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可产生36或38个分子ATP,而糖酵解仅产生2分子ATP。
曾
有人认为,肿瘤细胞三羧酸循环活力降低,是肿瘤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细胞低氧所致。
但大量的研究表明:
即使在氧浓度充足的环境下,肿瘤细胞也更倾向于通过糖酵解而不是氧化磷酸化进行糖代谢。
肿瘤以增加葡萄糖摄取的方式来克服糖酵解效率低下的缺点,这种看似浪费的代谢方式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什么意义?
肿瘤细胞十大重要特征中的多个特征与其独特的代谢模式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为了更好地适应肿瘤生长环境中氧气供给的波动,提供肿瘤异常增殖分裂所需的原材料,抵抗氧化应激以及创造利于自己存活和转移的微环境,必须改变自己原来的代谢模式。
一是原料供给。
肿瘤细胞特征之一是无限分裂增殖,这需要竞争体内有限的营养物质,为其提供ATP
及合成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所需要的前体物质。
糖酵解的代谢中间物,如6-
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等的堆积,提供了合成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前体物质;
也使得与糖酵解通路相连的磷酸戊糖通路(PPP)获得更高的底物浓度,通路活性提高,所产生的戊糖是合成核酸的原料;
产生的大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则为脂肪酸的合成提供了底物,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重要成份—磷脂的前体物质。
氨基酸则依赖糖酵解
中间代谢产物3-磷酸甘油醛等的合成。
二是抗氧化能力。
PPP途径激活所产生的还原性的
NADPH,保证了肿瘤细胞的抗氧化、抗细胞凋亡能力,对于控制细胞内活性氧(ROS)
五是产生排它效应。
肿
水平、耐受药物引起的氧化应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微环境改造。
糖酵解产生大量的乳酸分泌至细胞周围,酸性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同时乳酸作为能量供体,以旁分泌的方式维系营养缺乏肿瘤细胞的生长。
四是环境适应。
肿瘤细胞常面临乏氧环境,依赖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则无法保证细胞生长所必需的ATP。
而糖酵解不依赖于氧浓度
的能量供给方式,使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瘤细胞摄取大量葡萄糖的同时,使周围正常细胞的葡萄糖需求受到抑制,以类似进化的方法淘汰周围正常细胞,为自身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环境、获取更多的营养物,以支持其恶性进展。
瓦伯格提出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的基础是线粒体功能障碍,但这一假说开始也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线粒体呼吸率与正常细胞一样,不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减少,且线粒体的活性和氧化磷酸化有利于肿瘤生长。
但也有研究结果证实了肿瘤细胞存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其原因是线粒体复制异常;
通过抑制DNA聚合酶造成线粒体呼吸功能缺陷,可以使细胞代谢从氧化磷酸化转化为糖酵解,ROS产量增多;
并且NADPH氧
化酶表达上调、活性亦增加。
表明NADPH氧化酶对于维持高糖酵解细胞糖代谢的重要性。
动物实验也表明,NADPH氧化酶抑制剂能明显抑制胰腺癌生长,且没有明显的毒副反应。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线粒体的功能障碍,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能与线粒体RNA、DNA结合,影响呼吸链电子传递。
端粒功能紊乱会诱导线粒体功能异常、糖异生作用降低。
癌基因、抑癌基因、转录因子等都可以影响到线粒体的生成和功能(详见下文)。
线粒体可能为众多基因调控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汇聚点。
2.肿瘤细胞的脂代谢、谷氨酰胺代谢异常最大化合脂肪生成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代谢特征。
在胚胎生成过程中,脂肪酸的从头合成比较旺盛,但大多数成体细胞则是优先利用循环系统中的脂肪酸来合成功能性脂类。
而对于肿瘤细胞而言,无论循环的脂肪酸是否充足,都有较多的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
很多
脂肪生成相关基因,如ATP柠檬酸裂合酶(AC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都在肿瘤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表达和活性。
肿瘤细胞通过大量的脂肪酸从头合成而获得新的膜结构,如:
一些特殊的脂类成分形成脂筏结构,以促进细胞生长相关受
体的活化;
一些脂类的中间产物如单酰辅酶A还参与了生长因子受体的转录调控;
