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766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25科学家明确地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a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维标志。

26“系统分析”最早是由(b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

27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社会组织层级化)。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

28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c发展性)政策理念。

29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利多元化)。

30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d公共问题)。

31(a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32公共利益是公众(b共享)的资源和条件。

33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a即使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

多选: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的导向是(b观念d行为)的导向。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a分配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核心主体)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公共政策体系包含着(a监控b智慧c决断d信息)等子系统。

8外部监控体系由(b人民群众c新闻舆论d社会团体)等组成。

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界定政策问题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d选择政策方案)。

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目标与手段的统一b目标有效协调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具体明确)。

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由(a多要素原则b多方案原则c可操作性原则d排斥性原则)

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b说服c强制d交换)。

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双重优化b非零起点c回溯分析d心理效益)。

14史密斯认为,(a环境因素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a折扣型b结构型c滞后型d抵触型e僵化型)。

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交叉性b动态性c突发性d多样性)。

17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a建议b信息c分析d规范)。

18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9(a客观c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20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b支持d反对)。

21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a潜在效果b直接效果c附带效果d象征性效果)。

22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b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d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

23传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a顿悟b灵感c判断d直觉)。

24头脑风暴法的优点是(a专家团体所拥有及提供的知识和信息量,比单个专家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量要大的多。

B它使专家交流信息、相互启发,产生“思维共振”作用,爆发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C它能够发挥一组专家的共同智慧,产生专家智能互补效应。

D专家会议所考虑的问题的各方面以及所提供的备选方案,比单个成员单独思考及提供的备选方案更多、更全面和更合理)。

25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重点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b风险性决策c确定性决策d非确定性决策)。

26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公共决策划分为(a非程序化决策c程序化决策)。

27决策支持系统由(b斯科特d基恩)提出。

28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de).

a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组织扁平化c政策信息公开化d民主参与大众化

e社会主体知识化

29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cde)。

A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b公共政策可以反作用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C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d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

E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3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b科学民主观念c公平优位观念d创新超前观念e人本观念)

3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a多者博弈决策体制b民主参与决策体制e网络化决策体制)。

3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a产业政策b教育政策d财政政策e金融政策)。

3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a信息化b民主化c高效化d科学化)。

3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c公共性d管理性)。

3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a完全公共政策案例b未来公共政策案例c实时公共政策案例)。

36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a对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b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c对电大责任必要性的认识)

37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有(cd)。

A全国性公共问题b国际性公共问题c管制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

38以下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bcd)。

A公共政策应当是问题取向的b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c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d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

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极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利:

是一种法律权利,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利,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利。

5集权制:

是指权利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

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

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管理理论:

认为主要负责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引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义语。

11.交易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12.系统理论:

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3、演化理论:

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4.公共政策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是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5.正式评价:

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6非正式评价:

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重点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7完全理性思维: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政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

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18.经济合理性思维:

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的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制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没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19.渐进思维:

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而且应当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

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

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

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的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

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

20.顺序决策思维:

.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

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的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在过渡到下一阶段;

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这种思维有利于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和无所适从的条件下进行公共决策。

21剧烈变革思维:

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

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

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2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

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

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分建议。

塌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3德尔菲法:

德尔菲方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

它是1948年由兰得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命名。

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部门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探测、住宅、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

24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25系统方法:

所谓系统方法。

就是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已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6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

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的最优方案;

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为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7决策支持系统:

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实际70年代首次提出的。

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而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8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

29扁平式组织:

扁平式组织削弱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利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

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0公共政策体制:

所谓公共政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利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1公共政策案例:

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

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是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3公共问题:

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4公共利益:

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5公共责任:

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及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先进的政策目标,决定了政策应是超前的。

除目标外,相关的政策内容,也能揭示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样具有超前性。

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3)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具有不同规格。

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这种关系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

(4)多样性。

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导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说来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

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复杂。

(5)合法性。

政府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法人行为”。

体现政府行为的政策,本身就具有一定法律性质。

它的规范作用与道德规范不同。

它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政策的合法性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

政策的这种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上而且体现在引导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之上。

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

其导向功能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导向功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政策的负导向功能,要主动地调整社会的利益关系,克服它们的消极影响,特别要尽量避免那些因错误政策所产生的负导向作用。

(2)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的调空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物质利益关系。

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即把利用分配给谁?

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

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3.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利?

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

(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有:

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1)政策问题。

某一公共政策能否顺利地完好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对政策问题取得共识。

政策问题是从大量社会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如何筛选?

谁参与筛选?

其结果会大像径庭。

作为有选择的社会问题,人们对它们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准确,既取决于经验知识,还取决与伦理道德方面的价值观念等。

(2)政策目标。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或者明确地说,确定目标是分析的前提。

所谓政策目标是政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目标,政策方案是无法确定的。

但目标不明确,也同样会使政策出现偏差。

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

政策目标不能朝令夕改,要具有稳定性,又要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应变能力。

(3)政策方案。

为实现某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它们统称为备选方案。

拟订可供选择的各种备选方案,也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由于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中发现的,所以需要拟定出一定数量的可行方案进行对比选择。

没有选择也就没有分析。

决策理论中的“霍布森选择”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该严格禁止出现。

(4)政策模型。

按照系统分析的基本掌握,模型是对研究对象和过程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进行的一种抽象描述。

它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简单模式,不受现实中非本质因素的约束,易于基本掌握、操作、模拟与优化。

有几类模型分析中是十分有用的,它们是图标、物理、符号和形象模型。

所有的模型讨论都是涉及到总体研究。

最优化模型是在特定假设和约束条件下可以求出最优选择结果的模型。

(5)政策资源。

在政策制定与实际执行中,都会消耗各种资源,尤其在执行中。

政府的“作为”,以能否提供多少资源为基础,这是政策分析的前提条件。

所消耗的资源一般可以用货币表示费用。

但政策分析中,大量的是非货币支出的费用。

如生态影响因素、环境污染因素等,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资源消耗分析,有许多因素不能用货币衡量。

人、财、物、时间、信息都是资源。

除此之外,权利、地位、名誉等,也可能是资源。

(6)政策评价标准。

整个政策过程,无论是从系统评估、投资评估、推测评估、方案评估,还是执行评价或总评价等,都有待于建立合适的评价标准。

政策制定是政治过程离不开政治上的评价及其标准。

政策评价,往往是综合性评价,因为不同方面的标准,无法用较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7)政策效果。

效果是达到目的时所取得的成果。

衡量政策效果的尺度往往用效益和有效性表示。

效益大体有三个方面: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基本有两个因素所决定:

一是政策执行的成本;

二是政策执行的结果。

当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

二者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

反之政策效果是无效的。

(8)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系统不仅包括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等多种要素,而且还包括外在环境。

这些制约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的外在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所构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变革时期,对政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9)政策信息。

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

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

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机关内部渠道。

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这些政策主体对政策结果的影响各异。

他们之间既非平起平坐的关系,也非从属关系。

实际上,公共政策运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多种力量相互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