一些循环脂类则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细胞的脂肪酸从头合成还有助于产生参与调控原癌基因活性的脂类,如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卵磷脂,它们在增殖、生长信
号通路的激活和介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如P13K/AKT、Ras及Wnt等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的
重要信号通路。
总之,肿瘤细胞通过大量的合成脂类,一是促进细胞膜的形成,支持快速分裂;
二是利用脂代谢中间产物或翻译后修饰,对增殖和生长信号通路进行正向调控。
肿瘤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吸收量是其它氨基酸的10倍左右,通过对谷氨酸的不完全利用,肿瘤细胞获得合成核苷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还原性氮源,同时将乳酸排出细胞外。
2007
年汤普森(CraigBThompson)首次报道谷氨酰胺代谢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重要性,发现在胶质瘤细胞,超过70%的谷氨酰胺代谢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提供合成生物大分子所需的NADPH和前体物质。
随后他和ChiDang研究组依次发现:
癌基因MYC对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至关重要。
癌基因c-Myc和N-Myc能激活LAT1、SLC1A5、SLC1A7
基因的表达,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重编。
SLC1A5作为谷氨酰胺转运蛋白,
在谷氨酰胺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SLC1A5在恶性程度高的肝癌和神经母细胞瘤中高表达,
并且和MYC的水平呈正相关。
谷氨酰胺酶参与了谷氨酰胺代谢的第一步反应,将进入线粒体内的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
乳腺癌中谷氨酰胺酶活性比癌旁组织中增高,而癌旁组织又比正常乳腺组织高;
乳腺癌细胞中谷氨酰胺酶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只是酶活性较正常明显增高。
抑制谷氨酰胺酶活性,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一些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信号分子也参与调节谷氨酰胺酶的活性,如调控RhoGTPases(如
Cdc42、RhoC和Rac)及NF-kB可以影响谷氨酰胺酶的活性。
(二)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调控机制肿瘤代谢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目前公认的分子机制主要为以下几种:
1.原癌基因激
活、抑癌基因失活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能够协同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营
促进糖酵解中多个代谢酶和葡萄糖等转运受体的转录,以及改变代谢酶的不同剪接形式在肿瘤中的表达,从而促进糖酵解过程;
3.非编码RNA对代谢酶、肿瘤代谢的重要蛋白/通路的调控异常;
4.代谢酶自身的突变导致其不能正常执行催化功能,甚至产生新的酶活性。
例如IDH1/2突变导致2-HG累积,导致细胞表观遗传调控异常;
5.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通过调节代谢酶或代谢调控蛋白的活性、亚细胞定位、稳定性、自噬等多种机制,来促进细胞代谢流的改变。
1.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对肿瘤代谢的调控
研究发现,原癌基因Ras、Myc介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伴随着糖酵解的增加,抑制Ras或Myc的表达能降低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代谢。
C-Myc直接参与调控很多糖酵解相关基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在调控线粒体生成及功能上也发挥重要作用。
Ras也与转化细胞的很多代谢特征密切相关,如葡萄糖摄取增加、线粒体功能失调以及乳酸生成增加等,
其机制是通过上调有氧糖酵解相关基因和乳酸脱氢酶(LDH)表达。
K-ras癌基因在30〜
40%的肿瘤中发生突变,该突变使线粒体复合体I活性降低,导致糖酵解活性增强;
激活K-Ras基因,也可导致线粒体呼吸功能剧烈下调和糖酵解明显增强。
结肠癌中K-Ras的缺
失,还可降低线粒体磷脂合成酶的表达,进而降低二磷脂酰甘油的水平,引起线粒体呼吸作用的效率降低。
与其他原癌基因一样,Ras也参与调控脂类的从头合成,通过促分裂素
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介导,调控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SREBPs)的活性。
癌基因引起细胞转化过程中代谢途径的变化,而转化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形成正反馈。
抑癌基因p53参与调控线粒体的生成和功能、氧消耗及降低糖酵解。
与促癌因子相反,
P53能抑制葡萄糖转运体(GLUT)的表达,从而抑制糖酵解;
还能通过对磷酸甘油酸变位
)和
酶、糖酵解调节蛋白(TP53-inducedglycolysisandapoptosisregulatorTIGAR
电子传递复合物IV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2(synthesisofcytochromecoxidaseSCO2)的
转录调节来控制氧化磷酸化,促进肿瘤细胞由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的转化。
TIGAR
蛋白能降低细胞内2,6-二磷酸果糖水平,导致糖酵解的抑制和细胞内ROS含量的下降;
同时促进磷酸戊糖通路,产生更多的NADPH。
TIGAR表达水平被认为是肿瘤代谢的重要
指征。
p53通过TIGAR和SCO2调节肿瘤代谢的功能,在乳腺癌细胞中得到了证实。
p53
也可直接结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调控磷酸戊糖途径。
p53还通过调控其他一些糖酵解的重要代谢酶,达到调节代谢的作用,如抑制磷酸甘油变位酶(PGM)的转录。
当p53抑
癌功能缺失时,PGM转录表达上调,从而促进糖酵解。
p53也是维持线粒体功能所必需的,其缺失使SCO2的基因表达降低,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正常聚合,最终造成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和糖酵解增加。
致癌/抑癌相关信号通路也参与了肿瘤代谢调控。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是典型
的在细胞生长和代谢中发挥双重调控作用的激酶。
多种生长因子和信号传导复合物,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等都能启动PI3K的激活,这些因子激活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从而引起自磷酸化。
PI3K激活在肿瘤转化为PIP2、PIP3,PIP3
是质膜上产生的第二信使,PIP3可引起AKT活化。
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多种酶、激酶和
转录因子等下游因子,调节细胞的功能,包括细胞凋亡、DNA修复、细胞周期停滞和糖、
脂代谢等。
Akt也参与了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生长因子诱导的Akt激活会促进葡萄糖转运
体(GLUT)的表达和在细胞膜的分布;
还可以促进一系列编码糖酵解代谢酶的基因表达;
并通过磷酸化修饰激活己糖激酶(HK)及磷酸果糖激酶(PFK)促进糖酵解的功能。
Akt的激活也参与了脂代谢过程中一系列酶的表达;
并激活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酶,包括HMG—CoA还原酶、ATP—柠檬酸裂合酶(ACL)、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还原酶,促进脂肪酸合成途径。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胰岛素、营养
(氨基酸)、ATP及氧等均可通过PI3K/Akt通路激活mTOR。
该通路把营养分子、能量状态以及生长因子传来的信号整合在一起,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自我吞噬、细胞周期调控、核糖体的生物组合和代谢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张宏冰发现,mTOR功能亢进是
导致肿瘤细胞发生瓦伯格效应的关键因素。
过活化的mTOR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引起肿瘤细胞低分化,使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同时,活化的mTOR促进丙酮酸激酶
(PKM2)的表达和糖酵解的发生。
联合阻断mTOR或Notch和糖酵解,可协同抑制肿瘤
的发生和进展,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并降低肿瘤抗药性。
抑癌基因PTEN在广泛的人类肿瘤中发生基因突变或缺失。
PTEN是一个PIP3磷酸酶,与
PI3K的功能相反,它可以通过去磷酸化将PIP3转变为PI-4,5-P2。
PTEN可减少AKT的活
化,从而阻止所有由AKT调控的下游信号传导事件。
PTEN在减弱PIP3信号传导而增加
PIP2水平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突变失活不仅与肿瘤发生相关,也对细胞的代谢稳态产生一系列效应。
如:
PTEN缺失的肌肉、肝脏、脂肪等组织表现出较高的葡萄糖敏感性,增加了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有利于肿瘤细胞大量摄入葡萄糖及进行糖酵解。
PTEN也是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抑制脂肪的生成。
通过产生PIP2,PTEN的功
能远不止仅仅阻止AKT的作用:
PIP2作为磷脂酶CB的底物,与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有关;
与膜结合的PIP2也能增加多种离子通道的活性;
PIP2还影响参与脂代谢的多种酶的
活性,包括磷脂酶D和神经酰胺-1-磷酸。
2.转录因子对肿瘤代谢的调控低氧诱导因子(HIF)广泛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缺氧诱导的特异应答,作为一种核转录因
子在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
HIF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它
不仅有利于低氧环境下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等生物过程,并且调节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由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方式转变,促进乳酸的形成。
HlF-l通过转录激活葡萄糖转运蛋白、己糖激酶蛋白的表达,促进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途径增强;
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激酶l(PDKl)的转录表达,促进丙酮酸脱氢酶(PDH)的磷酸化修
饰,抑制PDH复合体的活性,从而阻断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此外,HIF还调控乳酸脱
氢酶A(LDHA)的表达,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并通过调控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
的表达,将乳酸运输至细胞外。
最近的研究表明:
蛋白质修饰在HIF-1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如供氧充足可引起类泛素化、羟基化、苏木素化。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如a-酮戊二
酸、琥珀酸等,参与了HIF-1的蛋白质修饰的过程。
厦门大学吴乔教授连续在NatureChemicalBiology发表文章,揭示了孤儿核受体TR3Nur77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动物体内肿瘤生长,同时上调糖异生通路促进血糖提高的机制;
核受体TR3可引起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开放,使线粒体清除和功能受损、ATP水平
降低,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细胞死亡。
E2F转录因子家族是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因子,E2F家族在控制细胞周期及抑癌基因功能
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小DNA致癌病毒转化蛋白的靶点。
它可以同时介导细胞增殖及p53-依赖/非依赖的细胞凋亡。
一组参与线粒体功能的基因被鉴定为E2F的靶基因,提示E2F可
能在细胞周期转换的过程中调控能量代谢。
E2FI可以转录激活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
(PDK4),促进丙酮酸脱氢酶(PDH)的磷酸化修饰,抑制PDH复合体的活性,阻断丙酮酸进入氧化磷酸化。
E2FI也可以负向调控氧化磷酸化,调节肿瘤细胞由氧化磷酸化向有
氧糖酵解转换。
此外,E2F还通过调控核受体PPA作用,促进脂肪生成。
核转录因子NF-眉也具有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网络、控制糖酵解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间平
衡的作用,通过调节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相关蛋白表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2上调而
促进氧化磷酸化。
表1列举了一些癌基因、抑癌基因、转录因子在肿瘤能量代谢调控中的机制。
表1对肿瘤能量代谢具有调节作用的肿瘤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
基因
可能机制
肿瘤类型
HIF-1a
促进葡萄糖转运子及糖酵解酶的合成
各种肿瘤,尤其实体肿
瘤
Ras
增加胞内ROS含量,抑制HIF-1a的羟基化防止
胰腺癌、结肠癌、肺
其降解;
促进GLU1表达,增强细胞对低糖环
癌、卵巢癌等
境的耐受;
其活化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
Myc
促进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诱导葡萄糖及谷氨酰
肠癌、乳腺癌、前列腺
胺代谢酶的合成
癌及膀胱癌
P53
调节线粒体呼吸及糖酵解之间的平衡;
促进
肝癌、乳腺癌、膀胱
SC02的表达,上调线粒体呼吸链的活性,抑
癌、胃癌、结肠癌、前
制糖酵解;
维护线粒体基因稳定性
列腺癌、软组织肉瘤、
卵巢癌、淋巴瘤等
3.代谢酶的表达异常在肿瘤代谢中作用
代谢酶的异常包括:
代谢酶自身的突变、代谢酶的蛋白质修饰(包括乙酰化、磷酸化、羟
基化等)、代谢酶的表观遗传调控等,也是导致代谢异常的重要环节。
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催化磷酸烯醇丙酮酸(PEP)去磷酸化为丙
酮酸,包括四种亚型:
PKM1、PKM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